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69,分285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词典(续上)
比伍
比里
比价
阿比
代比
比谏
比丽
比先
比偶
五比
显比
死比
后比
科比
比服
《漢語大詞典》:比伍
(1).古代居民的基层编制。周礼·地官·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五人为伍,十人为联。四閭为族,八閭为联。使之相保相受,刑罚庆赏,相及相共,以受邦职,以役国事,以相葬埋。”引申指乡里。汉书·尹翁归传:“盗贼发其比伍中, 翁归 輒召其县长吏,晓告以姦黠主名。”宋书·谢方明传:“又罪及比伍,动相连坐,一人犯吏,则一村废业。”
(2).犹等同,匹敌。 明 徐渭 《赠吴宣府序》:“中朝始翕然以君为长城,一时勋名,无与比伍。”
《漢語大詞典》:比里
指乡里,邻里。里,古代地方的基层行政单位。《后汉书·陈忠传》:“是以盗发之家,不敢申告,邻舍比里,共相压迮,或出私财,以偿所亡。” 明 张纲孙 《苦旱行》:“高田低田薄有收,比里稍可完国课。”
《國語辭典》:比价(比價)  拼音:bǐ jià
1.不同商品价格的比率。
2.当发包工程、器材、货物或变卖产业时,比较承包人或买主所提出的书面价格。如:「公家购物,一定要先比价,然后挑其中价钱较低的。」
3.等价,价值相当。唐。畅璀 良玉比君子赋:「彼其良玉,焜焜煌煌,莹若既兼缜密,灿乎其有文章,积千金而比价,掩十城以腾光。」
《國語辭典》:阿比  拼音:ā bǐ
动物名。一种鸟。鸟纲鸊鷉目游禽类。背暗腹白,头冠灰色,鼻孔上缘具软瓣,尾羽长,趾间有蹼,多以鱼类为食。
分類:偏袒勾结
《漢語大詞典》:代比
代拖欠租赋的人户到官府受审。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四:“钱粮者,朝廷之国课,非县官之私蓄……我与尔非怨讐,何苦日行杖责!况一杖责,私与皂役杖钱;若僱人代比,又当与僱钱。二者皆虚费而有欠粮受责之名,何不省此以凑正数,则尔我俱安。”
《漢語大詞典》:比谏(比諫)
以事类为比,进行规劝。汉书·贾山传:“瞽诵诗諫,公卿比諫。” 颜师古 注:“ 李奇 曰:‘相亲比而諫也,或曰比方事类以諫也。’比方是也。”
《韵府拾遗 霁韵》:比丽(比丽)
唐无名氏古镜赋裁冰比丽止水侔清
《國語辭典》:比先  拼音:bǐ xiān
原先、从前。元。杨文奎《儿女团圆。楔子》:「这家私比先家兄在时,原无积趱,都是我苦挣下的。」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我小人有一件物,还是比先收下的,因无人买的起,出不上银子,小人就不曾卖。」也作「比先时」。
分類:从前过去
《漢語大詞典》:比偶
指诗文中词句的排比、对偶。 清 阮元 《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经、史、子多奇而少偶,故 唐 宋 八家不尚偶;文选多偶而少奇,故 昭明 不尚奇。如必以比偶非文之古者而卑之,则 孔子 自名其言曰‘文’者,一篇之中,偶句凡四十八,韵语凡三十五,岂可以为非文之正体而卑之乎!”
《骈字类编》:五比
周礼大司徒见五家下
《漢語大詞典》:显比(顯比)
谓臣子以光明之道辅佐其君。易·比:“九五: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 王弼 注:“显比者也,比而显之。” 高亨 注:“显比者,以光明之辅也。”
《漢語大詞典》:死比
谓与死罪案件相比况,以构成死罪。汉书·刑法志:“是以郡国承用者駮,或罪同而论异。姦吏因缘为市,所欲活则傅生议,所欲陷则予死比,议者咸冤伤之。”
《漢語大詞典》:后比(後比)
指八股文中的一部分。《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大股怎的立意,后比怎样照管,后边怎样收束。” 闻璧 《八股文种种》:“所谓八股,是一篇文章分为八个部分:破题,承题、起讲、提比、虚比、中比、后比、大结。”
《漢語大詞典》:科比
谓附具事例,援引律令条文,类推比较。后汉书·桓谭传:“今可令通义理,明习法律者,校定科比,一其法度。” 李贤 注:“科谓事条,比谓类例。”
《漢語大詞典》:比服
指王畿周围方千里的地方。逸周书·王会:“方千里之内为比服,方二千里之内为要服,方三千里之内为荒服,是皆朝於内者。” 孔晁 注:“此服名因於 殷 ,非 周 制也。”参见“ 五服 ”。
《國語辭典》:五服  拼音:wǔ fú
1.五等丧服。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以亲疏为差等。
2.古代王城外围,每五百里为一区画,共分侯、甸、绥、要、荒五等,称为「五服」。《书经。益稷》:「弼成五服。」
3.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礼服的合称。《书经。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