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63,分218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正赖丝与竹
鲈鱼正美
正豕亥
正平挝
榻正悬
澹台公正
倩旁人为正冠(又作:正冠)
豆萁煎正泣
方瞳正碧
正恐未免耳
龟鹤正永
正封诗
正丘首
流水地难正方圆
蒙正回窑
典故
东山丝竹
 
中年丝竹
  
丝竹东山
 
中年别
 
中年怀抱
 
丝竹陶写
 
作数日恶
 
陶写中年
 
中年作恶
 
儿辈莫教知
 
哀感中年
 
安石寓丝竹
 
儿辈知此乐
 
未必能陶写
 
畏逢亲友别
 
羲之常恐儿曹觉
 
越山丝竹
 
正赖丝与竹
 
中年怕踏长亭路
 
歌管陶写
 
好怀中年减
 
莫遗儿辈觉

相关人物
谢安

参考典故
东山老听桓筝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2~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
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徵之。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2075~
性好音乐,自弟万丧,十年不听音乐。及登台辅,期丧不废乐。
典故
人生适意
 
人生贵适意
 
为鲈鱼
   
季鹰归
 
鲈香
  
知机早
 
鲈鱼正美
 
张翰思归
 
脍鲈
 
秋风归去
 
张翰归
 
季鹰舟
 
季鹰船
 
秋风鲈鲙
 
秋风张翰
 
吴中菰菜
  
张翰鲙
  
羡季鹰
 
莼鱼
 
江东鲙
 
恋鲈鱼
 
菰菜鲈鱼
 
思菰米
 
步兵鲈
 
步兵兴
 
负鲈鱼
 
季鹰高致
 
季鹰归思
 
季鹰鲈鲙
 
江鲙美
 
为莼
   
东归不为鲈
 
故乡鲈鲙
 
官许季鹰抛
 
还吴张
 
季鹰高兴
 
江鲈有约
 
鲙美菰香
 
鲈鱼风起
 
鲈鱼为后期
 
秋风忆故乡
  
忆脍
 
因鲈鱼
 
张翰辞东府
 
张翰浮誇
 
张翰命驾
 
张翰忆江东
 
张翰知机
 
张季思鲈
 
张掾秋风
 
扁舟为鲈鱼
  
莼鲈
 
故乡鱼美
 
季鹰
 
季鹰在洛
   
鲈鱼堪鲙
 
思归待秋风
  
西风动我归
 
西风归计
 
西风忆鲈鱼
  
张翰悲秋
 
张翰知终

相关人物
张翰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识鉴〉~393~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列传·张翰〉~2384~
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吴大鸿胪。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齐王囧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囧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著首丘赋,文多不载。俄而囧败,人皆谓之见机。然府以其辄去,除吏名。

简释

忆鲈鱼:咏思乡之情、归隐之志。唐杜甫《洗兵马》:“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例句

扁舟恋南越,岂独为鲈鱼。 储嗣宗 得越中书

木叶萧萧动归思,西风画角汉东城。 刘沧 雨后游南门寺

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莼菜。 刘长卿 早春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槐暗公庭趋小吏,荷香陂水脍鲈鱼。 刘长卿 颍川留别司仓李万

暂容乘驷马,谁许恋鲈鱼。 刘长卿 送许拾遗还京

何须一箸鲈鱼脍,始挂孤帆问钓矶。 吴融 即事

如何不及前贤事,却谢鲈鱼在洛川。 吴融 晚泊松江

啸父知机先忆鱼,季鹰无事已思鲈。 吴融 渡汉江初尝鳊鱼有作

托兴非耽酒,思家岂为莼。 唐彦谦 客中感怀

西风张翰苦思鲈,如斯丰味能知否。 唐彦谦

因谢陆内史,莼羹何足传。 孟浩然 岘潭作

凭轩试一问,张翰欲来归。 孟浩然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

不知鲈鱼味,但识鸥鸟情。 孟浩然 与崔二十一游镜湖寄包贺二公

宿莽非中土,鲈鱼岂我乡。 孙逖 淮阴夜宿二首

鲈鲙剩堪忆,莼羹殊可餐。 岑参 送张秘书充刘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觐省

六月槐花飞,忽思莼菜羹。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渚畔鲈鱼舟上钓,羡君归老向东吴。 崔颢 维扬送友还苏州

已被秋风教忆鲙,更闻寒雨劝飞觞。 张南史 陆胜宅秋暮雨中探韵同作

张翰思归何太切,扁舟不住又东归。 张祜 汴上送客

澧水鲈鱼贱,荆门杨柳细。 曹邺 送厉图南下第归澧州

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鲙言词小季鹰。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十首

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 李商隐 赠郑谠处士

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李白 秋下荆门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 李白 行路难三首

张翰江东去,正值秋风时。 李白 送张舍人之江东

非思鲈鱼脍,且弄五湖船。 李群玉 将之吴越留别坐中文酒诸侣

一点灯前独坐身,西风初动帝城砧。 李群玉 请告南归留别同馆(中元作)

莼菜动归兴,忽然闻会吟。 李群玉 送处士自番禺东游便归苏台别业

西江近有鲈鱼否,张翰扁舟始到家。 李郢 立秋后自京归家

莫为莼鲈美,天涯滞尔才。 李频 明州江亭夜别段秀才

交游话我凭君道,除却鲈鱼更不闻。 杜牧 卢秀才将出王屋高名场江南相逢赠别

冻醪元亮秫,寒鲙季鹰鱼。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

彩服鲜华觐渚宫,鲈鱼新熟别江东。 杜牧 送刘秀才归江陵

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杜甫 洗兵马

邵平元入汉,张翰后归吴。 杜甫 过南岳入洞庭湖

绿塘漾漾烟濛濛,张翰此来情不穷。 温庭筠 溪上行

东门烟水梦,非独为鲈鱼。 温庭筠 赠卢长史

江雨潇潇帆一片,此行谁道为鲈鱼。 温庭筠 送襄州李中丞赴从事

若教烟水无鸥鸟,张翰何由到五湖。 温庭筠 题友人居

客边秋兴悲张翰,病里春情笑沈郎。 牟融 山中有怀李十二

往来未若奇张翰,欲鲙霜鲸碧海东。 王初 书秋

嵇康殊寡识,张翰独知终。 王昌龄 赵十四兄见访

忽思鲈鱼鲙,复有沧洲心。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

逢秋不拟同张翰,为忆鲈鱼却叹嗟。 罗邺 趁职单于留别阙下知己

鱼惭张翰辞东府,鹤怨周颙负北山。 罗隐 寄右省王谏议

长剑一寻歌一奏,此心争肯为鲈鱼。 罗隐 新安投所知

只闻斥逐张公子,不觉悲同楚大夫。 罗隐 杜陵秋思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罗隐 东归别常修

高道乍为张翰侣,使君兼是世龙孙。 罗隐 送程尊师之晋陵

留取馀杯待张翰,明年归棹一从容。 罗隐 送舒州宿松县傅少府

曾作江南步从事,秋来还复忆鲈鱼。 羊士谔 忆江南旧游二首

有莼有鱼,君子居焉。 萧颖士 江有枫一篇十章

鲈鱼非不恋,共有客程催。 许棠 江上遇友人

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许浑 再游姑苏玉芝观

青桂一枝年少事,莫因鲈鲙涉穷秋。 许浑 别张秀才

早炊香稻待鲈鲙,南渚未明寻钓翁。 许浑 夜归驿楼

东归万里惭张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许浑 张安岁暮

楚客病时无鵩鸟,越乡归处有鲈鱼。 许浑 赠萧兵曹先辈

碧水鲈鱼思,青山鵩鸟悲。 许浑 途经李翰林墓

闻说故园香稻熟,片帆归去就鲈鱼。 赵嘏 江亭晚望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 长安晚秋

莼羹若可忆,惭出掩柴扉。 郎士元 赠万生下第还吴

秋来多见长安客,解爱鲈鱼能几人。 郎士元 送张光归吴

乡连南渡思菰米,泪滴东风避杏花。 郑谷 同志顾云下第出京偶有寄勉

鲈鱼斫鲙输张翰,橘树呼奴羡李衡。 郑谷 漂泊

季鹰可是思鲈鲙,引退知时自古难。 郑谷 舟行

唯有明公赏新句,秋风不敢忆鲈鱼。 郑谷 送大京兆薛常侍能

芦笋鲈鱼抛不得,五陵珍重五湖春。 郑谷 送张逸人

橘花低客舍,莼菜绕归舟。 钱起 送外甥范勉赴任常州长史兼觐省

谢庄千里思,张翰五湖心。 韦庄 同旧韵

欲将张翰秋江雨,画作屏风寄鲍昭。 韦庄 江行西望

陶潜政事千杯酒,张翰生涯一叶舟。 韦庄 江边吟

白羽鸟飞严子濑,绿蓑人钓季鹰鱼。 韦庄 桐庐县作

刀尺不亏绳墨在,莫疑张翰恋鲈鱼。 韩偓 闲居

一雁南飞动客心,思归何待秋风起。 韩翃 和高平朱参军思归作

从来此地誇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 韩翃 送客之江宁

加餐共爱鲈鱼肥,醒酒仍怜甘蔗熟。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山阴苏少府

镜水君所忆,莼羹余旧便。 高适 秦中送李九赴越

典故   
辨鲁鱼
    
亥豕讹
 
鲁鱼舛
 
正豕亥
 
己亥讹
 

《吕氏春秋·论部》卷二十二〈慎行论·察传〉~527~
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抱朴子》卷十九〈内篇·遐览〉~307~
书字人知之,犹尚写之多误。故谚曰,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此之谓也。

简释

豕亥:指因字形相近造成误解。清黄遵宪《感怀》:“读史辨豕亥,订礼分袒袭。”


例句

鱼鲁非难识,铅黄自懒持。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槐市诸生夜读书,北窗分明辨鲁鱼。 刘禹锡 秋萤引

改张琴瑟移胶柱,止息笙篁辨鲁鱼。 李绅 拜三川守

忆昨谬官在乌府,喜君对门讨鱼鲁。 王起 和李校书雨中自秘省见访知早入朝便入集贤不遇诗

典故 
祢衡刺
  
狂处士
 
祢衡挝
 
祢生刺
   
祢衡怀刺
 
祢狂
 
袖中漫刺
 
正平挝
 
掺鼓雷
 
掺鼓渔阳
 
掺渔阳挝
 
猖狂似祢衡
  
击狂节
 
祢衡击鼓
 
祢生谩骂
  
一刺空磨
 
怀刺示孔融
 
怀中字灭
 
祢衡槌鼓
 
祢生狂夫
  
掷槌

相关人物
孔融
 
曹操(魏武帝)
 
祢衡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64~
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引《文士传》曰:「融数与武帝笺,称其才,帝倾心欲见。衡称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帝甚忿之,以其才名不杀,图欲辱之,乃令录为鼓吏。后至八月朝会,大阅试鼓节,作三重阁,列坐宾客。以帛绢制衣,作一岑牟,一单绞及小裈。鼓吏度者,皆当脱其故衣,著此新衣。次传衡,衡击鼓为渔阳掺檛,蹋地来前,蹑馺脚足,容态不常,鼓声甚悲,音节殊妙。坐客莫不慷慨,知必衡也。既度,不肯易衣。吏呵之曰:『鼓吏何独不易服?』衡便止。当武帝前,先脱裈,次脱馀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岑牟,次著单绞,后乃著裈。毕,复击鼓掺槌而去,颜色无怍。武帝笑谓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掺檛,自衡造也。为黄祖所杀。」
《后汉书》卷八十下〈文苑列传下·祢衡〉~2652~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少有才辩,而尚气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是时许都新建,贤士大夫四方来集。或问衡曰:「盍从陈长文、司马伯达乎?」对曰:「吾焉能从屠沽儿耶!」又问:「荀文若、赵稚长云何?」衡曰:「文若可借面吊丧,稚长可使监厨请客。」唯善鲁国孔融及弘农杨脩。常称曰:「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数也。」融亦深爱其才。……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操欲见之,而衡素相轻疾,自称狂病,不肯往,而数有恣言。操怀忿,而以其才名,不欲杀之。闻衡善击鼓,乃召为鼓史,因大会宾客,阅试音节,诸史过者,皆令脱其故衣,更著岑牟单绞之服。次至衡,衡方为渔阳参挝,蹀而前,容态有异,声节悲壮,听者莫不慷慨。衡进至操前而止,吏诃之曰:「鼓史何不改装,而轻敢进乎?」衡曰:「诺。」于是先解衵衣,次释馀服,裸身而立,徐取岑牟、单绞而著之,毕,复参挝而去,颜色不怍。操笑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孔融退而数之曰:「正平大雅,固当尔邪?」因宣操区区之意。衡许往。融复见操,说衡狂疾,今求得自谢。操喜,敕门者有客便通,待之极晏。衡乃著布单衣、疏巾,手持三尺棁杖,坐大营门,以杖捶地大骂。吏白:外有狂生,坐于营门,言语悖逆,请收案罪。操怒,谓融曰:「祢衡竖子,孤杀之犹雀鼠耳。顾此人素有虚名,远近将谓孤不能容之,今送与刘表,视当何如。」于是遣人骑送之。……后复侮慢于表,表耻不能容,以江夏太守黄祖性急,故送衡与之,祖亦善待焉。
《三国志》卷十〈魏书·荀彧传〉~30~
天子拜太祖大将军,进彧为汉侍中,守尚书令。常居中持重,太祖虽征伐在外,军国事皆与彧筹焉。南朝宋·裴松之注引张衡《文士传》曰:「孔融数荐衡于太祖,欲与相见,而衡疾恶之,意常愤懑。因狂疾不肯往,而数有言论。太祖闻其名,图欲辱之,乃录为鼓史。后至八月朝,大宴,宾客并会。时鼓史击鼓过,皆当脱其故服,易著新衣。次衡,衡击为渔阳参挝,容态不常,音节殊妙。坐上宾客听之,莫不慷慨。过不易衣,吏呵之,衡乃当太祖前,以次脱衣,裸身而立,徐徐乃著裈帽毕,复击鼓参挝,而颜色不怍。太祖大笑,告四坐曰:『本欲辱衡,衡反辱孤。』至今有渔阳参挝,自衡造也。」

简释

祢生刺:咏怀才不遇。唐司空曙《送卢堪》:“莫使称生刺,空留怀袖中。”

祢衡挝:用以咏鼓乐,或指相骂,或指文人狂放不羁。唐李商隐《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例句

莫使祢生刺,空留怀袖中。 司空曙 送卢堪

祢生投刺游,王粲吟诗谒。 孟郊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投刺登龙日,开怀纳鸟晨。 宋之问 桂州陪王都督晦日宴逍遥楼

棋因王粲覆,鼓是祢衡挝。 张祜 题僧壁

必投潘岳果,谁掺祢衡挝。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

欲问渔阳掺,时无祢正平。 李商隐 听鼓

笑伊渔阳操,空恃文章多。 孟郊 送淡公

鞔鼓画麒麟,看君击狂节。 杜牧 池州送孟迟先辈

弃繻频北上,怀刺几西游。 王绩 晚年叙志示翟处士

岑牟单绞何曾著,莫道猖狂似祢衡。 皮日休 襄州春游

祢生狂善赋,陶令醉能诗。 许浑 途经李翰林墓

早忝阿戎诗友契,趋庭曾荐祢生无。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磨灭怀中刺,曾将示孔融。 郑锡 襄阳乐

寻闻骑士枭黄祖,自是无人祭祢衡。 陆龟蒙 读陈拾遗集

典故 
拂榻
 
徐孺榻
      
登榻
 
故榻
 
榻尘
 
高人榻
  
一榻高悬
 
留宾榻
 
榻空悬
 
下尘榻
 
陈蕃悬榻
   
陈蕃解榻
 
陈公榻
 
高悬一榻
 
挂尘榻
  
陈蕃礼高士
 
陈蕃怜
 
旧榻悬尘
 
郡斋榻
  
榻留徐稚
 
榻正悬
  
下榻见贤
 
下榻荣
 
一榻陈蕃
 
优贤榻
 
仲举思
 
延榻
 
一榻容孺紫
 
一榻容孺子
 
一榻依陈
 
招徐稚
 
至两榻

相关人物
周璆
 
徐稚
 
陈蕃(字仲举)


《后汉书》卷五十三〈周黄徐姜申屠列传·徐稚〉~746~
徐稚字孺子,豫章南昌人也。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屡辟公府,不起。……时陈蕃为太守,以礼请署功曹,稚不免之,既谒而退。蕃在郡不接宾客,唯稚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举有道,家拜太原太守,皆不就。
《后汉书》卷六十六〈陈王列传·陈蕃〉~259~
太尉李固表荐,徵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璆字孟玉,临济人,有美名。民有赵宣葬亲而不闭埏隧,因居其中,行服二十馀年,乡邑称孝,州郡数礼请之。郡内以荐蕃,蕃与相见,问及妻子,而宣五子皆服中所生。蕃大怒曰:「圣人制礼,贤者俯就,不肖企及。且祭不欲数,以其易黩故也。况乃寝宿冢藏,而孕育其中,诳时惑众,诬污鬼神乎?」遂致其罪。

简释

徐孺榻:指礼贤重才,或指礼遇宾客。唐孟浩然《荆门上张丞相》:“坐登徐孺榻,濒接李膺杯。”


例句

解榻招徐稚,登楼引仲宣。 元稹 献荥阳公诗五十韵

何武劾腐儒,陈蕃礼高士。 刘禹锡 送湘阳熊判官孺登府罢归钟陵因寄呈江西裴中丞二十三兄

陈蕃待客应悬榻,宓贱之官独抱琴。 刘长卿 送宇文迁明府赴洪州张观察追摄丰城令

陈蕃悬榻待,谢客枉帆过。 刘长卿 送李校书适越谒杜中丞

亦知到处逢下榻,莫滞秋风西上期。 刘长卿 送贾三北游

酒倦临流醉,人逢置榻迎。 司空曙 送张弋

知从江仆射,登榻更何人。 司空曙 送柳震归蜀

陈公有贤榻,君去岂空还。 司空曙 送郑况往淮南

坐登徐孺榻,频接李膺杯。 孟浩然 荆门上张丞相

郡守虚陈榻,林间召楚材。 孟浩然 韩大使东斋会岳上人诸学士

徒郁仲举思,讵回道林辙。 宋之问 见南山夕阳召监师不至

解榻皆五侯,结交尽群英。 岑参 送许子擢第归江宁拜亲因寄王大昌龄

颁条忝贵郡,悬榻久相望。 崔善为 答王无功冬夜载酒乡馆

置榻恩逾重,迎门礼自卑。 崔融 哭蒋詹事俨

自守陈蕃榻,尝登王粲楼。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

忽望题舆远,空思解榻游。 张九龄 钱王司马入计同用洲字

才子登科去,诸侯扫榻迎。 张乔 送友人归袁州

悬榻迎宾下,趋庭学礼闻。 张垍 奉和岳州山城

去官惭比谢,下榻贵同徐。 戴叔伦 奉陪李大夫九日宴龙沙

登舟惭郭泰,解榻愧陈蕃。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管宁穿亦坐,徐孺去常悬。 李德裕 恩山居一十首忆葛胜木禅床

深谢陈蕃怜寂寞,远飞芳字警沉迷。 李涉 和尚书舅见寄

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 李白 奉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朓楼。 李白 寄崔侍御

宾馆尽开徐稚榻,客帆空恋李膺舟。 李群玉 将欲南行陪崔八宴海榴亭

复此开悬榻,宁唯入后堂。 杜审言 赠崔融二十韵

李门余妄进,徐榻君恒设。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徐榻不知倦,颍川何以酬。 杜甫 奉送王信州崟北归

还将徐孺子,处处待高人。 杜甫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

南征问悬榻,东逝想乘桴。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郑少尹

山深水增波,解榻秋露悬。 杜甫 赠李十二丈别

解榻再见今,用才复择谁。 杜甫 送殿中杨监赴蜀见相公

南昌一榻延徐孺,楚国千钟逼老莱。 杜荀鹤 和友人见题山居水阁八韵

郑乡空健羡,陈榻未招延。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仆射

榻因徐孺解,醴为穆生陈。 窦庠 敕目至家兄蒙淮南仆射杜公奏授校兼节度参谋同书寄上

庾亮楼何阨,陈蕃榻更崇。 窦庠 东都嘉量亭献留守韩仆射

自当徐孺榻,不是谢公亭。 窦庠 酬韩愈侍郎登岳阳楼见赠

定知有客嫌陈榻,从此无人上庾楼。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

使君延上榻,时辈仰前程。 罗隐 南康道中

一榻偶依陈太守,三年深忆祢先生。 罗隐 安陆赠徐砺

一榻早年容孺子,双旌今日别文翁。 罗隐 重送朗州张员外

含情非迟客,悬榻但生尘。 羊士谔 早春对雨

谁敢强登徐稚榻,自怜还学谢安吟。 蒋肱 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

宾馆尽开徐稚榻,客帆空恋李膺舟。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

重花不隔陈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墙。 钱起 寻司勋李郎中不遇

方辞郡斋榻,为酌离亭樽。 韦应物 送豆卢策秀才

置榻宿清夜,加笾宴良辰。 韦应物 送陆侍御还越

郡有优贤榻,朝编贡士诏。 韦应物 题从侄成绪西林精舍书斋

好贤常解榻,乘兴每登楼。 高适 奉酬睢阳李太守

叨承解榻礼,更得问缣游。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解榻情何限,忘言道未殊。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

典故
澹台公正
 
子羽遗迹

相关人物
澹台灭明


《论语注疏·雍也》~53~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尔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史记》卷六十七〈仲尼弟子列传〉
澹台灭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岁。

例句

澹台千载后,公正有遗名。 封孟绅 赋得行不由径

子羽有遗迹,孔门传旧声。 张籍 省试行不由径

典故 
倩旁人为正冠
 
堤防瓜李
 
李下整冠
 
李园冠
 
纳履生疑
 
远瓜李
 
瓜李嫌疑
 
正冠
 
政冠避李


《乐府诗集》卷三十二〈相和歌辞七·平调曲三·君子行〉~467~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例句

嫌疑远瓜李,言动慎毫芒。 白居易 杂感

将调梅铉实,不正李园冠。 郑愔 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堤防瓜李能终始,免愧于心负此身。 韩偓 八月六日作四首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杜甫 九日蓝田崔氏庄

典故
煮豆
 
七步才
    
七步咏
  
豆萁才敏
 
豆萁煎正泣
 
豆萁篇
 
七步赋
 
七步诗成
 
萁燃
   
七步子建诗
 
子建诗成几步

相关人物
曹丕(魏文帝)
 
曹植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文学〉~244~
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昭明文选》卷六十〈行状吊文祭文·行状·齐竟陵文宣王行状〉~257~
公道亚生知,照邻几庶。孝始人伦,忠为令德,公实体之,非毁誉所至。天才博赡,学综该明。至若曲台之礼,九师之易。乐分龙赵,诗析齐韩。陈农所未究,河间所未辑。有一于此,罔不兼综者与!昔沛献访对于云台,东平齐声于杨史,淮南取贵于食时,陈思见称于七步,方斯蔑如也。唐·李善注引《世说》曰:「魏文帝令陈思王七步成诗,诗曰:萁在灶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简释

七步咏:指人才思敏捷,才气过人。唐于志宁《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

萁燃:喻兄弟相逼,或喻内部不和。清黄蜜来《寄怀昌大风》:“屐虽齿折诚何碍,吟到其燃未免猜。”


例句

俱裁七步咏,同倾三雅杯。 于志宁 冬日宴群公于宅各赋一字得杯

豆萁才敏俊,羽猎正峥嵘。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

万言不加点,七步犹嫌迟。 岑参 送张直公归南郑拜省

天子三章传,陈王七步才。 李峤

九卿领徐方,七步继陈思。 李白 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

君看将相才多少,两首诗成七步间。 薛能 和府帅相公

典故
方瞳人
 
双瞳方
 
方瞳绿发
 
方瞳翁
 
方瞳叟
 
方瞳正碧
 
瞳子方
  
方瞳仙翁

相关人物
老子


旧题晋·王嘉《拾遗记》卷三
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人绝迹。帷有黄发老叟五人,或乘鸿鹤,或衣羽毛,耳出于顶,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聃共谈天地之数。
《南史》卷七十六〈隐逸列传下·陶弘景〉~899~
天监四年,移居积金东涧。弘景善辟谷导引之法,自隐处四十许年,年逾八十而有壮容。仙书云:「眼方者寿千岁。」弘景末年一眼有时而方。曾梦佛授其菩提记云,名为胜力菩萨。乃诣鄮县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后简文临南徐州,钦其风素,召至后堂,以葛巾进见,与谈论数日而去,简文甚敬异之。天监中,献丹于武帝。中大通初,又献二刀,其一名善胜,一名威胜,并为佳宝。
《抱朴子》卷二十〈内篇·袪惑〉~322~
仙经云:仙人目瞳皆方。洛中见之白仲理者,为余说其瞳正方,如此果是异人也。

简释

方瞳人:喻神仙道士。唐陆龟蒙《人林屋洞》:“自非方瞳人,不敢窥洞口.”


例句

麻姑山下逢真士,玄肤碧眼方瞳子。 李咸用 临川逢陈百年

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李白 游泰山六首

自非方瞳人,不敢窥洞口。 陆龟蒙 入林屋洞

典故
政恐不免耳
 
正恐未免耳
 
富贵未免
 
只恐未免耳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排调〉~80~
初,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
典故  
龟鹤正永


《昭明文选》卷二十一〈诗乙·游仙·游仙〉~020~
〈游仙诗七首〉其三:「翡翠戏兰苕,容色更相鲜。绿萝结高林,蒙笼盖一山。中有冥寂士,静啸抚清弦。放情陵霄外,嚼蕊挹飞泉。赤松临上游,驾鸿乘紫烟。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唐·李善注引《养生要论》曰:「龟鹤寿有千百之数,性寿之物也。道家之言,鹤曲颈而息,龟潜匿而噎,此其所以为寿也。」
《抱朴子》卷三〈内篇·对俗〉~40~
或人难曰:「人中之有老彭,犹木中之有松柏,禀之自然,何可学得乎?」抱朴子曰:「夫陶冶造化,莫灵于人。故达其浅者,则能役用万物,得其深者,则能长生久视。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道引以增年。且夫松柏枝叶,与众木则别。龟鹤体貌,与众虫则殊。至于彭老犹是人耳,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于得道,非自然也。众木不能法松柏,诸虫不能学龟鹤,是以短折耳。人有明哲,能修彭老之道,则可与之同功矣。若谓世无仙人乎,然前哲所记,近将千人,皆有姓字,及有施为本末,非虚言也。若谓彼皆特禀异气,然其相传皆有师奉服食,非生知也。若道术不可学得,则变易形貌,吞刀吐火,坐在立亡,兴云起雾,召致虫蛇,合聚鱼,三十六石立化为水,消玉为,溃金为浆,入渊不沾,蹴刃不伤,幻化之事,九百有馀,按而行之,无不皆效,何为独不肯信仙之可得乎!仙道迟成,多所禁忌。自无超世之志,强力之才,不能守之。其或颇好心疑,中道而废,便谓仙道长生,果不可得耳。仙经曰,服丹守一,与天相毕,还精胎息,延寿无极。此皆至道要言也。民间君子,犹内不负心,外不愧影,上不欺天,下不食言,岂况古之真人,宁当虚造空文,以必不可得之事,诳误将来,何所索乎!苟无其命,终不肯信,亦安可强令信哉!」
典故 
天香国艳
 
正封诗
 
国貌天香

相关人物
李正封


《松窗杂录》
大和、开成中,有程修己者,以善画得进谒。修己始以孝廉召入籍,故上不甚以画者流视之。会春暮?殿赏牡丹花,上颇好诗,因问修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修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上闻之,嗟赏移时。杨妃方恃恩宠,上笑谓贤妃曰:「妆镜台前宜饮以一紫金盏酒,则正封之诗见矣。」

《礼记注疏》卷六〈檀弓上〉~7~
大公封于营丘,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君子曰:「乐乐其所自生,礼不忘其本。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楚辞补注》卷四〈九章·哀郢〉~36~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冀壹反之何时?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典故
流水地难正方圆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下〈文学〉~23~
殷中军问:「自然无心于禀受。何以正善人少,恶人多?」诸人莫有言者。刘尹答曰:「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流漫,略无正方圆者。」一时绝叹,以为名通。
典故
蒙正回窑

相关人物
吕蒙正


《宋史》卷二百六十五〈吕蒙正列传〉~946~
初,龟图多内宠,与妻刘氏不睦,并蒙正出之,颇沦踬窘乏,刘誓不复嫁。
《漢語大詞典》:丝竹中年(絲竹中年)
晋书·王羲之传:“ 谢安 尝谓 羲之 曰:‘中年以来,伤於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后因谓中年人以丝竹陶情排遣哀伤为“丝竹中年”。 傅尃 《避地》诗之二:“宾朋此日差相倚,丝竹中年强自宽。”
《漢語大詞典》:季鹰鱼(季鷹魚)
指鲈鱼。后人亦用为隐居不仕、闲适安居的典故。典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 张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 中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冻醪 元亮 秫,寒鱠 季鹰 鱼。” 前蜀 韦庄 《桐庐县作》诗:“白羽鸟飞 严子 瀨,緑蓑人钓 季鹰鱼 。”
《国语辞典》:张翰(张翰)  拼音:zhāng hàn
人名。字季鹰,晋吴郡人,生卒年不详。雅有清才,善属文,纵任不拘,时称为「江东步兵」。齐王囧辟为大司马东曹掾,知囧将败,又因秋风起,思吴中菰菜、莼羹、鲈脍,遂归吴。性至孝,遭母丧,哀毁逾恒,著有〈首邱赋〉等数十篇。
《漢語大詞典》:思归张翰(思歸張翰)
泛指思乡欲弃官归隐的人。 元 赵孟俯 《至元壬辰由集贤出知济南暂还吴兴赋诗书怀》之二:“多病 相如 已倦游,思归 张翰 况逢秋。”参见“ 思鱸蒓 ”。
《漢語大詞典》:思鲈莼(思鱸蒓)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 张翰 )辟 齐王 东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后因以“思鱸蒓”喻思乡归隐。 宋 陆游 《自小云顶上云顶寺》诗:“故乡归去来,岁晚思鱸蒓。”亦作“ 思鱸膾 ”、“ 思蒓鱸 ”。 唐 郑谷 《舟行》:“ 季鹰 可是思鱸膾,引退知时自古难。” 清 李渔 《比目鱼·肥遁》:“昔人思蒓鱸而归隐,鱸鱼乃隐逸之兆,这等看来,我和你一世安閒了。”
分類:归隐
《國語辭典》:思鲈(思鱸)  拼音:sī lú
晋张翰因见秋风起而思念故乡吴地所产的菰菜、莼羹、鲈鱼脍等,有所感触而辞官归乡。典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张翰传》。后用以比喻不慕官位,思乡归隐。宋。陆游 枕上作诗:「采若未能浮楚泽,思鲈犹欲钓吴松。」也作「思莼」。
《漢語大詞典》:忆鲙(憶鱠)
犹忆莼鲈。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五:“和羹使用非胥靡,忆鱠言词小 季鹰 。”
分類:忆莼鲈
《漢語大詞典》:忆鲈鱼(憶鱸魚)
犹忆莼鲈。 唐 杜甫 《洗兵马》诗:“东走无復忆鱸鱼,南飞觉有安巢鸟。”
分類:忆莼鲈
《漢語大詞典》:菜羹
用蔬菜煮的羹。礼记·玉藻:“子卯,稷食菜羹。” 孔颖达 疏:“以稷穀为饭,以菜为羹而食之。”论语·乡党:“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后汉书·崔瑗传:“居常蔬食菜羹而已。” 宋 马永卿 嬾真子卷一:“乃用瓦盆盛粟米饭,瓦罐盛菜羹。”
分類:菜羹蔬菜
《國語辭典》:莼羹鲈脍(蓴羹鱸膾)  拼音:chún gēng lú kuài
晋朝张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有归隐故里之思。典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张翰传》。比喻归隐之思。宋。辛弃疾沁园春。三径初成〉词:「意倦须还,身閒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也作「莼鲈」。
分類:辞官
《漢語大詞典》:莼菜(蓴菜)
即莼菜。又名凫葵。多年生水草。叶片椭圆形,浮水面。茎上和叶的背面有粘液。花暗红色,嫩叶可做汤菜。 三国 吴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薄采其茆:“茆与荇叶相似,南人谓之蓴菜。” 唐 刘长卿 《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诗:“归路随枫林,还乡念蓴菜。” 清 冯延年 《秋月庵春暮》诗:“时光忽忆蓴菜滑,采摘不厌轻舟劳。”
《漢語大詞典》:鲈脍(鱸膾)
亦作“ 鱸鱠 ”。 鲈鱼脍。 唐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芋羹真底可,鱸膾漫劳思。” 元 朱希晦 《和韵简天则上天》:“故乡鱸鱠牵归思,近砌蛩声搅夜眠。” 明 王世贞 《送顾舍人使金陵还松江》诗:“汝岂因鱸膾,吾曾识凤毛。”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八:“当年起草侍明光,鱸鱠娱亲请尚方。”参见“ 鱸鱼膾 ”。
《漢語大詞典》:鲈鱼脍(鱸魚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 齐王 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因以“鱸鱼膾”为思乡赋归之典。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忽思鱸鱼膾,復有沧洲心。”亦作“ 鱸鱼鱠 ”。 唐 李白 《秋下荆门》:“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中 。”
《漢語大詞典》:鲈乡(鱸鄉)
产鲈鱼之乡。泛指 江 南水乡。 宋 陆游 《和范待制秋日书怀》之一:“欲与众生共安隐,秋来梦不到鱸乡。”《扫迷帚》第二四回:“前读手函,知足下运 龙门 手笔,补鱸乡纪闻。”
分類:鲈鱼水乡
《国语辞典》:鲈鱼(鲈鱼)  拼音:lú yú
一种常见的食用鱼。肉质肥美,切成细块煮食,自古即为江南地区的一道名菜,当地人称为「鲈脍」。而清燉的鲈鱼,能使伤口尽早瘉合,是手术后病人极佳补品。参见「鲈」条。
《漢語大詞典》:鲈鱼脍(鱸魚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张季鹰 辟 齐王 东曹掾,在 洛 ,见秋风起,因思 吴中 菰菜羹、鱸鱼膾,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羈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 齐王 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因以“鱸鱼膾”为思乡赋归之典。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归来见天子,拜爵赐黄金;忽思鱸鱼膾,復有沧洲心。”亦作“ 鱸鱼鱠 ”。 唐 李白 《秋下荆门》:“此行不为鱸鱼鱠,自爱名山入 剡中 。”
《漢語大詞典》:三豕
见“ 三豕涉河 ”。
《國語辭典》:三豕涉河  拼音:sān shǐ shè hé
古代「己」与「三」、「亥」与「豕」字形相近,卫国人读晋史,乃误将「己亥涉河」读成「三豕涉河」。见《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后指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如:「古来字体多所转变,三豕涉河之误,屡见不鲜!」也作「三豕渡河」。
分類:文字讹误
《国语辞典》:三豕渡河  拼音:sān shǐ dù hé
比喻文字讹误或传闻失实。参见「三豕涉河」条。汉。蔡邕〈月令问答〉:「盖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练字》:「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
《漢語大詞典》:豕亥
语本吕氏春秋·察传:“有读史记者曰: 晋 师三豕涉 河 。 子夏 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於 晋 而问之,则曰 晋 师己亥涉 河 也。”后以“豕亥”谓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宋 曾巩 《七月十四日韩持国直庐同观〈山海经〉》诗:“自笑成豕亥,更微注虫鱼。” 清 黄遵宪 《感怀》诗:“读史辨豕亥,订礼分袒袭。”
《漢語大詞典》:鱼豕(魚豕)
“鲁鱼亥豕”的略语。 明 高启 《赠墨翁沈蒙泉》诗:“一朝得此復何用,惭註鱼豕笺虫虾。” 清 林则徐 《遣戍伊犁行次兰州致姚春木王冬寿书》:“ 扬州 有刊本,惜鱼豕尚多,未识两君曾见之否?”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路史》:“今此本为 乾隆 元年 长源 后人所重刻,而鱼豕弥甚,几不可读。”
《漢語大詞典》:鱼鲁(魚魯)
谓将鱼误写成鲁。泛指文字错讹。 南朝 梁元帝 《玄览赋》:“先鈆擿於鱼鲁,乃纷定於陶阴。” 唐 王起 《和李校书》:“忆昨谬官在乌府,喜君对门讨鱼鲁。” 明 盛杲 《〈齐东野语〉后序》:“传写既久,鱼鲁滋多。”参见“ 鲁鱼亥豕 ”。
分類:误写文字
《國語辭典》:鲁鱼亥豕(魯魚亥豕)  拼音:lǔ yú hài shǐ
鲁鱼,语本《抱朴子。内篇。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亥豕,参见「亥豕」条。后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也作「亥豕鲁鱼」。
《漢語大詞典》:鲁鱼(魯魚)
“鲁”“鱼”两字相混。指抄写刊印中的文字讹误。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高楼红粉,仍定鲁鱼之文;辟恶生香,聊防 羽陵 之蠧。” 宋 杨亿 《受诏修书述怀感事》诗:“望气成龙虎,披文辩鲁鱼。”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唐开成石刻十二经》:“原刻残闕,为后人修改补輟,以至鲁鱼莫辨。”参见“ 鲁鱼亥豕 ”。
《國語辭典》:鲁鱼亥豕(魯魚亥豕)  拼音:lǔ yú hài shǐ
鲁鱼,语本《抱朴子。内篇。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亥豕,参见「亥豕」条。后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也作「亥豕鲁鱼」。
《國語辭典》:鲁鱼亥豕(魯魚亥豕)  拼音:lǔ yú hài shǐ
鲁鱼,语本《抱朴子。内篇。遐览》:「书三写,鱼成鲁,帝成虎。」亥豕,参见「亥豕」条。后指因文字形似而致传写或刊刻错误。《红楼梦》第一二○回:「既是假语村言,但无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乐得与二三同志,酒馀饭饱,雨夕灯窗之下,同消寂寞,又不必大人先生品题传世。」也作「亥豕鲁鱼」。
《漢語大詞典》:怀刺(懷刺)
怀藏名片。谓准备谒见。语本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建安 初,来游 许 下。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魏书·元顺传:“ 顺 曾怀刺诣 肇 门,门者以其年少……不肯为通。” 宋 苏辙 《司马君实端明独乐图》诗:“过门有意奉谈笑,幅巾怀刺无袍鞾。” 清 唐孙华 《有客》诗:“敝衣策蹇卫,怀刺謁公卿。”
《國語辭典》:投刺  拼音:tóu cì
1.投递名帖以求见。《北齐书。卷三四。杨愔传》:「既潜窜累载,属神武至信都,遂投刺辕门。」《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具名帖曰投刺,发书函曰开缄。」
2.抛弃名帖。表示埋名退隐的心意。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序〉:「容身无所,便投刺解职,以遵归路。」
《漢語大詞典》:渔阳掺(漁陽摻)
《渔阳参挝》。 北周 庾信 《夜听捣衣》诗:“声烦《广陵散》,杵急《渔阳掺》。” 唐 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唐 李商隐 《听鼓》诗:“欲问《渔阳掺》,时无 禰正平 。”参见“ 渔阳参挝 ”。
分類:北周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國語辭典》:渔阳掺挝(漁陽摻撾)  拼音:yú yáng càn zhuā
鼓曲。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祢衡被魏武帝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也作「渔阳掺」。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渔阳操(漁陽操)
《渔阳参挝》。 唐 孟郊 《送淡公》诗之三:“笑伊《渔阳操》,空恃文章多。”参见“ 渔阳参挝 ”。
《漢語大詞典》:渔阳参挝(漁陽參撾)
鼓曲名。亦称“ 渔阳掺挝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 衡 扬枹为《渔阳掺挝》,渊渊有金石声,四座为之改容。” 闻一多 《时代的鼓手》:“用他那流着鲜血的手,抢过主帅手中的槌来擂出的鼓声,是 祢衡 那喷着怒火的《渔阳掺挝》。”
分類:鼓曲
《漢語大詞典》:祢刺(禰刺)
后汉书·文苑传下·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 ,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后因以“禰刺”谓士人耿介有节操。 唐 黄滔 《与蒋先辈启》之二:“足以雪曩岁之湮沉,恢张 禰 刺;壮平生之意气,弃掷 终 繻。”
《國語辭典》:下榻  拼音:xià tà
汉朝南昌太守陈蕃,不喜宾客,惟敬重徐稚,特设一榻,徐来则放下接待,去则悬起。见《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指礼贤下士,留客歇宿。后指投宿、住宿。《三国演义》第四回:「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
《漢語大詞典》:徐榻
见“ 徐稺榻 ”。
《漢語大詞典》:徐稚榻
指 东汉 陈蕃 为 徐稺 特设之榻。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事见《汉书·徐稺传》。后用为好客之典。 唐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宾馆尽开 徐稺 榻,客帆空恋 李膺 舟。”亦省称“ 徐榻 ”。 唐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李 门余妄进, 徐 榻君恒设。”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旋以 孔 罇引满, 徐 榻解悬。”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月满西堂,復陈 徐 榻,清风动竹,故人倘来。”《花月痕》第十五回:“三更凉梦回 徐 榻,一夜西风瘦 沈 郎。”
分類:陈蕃太守
《漢語大詞典》:徐稚榻
指 东汉 陈蕃 为 徐稺 特设之榻。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事见《汉书·徐稺传》。后用为好客之典。 唐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诗:“宾馆尽开 徐稺 榻,客帆空恋 李膺 舟。”亦省称“ 徐榻 ”。 唐 杜正伦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节》:“ 李 门余妄进, 徐 榻君恒设。” 唐 黄滔 《祭陈侍御峤》:“旋以 孔 罇引满, 徐 榻解悬。”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二:“月满西堂,復陈 徐 榻,清风动竹,故人倘来。”《花月痕》第十五回:“三更凉梦回 徐 榻,一夜西风瘦 沈 郎。”
分類:陈蕃太守
《國語辭典》:悬榻(懸榻)  拼音:xuán tà
汉代陈蕃做太守时不接宾客,惟与徐稚相善,稚来,特设一床榻,徐稚走后,即将床榻悬挂起来。见《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后指以礼接待贤人。北周。庾信园庭〉诗:「倒屣迎悬榻,停琴听解嘲。」清。陈曾寿〈浣溪沙,花径冥冥取次行〉词:「悬榻经年虚望眼,寄声几度损吟魂?」
《國語辭典》:扫榻(掃榻)  拼音:sǎo tà
1.清扫床上的灰尘。宋。葛长庚〈懒翁斋赋〉:「雨送添砚之水,竹供扫榻之风。」
2.汉代太守陈蕃在郡不接宾客,唯徐稚到来时特设一榻。见《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后以扫榻表示欢迎嘉宾。宋。陆游寄题徐载叔秀才东庄〉诗:「南台中丞扫榻见,北门学士倒屣迎。」《西湖佳话。西冷韵迹》:「妾既邀鲍先生到此,本当扫榻,亲荐枕衾,又恐怕流入狎邪之私,而非慷慨相赠之初心。」
《漢語大詞典》:挂榻
(1).谓礼待贤士。 南朝 陈 徐陵 《在北齐与宗室书》:“邦君佇德,寧无挂榻之思;州将钦风,应有题车之命。”参见“ 下榻 ”。
(2).指寺院中暂住的过往僧人。《西游记》第九三回:“寺中听説到了东土 大唐 取经僧人,寺中若大若小,不问长住、挂榻、长老、行童,一一都来参见。”
《國語辭典》:下榻  拼音:xià tà
汉朝南昌太守陈蕃,不喜宾客,惟敬重徐稚,特设一榻,徐来则放下接待,去则悬起。见《后汉书。卷五三。徐稚传》。指礼贤下士,留客歇宿。后指投宿、住宿。《三国演义》第四回:「使君宽怀安坐,今晚便可下榻草舍。」清。孔尚任《桃花扇》第八出:「我二人不回寓,就下榻此间了。」
《漢語大詞典》:稚榻
亦作“穉榻”。 小床。 唐 许浑 《寄献三川守刘公》诗之一:“花深穉榻迎何客,月在膺舟醉几人。”
《漢語大詞典》:置榻
后汉书·陈蕃传:“郡人 周璆 ,高絜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 蕃 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悬之。”后以“置榻”喻礼贤。 唐 崔融 《哭蒋詹事俨》诗:“置榻恩逾重,迎门礼自卑。”
分類:礼贤
《漢語大詞典》:解榻
东汉 陈蕃 任 豫章 太守时,不接待宾客,只有 南州 高士 徐稺 来时特设一榻, 徐稺 走后即悬挂起来。又任 乐安 太守时,亦曾为郡人 周璆 “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事见后汉书·徐稺传,又《陈蕃传》。后以“解榻”为热情接待宾客或礼贤下士之典。 唐 白居易 《叙法书情四十韵上宣歙崔中丞》:“好风迎解榻,美景待搴帷。” 宋 王禹偁 《神童刘少逸与时贤联句诗序》:“一日 潘生 与之偕行,惠然肯顾,因解榻以延之。” 清 归庄 《哭张十翰林四十六韵》:“开樽虽 北海 ,解榻必 南州 。”
《漢語大詞典》:设榻(設榻)
(1).设置床榻。新唐书·韦縚传:“朔日於 宣政 设榻,东向置案, 縚 坐读之。”
(2).后汉书·徐穉传载: 徐穉 家贫,常自耕稼,非其力不食。“恭俭义让,所居服其德”。时 陈蕃 为太守,不接待宾客,“唯 穉 来特设一榻,去则县之”。后以“设榻”指款待敬重的宾客或知交。 宋 梅尧臣 《苏子美竹轩和王胜之》:“我期霰雪时,来听幽声卧。应当为设榻,勿使赏心剉。” 明 申涵光《怀太原傅青主》诗:“曾约溪村访钓竿,数年设榻待君欢。”
《漢語大詞典》:陈榻(陳榻)
见“ 陈蕃榻 ”。
《漢語大詞典》:陈蕃榻(陳蕃榻)
后汉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徐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唐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诗:“自守 陈蕃 榻,尝登 王粲 楼。” 唐 李白 《寄崔侍御》诗:“高人屡解 陈蕃 榻,过客难登 谢朓 楼。”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留宿明日有诗见赠用韵答谢》:“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亦省作“ 陈榻 ”。 唐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定知有客嫌 陈 榻,从此无人上 庾 楼。”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公射》:“ 郑 乡空健羡, 陈 榻未招延。”
《漢語大詞典》:陈蕃榻(陳蕃榻)
后汉 陈蕃 为太守,在郡不接宾客,唯 徐稺 来特设一榻,去则悬之。见《后汉书·徐稺传》。后因以“陈蕃榻”为礼贤下士之典。 唐 张九龄 《候使登石头驿楼作》诗:“自守 陈蕃 榻,尝登 王粲 楼。” 唐 李白 《寄崔侍御》诗:“高人屡解 陈蕃 榻,过客难登 谢朓 楼。” 清 孙枝蔚 《九日入城饮周伯衡观察寓斋留宿明日有诗见赠用韵答谢》:“当涂谁下 陈蕃 榻,把卷如登 杜甫 堂。”亦省作“ 陈榻 ”。 唐 窦巩 《登玉钩亭奉献淮南李相公》:“定知有客嫌 陈 榻,从此无人上 庾 楼。” 唐 温庭筠 《感旧陈情五十韵献淮南李公射》:“ 郑 乡空健羡, 陈 榻未招延。”
《國語辭典》:瓜田李下  拼音:guā tián lǐ xià
比喻容易引起怀疑的场合。参见「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条。《北史。卷四七。袁翻传》:「今日倾过,有异常行;瓜田李下,古人所慎。愿得此心,不贻厚责。」
《漢語大詞典》:七步
相传 三国 魏 曹植 七步成诗,后常以“七步”形容才思敏捷。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 淮南 取贵於食时, 陈思 见称於七步,方斯蔑如也。” 明徐复祚《红梨记·逼试》:“可惜他才高七步,赋埒《两都》,锦心绣腹,隐豹凤雏,却为柳营花阵都担误。”《平山冷燕》第八回:“故有时而名成七步,有时而倚马万言。”参见“ 七步成诗 ”。
《國語辭典》:七步成诗(七步成詩)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三国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诗,若无法完成,将处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内吟成诗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用以形容运思敏捷,有才气。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真不愧是诗词名家。」
《國語辭典》:七步成诗(七步成詩)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三国魏文帝令其弟曹植七步中作诗,若无法完成,将处以重刑。曹植出口成章,在七步之内吟成诗篇:「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底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用以形容运思敏捷,有才气。如:「王先生才高八斗,七步成诗,真不愧是诗词名家。」
《漢語大詞典》:七步诗
诗篇名。三国魏曹植作。相传魏文帝曹丕欲加害其弟曹植,命他七步之内作一诗,否则处死。曹植应声成诗,诗为:“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惭愧,赦免了曹植。
《漢語大詞典》:豆萁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 尝令 东阿王 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后以“豆萁才”喻才思敏捷。 唐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豆萁才敏儁,羽猎正峥嶸。”
分類:才思敏捷
《國語辭典》:煮豆燃萁  拼音:zhǔ dòu rán qí
萁,大豆的茎。三国魏文帝曹丕妒嫉其弟曹植的才能而欲加害,命曹植在七步之内完成一首诗,曹植便作〈七步诗〉一首:「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后用煮豆燃萁比喻兄弟相迫,骨肉相残。《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煮豆燃萁,比兄残弟。」也作「燃萁煮豆」。
《國語辭典》:相煎何急  拼音:xiāng jiān hé jí
比喻彼此地位同等,关系密切,却相逼过甚。参见「相煎太急」条。
分類:迫害
《漢語大詞典》:方瞳
方形的瞳孔。古人以为长寿之相。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 老聃 在 周 之末,居 反景日室 之山,与世隔絶,有黄髮老叟五人……瞳子皆方,面色玉洁,手握青筠之杖,与 聃 共谈天地之数。” 唐 李白 《游太山》诗之二:“山际逢羽人,方瞳好容颜。” 王琦 注:“按仙经云:八百岁人瞳子方也。” 宋 苏轼 《子玉以诗见邀同刁丈游金山》诗:“更有方瞳八十一,奋衣矍鑠走山中。” 清 赵翼 《反曤目篇寿王西庄七十》诗:“直至方瞳年,巖电常晶荧。”
《漢語大詞典》:龟年鹤算(龜年鶴算)
见“ 龟年鹤寿 ”。
《國語辭典》:龟年鹤寿(龜年鶴壽)  拼音:guī nián hè shòu
龟、鹤均为长寿的动物。比喻人长寿。唐。李商隐 祭张书记文:「神道甚微,天理难究;桂蠹兰败,龟年鹤寿,在长短而且然。」也作「龟龄鹤算」、「鹤算龟龄」。
《國語辭典》:龟龄鹤算(龜齡鶴算)  拼音:guī líng hè suàn
比喻人长寿。宋。侯寘 水调歌头。湘水照秋碧词:「坐享龟龄鹤算,稳佩金鱼玉带,常近赭黄袍。」也作「龟年鹤寿」、「鹤算龟龄」。
《國語辭典》:龟年鹤寿(龜年鶴壽)  拼音:guī nián hè shòu
龟、鹤均为长寿的动物。比喻人长寿。唐。李商隐 祭张书记文:「神道甚微,天理难究;桂蠹兰败,龟年鹤寿,在长短而且然。」也作「龟龄鹤算」、「鹤算龟龄」。
《國語辭典》:天香国色(天香國色)  拼音:tiān xiāng guó sè
称誉牡丹,后用以比喻美女。明。郑若庸《玉玦记》第六出:「他有个亲生的女儿,叫做娟奴,见在南瓦子住,果是天香国色。」也作「国色天香」。
《國語辭典》:国色天香(國色天香)  拼音:guó sè tiān xiāng
1.形容花朵的娇艳和气味浓郁,或专门形容牡丹花的可贵。《幼学琼林。卷四。花木类》:「国色天香,乃牡丹之富贵。」
2.指容貌美丽的女子。《镜花缘》第三四回:「浑身玉配叮当,满面香气扑人,虽非国色天香,却是袅袅婷婷。」也作「天香国色」、「天姿国色」、「国色天姿」。
《漢語大詞典》:丘首
犹首丘。相传狐死时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喻怀恋故乡。 明 周履靖 《锦笺记·诒婚》:“[旦]:‘难道他肯赘异乡?’[小旦]:‘达士寧同丘首愚!’”参见“ 丘窟 ”。
分類:怀恋故乡
《漢語大詞典》:丘窟
传说狐死必正首向故丘,后因以“丘窟”指家乡。窟,指狐穴。 晋 郭璞 《平刑疏》:“退未絶其丘窟之顾,进无以塞其逋逃之门。” 南朝 宋 谢灵运 《辞禄赋》:“解龟纽於城邑,反褐衣於丘窟,判人事於一朝,与世物乎长絶。” 南朝 梁 沈约 《郊居赋》:“伊前世之贵仕,罕紆情於丘窟。”
分類:家乡
《漢語大詞典》:正丘首
传说狐将死时,必先摆正头的方向,使头朝着其穴所在的故丘,以表示不忘本,叫做“正丘首”。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郑玄 注:“正丘首,正首丘也,仁恩也。” 孔颖达 疏:“所以正首而嚮丘者,丘是狐窟穴根本之处,虽狼狈而死,意犹嚮此丘,是有仁恩之心也。”参见“ 狐死首丘 ”。
《國語辭典》:狐死首丘  拼音:hú sǐ shǒu qiū
语本《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传说狐狸死时,头必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故乡的思念。《晋书。卷八六。张轨传》:「狐死首丘,心不忘本;钟仪在晋,楚弁南音。」《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但闻越鸟南栖,狐死首丘,万里亲戚坟墓,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
《漢語大詞典》:狐丘首
同“ 狐死首丘 ”。 明 郑若庸 《玉玦记·阴判》:“生惭不省鱼中钩,死悲难学狐丘首。”
《國語辭典》:狐死首丘  拼音:hú sǐ shǒu qiū
语本《礼记。檀弓上》:「古之人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传说狐狸死时,头必朝向狐穴所在的山丘。比喻不忘本或对故乡的思念。《晋书。卷八六。张轨传》:「狐死首丘,心不忘本;钟仪在晋,楚弁南音。」《醒世恒言。卷一九。白玉娘忍苦成夫》:「但闻越鸟南栖,狐死首丘,万里亲戚坟墓,俱在南朝,早暮思想,食不甘味。」
《國語辭典》:首丘  拼音:shǒu qiū
相传狐狸将死时,头会朝向它出生的土丘。典出《礼记。檀弓上》。比喻人死后归葬故乡。《楚辞。屈原。九章。哀郢》:「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不胜狐死首丘之情,营魂识路之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