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治要  拼音:zhì yào
1.治国的要术。《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其治要用黄老术,故相齐九年,齐国安集,大称贤相。」《宋书。卷六四。裴松之传》:「申述至诚,广询治要。」
2.岁计。统计核算全年收入与支出的帐簿。《周礼。天官。宰夫》:「一曰正,掌官法以治要。」汉。郑玄。注:「治要,若岁计也。」
《國語辭典》:施政  拼音:shī zhèng
施行政务。如:「施政纲领」。《管子。大匡》:「小侯既服,大侯既附,夫如是,则始可以施政矣。」《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庶士施政去赋,然后济于河。」
《漢語大詞典》:致事
(1).上报施政情况。《周礼·天官·大宰》:“岁终,则令百官府,各正其治,受其会,听其致事,而詔王废置。”周礼·天官·小宰:“岁终,则令羣吏致事。”
(2).犹致仕。辞官。《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事。” 郑玄 注:“致其所掌之事於君而告老。”北齐书·杜弼传:“岁餘,以年老致事。”参见“ 致仕 ”。
《國語辭典》:致仕  拼音:zhì shì
辞官退休。《汉书。卷一二。平帝纪》:「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致仕,参分故禄,以一与之,终其身。」《三国演义》第二七回:「桓帝时曾为议郎,致仕归乡。」也作「致事」。
《國語辭典》:政纲(政綱)  拼音:zhèng gāng
施政纲领。《南史。卷七五。隐逸传上。顾欢传》:「及践阼乃至,称山谷臣顾欢上表,进政纲一卷。」《宋史。卷四一九。薛极传》:「政纲虽举,必求益其所未至;德泽虽布,必思及其所未周。」
《漢語大詞典》:简惠(簡惠)
谓施政宽大仁惠。 南朝 宋武帝 《江陵平加领南蛮校尉下书》:“每永怀民瘼,宵分忘寝,诚宜蠲除苛政,弘兹简惠。”南史·羊欣传:“在郡四年,简惠著称。”北史·魏玄传:“迁 熊州 刺史,政存简惠,百姓悦之。”
《漢語大詞典》:治宜
(1).指合宜的施政措施。后汉书·廉范传:“﹝ 廉范 ﹞后频歷 武威 、 武都 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
(2).泛指施政措施。《宋书·文帝纪》:“ 益 、 梁 、 交 、 广 ,境域幽遐,治宜物情,或多偏拥。”
《漢語大詞典》:竞絿(競絿)
诗·商颂·长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 毛 传:“絿,急也。” 朱熹 集传:“竞,强;絿,缓也。”后因以施政缓急适当为“竞絿”。 清 钱谦益 《父国聘赠承德郎太仆寺寺丞》:“操仁心以为质,匪刚柔而竞絿。”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入境》:“夫心知其故,竞絿宽猛。”
《漢語大詞典》:治略
施政的方略。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王昶 ﹞陈治略五事。”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是以介洁而无政事者,非拨乱之器,儒雅而乏治略者,非翼亮之才。”
分類:施政方略
《国语辞典》:庭府  拼音:tíng fǔ
施政议事的地方。唐。柳宗元〈梓人传〉:「窃取六职百役之事,听听于庭府,而遗其大者远者焉,所谓不通是道者也。」
《漢語大詞典》:迂政
谓施政不切合实际。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杂说》:“拙製伤锦,迂政损国。”
《漢語大詞典》:体元居正(體元居正)
谓人君以天地之元气为本,常居正道以施政教。多指帝王即位。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晋 杜预 注:“ 隐公 之始年, 周王 之正月也。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孔颖达 疏:“元正实是始长之义,但因名以广之。元者,气之本也,善之长也。人君执大本,长庶物,欲其与元同体,故称元年。正者,直方之间语也。直其行,方其义,人君当执直心,杖大义,欲其常居正道,故月称正也。”新唐书·刘蕡传:“人君之道,在体元以居正。”
《國語辭典》:一张一弛(一張一弛)  拼音:yī zhāng yī shǐ
原指治理国家须视情况以宽严的方法交互运用。语出《礼记。杂记下》:「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后用以比喻处理生活上的事物,松紧之间能配合得宜。如:「一张一弛的生活态度,才能使身心获得最大的平衡。」也作「一弛一张」。
《国语辞典》:蒲鞭不施  拼音:pú biān bù shī
比喻施政者宽厚仁政。参见「蒲鞭示辱」条。宋。陆游〈赛神曲〉:「岁岁赐粟,年年蠲租,蒲鞭不施,圜土空虚。」
《国语辞典》:民主政治  拼音:mín zhǔ zhèng zhì
国家主权属于全体人民所有,政府依据民意施政,人民行使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民权,以控制政府政策及官员的政治制度。
《国语辞典》:民歌五裤(民歌五裤)  拼音:mín gē wǔ kù
五裤,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民歌五裤指因施政措施良好,而百姓家有馀衣,乃称道高歌。《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廉范守蜀郡,民歌五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