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46,分50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太康
阶级
嘉靖
公安
人极
覆盆
边幅
旧垒
灭迹
昏迷
口碑
知常
文化
极治
新闻
《國語辭典》:太康  拼音:tài kāng
1.太平安康。唐。李白 流夜郎闻酺不预诗:「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2.人名。夏朝第三位君主。启之子,因荒游无度,为有穷国君后羿所逐,遂失其国。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及大禹成功,九序惟歌;太康败德,五子咸怨。」
3.晋朝武帝之年号(西元280~289)。
《國語辭典》:阶级(階級)  拼音:jiē jí
1.阶梯的层级。如:「这阶梯一共有几个阶级?」
2.官位薪俸的等级。《后汉书。卷八○。文苑列传下。边让》:「天授逸材,聪明贤智,阶级名位,亦宜超然。」
3.社会成员依职业属性、经济收入、生活水准、利益与价值观相近而形成的不同群体,如「资产阶级」、「中产阶级」、「工人阶级」等。
《國語辭典》:嘉靖  拼音:jiā jìng
1.以美好的教化平定安服。《书经。无逸》:「不敢荒宁,嘉靖殷邦,至于小大,无时或怨。」
2.明世宗的年号(西元1522~1566)。
《國語辭典》:公安  拼音:gōng ān
1.公共的安宁。中国大陆称社会整体的治安,如公共秩序、财产、公民权力等为公安,也指其各级人民政府管理公共安全事务的行政执法部门和刑事司法部门,职能与警察局相近,如:公安局、公安分局、公安派出所。
2.县名。位于湖北省南部边境。
《漢語大詞典》:公安派
明 代后期的文学流派。以 袁宏道 及其兄 宗道 弟 中道 为首。因三 袁 是 公安 (今属 湖北省 )人而得名。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文学“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重视小说戏曲的文学价值,在当时有较大影响。他们的部分作品抨击时政,表现对道学的不满;多数篇章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
《漢語大詞典》:人极(人極)
纲纪,纲常。社会的准则。 南朝 梁 沈约 《梁明堂登歌·歌黑帝》:“祚我无疆,永隆人极。” 唐 白居易 《立制度策》:“夫制度者,先王所以下均地财、中立人极、上法天道者也。” 元 揭傒斯 《刘先生墓志铭》:“圣贤之述作虽殊,所以扶天纲,立人极一也。” 邹容 《革命军》第三章:“建立宏猷,体国经野,以为人极。”
《國語辭典》:覆盆  拼音:fù pén
1.比喻沉冤莫白,申诉无门。参见「覆盘」条。唐。李白〈赠宣城赵太守悦〉诗:「愿借羲皇景,为人照覆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何况公庭之上,岂能尽照覆盆?」
2.比喻雨势急暴,倾盆而下。《佩文韵府。卷一三下。元韵》引祝简〈夏雨〉诗:「电掣雷轰雨覆盆,晚来枕箪颇宜人。」
《國語辭典》:边幅(邊幅)  拼音:biān fú
1.布帛边缘的宽窄。如:「这件衣服的边幅太窄。」
2.比喻人的仪容举止。如:「不修边幅」、「边幅不整」。
《漢語大詞典》:旧垒(舊壘)
(1).旧的堡垒、营垒。 唐 刘长卿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诗:“夕阳依旧垒,寒磬满空林。”旧唐书·元载传:“ 原州 当西塞之口,接 陇山 之固,草肥水甘,旧垒存焉。”
(2).比喻旧的社会、旧的阵营。 鲁迅 《坟·写在〈坟〉后面》:“又因为从旧垒中来,情形看得较为分明,反戈一击,易制强敌的死命。”
《國語辭典》:灭迹(滅跡)  拼音:miè jī
消灭踪迹。《文选。李陵。答苏武书》:「灭迹扫尘,斩其枭帅。」
《國語辭典》:昏迷  拼音:hūn mí
1.思绪昏乱迷惘。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谐讔》:「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三国演义》第七七回:「起坐内室,秉烛看书,觉神思昏迷,伏几而卧。」
2.愚昧不明事理。《文选。张协。杂诗》:「流俗多昏迷,此理谁能察?」《东周列国志》第一○六回:「赵王一向昏迷,惟郭开之言是听。」
3.沉迷。《英烈传》第一回:「顺帝那里晓得,只在深宫昏迷酒色,并不知外边灾异若何。」
4.失去知觉、意识。《三国演义》第四九回:「心腹搅痛,时复昏迷。」《红楼梦》第六九回:「于是血行不止,二姐就昏迷过去。」
《國語辭典》:口碑  拼音:kǒu bēi
众人的口头传颂,有如文字镌刻于碑石。语本《五灯会元。卷一七。太平安禅师》:「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后比喻众人的口头称扬。《老残游记》第一八回:「那知道未及一个时辰,已经结案,沿路口碑啧啧称赞。」
《漢語大詞典》:知常
了解社会常规;了解自然法则。逸周书·大聚:“王若欲求天下民,先设其利,而民自至……此谓归德。五德既明,民乃知常。”《老子》:“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高亨 正诂:“知常即知万物本性之自然也。”
《國語辭典》:文化  拼音:wén huà
1.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总成果。包括宗教、道德、艺术、科学等各方面。
2.文治教化。汉。刘向《说苑。卷一五。指武》:「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文选。束晰。补亡诗六首之六》:「文化内辑,武功外悠。」
《漢語大詞典》:极治(極治)
谓政治修明,社会升平。 宋 王安石 《上相府书》:“某闻古者极治之时,君臣尽道以业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预其泽者,为之焦然耻而忧之。” 金 王若虚 《送彭正升之任冀州序》:“盖其量诚宏,而其德诚厚,此其能共成一代之极治者歟!”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自古虽极治之时,不能无夷狄盗贼之患,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虽则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
《國語辭典》:新闻(新聞)  拼音:xīn wén
1.报纸、广播、电视、网际网路、新媒体等对任何足以引起民众兴趣或产生影响的事件,所作的最新而及时的报导。其形式包括消息、通讯稿、特写、调查报告、图片、影音、视讯等。
2.新近听说的事。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事情。唐。李咸用 春日喜逢乡人刘松诗:「旧业久抛耕钓侣,新闻多说战争功。」元。杨梓《敬德不伏老》第三折:「新闻到没有,闻得高丽国差铁肋金牙下战书来,单奈尉迟出马。」
3.新知识。宋。苏轼〈次韵高要令刘湜峡山寺见寄〉诗:「新闻妙无多,旧学闲可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