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歌王子

相关人物
萧子罕


《南史》卷四十四《齐武帝诸子传·南海王传》
南海王子罕字云华,武帝第十一子也,颇有学。母乐容华有宠,故武帝留心。母尝寝疾,子罕昼夜祈祷。于时以竹为灯缵照夜,此缵宿昔枝叶大茂,母病亦愈,咸以为孝感所致。主簿刘鬷及侍读贺子乔为之赋颂,当时以为美谈。建武元年,位护军将军。二年,见杀,年十七。

例句

万顷歌王子,千竿伴阮公。 贾岛 题郑常侍厅前竹

典故
望老瞒
 
望陵宫女
 
未忘履与香
 
歌舞西陵
 
繐帐歌人
 

《昭明文选》卷六十〈行状吊文祭文·吊文·吊曹操文〉~2594~
元康八年,机始以台郎出补著作,游乎秘阁,而见魏武帝遗令,忾然叹息,伤怀者久之。……又云:「馀香可分与诸夫人。诸舍中无所为,学作履组卖也。吾历官所得绶,皆著藏中。吾馀衣裘,可别为一藏。不能者兄弟可共分之。」唐·李善注:「舍中,谓众妾。众妾既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之。《晏子春秋》曰:『景公为履,黄金之綦,饰以组,连以珠。』」
典故
歌唐虞
 
歌遗民

相关人物
季札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遗民乎?不然,何忧之远也。非令德之后,谁能若是。」

例句

陶唐歌遗民,后汉更列帝。 杜甫 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微臣徒窃抃,岂足歌唐虞。 权德舆 奉和圣制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百僚

典故
和戎赏魏
 
歌钟重锡

相关人物
魏绛


《春秋左传·襄公十一年》
郑人赂晋侯以师悝、师触、师蠲、广车、軘车淳十五乘,甲兵备。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镈磬,女乐二八。晋侯以乐之半赐魏绛,曰:「子教寡人和诸戎狄,以正诸华。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请与子乐之。」
《国语》卷十三《晋语七》
公锡魏绛女乐一八,歌钟一肆。

例句

和戎因赏魏,定远莫辞班。 张说 送郑大夫惟忠从公主入蕃

歌钟期重锡,拜手落花春。 杜审言 送高郎中北使

典故
歌珠一串
 
歌珠累累
 
歌珠贯串


《礼记注疏》卷三十九〈乐记〉~70~
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远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商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齐 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 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木,倨中矩,句中金句,累累乎端如贯珠。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 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子贡问乐。

例句

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 白居易 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 其三

典故
葛天歌
 
葛天民

相关人物
葛天氏


《吕氏春秋》卷五《仲夏纪·古乐》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万物之极》。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汉书音义》曰:「葛天氏,古帝王号也。」

例句

上古葛天民,不贻黄屋忧。 杜甫 晦日寻崔戢李封

慷慨葛天歌,愔愔广陵陌。 独孤及 客舍月下对酒醉后寄毕四耀

典故
良哉
 
咏康哉
 
相关人物


《尚书·虞书·益稷谟》
「乃更为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旧题汉·孔安国传:「帝歌归美股肱,义未足,故续歌『先君后臣,众事乃安』,以成其义。」

例句

还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度蒲津关

圣道逍遥更何事,愿将巴曲赞康哉。 杨巨源 早朝

中宫陈广乐,元老进赓歌。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之七

阳春那敢和,空此咏康哉。 权德舆 奉和李相公早朝于中书候传点偶书所怀奉呈门下相公中书相公

何时介圭觐,携手咏康哉。 权德舆 奉和鄜州刘大夫麦秋出师遮虏有怀中朝亲故

良哉致君日,维岳有光辉。 羊士谔 和武相早朝中书候传点书怀奉呈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赋歌康哉。 韩愈 感春五首

典故
漆园歌
 
庄子鼓盆
 
庄盆
  
鼓盆歌

相关人物
庄子


《庄子集释》卷六下〈外篇·至乐〉~64~
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简释

漆园歌:喻丧妻及丧妻之痛。清王夫之《续哀雨诗》:“他日凭收柴市骨,此生已厌漆园歌。”

典故  
临事断
  
贯珠歌

相关人物
师乙


《礼记注疏》卷三十九〈乐记〉
师乙曰:「乙贱工也,何足以问所宜?请诵其所闻,而吾子自执焉。爱者宜歌《商》。温良而能断者宜歌《齐》。夫歌者,直己而陈德也。动己而天地应焉,四时和焉,星辰理焉,万物育焉。故商者,五帝之遗声也。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远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小雅》,正直而静,廉而谦者宜歌《风》。肆直而慈爱,商之遗声也,商人识之,故谓之《商》。齐 者,三代之遗声也,齐人识之,故谓之齐,明乎商之音者,临事而屡断;明乎齐 之音者,见利而让。临事而屡断,勇也。见利而让,义也。有勇有义,非歌孰能保此?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金句,累累乎端如贯珠。故歌之为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 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子贡问乐。

例句

壮公临事断,顾步涕横落。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

连璧座中斜日满,贯珠歌里落花频。 段成式 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

歌声凝贯珠,舞袖飘乱麻。 白居易 和新楼北园偶集

典故
佳人绝世
 
倾人城
 
倾人情
 
倾北方
   
倾国风流
   
倾城国
 
倾城目
 
倾城色
 
名花倾国
 
国自倾
 
延年妹
 
思倾国
 
绝世歌
  
绝代北方人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李延年

参考典故
李延年


《汉书》卷九十七上〈外戚列传上·孝武李夫人〉~395~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初,夫人兄延年性知音,善歌舞,武帝爱之。每为新声变曲,闻者莫不感动。延年侍上起舞,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上叹息曰:「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见之,实妙丽善舞。由是得幸,生一男,是为昌邑哀王。李夫人少而蚤卒,上怜闵焉,图画其形于甘泉宫。及卫思后废后四年,武帝崩,大将军霍光缘上雅意,以李夫人配食,追上尊号曰孝武皇后。唐·颜师古注曰:「非不惜城与国也,但以佳人难得,爱悦之深,不觉倾覆。」

例句

一从屠贵妃,生女愁倾国。 于濆 马嵬驿

倾国倾城汉武帝,为云为雨楚襄王。古来容光人所羡,况复今日遥相见。 刘希夷 公子行

蛾眉曼脸倾城国,鸣环动佩新相识。 刘方平 乌栖曲二首之一

天马来东道,佳人倾北方。 吴少微 过汉故城

为云为雨徒虚语,倾国倾城不在人。 唐彦谦 牡丹

艳色本倾城,分香更有情。 孟浩然 美人分香

窈窕凤皇姝,倾城复倾国。 张柬之 与国贤良夜歌二首之一

恃赖倾城人不及,檀妆唯约数条霞。 徐凝 宫中曲二首之一

虽然不如延年妹,亦是当时绝世人。 李白 中山孺子妾歌

蛾眉艳晓月,一笑倾城欢。 李白 感兴六首之五

扬眉转袖若雪飞,倾城独立世所稀。 李白 白纻辞三首之三

飞燕皇后轻身舞,紫宫夫人绝世歌。 李白 阳春歌

倾国留无路,还魂怨有香。 杜牧 华清宫三十韵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杜甫 佳人

侍婢艳倾城,绡绮轻雾霏。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

佳人绝代歌,独立发皓齿。 杜甫 听杨氏歌

倾国妖姬云鬓重,薄徒公子雪衫轻。 林宽 曲江

翠帷双卷出倾城,龙剑破匣霜月明。 柳宗元 浑鸿胪宅闻歌效白纻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权德舆 广陵诗

丛鬓愁眉时势新,初笄绝代北方人。 权德舆 杂兴五首

步摇金翠玉搔头,倾国倾城胜莫愁。 武元衡 赠佳人

尝矜绝代色,复恃倾城姿。 武平一 妾薄命

倾国徒相看,宁知心所亲。 王维 扶南曲歌词五首之二

明月薄蚀阳精昏,娇妒倾城惑至尊。 王翰 飞燕篇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白居易 长恨歌

专房犹见宠,倾国众皆闻。 皇甫冉 同李苏州伤美人

佳人祓禊赏韶年,倾国倾城并可怜。 万齐融 三日绿潭篇

为问倾城年几许,更胜琼树是琼枝。 薛能 舞者

皓雪琼枝殊异色,北方绝代徒倾国。 韦应物 鼋头山神女歌

谁为倾国媒,自许连城价。 韩愈 县斋有怀

典故
问田横
 
海岛士
 
田横五百人
   
田横有义士
 
田横歌

相关人物
田横


《史记》卷九十四〈田儋列传〉~2647~
后岁馀,汉灭项籍,汉王立为皇帝,以彭越为梁王。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馀人入海,居岛中。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曰:「臣亨陛下之使郦生,今闻其弟郦商为汉将而贤,臣恐惧,不敢奉诏,请为庶人,守海岛中。」使还报,高皇帝乃诏卫尉郦商曰:「齐王田横即至,人马从者敢动摇者致族夷!」乃复使使持节具告以诏商状,曰:「田横来,大者王,小者乃侯耳;不来,且举兵加诛焉。」田横乃与其客二人乘传诣雒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置,横谢使者曰:「人臣见天子当洗沐。」止留。谓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乃为亡虏而北面事之,其耻固已甚矣。且吾亨人之兄,与其弟并肩而事其主,纵彼畏天子之诏,不敢动我,我独不愧于心乎?且陛下所以欲见我者,不过欲一见吾面貌耳。今陛下在洛阳,今斩吾头,驰三十里閒,形容尚未能败,犹可观也。」遂自刭,令客奉其头,从使者驰奏之高帝。高帝曰:「嗟乎,有以也夫!起自布衣,兄弟三人更王,岂不贤乎哉!」为之流涕,而拜其二客为都尉,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田横。既葬,二客穿其冢旁孔,皆自刭,下从之。高帝闻之,乃大惊,大田横之客皆贤。吾闻其馀尚五百人在海中,使使召之。至则闻田横死,亦皆自杀。于是乃知田横兄弟能得士也。
典故
酣歌拓戟
 
醉坠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二〈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甫也诸侯老宾客,罢酒酣歌拓金戟。骑马忽忆少年时,散蹄迸落瞿塘石。白帝城门水云外,低身直下八千尺。粉堞电转紫游缰,东得平冈出天壁。江村野堂争入眼,垂鞭亸鞚凌紫陌【垂肩亸鞚凌紫陌】。向来皓首惊万人,自倚红颜能骑射。安知决臆追风足,朱汗骖驔犹喷玉。不虞一蹶终损伤,人生快意多所辱。职当忧戚伏衾枕,况乃迟暮加烦促。明知来问腆我颜【朋知来问腆我颜】,杖藜强起依僮仆。语尽还成开口笑,提携别扫清溪曲。酒肉如山又一时,初筵哀丝动豪竹。共指西日不相贷,喧呼且覆杯中渌。何必走马来为问【何必走马不为身】,君不见嵇康养生遭杀戮【君不见嵇康养生被杀戮】。
典故
唾壶口
  
唾壶敲碎
  
唾壶残
 
唾壶空击
 
唾壶缺
 
壶堪击
 
壶敲缺
 
壶边击断
 
壶频叩
 
扣壶歌
 
扣铜壶
  
击壶
 
击壶边缺
 
击樽破
 
击歌壶
 
击玉唾壶
 
击碎村醪𧣴
 
击碎歌壶
 
击碎玉唾壶
 
击铜壶浩叹
 
敲壶
 
敲柳瘿
 
敲玉壶
 
敲碎琼壶
 
敲缺唾壶
 
敲缺铜壶
 
狂叩唾壶
  
玉壶敲怨
 
琼壶敲缺
 
碎唾壶
 
空击铜壶
 
缺唾壶
  
缺壶声
 
醉击玉壶
 
银壶缺

相关人物
王敦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下〈豪爽〉~598~
王处仲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
《晋书》卷九十八〈王敦列传〉~2557~
初,敦务自矫厉,雅尚清谈,口不言财色。既素有重名,又立大功于江左,专任阃外,手控强兵,群从贵显,威权莫贰,遂欲专制朝廷,有问鼎之心。帝畏而恶之,遂引刘隗、刁协等以为心膂。敦益不能平,于是嫌隙始构矣。每酒后辄咏魏武帝乐府歌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为节,壶边尽缺。

简释

缺唾壶:指击节咏叹,或喻壮怀激烈。宋苏轼《次韵刘景文见寄》:“莫因老骥思千里,醉后哀歌缺唾壶。”


例句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 李白 玉壶吟

犹酌甘泉歌,歌长击樽破。 杜甫 屏迹三首之三

长歌敲柳瘿,小睡凭藤轮。 杜甫 赠王二十四侍御契四十韵

长啸林木动,高歌唾壶缺。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

閒斋夜击唾壶歌,试望夷门奈远何。 窦常 立春后言怀招汴州李匡卫推

歌敲玉唾壶,醉击珊瑚枝。 罗隐 钱塘遇默师忆润州旧游。

典故
击缶而歌


《毛诗正义》卷七之一〈国风·陈风·宛丘〉~250~
子之汤兮,宛丘之上兮,洵有情兮,而无望兮。坎其击鼓,宛丘之下,无冬无夏,值其鹭羽。坎其击缶,宛丘之道,无冬无夏,值其鹭翿。
《旧唐书》卷二十九〈音乐志二·八音之属〉~077~
缶,如足盆,古西戎之乐,秦俗应而用之。其形似覆盆,以四杖击之。秦、赵会于渑池,秦王击缶而歌。八缶,唐永泰初司马绦进广平乐,盖八缶具黄钟一均声。
典故
季札听歌
 
季札辨

相关人物
季札


《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来聘,见叔孙穆子。说之,谓穆子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择人,吾闻君子务在择人,吾子为鲁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举,何以堪之!祸必及子,请观于周乐,使工为之歌《周南》、《召南》,曰:「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为之歌《邶》、《鄘》、《卫》曰:「美哉,渊乎!忧而不困者也。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为之歌《王》……见舞《韶箾》者,曰:「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简释

季札听歌:指欣赏乐舞。唐韩翊《宴吴王宅》:“听歌吴季札,纵饮汉中山。”


例句

惉滞难令季札辨,迟回但恐文侯卧。 元稹 立部伎

听歌吴季札,纵饮汉中山。 韩翃 宴吴王宅

《漢語大詞典》:卖履分香(賣履分香)
典出 三国 魏 曹操 《遗令》:“餘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后因以指死者临终前对妻妾的留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祝翁:“人当属纊之时,所最不忍诀者,牀头之暱人耳;苟广其术,则卖履分香,可以不事矣。” 袁枚 随园诗话卷九引 戴喻让 《临漳曲》:“卖履分香儿女情,读书射猎英雄气。”
《漢語大詞典》:赓歌(賡歌)
酬唱和诗。 唐 李白 《明堂赋》:“千里鼓舞,百寮賡歌。”《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五:“爱推同气了良缘,賡歌一絶于归乐。” 郑观应 《盛世危言·议院》:“ 中国 歷代帝王,继统分有常尊,然而明良喜起,吁咈賡歌,往往略分言情,各抒所见。”
分類:唱和和诗
《漢語大詞典》:庄缶(莊缶)
战国 时 庄周 之妻死, 惠子 吊之, 庄周 方箕踞鼓盆而歌。 惠子 诘之。 庄周 以为人之生死,是自然之变化,明乎此,则无须为之而悲伤。见《庄子·至乐》。后用为典实。 晋 潘岳 《悼亡》诗之一:“庶几有时衰, 庄 缶犹可击。”
《國語辭典》:珠喉  拼音:zhū hóu
语本唐。李商隐〈拟意〉诗:「银河扑醉酒,珠串咽歌喉。」形容歌喉宛转圆润。明。张凤翼《红拂记》第五出:「试新声奏商,杂管更调簧,珠喉转嘹喨。」
《漢語大詞典》:珠贯(珠貫)
(1).珠串。常以形容清泉飞泻。 唐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悬泉珠贯下,列帐锦屏舒。”
(2).形容歌声婉转或文辞流畅。 唐 白居易 《小童吹觱篥歌》:“急声圆转促不断,轢轢轔轔似珠贯。” 宋 苏轼 《有美堂和周邠见寄》之二:“歌喉不共听珠贯,醉面何因作纈纹。” 明 宋濂 《故务光先生张公墓碣铭》:“作为文章,珠贯玉联,有台阁之风。”
《國語辭典》:贯珠(貫珠)  拼音:guàn zhū
成串的珠子。比喻声音美妙动听。《礼记。乐记》:「故歌者上如抗,下如队,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
《國語辭典》:贯通(貫通)  拼音:guàn tōng
1.穿越、沟通。如:「这条干道贯通整个城市,带动了经济的成长与繁荣。」《清史稿。卷二六八。列传。田六善》:「若贼东出则东应,贼西出则西应,疲我师徒,分我威力,固原围解,贼气贯通,此断断不可者也。」
2.全面透彻地领会、深切知晓。《朱子语类。卷四一。论语。颜渊篇上》:「千条万绪,贯通来只是一个道理。夫子所以说『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忠恕而已矣』,是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王冕天性聪明,年纪不满二十岁,就把那天文、地理、经史上的大学问,无一不贯通。」
《國語辭典》:倾国(傾國)  拼音:qīng guó
1.倾覆邦国。指亡国。《晏子春秋。内篇。谏上》:「此离树别党,倾国之道也。」
2.形容非常美丽。参见「倾国倾城」条。《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眼角偷传倾国貌,心苗曾倩多情种。」后亦代指极美丽的女子。唐。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3.全国。比喻人数极为众多。唐。杜甫〈留花门〉诗:「胡为倾国至,出入暗金阙?」《聊斋志异。卷七。金和尚》:「当是时,倾国瞻仰,男女喘汗属于道。」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國語辭典》:倾城(傾城)  拼音:qīng chéng
1.倾覆邦国。《诗经。大雅。瞻卬》:「哲夫成城,哲妇倾城。」《北史。卷十四。后妃传。论曰》:「灵后淫恣,卒亡天下。倾城之诫,其在兹乎!」
2.形容极为美丽动人。参见「倾国倾城」条。晋。陶渊明〈闲情赋〉:「表倾城之艳色,期有德于传闻。」唐。皇甫枚《飞烟传》:「一睹倾城貌,尘心只自猜。」亦用以借指美人。《文选。阮籍。咏怀诗十七首之二》:「倾城迷下蔡,容好结中肠。」清。况周颐 曲玉管。两桨春柔词:「夕阳衰草,满目江山,不见倾城。」
3.满城、全城。形容人数众多。《二刻拍案惊奇》卷五:「倾城士女通宵出游,没些禁忌。」宋。苏轼 江神子。老夫聊发少年狂词:「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國語辭典》:倾城倾国(傾城傾國)  拼音:qīng chéng qīng guó
形容非常美丽动人。参见「倾国倾城」条。如:「她倾城倾国的美貌,迷倒众生。」
《國語辭典》:倾国倾城(傾國傾城)  拼音:qīng guó qīng chéng
使全城、全国的人都为之倾倒爱慕。语本《汉书。卷九十七。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传》:「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形容女子极为美丽动人。《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子龙见妇人身穿缟素,有倾国倾城之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看那小姐已觉得倾国倾城,便道:『有如此绝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也作「倾城倾国」。
分類:女子美丽
《国语辞典》:绝代佳人(绝代佳人)  拼音:jué dài jiā rén
形容姿容出色的美女。唐。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宋。辛弃疾〈满江红。绝代佳人〉词:「绝代佳人,曾一笑倾城倾国。」也作「绝世佳人」、「绝色佳人」。
《國語辭典》:田横客(田橫客)  拼音:tián héng kè
汉初齐将田横的部属。因田横不愿归顺刘邦,故自尽。其部属五百人得知后亦自杀。见《史记。卷九四。田儋列传》。后比喻为尽忠效死以报知遇之恩的人士。唐。杜甫〈八哀〉诗八首之一:「永系五湖舟,悲甚田横客。」
《漢語大詞典》:田横岛(田横島)
秦 末,原 齐 贵族 田横 起事,自立为 齐王 。 汉 朝建立, 横 率部属五百人逃亡海岛。 高祖 召之, 横 不欲臣服,于途中自杀。其部属闻之,悉于岛上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后以“田横岛”指忠烈之士亡命之处。 清 赵翼 《海上望台湾》诗:“当年曾比 田横 岛,今日重烦 杨僕 船。” 周咏 《去国吟》:“扁舟飞过海洋数万里, 田横 岛上励志磨戟堪悠游。”
《漢語大詞典》:田横岛(田横島)
秦 末,原 齐 贵族 田横 起事,自立为 齐王 。 汉 朝建立, 横 率部属五百人逃亡海岛。 高祖 召之, 横 不欲臣服,于途中自杀。其部属闻之,悉于岛上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后以“田横岛”指忠烈之士亡命之处。 清 赵翼 《海上望台湾》诗:“当年曾比 田横 岛,今日重烦 杨僕 船。” 周咏 《去国吟》:“扁舟飞过海洋数万里, 田横 岛上励志磨戟堪悠游。”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唾壶敲缺(唾壺敲缺)
见“ 唾壶击缺 ”。
《漢語大詞典》:唾壶击缺(唾壺擊缺)
亦作“ 唾壶敲缺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豪爽:“ 王处仲 ( 王敦 )每酒后輒咏‘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后以“唾壶击缺”或“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清 钮琇 觚賸·虎林军营唱和:“ 吴愧菴 名 炎 ……同以史事株连,逮繫 虎林军营 。 吴 有《营中送春》诗云:‘一半春光縲絏过,唾壶敲缺待如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先祖 旦釜公 《巩县幕中五十自寿沁园春》云﹞忧来处,把唾壶敲缺,羯鼓频挝。” 周斌 《和剑华醉歌行》:“毕竟英雄心不死,唾壶击缺剑光紫。”参阅晋书·王敦传
《漢語大詞典》:击唾壶(擊唾壺)
见“ 击碎唾壶 ”。
《國語辭典》:击碎唾壶(擊碎唾壺)  拼音:jí suì tuò hú
晋代王敦酒后往往歌咏魏武帝诗歌,并以如意敲打唾壶以和节拍,造成唾壶边缘碎缺。典出《晋书。卷九八。王敦传》。后用以比喻对文学作品非常激赏。也作「击缺唾壶」。
《漢語大詞典》:玉唾壶(玉唾壺)
玉制的唾壶。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灵芸 闻别父母,歔欷累日,泪下沾衣,至升车就路之时,以玉唾壶承泪,壶则红色。” 俞锷 《无题》诗之七:“画屏香冷博山炉,情泪珠殷玉唾壶。”
分類:玉制
《漢語大詞典》:缺壶歌(缺壺歌)
晋 王敦 酒后辄咏 曹操 《乐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铁如意击唾壶为节,壶边尽缺。见晋书·王敦传。后因用“缺壶歌”为发抒壮怀之典实。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三:“ 鄴 下风流在 晋 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分類:王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