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92,分33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学堂
表墓
在亡
庙碑
伤悼
灵宇
登遐
追王
追悼
伏尸
墓表
公葬
遗思
寿堂
遗挂
《國語辭典》:学堂(學堂)  拼音:xué táng
1.古代学生受教育的场所,相当于现今的学校。《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罗家把女儿寄在学堂中读书。」《儒林外史》第一回:「他母亲做些针指,供他到村学堂里去读书。」
2.术数用语。命相家用来指面部近耳门的地方。《新唐书。卷二○四。方技传。袁天纲传》:「学堂莹夷,眉过目,故文章振天下。」
《漢語大詞典》:表墓
在死者墓前刻石,以彰其善,谓之表墓。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於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 明 何景明 《上作篇》:“兴劝赏之法,致式閭之敬,施表墓之恩,故立激励之方。” 郭沫若 《孔雀胆》《资料汇辑》:“至若立碑表墓之事,则纵有心人亦不敢付诸行动也。”
分類:死者刻石
《漢語大詞典》:在亡
(1).谓在家而假托不在。汉书·爰盎传:“夫一旦叩门,不以亲为解,不以在亡为辞,天下所望者,独 季心 、 剧孟 。” 颜师古 注:“或实在家,而辞云不在。”
(2).犹存殁。指生者和死者。 唐 柳宗元 《酬韶州裴曹长使君寄道州吕八大使因以见示二十韵》:“在亡均寂寞,零落间惸鰥。”
《漢語大詞典》:庙碑(廟碑)
宗庙、祠庙中立的石碑。亦指刻于庙碑上的记述死者功德的文字。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顷者,又蒙不以文字鄙薄,令譔庙碑。” 明 唐顺之 《常州新建关侯祠记》:“ 赵公 请於朝,立庙於 嘉兴 以祀矦,事具公所自为庙碑中。”
《國語辭典》:伤悼(傷悼)  拼音:shāng dào
哀伤悼念。《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传》:「倢伃退处东宫,作赋自伤悼。」《三国演义》第五三回:「孙权闻慈死,伤悼不已,命厚葬于南徐北固山下。」
《漢語大詞典》:灵宇(靈宇)
(1).祠堂;寺庙。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汉 蔡邕 《伤故栗赋》:“树遐方之嘉木兮,于灵宇之前庭。”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眷言灵宇,载怀兴葺。” 刘良 注:“灵宇,寺也。” 宋 钱惟演 《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诗:“闲园露草开三径,灵宇华灯烛九光。” 明 刘基 《步虚词》之一:“太微啟灵宇,紫殿含祥风。”
(2).对死者生前居处的美称。 宋 苏轼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 芙蓉 仙人(自注: 石曼卿 也。)旧游处,苍藤翠壁初无路……花间石室可容车,流苏宝盖窥灵宇。”
《國語辭典》:登遐  拼音:dēng xiá
1.帝王崩逝。《续汉书志。第六。礼仪志下》:「疾病,公卿复如礼。登遐,皇后诏三公典丧事。」
2.臣子之死亦可称为「登遐」。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八。谅闇登遐》:「晋人如山涛居母丧,诏曰,山太常居谅闇,情在难夺,盖当时未甚避忌故尔,又如登遐二字,晋人臣下亦多称之。」
《漢語大詞典》:追王
谓给死者追加王号。礼记·中庸:“追王 大王 、 王季 ,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礼。”孔丛子·居卫:“虽同追王,亦不可乎?” 明 许三阶《节侠记·忠忤》:“圣上贵为天子,立七庙追王其祖。”
《國語辭典》:追悼  拼音:zhuī dào
追思死者以往的事迹。表示哀悼之情。《三国志。卷二○。魏书。武文世王公传。邓哀王冲传》裴松之。注引《魏书载策》:「追悼之怀,怆然攸伤。」
《國語辭典》:伏尸  拼音:fú shī
尸体横倒地上。《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伏尸千万,流血漂橹,此皆天下所共知也。」《文选。贾谊。过秦论》:「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也作「伏尸」。
《國語辭典》:伏尸(伏屍)  拼音:fú shī
1.尸体横倒地上。《战国策。魏策四》:「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也作「伏尸」。
2.伏抚尸体。《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红楼梦》第六六回:「湘莲反不动身,泣道:『我并不知是这等刚烈贤妻,……。』湘莲反伏尸大哭一场。」
《國語辭典》:墓表  拼音:mù biǎo
1.墓碑。用来表彰死者,故称「墓表」。
2.文体名。刻于墓碑,用以表述死者生前行谊的文章。始于东汉,安帝元初元年立谒者景君墓表,厥后因之。其文体与碑碣同,有官无官皆可用,非若碑碣之有等级限制。
《漢語大詞典》:公葬
公众为死者举行的葬礼。 袁鹰 《悲欢·校园随想》:“年岁大点的那位,正叙述从更年长的同志那里听来的三十年前的情景:…… 昆明 三万多群众,怎样给四位殉难者出殡,在这儿举行公葬。”
《漢語大詞典》:遗思(遺思)
(1).犹怀念。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三:“何用敍我心,遗思致款诚。” 汉 刘桢 《公燕》诗:“遗思在玄夜,相与復翱翔。” 晋 陆机 《赴洛道中作》诗之一:“永叹遵北渚,遗思结南津。”
(2).谓死者身后人们对他的怀念。 宋 梅尧臣 《南阳谢紫微挽词》之三:“里社当存祀,邦人定立碑。还同 羊叔子 ,罢市见遗思。” 元 袁桷 《忆昔》诗之二:“《凯风》有遗思,愿言继餘芳。” 明 张居正 《恭述祖德》诗:“太平十八祀,万姓有遗思。”
(3).指死者留下令人怀念之物。《宋书·黄回传》:“先朝御服,犹有二舆,弓剑遗思,尚在车府。”
(4).犹留意。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今天下新定,矢石之勤始瘳,而主上方以边垂为忧,忿葭萌之不柔,未遑於论都而遗思 廱州 也。” 李贤 注:“遗犹留也。”
《國語辭典》:寿堂(壽堂)  拼音:shòu táng
1.祝寿的厅堂。清。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卷八。寿堂》:「今人于父母诞辰,铺陈庆祝之地,名曰寿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我恐怕有女客,便退了出来,到外面寿堂上去。」
2.停放死者棺木的厅堂。晋。陆机〈挽歌〉三首之二:「寿堂延魑魅,虚无自相宾。」唐。白居易 夜哭李夷道诗:「家人哀临毕,夜锁寿堂门。」
3.墓穴。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一六。寿堂寿神》:「按寿堂,今谓之寿穴。余葬姚夫人,亦自营寿堂。」
《國語辭典》:遗挂(遺挂)  拼音:yí guà
死者的遗物。指衣服玩好而言。《文选。潘岳。悼亡诗三首之一》:「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唐。王维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之一:「遗挂空留壁,回文日覆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