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木偶  拼音:mù ǒu
1.用木头雕的人像。《西游记》第三九回:「真个是校尉阶前如木偶,将军殿上似泥人。」《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饶鸿生到了这个地步,就和木偶一般。」也作「木禺」。
2.比喻不灵活或不会做事的人。
《國語辭典》:木偶人  拼音:mù ǒu rén
1.用木头雕刻成的人偶。《隋书。卷五八。列传。柳䛒》:「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旧唐书。卷一三一。列传。李勉》:「部人有父病,以蛊道为木偶人,署勉名位,瘗于其陇。」
2.比喻呆立没有任何动作的人。如:「一听到好友猝死的讯息,他就成了木偶人,动也不动。」
《國語辭典》:木偶人  拼音:mù ǒu rén
1.用木头雕刻成的人偶。《隋书。卷五八。列传。柳䛒》:「于是命匠刻木偶人施机关,能坐起拜伏。」《旧唐书。卷一三一。列传。李勉》:「部人有父病,以蛊道为木偶人,署勉名位,瘗于其陇。」
2.比喻呆立没有任何动作的人。如:「一听到好友猝死的讯息,他就成了木偶人,动也不动。」
《國語辭典》:杖头木偶(杖頭木偶)  拼音:zhàng tóu mù ǒu
一种木偶戏。木偶高度约二尺左右,装有三根操纵棍,表演者以棍举起木偶并操纵木偶动作。宋代即已流行,称为「杖头傀儡」。今北平托偶戏、四川的木脑壳戏及广东的托戏等皆是。
《国语辞典》:木偶影片  拼音:mù ǒu yǐng piàn
用木偶表现戏剧情节的美术影片。片中所用木偶的各个活动部分都装有关节,按照剧情,设计出木偶的动作,再将每个连贯的动作,分解为若干个顺序的、不同的姿态,拍摄时由人操纵,依次扳动关节,用逐格摄影方法拍摄。
《国语辞典》:木偶奇遇记(木偶奇遇记)  拼音:mù ǒu qí yù jì
义大利小说家葛洛第(Carlo Collodi)所写的故事,原名是《皮诺丘历险记》。故事内容叙述木偶皮诺丘流浪历险的经过。首在儿童周刊上连载,直至西元一八八三年始出版单行本。义大利和华德迪斯奈都曾把这个故事拍成卡通电影,改名为《木偶奇遇记》。
《国语辞典》:铁线木偶(铁线木偶)  拼音:tiě xiàn mù ǒu
木偶剧的一类。艺人用三根竹管套上铁枝以操纵木偶,身段和手势灵活细致。清道光咸丰年间,由广东潮州的纸影戏传入福建诏安一带发展而成,唱曲以潮剧或广东汉剧的曲调为主。
《国语辞典》:土木偶人  拼音:tǔ mù ǒu rén
用泥土或木头塑雕的人像。比喻无知无觉的人。《三国演义》第七九回:「汝须食人食,穿人衣,非土木偶人!安可听谗贼所阻。」
《国语辞典》:提线木偶(提线木偶)  拼音:tí xiàn mù ǒu
一种木偶戏。参见「悬丝傀儡」条。
分类:木偶戏
《漢語大詞典》:布袋木偶
木偶戏的一个类别。木偶形体较小,头部连在布袋上,外加戏装。艺人以手伸入布袋,操纵木偶动作。又名手托傀儡。
《漢語大詞典》:木偶马(木偶馬)
即木禺马。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帝王:“ 汉武帝 因巡狩,礼其名山大川,用驹者,悉以木偶马代。”参见“ 木禺马 ”。
《漢語大詞典》:木禺马(木禺馬)
亦作“ 木寓马 ”。 木雕的马。古代祭神时所用。史记·孝武本纪:“有司言 雍 五畤无牢熟具,芬芳不备。乃命祠官进畤犊牢具,五色食所胜,而以木禺马代驹焉。”汉书·郊祀志下:“及诸名山川用驹者,悉以木寓马代。”参见“ 木禺龙 ”。
分類:木雕
《漢語大詞典》:木偶片
美术片的一种,用摄影机连续拍摄木偶表演的各种动作而成。
《國語辭典》:木偶戏(木偶戲)  拼音:mù ǒu xì
一种傀儡戏。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根据木偶形体和操纵技术的不同,分为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等。
《漢語大詞典》:木偶衣冠
木偶而着衣冠。喻装模作样。 金 元好问 中州集·马编修天来:“ 元章 ( 马天来 )多作诗……又多用俳体作讽刺语,如云:‘木偶衣冠休吓我,瓦伶口颊欲谩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