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689,分46页显示  上一页  5  6  7  8  9  11  12  13  14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民本
丝缗
张仙
宫市
鼓板
对歌
秋放
土方
天穿
俚歌
氓谣
散乐
茉莉花
白玉蟾
陆羽茶
《漢語大詞典》:民本
(1).民众是国家的根本。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金灿然 《中国历史学的简单回顾与展望》:“过分的估计了英雄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民本’的意义。”
(2).民间的奏本。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 苏州 民渐被循良,惜其去任,值上南巡,相约具民本保留。”
《漢語大詞典》:丝缗(絲緡,絲緍)
亦作“ 丝緍 ”。
(1).诗·召南·何彼襛矣:“其钓维何,维丝伊緡。”后因称钓丝为“丝緡”。 宋 范仲淹 《临川羡鱼赋》:“顾丝緡而则不,俯漪涟而奈何。”
(2).丝绳。旧时民间传说,男女出生后即有月老用赤绳暗系双方之足,订为夫妻。因以“丝緡”指婚姻。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孪生》:“既各缔其丝緍,恒不调其琴瑟。”参阅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
《國語辭典》:张仙(張仙)  拼音:zhāng xiān
神话传说中的仙人,为祈子之神。其神像作张弓挟弹状。《通俗常言疏證。仙佛。张仙》引《七修类稿》:「苏老泉曾梦之,挟二弹子,以为诞子之兆。老泉奉之,果得轼、辙。」
分類:民间神仙
《國語辭典》:宫市(宮市)  拼音:gōng shì
于皇宫内设市肆。汉灵帝、南朝齐东昏侯、唐德宗、前蜀后主皆曾行之。
《國語辭典》:鼓板  拼音:gǔ bǎn
乐器名,打击乐器。为单皮鼓和檀板两种乐器的组合,二者皆为节拍乐器,为戏曲乐队的指挥乐器。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出:「六朝兴废怕思量,鼓板轻轻放,沾泪说书儿女肠。」《儒林外史》第四九回:「打鼓板才立到沿口,轻轻的打了一下鼓板,只见那贴旦装了一个红娘,一扭一捏,走上场来。」
《國語辭典》:对歌(對歌)  拼音:duì gē
双方一问一答的歌唱。《诗经。陈风。东门之池》:「彼美淑姬,可与晤歌。」汉。郑玄。笺:「晤,犹对也。言淑姬贤女君子宜与对歌相切化。」
《漢語大詞典》:秋放
指官府秋日向民间放债。宋史·陈舜俞传:“虽分夏秋二科,而秋放之月与夏敛之期等,夏放之月与秋敛之期等,不过展转计息,以给为纳,使吾民终身以及世世,每岁两输息钱,无有穷已。是别为一赋,以敝海内,非王道之举也。”
《國語辭典》:土方  拼音:tǔ fāng
1.土地的方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度厚薄,仞沟洫,物土方,议远迩。」
2.职官名。古代掌管土地测量等事宜的官。《周礼。夏官。土方氏》:「土方氏掌土圭之法,以致日景,以土地相宅,而建邦国都鄙。」
3.量词。计算泥土体积的单位。一立方公尺为一土方。
4.流传于民间,但不见于医药专门著作的药方。如:「这个土方满有效的,你不妨试试。」
《漢語大詞典》:天穿
南方民间节日。 宋 李觏 《正月二十日俗号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感而为诗》:“只有人间閒妇女,一枚煎饼补天穿。”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天穿》:“ 江东 俗号正月二十日为天穿日,以煎饼置屋上,谓之补天穿。”
《國語辭典》:俚歌  拼音:lǐ gē
1.民间的通俗歌谣。唐。刘禹锡〈武陵书怀五十韵〉:「照山畬火动,踏月俚歌喧。」《聊斋志异。卷七。甄后》:「一日,有瞽媪牵黄犬丐食其家,拍板俚歌。」
2.一种流行于福建省莆田、仙游二县的曲艺。表演形式为一人站唱,并自击简板、梆鼓。唱腔属基本曲调反覆体。也称为「板鼓咚」、「咚鼓」、「咚鼓当」。
3.自己诗作的谦称。唐。刘禹锡〈插田歌。序〉:「偶登郡楼,适有所感,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宋。苏轼 和王胜之诗三首之三:「要知太守怜孤客,不惜阳春和俚歌。」
《漢語大詞典》:氓谣
民间歌谣。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袁淑〈从驾〉》:“甿謡响玉律,邑颂被丹弦。”一本作“氓謡”。 唐 宋之问 《送武进郑明府》诗:“甿謡岂云远,从此庆緇衣。” 唐 许敬宗 《唐并州都督鄂国公尉迟恭碑》:“里称冠盖,既洽甿謡;地接股肱,佇求人瘼。”
《國語辭典》:散乐(散樂)  拼音:sǎn yuè
1.一种乐曲:(1)先秦的一种宫廷乐舞。专指六乐及小舞以外,由低级乐官所掌握的民间乐舞。《周礼。春官。旄人》:「掌教舞散乐,舞夷乐。」汉。郑玄。注:「散乐,野人为乐之善者。若今黄门倡矣。」(2)南北朝后各种戏、乐的表演。《周书。卷七。宣帝纪》:「散乐杂戏鱼龙烂漫之伎,常在目前。」《旧唐书。卷二九。音乐志二》:「散乐者,历代有之,非部伍之声,俳优歌舞杂奏……如是杂变,总名百戏。」
2.宋、元以后,称民间艺人或专业戏曲艺人为「散乐」。《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一出》:「因迷散乐王金榜,致使爹爹捍离门。」
《国语辞典》:茉莉花  拼音:mò lì huā
1.茉莉所开的花。参见「茉莉」条。
2.乐曲名。最早源于清乾隆年间。流行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多以赞美茉莉花来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各地曲调虽不尽相同,但歌词大体一致。其中江苏省的〈茉莉花〉流行最广。也称为〈鲜花调〉。
《漢語大詞典》:白玉蟾
民间传说指月中的三足蟾蜍,因明月色白,故称。 清 曹寅 《游仙诗和汪萝山》之二九:“笑傲人间白玉蟾,千年一住跡长淹。”
《漢語大詞典》:陆羽茶(陸羽茶)
唐 隐逸 陆羽 ,著有茶经,民间祀为茶神。后因称茶为“陆羽茶”。 宋 范仲淹 《次韵和刘夔判官对雪》:“浄拂 王恭 氅,香滋 陆羽 茶。” 清 孙枝蔚 《溽暑过汪舟次园中留饮分得鸦字萝字》诗:“止饮身衰后,惟贪 陆羽 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