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天台宗  拼音:tiān tái zōng
中国佛教宗派之一。隋僧智顗所创,因智顗晚年居住天台山,故称为「天台宗」。以《法华经》为主要教义根据,故也称为「法华宗」。强调止观双修的原则,发明一心三观、圆融三谛、一念三千的道理。以五时八教判释整体佛法。在传承系谱上,尊龙树为初祖,以北齐慧文为二祖,慧思为三祖,智顗是四祖。自智顗以来,代代相传。十一世纪初,因争论智顗《金光明玄义广本》的真伪,分为山家和山外两派。山外不久衰微,今所传者都是山家派。
《漢語大詞典》:现代评论派
文化派别。因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周刊而得名。成员多系从英美归来的留学生,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不尽一致。曾因反对群众的革命斗争,受到鲁迅批判。《现代评论》于1928年底停刊后,该派随之解体。
《漢語大詞典》:贤首宗(賢首宗)
中国 佛教派别之一。其实际创始人 唐 法藏 ,字 贤首 ,通称“贤首大师”,故名。又因以《华严经》为主要经典,故参见“ 华严宗 ”。
《國語辭典》:新月派  拼音:xīn yuè pài
民国十七年至二十二年间(西元1928~1933),在新月月刊及其相关杂志上,执笔的一群主张见解相近、气息风格类似、态度严正认真的作家而言,如徐志摩、闻一多、胡适、叶公超、梁实秋等。
《國語辭典》:写实派(寫實派)  拼音:xiě shí pài
主张依据现实描写事物的艺术创作派别。
《国语辞典》:婆罗门教(婆罗门教)  拼音:pó luó mén jiào
印度古代婆罗门族专奉的宗教,有多种派别,都以梵王为主,以四吠陀论为经。佛教兴时大衰,佛灭后复兴。
《国语辞典》:毗婆沙部(毗婆沙部)  拼音:pí pó shā bù
佛教派别之一。包括迦湿弥罗毗婆沙、日下毗婆沙和中原毗婆沙三派。主张所有的事物都是真实存在的,主要的论师有法胜、胁尊者、世友、迦旃延尼子等。
《国语辞典》:犬儒学派(犬儒学派)  拼音:quǎn rú xué pài
西元前三八○年,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弟子安谛斯提尼斯(Antisthenes)在雅典成立的哲学派别。倡言福德合一,有德即幸福,以简单的物质生活自甘,藉苦行达于主善,人嘲之为「犬儒学派」。也称为「西尼克学派」。
《国语辞典》:九流百家  拼音:jiǔ liú bǎi jiā
各种学术派别。唐。韩愈〈毛颖传〉:「阴阳、卜筮、占相、医方、族氏、山经、地志、字书、图画九流百家天人之书,及至浮图、老子、外国之说,皆所详悉。」
《国语辞典》:九流十家  拼音:jiǔ liú shí jiā
汉朝刘歆在所著的《七略》中,曾将先秦至汉初的诸子思想分为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个派别,称为「十家」。小说家除外即称为「九流」。
《国语辞典》:荒谬小说(荒谬小说)  拼音:huāng miù xiǎo shuō
一种小说派别。此派作家主张小说应该呈现事实,不加个人诠释。原原本本、未经抽象化、主观化的现象才是最好的题材。
《国语辞典》:论六家要旨(论六家要旨)  拼音:lùn liù jiā yào zhǐ
文章名。汉代司马谈撰。分析先秦、汉初学术上的六大派别:阴阳、儒、墨、法、名、道家的思想特徵和优点。
《国语辞典》:反写实小说(反写实小说)  拼音:fǎn xiě shí xiǎo shuō
一种当代西洋小说派别。作品内容多奇幻,反逻辑,荒谬。此派小说相当于戏剧中的荒谬剧。
《国语辞典》:浪漫主义画派(浪漫主义画派)  拼音:làng màn zhǔ yì huà pài
十九世纪初,兴起于法国画坛的一个派别。偏重发挥自我的想像和创造,强调个人自我意识的流露。画面色彩多样化,没有固定的形式。著名的作品有籍里柯的〈梅杜萨之筏〉等。
《国语辞典》:新实在论(新实在论)  拼音:xīn shí zài lùn
二十世纪初期,英、美唯心主义哲学的一个派别。强调存在不仅指具体的存在,而不依赖于具体事物的一般概念也是存在的;人类可直接认识外在的世界,无需透过任何中间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