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31,分16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神清
神禹
明神
风神
神农
神化
怆神
三神
神道
凝神
神理
神奇
降神
神工
天神
《漢語大詞典》:神清
谓心神清朗。《淮南子·齐俗训》:“是故凡将举事,必先平意清神,神清意平,物乃可正。”晋书·卫玠传:“ 刘惔 、 谢尚 共论中朝人士,或问:‘ 杜乂 可方 卫洗马 不?’ 尚 曰:‘安得相比,其间可容数人。’ 惔 又云:‘ 杜乂 肤清, 叔寳 神清。’”
《漢語大詞典》:神禹
夏禹 的尊称。庄子·齐物论:“无有为有,虽有 神禹 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 成玄英 疏:“迷执日久,惑心已成,虽有 大禹 神人,亦不令其解悟。” 金 王渥 《三门津》诗:“ 大河 三门 险, 神禹 万世功。” 明 高启 《石射堋》诗:“疑是 神禹 治水时,来教鬼射降妖精。” 胡小石 《犊儿矶水府寺宿》诗:“ 神禹 昔驱水,鸿濛万灵奔。”
分類:夏禹尊称
《国语辞典》:明神  拼音:míng shén
明察之神,古谓日、月、山、川。《诗经。大雅。云汉》:「敬恭明神,宜无悔怒。」《文选。张衡。东京赋》:「盛夏后之致美,爰敬恭于明神。」
分类:明神明察
《國語辭典》:风神(風神)  拼音:fēng shén
风采神情。《晋书。卷三五。裴秀传》:「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也作「丰神」。
《漢語大詞典》:神农(神農)
(1).传说中的太古帝王名。始教民为耒耜,务农业,故称 神农氏 。又传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也称 炎帝 ,谓以火德王。易·繫辞下:“ 包牺氏 没, 神农氏 作,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淮南子·主术训》:“昔者, 神农 之治天下也,神不驰於胸中,智不出於四域,怀其仁诚之心,甘雨时降,五穀蕃植。” 郭沫若 《星空》诗:“ 伏羲 之后,不知历多少年代才有 神农 。”
(2).谓土神。后世称司农事之官为神农。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毋发令而待,以妨神农之事也。” 郑玄 注:“土神称曰神农者,以其主於稼穡。”吕氏春秋·季夏纪:“无发令而干时,以妨神农之事;水潦盛昌,命神农将巡功,举大事则有天殃。” 高诱 注:“昔 炎帝 神农 能殖嘉穀,神而化之,号为 神农 。后世因名其官为神农。”
(3).庄子书中所记述的人名。庄子·知北游:“ 妸荷甘 与 神农 同学於 老龙吉 。 神农 隐几闔户昼瞑。” 成玄英 疏:“ 神农 者,非三皇之 神农 也,则后之人物耳。”
(4).古代学派名。孟子·滕文公上:“有为 神农 之言者 许行 ,自 楚 之 滕 。”
《國語辭典》:神化  拼音:shén huà
1.变化神妙。《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序》:「诗以达意,易以神化。」
2.神格化。如:「故事中的人物都已神化。」
《漢語大詞典》:怆神(愴神)
伤心。 宋 陆游 《夜登千峰榭》诗:“危楼插斗山衔月,徙倚长歌一愴神。” 林百举 《悲愤》诗之十:“眇眇梅孤鹤瘦身,登楼四望独愴神。”
分類:伤心
《國語辭典》:三神  拼音:sān shén
1.天神、地祇、山岳。《文选。司马相如。封禅文》:「陛下谦让而弗发,挈三神之欢。」《文选。扬雄。甘泉赋》:「感动天地,逆釐三神者。」
2.道家称人体内的三种害虫。参见「三彭」条。
《國語辭典》:神道  拼音:shén dào
1.墓前的道路。《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太夫人显改光时所自造茔制而侈大之,起三出阙,筑神道,北临昭灵,南出承恩。」
2.自然造化的道理。泛指天理、天道。《董西厢》卷七:「这畜生肠肚恶,全不合神道。著言厮间谍、忒奸狡。」
3.神祇。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小二哥,你供养的是一尊甚么神道。」《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正月十八日,铁溪里的神道出现。满城人家,家家都要关门躲避。」
《國語辭典》:凝神  拼音:níng shén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颜延之 五君咏五首之二:「形解验默仙,吐论知凝神。」《老残游记》第一三回:「他便凝神想了一想道:『说的真是不错!』」
《漢語大詞典》:神理
(1).犹神道。谓冥冥之中具有无上威力,能显示灵异,赐福降灾的神灵之道。《文选·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事为名教用,道以神理超。” 李善 注:“周易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 李善 注:“神理,犹神道也。” 宋 范成大 《读〈甘露遗事〉》诗:“神理人情本不同,絶怜鼠辈倖元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吾术岂可用来伤物命以充口腹乎?不唯神理不容也,如此小用不得。”
(2).精神理致;旨意理路。世说新语·言语“ 晋武帝 每餉 山涛 ” 刘孝标 注引《谢车骑家传》:“ 玄 ( 谢玄 )字 幼度 ,镇西 奕 第三子也,神理明俊,善微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宦娘:“君之业,妾思过半矣;但未尽其神理,请为妾再鼓之。”红楼梦第八四回:“以后作文,总要把界限分清,把神理想明了,再去动笔。” 严复 《译〈天演论〉例言》:“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於心,则下笔抒词,自善互备。”
(3).灵魂。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戴公 见 林法师 墓,曰:‘德音未远,而拱木已积,冀神理緜緜,不与气运俱尽耳。’” 唐 白居易 《祭小弟文》:“呜呼,尔魂在几,尔骨在棺,吾亲奠酹於尔牀前,苟神理之有知,岂不闻吾此言。”
《國語辭典》:神奇  拼音:shén qí
神妙奇特,不可思议。如:「这是一部神奇的科幻电影。」《庄子。知北游》:「是其所美者为神奇,其所恶者为臭腐;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初刻拍案惊奇》卷四:「帝以此术神奇,恐人妄用。」
《國語辭典》:降神  拼音:jiàng shén
迎神,请神明来临。《文选。孔融。荐祢衡表》:「惟岳降神,异人并出。」《三国演义》第一三回:「李傕平日最喜左道妖邪之术,常使女巫击鼓,降神于军中。」
《漢語大詞典》:神工
(1).神奇的造诣;非凡的才能。 南朝 梁 沈约 《到著作省谢表》:“路遥难骋,才弱未胜,而神工曲造,雕绚弥叠。”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八:“﹝ 柳公权 ﹞亲笔启草云:‘艺奋神工,时推妙翰。’”《诗刊》1977年第9期:“披荆斩棘下 平 瀏 ,前敌运筹费神工。”
(2).指能工巧匠。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聚天下异木神工,得 崿谷 阴生之树,其树千寻,文理盘错,以此一树,而臺用足焉。” 宋 苏轼 《海市》诗:“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傅敷 《瘗鹤铭》诗:“胜事流传好事多,俗工刓凿神工泣。”
(3).犹神人。 叶剑英 《过五台山》诗:“可有神工能扫雾,让我放眼到 平西 。”
《國語辭典》:天神  拼音:tiān shén
天上的神。汉。司马相如〈封禅文〉:「而脩礼地祇,谒款天神。」《三国演义》第一○一回:「前面一人,手执皂幡,隐隐似天神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