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鞭箠
1.鞭子。亦用作比喻。国语·吴语:“君王不以鞭箠使之,而辱军士使寇令焉。” 汉 刘向 说苑·谈丛:“騏驥日驰千里,鞭箠不去其背。” 欧矩甲 《新广东》五:“鄙人虽浅陋,愿执鞭箠为马前卒。” 何其芳 《一个平常的故事》:“让我的歌唱变成鞭箠。”
2.鞭打。东观汉记·和熹邓皇后传:“宫人盗者,即时首服,不加鞭箠,不敢隐情。”太平广记卷四八九引 唐 无名氏《冥音录》:“幼时,每教其艺,小有所未至,其母輒加鞭箠,终莫究其玅。”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明日主人寻究,定遭鞭箠。” 刘师培 《悲佃篇》:“若输税逾期,则鞭箠之惨,无异于公庭。”
3.比喻督促、勉励。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一节:“但使有一姓能箝制我而鞭箠我者,我即从而崇拜之拥护之。”
4.征服,控制。 清 姚鼐 《书〈货殖传〉后》:“方 秦始皇 统一区夏,鞭箠夷蛮,雄略震乎当世。”
《漢語大詞典》:鞭捶
(1).鞭子。 汉 刘向 列女传·楚老莱妻:“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鉞。”
(2).鞭打。太平广记卷四二七引 唐 张读 宣室志·李徵:“忽被疾发狂,鞭捶僕者。僕者不胜其苦。”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宋太师彦筠奉佛:“然性安忍,所幸婢妾有小过,鞭捶备至。”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顾总 为县尹,数被鞭捶。”
分類:鞭打鞭子
《漢語大詞典》:挽手儿(挽手兒)
鞭子。《西游记》第十五回:“圣僧,我还有一条挽手儿,一发送了你罢。”《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 玳安 道:‘来了,取挽手儿去了。’不一时,挽手儿取了来,打发 西门庆 上马。”
分類:鞭子
《漢語大詞典》:棰策(箠策)
鞭子。韩非子·奸劫弑臣:“无棰策之威,衔橛之备,虽 造父 不能以服马。”棰,一本作“ 捶 ”。
箠策:赶马的鞭杖。《淮南子·原道训》:“箠策繁用者,非致远之术也。” 汉 王符 潜夫论·衰制:“夫法令者,人君之衔轡箠策也,而民者,君之舆马也。”
分類:鞭子鞭杖
《漢語大詞典》:鞭笞
(1).鞭打;杖击。韩非子·外储说右下:“使 王良 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 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共故也。” 唐 元稹 《唐故朝议郎侍御史内供奉盐铁转运河阴留后河南元君墓志铭》:“教诸子无鞭笞之责,而亦不至於不令。”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吾在冥府,大受鞭笞。” 冰心 《最后的安息》:“她脑中所充满的只有悲苦恐怖,躯壳上所感受的也只有鞭笞冻饿。”
(2).古刑罚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昔 周 用肉刑,积祀七百, 汉 氏废之,年代不如。至於改以鞭笞,大多死者外有轻刑之名,内有杀人之实也。” 宋 张耒 《喜雪走笔呈李宣城》诗之二:“聒聒庭中争曲直,纷纷笔下判鞭笞。”
(3).拷打用的鞭子、竹板等物。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我太夫人圣善六姻,训子妇以悯默,罚婢僕佣保以庄励为鞭笞。”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监司督守令,守令督吏卒,文符日至其门,鞭笞日加其身。” 清 黄钧宰 《金壶浪墨·淮关》:“少年怒,嗾从者詰之,鞭笞交下。”
(4).比喻谴责;批判。 瞿秋白 《乱弹·谈谈“三人行”》:“《三人行》的全篇对于‘愚蒙顽固’的市侩主义,并不加以鞭笞的。” 茅盾 《萧红〈呼兰河传〉序》四:“她不留情地鞭笞他们,可是她又同情他们。”
(5).比喻以暴力征服控制。 汉 贾谊 《过秦论上》:“执捶拊以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宋 苏轼 《谢馆职启》:“理则训兵,有鞭笞戎狄之志。” 明 谢肇浙 《五杂俎·地部一》:“﹝我 太祖 ﹞命将出师,鞭笞羣雄。”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一章:“自 秦始 统一宇宙,悍然尊大,鞭笞宇内,私其国,奴其民。”
《漢語大詞典》:着鞭(著鞭)
(1).鞭打;用鞭子赶。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权 乘骏马越 津桥 得去”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权 乘骏马上 津桥 …… 谷利 在马后,使 权 持鞍缓控, 利 於后著鞭,以助马势,遂得超度。” 清 曹寅 《九月七日蒙阴晓发》诗:“天色微沾雨,林香缓著鞭。”
(2).晋书·刘琨传:“与 范阳 祖逖 为友,闻 逖 被用,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虏,常恐 祖生 先吾著鞭。’”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后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 唐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时辈已争先,吾兄未著鞭。” 宋 陆游 《书事》之三:“功名在子何殊我,惟恨无人快著鞭。”
(1).鞭打;用鞭子赶。 金 元好问 《榆社硖口村早发》诗:“瘦马长途懒着鞭,客怀牢落五更天。”
(2).犹言着手进行,开始做。 元 耶律楚材 《屏山居士〈鸣道集说〉序》:“昔予尝见《鸣道集》,甚不平之,欲为书纠其芜谬而未暇,岂意 屏山 先我着鞭,遂为序。”
(3).常用以勉人努力进取。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这是条青云路,早着鞭,不似那纳粟求官的资格浅。”
《漢語大詞典》:鞭策
(1).亦作“ 鞭筴 ”。马鞭子。礼记·曲礼上:“乘路马,必朝服,载鞭策,不敢授绥。”庄子·马蹄:“前有橛饰之患,而后有鞭筴之威。” 成玄英 疏:“带皮曰鞭,无皮曰筴,俱是马杖也。” 唐 李白 《日出入行》:“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老残游记〉自叙》:“马与牛,终岁勤苦,食不过芻秣,与鞭策相终始,可谓辛苦矣。”
(2).鞭打。 宋 秦观 《代工部文侍郎谢表》:“臣敢不鞭策駑蹇,淬礪钝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白毫:“又 济寧 人某,充总河承舍,畜一驴,日行五百里……二耳中有白毫各长五六寸,行驶则挺出。一日拔去,鞭策不得前矣。” 郭沫若 《蔡文姬》第三幕:“﹝ 蔡文姬 ﹞与 赵四娘 同在逃难中,为胡兵所获,受鞭策。”
(3).驭马。南史·柳仲礼传:“ 邵陵王 纶 亦鞭策军门,每日必至,累刻移时, 仲礼 亦弗见也。”
(4).驱使;控制。 唐 李山甫 《又代孔明哭先祖》诗:“尽驱神鬼随鞭策,全罩英雄入网罗。” 巴金 《寒夜》十三:“ 周主任 的表情和 吴科长 的眼光似乎在鞭策着他走向着‘死’。”
(5).督促;激励。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下以嗜欲为鞭策,欲罢不能。” 宋 陆游 《自勉》诗之二:“旦暮勤鞭策,尘埃痛洗湔。” 明 高攀龙 《答叶台山书》:“恨禀赋庸下,愈鞭策愈蹇躓不前。”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只有受苦才能使大家更恨敌人,更爱国家。这是惩罚,也是鞭策。”
《漢語大詞典》:马鞭(馬鞭)
(1).策马的鞭子。泛指赶牲口的鞭子。三国志·魏志·袁绍传“ 配 声气壮烈,终无挠辞,见者莫不叹息,遂斩之” 裴松之 注引《先贤行状》:“是日生缚 配 ,将诣帐下, 辛毗 等逆以马鞭击其头。”隋书·李德林传:“ 德林 从驾还在途中, 高祖 以马鞭南指。”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左手拿着马鞭子,右手捻着鬚子。” 杨大群 《关东传奇》第二十章:“这女人又伸出马鞭挡住,看样子要用鞭子抽人。”
(2).指竹鞭。竹的根状茎。 唐 顾况 《露青竹杖歌》:“约束 蜀 儿採马鞭, 蜀 儿採鞭不敢眠。”
《漢語大詞典》:鞭梢
(1).鞭子的末端。亦指鞭子。 宋 陆游 《得季长书追怀南郑幕府慨然有作》诗:“緑树啼鶯窥帽影,画桥飞絮逐鞭梢。” 明 周朝俊 《红梅记·虏围》:“休教走的忙,他怕的鞭梢下,骨碌碌滚下来可也不当耍。”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这 青云山 一带,鞭梢儿一指,站着的都是我 邓老九 的房子,躺着的都是我 登老九 的地。”
(2).钢鞭(兵器)的前端。 元 尚仲贤《单鞭夺槊》第一折:“马啼儿撞破连环寨,鞭梢儿早抹着天灵盖。”
(3).建筑用的竹木尾梢。《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关于财务管理》:“七区 靠河村 第一社,两个月使了两百多根鞭梢。”
《漢語大詞典》:鞭扑(鞭撲)
亦作“ 鞭朴 ”。亦作“ 鞭扑 ”。 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邓析子·转辞:“圣人逍遥一世,罕匹万物之形,寂然无鞭朴之罚,莫然无叱咤之声。”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 韦昭 注:“鞭,官刑也,扑,教刑也。”汉书·刑法志:“薄刑用鞭扑。” 颜师古 注:“扑,杖也。”宋书·少帝纪:“亲执鞭扑,殴击无辜,以为笑乐。”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五:“鞭朴校多怜校少,又缘遗恨哭三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夫人奴蓄之,无礼已甚;闻又鞭扑之。”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七》:“她是这样挣扎的挨过畜类的生活,一天又一天的,受了多少的鞭扑。”
《漢語大詞典》:鞭蒲
蒲鞭。指蒲草做的鞭子。表示刑罚宽仁。 明 高启 《南州野人为吴邑曾令赋》:“下车殷勤问父老,劝耕为汝犂先扶。我本野人偶叨禄,向汝未忍施鞭蒲。”参见“ 蒲鞭 ”。
《漢語大詞典》:蒲鞭
以蒲草为鞭。常用以表示刑罚宽仁。后汉书·刘宽传:“吏人有过,但用蒲鞭罚之,示辱而已,终不加苦。” 唐 李白 《赠清漳明府侄聿》诗:“蒲鞭挂簷枝,示耻无扑抶。”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送保倅翟安常赴阙》:“顾我迂愚分竹使,与君谈笑用蒲鞭。”
《漢語大詞典》:竹鞭
(1).某些竹类的根状茎。竹鞭横卧地下,具较长的节间,节上有芽和不定根,由芽长成笋或新竹鞭。 宋 赞宁 笋谱:“竹根曰竹鞭。” 宋 梅尧臣 有《慈姥山石崖上竹鞭》诗。
(2).用竹做成的鞭子。 唐 李洞 《毙驴》诗:“蹇驴秋毙瘞荒田,忍把敲吟旧竹鞭。”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一章:“赶早转家吧,要是被那老狗熊疑心的话,我又会吃他的大竹鞭呵!”
《漢語大詞典》:鞭辔(鞭轡)
鞭子和马笼头。借指随从效力。旧唐书·封常清传:“ 常清 慕公高义,愿事鞭轡,所以无媒而前,何见拒之深乎?” 王闿运 《上巡抚恽侍郎书》:“至於降舆輦执鞭轡,礼士於敝庐,屈尊於穷巷,则皆难之。”
《漢語大詞典》:鞭鞘
鞭子末端的软性细长物,常以皮条或丝为之。亦借指鞭子。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韩咎 ﹞还营下马,觉鞭重,见有緑锦囊,中有短卷书,著鞭鞘,皆不知所从来。” 唐 韩偓 《重游曲江》诗:“惆悵引人还到夜,鞭鞘风冷柳烟轻。” 宋 周邦彦 《满庭芳·忆钱塘》词:“花扑鞭鞘,风吹衫袖,马蹄初趁新装。”鞘,一本作“ 梢 ”。
《漢語大詞典》:静鞭
一种很大的鞭子。銮驾仪卫之警人用具。朝会时鸣之以发声,以示肃静。也称鸣鞭。 元 袁桷 《内宴》诗之二:“椶殿沉沉晓日清,静鞭初彻四无声。”《秦併六国平话》卷上:“四声万岁响连天,三下静鞭人寂静。”《西游记》第十回:“静鞭三下响,衣冠拜冕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