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鞭梢
(1).鞭子的末端。亦指鞭子。 宋 陆游 《得季长书追怀南郑幕府慨然有作》诗:“緑树啼鶯窥帽影,画桥飞絮逐鞭梢。” 明 周朝俊 《红梅记·虏围》:“休教走的忙,他怕的鞭梢下,骨碌碌滚下来可也不当耍。”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这 青云山 一带,鞭梢儿一指,站着的都是我 邓老九 的房子,躺着的都是我 登老九 的地。”
(2).钢鞭(兵器)的前端。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一折:“马啼儿撞破连环寨,鞭梢儿早抹着天灵盖。”
(3).建筑用的竹木尾梢。《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关于财务管理》:“七区 靠河村 第一社,两个月使了两百多根鞭梢。”
《國語辭典》:尖尖  拼音:jiān jiān
末端尖锐的样子。唐。章孝标 僧院小松诗:「还似天台新雨后,小峰云外碧尖尖。」《儒林外史》第四二回:「那葛来官身穿著夹纱的玉色长衫子,手里拿著燕翎扇,一双十指尖尖的手,凭在栏杆上乘凉。」
《漢語大詞典》:箭筈
(1).箭的末端。筈,即箭发射时搭在弓弦上的部分。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五:“箭筈:箭其末曰筈。筈,会也,谓与弦会也。”新五代史·杂传七·周知裕:“ 梁 晋 相拒 河 上, 思鐸 鏤其姓名於箭筈以射 晋 军,而矢中 庄宗 马鞍, 庄宗 拔矢,见 思鐸 姓名,奇之。”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先进篇六:“只在箭筈离弦时,前手高便飘过去,前手低便就近落耳。”
(2).山名。即 岐山 。 金 元好问 《云峡》诗:“ 车箱 箭筈 连西东, 仇池 百穴牕玲瓏。” 清 阎尔梅 《题云台峰》诗:“星潭水响金蕖舞, 箭筈 风摇铁锁惊。”参见“ 箭括 ”。
《漢語大詞典》:箭括
(1).箭的末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姜子发 云:‘曾闻 朱未孩 言,火砲中弹子,必于沙中磨之极圆,出砲门后,空中之气,不能阻碍,其去必远,捣蚯蚓成浆,以箭括淬之,其锋之銛利,过於磨错。’”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陕西省 岐山县 东北,最高处曰 箭括岭 ,岭巅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华岳》诗:“ 扶桑 万里天鷄曙, 箭括 三更石马鸣。”
《國語辭典》:枝梢  拼音:zhī shāo
树枝的末端。唐。白居易游悟真寺〉诗:「枝梢袅青翠,韵若风中弦。」
《漢語大詞典》:丰末(豐末)
(1).大的末端。周礼·考工记·弓人:“瘠牛之角无泽,角欲青白而丰末。” 明 吕坤 《救命书》卷下:“疢疾险中瘠牛无泽色,欲青白而丰末。”
(2).使末大于本。墨子·修身:“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 汉 刘向 说苑·建本:“置本不固,无务丰末。”
分類:末大末端
《漢語大詞典》:箭括
(1).箭的末端。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姜子发 云:‘曾闻 朱未孩 言,火砲中弹子,必于沙中磨之极圆,出砲门后,空中之气,不能阻碍,其去必远,捣蚯蚓成浆,以箭括淬之,其锋之銛利,过於磨错。’”
(2).山名。即 岐山 。在 陕西省 岐山县 东北,最高处曰 箭括岭 ,岭巅有缺,形似箭括,故名。 清 宋琬 《华岳》诗:“ 扶桑 万里天鷄曙, 箭括 三更石马鸣。”
《漢語大詞典》:豪末
毫毛的末端。喻微细之物。豪,通“ 毫 ”。《淮南子·原道训》:“是故贵虚者,以豪末为宅也。”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凡陛下所以减价者,非欲以与此小民争此豪末。”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疥虫》:“ 曹溪 金孟 常短视,离物寸许即模糊不辨,近则能察豪末,见人有疥者,輒为搜取其疥内虫云。”
《國語辭典》:孙竹(孫竹)  拼音:sūn zhú
竹根末端生出的竹枝。《周礼。春官。大司乐》:「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宋。王安石 乌塘诗:「篱落生孙竹,门庭上女萝。」
分類:末端
《國語辭典》:尾巴  拼音:wěi bā
1.动物或物体末梢突出的部分。如:「飞机尾巴」、「狗尾巴」。
2.比喻尾随附和的人。如:「一个政党要有独立的政纲,不能做人的尾巴。」
3.事情未了结的部分。如:「留个小尾巴,迟迟未了结。」
《國語辭典》:牍尾(牘尾)  拼音:dú wěi
文书的末幅。宋。陆游 官居戏咏诗:「判馀牍尾栖鸦湿,衙退庭中立雁空。」
分類:文书末端
《漢語大詞典》:省括
谓将箭瞄准目标。括,箭杆末端。常用以比喻为政必须合于准则。书·太甲上:“慎乃俭德,惟怀永图。若虞机张,往省括於度,则释。” 宋 梅尧臣 《蔡君谟示古大弩牙》诗:“黄铜弩牙金错花,银阑线齿如排沙,上立準度可省括,箭沟三道前直窊。” 清 黄宗羲 《移史馆熊公雨殷行状》:“又言时及艰难,安危省括,悬於督抚,以臣裁量,多不可以备仓卒也。” 康有为 《上清帝第五书》:“若箭在弦,省括即发,海内惊惶,乱民蠢动。”
《漢語大詞典》:水尾
江河的末端。 宋 陈与义 《清平乐·木犀》词:“八月 江 南风日美,弄影山腰水尾。” 宋 范成大 《次韵马少伊木犀》之二:“水尾山腰树影苍,一天风露不供香。”
分類:江河末端
《漢語大詞典》:余辉(餘輝,餘煇)
(1).残留的辉光;光线末端的微弱部分。 南朝 梁 吴均 《拟古·秦王卷衣》诗:“初芳薰复帐,餘辉曜玉牀。” 宋 欧阳修 《夕照》诗:“夕照留歌扇,餘辉上桂丛。”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舱里躲着乐工等人,映着汽灯的余辉蠕动着。”
(2).比喻残剩的时光年华。 唐 李端 《早春同庾侍郎题青龙上方院》诗:“相见惜餘辉,齐行登古寺。”
(3).前人留下来的光辉风范。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寤时俗之多累,仰 箕山 之餘辉。”
餘煇:同“ 餘辉 ”。 明 都穆 南濠诗话:“外高祖 朱先生 文奎 尝学诗 杨廉夫 , 洪武 初为郡学训导。其《元夕》诗云:‘……游人踏清影,叠鼓催餘煇。’”
《漢語大詞典》:箭栝
箭的末端。 清 杜岕 《赋得群山夜来晴》:“叠成图障形,较若箭栝抽。”
《漢語大詞典》:鞭鞘
鞭子末端的软性细长物,常以皮条或丝为之。亦借指鞭子。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韩咎 ﹞还营下马,觉鞭重,见有緑锦囊,中有短卷书,著鞭鞘,皆不知所从来。” 唐 韩偓 《重游曲江》诗:“惆悵引人还到夜,鞭鞘风冷柳烟轻。”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忆钱塘》词:“花扑鞭鞘,风吹衫袖,马蹄初趁新装。”鞘,一本作“ 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