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5,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抖擞
刹那
精进
伽蓝
摩尼
能仁
阎浮
檀越
波罗
毗耶
经师
息心
总持
摩诃
寻香
《國語辭典》:抖擞(抖擻)  拼音:dǒu sǒu
1.奋发、振作。《三国演义》第五九回:「目射神光,威风抖擞。」《平妖传》第九回:「脚穿一双把滑的多耳麻鞋,手提一根檀木棍儿,抖擞精神,飞也似的一般奔去。」也作「抖搜」、「陡搜」。
2.振动、拂开。唐。孟郊〈夏日谒智远禅师〉诗:「抖擞尘埃定,谒师见真宗。」《儒林外史》第三八回:「那东西抖擞身上的毛,发起威来。」
3.涤除烦恼。宋。王炎〈夜半闻雨再用前韵〉:「抖擞胸中三斗尘,强欲吟哦无好语。」也作「斗薮」。
《國語辭典》:刹那(剎那)  拼音:chà nà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为梵语Kṣaṇa的音译。表示极短的时间。《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二:「壮士一疾弹指顷,六十五刹那。」《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东海扬尘犹有日,白衣苍狗刹那间。」
《國語辭典》:精进(精進)  拼音:jīng jìn
1.专心求进。《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其后学者精进,虽曰承师,亦别名家。」
2.聪明进取。《汉书。卷一○○。叙传上》:「乃召属县长吏,选精进掾史,分部收捕。」
3.佛教用语。为六度之一。指在修善、断恶、去染、转净的修行过程中,不懈怠的努力。南朝梁。萧衍 觉意诗赐江革诗:「唯当勤精进,自强行胜脩。」
《國語辭典》:伽蓝(伽藍)  拼音:qié lán
梵语saṃghārāma音译的简称:(1)即寺院。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三日之后不送出,伽蓝尽皆焚烧,僧俗寸斩,不留一个。」(2)寺院的护法神──韦驮天。《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伽蓝韦驮,即有密报,岂可复悔?」也作「僧伽蓝」。
《漢語大詞典》:摩尼
(1).指摩尼教。 波斯 人 摩尼 所创立的宗教。其教宣扬光明与黑暗对立,为善恶本原。 摩尼 为明的代表,故摩尼教又称明教、明尊教。传入 中国 的时间有不同说法。 唐 武后 延载 元年, 波斯 人 拂多诞 持《二宗经》来朝, 唐 代宗 大历 三年在 长安 建摩尼寺,赐额 大云光明寺 。其教多在 长安 、 洛阳 及西域商人中流行。 唐 人亦称其教徒为摩尼。旧唐书·回纥传:“五月, 迴鶻 宰相、都督、公主、摩尼等五百七十三人入朝迎公主,於鸿臚寺安置。”新唐书·回鹘传上:“ 元和 初,再朝献,始以摩尼至。”
(2).梵语宝珠的译音。也作“末尼”。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摩尼不宵朗,则无别於磧砾。” 唐 颜真卿 《抚州戒坛记》:“严身瓔珞,照耀有摩尼之光。” 金 雷渊 《济南珍珠泉》诗:“轻明疑夜光,洁白真摩尼。”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三重银户,入九曲之摩尼。”
(3).泛指佛珠。 清 赵翼 《村舍即事》诗:“床无阿堵烦人举,手有摩尼诵佛持。”
(4).水窦。百喻经·水窦喻:“妇语人言:我夫已觉,更无出处。唯有摩尼可以得出。胡以水竇名为摩尼,欲令其人从水竇出。”
《漢語大詞典》:能仁
梵语的意译。即 释迦牟尼 。修行本起经卷上:“佛告童子,汝却后百刼,当得作佛,名 释迦文 。(原注:汉言 能仁 )……於是 能仁 菩萨以得决言,踊跃欢喜。”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皇矣 能仁 ,抚期命世。”魏书·释老志:“所谓佛者,本号 释迦文 者,译言 能仁 ,谓德充道备,堪济万物也。” 唐 陈子昂 《燕然军人画像铭》:“当闻西方之圣有 能仁 者,凶吉之业,各极以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蒋太史:“只有君亲无报答,生生常自祝 能仁 。”参阅 周一良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能仁与仁祠》
《國語辭典》:阎浮(閻浮)  拼音:yán fú
阎浮洲的略称。为梵语jambu的音译。佛教宇宙观中,以日月照临的范围为一个世界。它以须弥山为中心,山外是大海,四边有四大洲。阎浮洲位在南方。在释迦牟尼佛所教化的世界中,阎浮洲指人所住之世界。《西游记》第一回:「他只在阎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须索向阎浮世界中去走一遭。」
《國語辭典》:檀越  拼音:tán yuè
施主。译自胡语。指以财物、饮食供养出家人或寺院的俗家信徒。平时出家人也用来尊称一般的在家人。《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像你小檀越偷钱买书念,这是极上进的事。」也译作「檀樾」。
《國語辭典》:波罗(波羅)  拼音:bō luó
凤梨科「凤梨」的别名。参见「凤梨」条。
《國語辭典》:波罗蜜(波羅蜜)  拼音:bō luó mì
1.从生死轮回的苦海至解脱的彼岸。为梵语的Pāramitā音译。晋。支遁〈大小品对比要钞序〉:「夫般若波罗蜜者,众妙之渊府、群智之玄宗、神王之所由、如来之照功。」也译作「波罗蜜多」。
2.植物名。桑科波罗蜜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树干具有白色黏质乳液。叶互生,椭圆或倒卵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雌花序球形或椭圆形,花被几乎全部陷入于肉质花序轴中。果实为聚合果,也称为「波罗蜜」,长椭圆形,大如冬瓜,肉似凤梨而味甜,可食。也称为「菠萝蜜」、「婆那娑」。
《國語辭典》:凤梨(鳳梨)  拼音:fèng lí
植物名。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草木。叶大,边缘呈锯齿状,花小,淡紫色,果实也称为「凤梨」,形如松毬,呈椭圆形,味酸甜芳香。也称为「波罗」、「枫梨」。
《漢語大詞典》: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
(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 印度 城名。《维摩经》说, 维摩诘 (意译 净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尔邦 南部)。 释迦牟尼 于该地说法时, 维摩诘 称病不去。 释迦 派 文殊师利 前往问疾。 文殊师利 问 维摩诘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 默然不对。 文殊师利 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启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陆龟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诗:“欲入 毘耶 问,无人敌 浄名 。”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故人相见尤堪喜,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2).指 维摩诘菩萨 。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 唐 贾岛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贫无闷, 毗耶 疾未调。” 清 钱谦益 《赠胡泌水》诗:“谈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灯礼 浄名 。”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诗:“巵言聊一放,闭口终 毘耶 。”
(3).指《维摩经》。 宋 王安石 《北窗》诗:“北窗枕上春风暖,谩读 毗耶 数卷书。”
《國語辭典》:经师(經師)  拼音:jīng shī
1.职官名。旧时讲授经义的官吏。《汉书。卷一二。平帝纪》:「立官稷及学官。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校、学置经师一人。」
2.泛指传授学识的教师。晋。袁宏《后汉纪》卷二三:「盖闻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故欲以素丝之质,附近朱蓝耳。」
3.佛教中讲诵经文的人。
4.古代抄写经卷的人。
5.裱褙书画的人。
《國語辭典》:息心  拼音:xí xīn
摒除杂念。《文选。王巾。头陁寺碑文》:「息心了义,终焉游集。」唐。岑参终南山双峰草堂作〉诗:「敛迹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漢語大詞典》:总持(總持)
(1).佛教语。梵语陀罗尼的意译。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具备众德。亦指咒语。《维摩经·佛国品》:“心常安住,无碍解脱,念定总持,辩才不断。”景德传灯录·阿难尊者:“多闻博达,知慧无碍,世尊以为总持第一,尝所讚叹。” 宋 苏轼 《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诗:“欲知妙湛与总持,更问 江 东三语掾。”
(2).总地掌握。 宋 曾巩 《中书令制》:“朕参於古义,质以今宜,以右省典正於钧衡,以中臺总持於纲纪。”
《國語辭典》:摩诃(摩訶)  拼音:mó hē
大、广大。为梵语mahā的音译。
《漢語大詞典》:摩诃池(摩訶池)
池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东南十二里。相传 隋 蜀王秀 取土筑广子城,因为池。有一僧见之曰:“摩訶宫毗罗。”盖 胡 僧谓摩诃为大宫,毗罗为龙,谓其池广大有龙,因名“摩訶池”。一说,为 隋 萧摩诃 所置,故名。 唐 高骈 《残春遣兴》诗:“画舸轻橈柳色新, 摩訶池 上醉青春。” 宋 陆游 《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词:“ 摩訶池 上追游路,红緑参差春晚。” 清 曹寅 《题云辨上人小照》诗:“梅为琢鍊堆前树,人是 摩訶池 上莲。”
《國語辭典》:寻香(尋香)  拼音:xún xiāng
1.寻觅香气。唐。李义府 堂堂词:「春风别有意,密处也寻香。」
2.追逐香气。宋。欧阳修憎苍蝇赋〉:「逐气寻香,无处不到。」
3.佛教用语。天神中的一类。为天龙八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