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为难(爲難)
发难;起事。左传·文公二年:“吾与女为难。”国语·晋语一:“吾欲为难,安始而可?”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帝虑 蠕蠕 为难,戊申,班师。”
(1).作对;刁难。韩非子·说林下:“ 韩 赵 相与为难。 韩子 索兵於 魏 。”孔丛子·对魏王:“欲规霸王之业,与诸大国为难,而行酷刑以惧远近,国内之民将畔。”《老残游记》第二回:“你道 铁公 是谁?就是 明 初与 燕王 为难的那个 铁鉉 。”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他们也就倚势妄为,处处和 华 侨会为难。” 巴金 《家》三五:“我决不再为难他。”
(2).难以应付;难办。《元典章·户部二·分例》:“以此纤须之费,致令各处官府为难。”红楼梦第四六回:“有一件为难事,老爷托我,我不得主意。” 杨朔 《熔炉》:“你还有什么为难的事,大家都能替你办。”
《漢語大詞典》:作难(作難)
作乱;起事。左传·成公十七年:“公曰:‘ 季子 欺余, 厉公 将作难。’” 汉 贾谊 《过秦论上》:“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汉 桓宽 盐铁论·殊路:“ 田常 作难,道不行,身死庭中。” 明 马愈 《马氏日抄·十八艺》:“己巳岁,兆寇作难。”
(1).阻挠;刁难。 宋 范成大 《次韵时叙送至先兄赴调》:“梅柳欲动风作难,行人意在飞鸿间。”
(2).为难;受窘。 元 石君宝 《神奴儿》第一折:“哥哥,不必作难。”《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尤辰 道:‘不是我故意作难,那老头儿真个古怪。’”儿女英雄传第九回:“ 张金凤 更是万分的作难。”
《漢語大詞典》:起兵
(1).发兵;出兵。礼记·月令:“﹝季夏之月﹞是月也,树木方盛,乃命虞人入山行木,毋有斩伐。不可以兴土工,不可以合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一年:“ 燕王 悉起兵,以 乐毅 为上将军。” 廖仲恺 《帝国主义侵略史谈》第一章:“当时各国若不来朝贡,就起兵去打他。”
(2).犹起事。史记·项羽本纪:“ 项王 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餘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秦併六国平话》卷下:“九月, 沛 人 刘邦 起兵於 沛下 。” 郭沫若 《豕蹄·楚霸王自杀》:“﹝ 项羽 ﹞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起初起兵的时候,随处都有人来参加。’”参见“ 起事 ”。
(3).聚合兵众。后汉书·孔融传:“ 融 到郡,收合士民,起兵讲武。”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古老言:‘此桥 东海 吕母 起兵所造也。’”
(4).部队开拔。 明 冯梦龙 《新灌园·骑劫代将》:“[浄]小将既已代劳,不敢逗留,请将军从容归国便了,小将就此拜辞,请了;叫众将官,就此拔营起兵前去。”
《漢語大詞典》:起事
(1).办事。管子·形势:“解惰简慢,以之事主则不忠,以之事父母则不孝,以之起事则不成。”
(2).起兵,发动武装斗争。汉书·孔光传:“曰:‘惟先假王正厥事’,言异变之来,起事有不正也。” 唐 韩愈 《张中丞传后叙》:“有 于嵩 者,少依於 巡 ,及 巡 起事, 嵩 常在围中。”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二三回:“ 三桂 起事,密使相招。”
(3).生事;挑起事端。韩非子·喻老:“起事於无形,而要大功於天下,是谓微明。” 唐 韩愈 《凤翔陇州节度使李公墓志铭》:“边将当承上旨,谨条教,蓄财穀,完吏农力以俟,不宜规小利,起事盗恩。” 清 柯悟迟 《漏网喁鱼集》:“只令熟识人 陆大溪 指点,到地密拿起事人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九回:“既而又想到,他既然预备了,怎能白白放过,虽然众官不在那里,他也可以借此起事。”
《漢語大詞典》:立事
(1).设置治事小臣。书·立政:“呜呼!孺子王矣!继至今,我其立政立事。” 孔颖达 疏:“我王其与立政,谓大臣也。其与立事,谓小臣也。”
(2).建功立业。管子·版法:“凡将立事,正彼天植。” 尹知章 注:“立经国之事。” 唐 羊士谔 《永宁里园亭休沐怅然成咏》:“劳形非立事,瀟洒愧头簪。” 明 刘基 《官箴下》:“立事惟公,烛诈惟诚。”
(3).起事;举事。南齐书·鄱阳王锵传:“马队主 刘巨 , 世祖 时旧人,诣 鏘 请间,叩头劝 鏘 立事。”
《漢語大詞典》:起手
(1).动手或下手。《水浒传》第三七回:“却先问兄弟讨起,教他假意不肯还我,我便把他来起手。”《老残游记》第十回:“天已不早了,请起手罢。” 徐志摩 《我所知道的康桥》:“你初起手尝试时,容易把船身横住在河中,东颠西撞的狼狈。”
(2).起事;起义。《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我们一同起手的人,他两个有造化,落在这里。我如何能够也同来这里受用。”《中国近代反帝反封建历史歌谣选·穷人安心种庄田》:“捻子起手 涡河 边,官兵吓得把城关。” 梁斌 《播火记》三四:“自从红军起手, 二贵 心上老是乐得不行。”
(3).起头;开始。 明 冯梦龙 《挂枝儿·趁船》:“夜来光景都瞧破,起手儿是怎么样,结末又如何。” 清 郑燮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起手便错走了路头,后来越做越坏,总没有个好结果。” 陈翔鹤 《悼--》:“从起手处,她似乎显得十分的聪明,谁知到了后来,她的笨拙,竟随着时日,一天一天的增涨了。”
(4).特指着围棋时下第一子。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庄岳委谈上:“今弈多以三六二四等起手,然前此或不尽尔。集异记:‘ 王积薪 避乱,夜投一茅屋,有姑妇暗中以口弈。始云以东五南九置子,次东五南十二,至三十六而止。’其説虽极诡诞,然可以知 唐 世起手。”《西湖佳话·灵隐诗迹》:“知府遂着起手。老猿将手格住,右手就将一子,放在当心。”
(5).即稽首。出家人行敬礼。《西游记》第一回:“ 猴王 近前叫道:‘老神仙!弟子起手了。’” 明 冯梦龙 《邯郸梦·群仙聚会》:“众仙起手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六:“我们是驼子作揖,起手不难。”
《漢語大詞典》:造事
(1).犹起事。发动事变。后汉书·虞诩传:“陛下始与臣等造事之时,常疾姦臣,知其倾国。”晋书·桓谦传:“及 桓振 作乱, 谦 保护乘舆,颇有功焉。然而暗愞,尤不可以造事。”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故臣窃谓大臣诚退,则小臣非建议造事之人,可一切不治,使得革面从君,竭力自効,以洗前恶。”
(2).做事情。世说新语·言语“王大咨嗟” 刘孝标 注引《向秀别传》:“其进止无不同,而造事营生业,亦不异常。”
《漢語大詞典》:初起
(1).谓最初起事。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者, 下相 人也,字 羽 。初起时,年二十四。”
(2).起初;开始。《老残游记》第四回:“初起还办着几个强盗,后来强盗摸着他的脾气,这 玉大人 倒反做了强盗的兵器了。”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九章:“ 阿划 初起有点不相信,但是一听见床上的呻吟,他慢慢地跑了过来。”
《漢語大詞典》:斩蛇(斬蛇)
汉 刘邦 起事前曾醉行泽中,遇大蛇当道,乃拔剑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用以为典。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焚鱼斩蛇,异功同符,岂非精灵之感哉!” 唐 薛逢 《送徐州李从事商隐》诗:“斩蛇泽畔人烟晓, 戏马臺 前树影疏。”《水浒传》第五九回:“三日之内,早望见那座山,乃是昔日 汉高祖 斩蛇起义之处。”
《漢語大詞典》:田横岛(田横島)
秦 末,原 齐 贵族 田横 起事,自立为 齐王 。 汉 朝建立, 横 率部属五百人逃亡海岛。 高祖 召之, 横 不欲臣服,于途中自杀。其部属闻之,悉于岛上自杀。事见《史记·田儋列传》。后以“田横岛”指忠烈之士亡命之处。 清 赵翼 《海上望台湾》诗:“当年曾比 田横 岛,今日重烦 杨僕 船。” 周咏 《去国吟》:“扁舟飞过海洋数万里, 田横 岛上励志磨戟堪悠游。”
《漢語大詞典》:戎首
(1).发动战争的主谋、祸首。礼记·檀弓下:“毋为戎首,不亦善乎?” 郑玄 注:“为兵主来攻伐曰戎首。”新唐书·长孙无忌传:“ 宇文化及 父宰相,弟尚主,而身掌禁兵, 煬帝 处之不疑,然而起为戎首,遂亡 隋 。” 清 李渔 《玉搔头·擒王》:“擒戎首,胁从罔问。”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今遽背盟爽约,躬为破坏 东亚 和平,吞併 中国 领土之戎首。”
(2).首先挑起事端或带头做坏事的人。晋书·向雄传:“ 雄 曰:‘ 刘河内 ( 刘毅 )於臣,不为戎首,亦已幸甚,安復为君臣之好!’”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三坟补逸下:“自 始皇 、 武帝 好言神仙,一时术流方士,张大其説,文士又从而和之,遂以 穆王 为厉阶戎首。” 容闳 《西学东渐记》:“予已知此事之戎首为谁矣。”
(3).军队的主帅。晋书·谢玄传:“復命臣荷戈前驱,董司戎首。”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是非惮於治兵,敢辞戎首。”
《漢語大詞典》:兴事(興事)
(1).兴建政事。书·益稷:“率作兴事,慎乃宪,钦哉。” 孔颖达 疏:“率领臣下为起政治之事。”
(2).指兴建土木之事。礼记·王制:“司空执度度地……量地远近,兴事任力。” 郑玄 注:“事谓筑邑庐宿市也。”史记·河渠书:“而 韩 闻 秦 之好兴事,欲罢之,毋令东伐。”
(3).引起事端。 宋 苏轼 《代张方平谏用兵书》:“变故百出,皆由用兵。至於兴事首议之人,冥謫尤重。”
《漢語大詞典》:肇开(肇開)
(1).犹肇始。《元典章新集·国典·诏令》:“洪惟 太祖皇帝 膺期抚运,肇开帝业。” 明 李东阳 《顺天府乡试策问》之二:“我 太祖高皇帝 定鼎应天,肇开帝业。”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审如是, 乘 ( 枚乘 )乃不特始创七体,且亦肇开五古者矣。”
(2).谓引起事故。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绍熙内禅:“既而 侂胄 迁太傅,封 平原郡王 ,自此十年专政,肇开兵端,身殞国危。” 清 林则徐 《批琼州镇该辖洋面近时始有外船禀》:“是必海外僻岛奸夷,潜行偷渡,断非在该国领有牌照准来贸易之夷商,即礮击火攻,皆其自取之愆,不致肇开边衅。”
《漢語大詞典》:首难(首難)
首先发难起事。国语·晋语九:“ 段规 反,首难,而杀 知伯 于师。” 韦昭 注:“言 段规 首为策作难。”史记·项羽本纪论:“夫 秦 失其政, 陈涉 首难,豪杰蠭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 邹鲁 《四川光复》:“ 重庆 自闻 武昌 首难, 九江 、 长沙 、 安庆 、 昆明 、 贵阳 先后起义,人心已浮动。”
《漢語大詞典》:义举(義舉)
(1).举义起事。 南朝 梁 沈约 《酬荆雍义士诏》:“昔义举之初,人怀自竭,输赋罄产,同致厥诚。”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诛妖檄文》:“且前时未逢真圣主首出,无所依归,尔等又不能共创义举,自不能捨妖他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武汉革命团体文学社之历史》:“仍以 蒋翊武 为总司令,发佈命令,为死里求生计,而十九日之义举成矣。”
(2).正义的举动。 明 高启 《咏荆轲》:“刼盟非义举, 曹沬 已可羞。”《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寡人本迫于王命,从君讨罪,若利其土地,非义举也。”
(3).指疏财仗义的行为。二刻拍案惊奇卷七:“你还不知此女为总干 祝使君 表妹。日前在此相遇,已託下官脱了乐籍。俟 成都 归来,替他择婿。下官见此义举,原愿以二十万钱助嫁。”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你家主是何等之人,为何有此义举?”
《漢語大詞典》:点火(點火)
(1).燃火;引火。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一折:“我如今不免点火去,在这房后边,放起火来。” 清 蒲松龄 《翻魇殃》第十二回:“以后又是家人媳妇子来磕头,丫环在旁点火斟茶。” 李国文 《冬天里的春天》第五章:“他摸出了一支雪茄, 叶珊 生气地把火柴递过来,也不主动点火了。”
(2).形容色红。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点火樱桃,照一架荼蘼如雪。”
(3).比喻挑起事端。 鲁迅 《坟·杂忆》:“可是我根据上述的理由,更进一步而希望于点火的青年的,是对于群众,在引起他们的公愤之馀,还须设法注入深沉的勇气。”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七:“不断增加的积极分子们,像 明子 一样,到处去点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