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65,分21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典故(续上)
一方明月中庭(又作:一方无明月)
一声鸡,东方白
以筳撞钟
义方教子
阴方祀灶
玉水方流
翟璜直言
肘后方(又作:肘方)
方朔米(又作:方朔饿 ...)
子方行矣乘骢马
词典
四方
一方
东方
上方
方知
典故
一方明月中庭
 
一方无明月


《全唐诗》卷三百六十五〈金陵五题五首〉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典故
一声鸡,东方白

相关人物
杜甫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一〈致酒行〉
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西游困不归,家门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
典故
相关人物
东方朔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
今世之处士,魁然无徒,廓然独居,上观许由,下察接舆,计同范蠡,忠合子胥,天下和平,与义相扶,寡耦少徒,固其宜也,子何疑于我哉?若夫燕之用乐毅,秦之任李斯,郦食其之下齐,说行如流,曲从如环,所欲必得,功若丘山,海内定,国家安,是遇其时也,子又何怪之邪!语曰「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繇是观之,譬犹鼱鼩之袭狗,孤豚之咋虎,至则靡耳,何功之有?今以下愚而非处士,虽欲勿困,固不得已,此适足以明其不知权变而终或于大道也。

例句

微诚慕横草,琐力摧撞筵。 韩愈 答张彻(愈为四门博士时作。张彻。愈门下士。又愈之从子婿。)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钜钟。 韩愈 醉留东野

典故
义方教子

相关人物
卫庄公


《春秋左传正义》卷三〈隐公·传三年〉~53~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典故
阴方祀灶

相关人物
阴子方


晋·干宝《搜神记》卷五
「汉宣帝时,南阳阴子方者,性至孝,积恩好施,喜祀灶,腊日晨炊,而灶神形见,后暴至巨富,田七百馀顷,舆马仆隶,比于邦君。子方尝言:『我子孙必将彊大。』至识三世,而遂繁昌,家凡四侯,牧守数十,故后世子孙尝以腊日祀灶,而荐黄羊焉。」

例句

庞俭凿井,阴方祀灶。 李瀚 蒙求

典故
玉水方流


《昭明文选》卷二十六〈诗丁·赠答四·赠王太常〉~20~
玉水记方流,琁源载圆折。蓄宝每希声,虽秘犹彰彻。聆龙𤓉九泉,闻凤窥丹穴。历听岂多工?唯然觏世哲。舒文广国华,敷言远朝列。德辉灼邦懋,芳风被乡耋。侧同幽人居,郊扉常昼闭。林闾时晏开,亟回长者辙。庭昏见野阴,山明望松雪。静惟浃群化,徂生入穷节。豫往诚欢歇,悲来非乐阕。属美谢繁翰,遥怀具短札。唐·李善注引《尸子》曰:「凡水,其方折者有玉,其圆折者有珠也。」
典故
翟璜直言

相关人物
田子方(魏文侯)
 
翟黄(璜)


《新序·杂事一》
魏文侯与士大夫坐,问曰:「寡人何如君也?」群臣皆曰:「君仁君也。」次至翟黄曰:「君非仁君也。」曰:「子何以言之?」对曰:「君伐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长子。臣以此知君之非仁君。」文侯大怒,而逐翟黄,黄起而出。次至任座,文侯问曰:「寡人何如君也?」任座对曰:「君仁君也。」曰:「子何以言之?」对曰:「臣闻之,其君仁,其臣直。向翟黄之言直,臣是以知君仁君也。」文侯曰:「善。」复召翟黄,拜为上卿。

例句

董宣强项,翟璜直言。 李瀚 蒙求

典故 
肘后符
 
肘后药
 
肘后金壶
 
肘方

相关人物
葛洪


《晋书》卷七十二《葛洪传》
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馀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又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后忽与岳疏云:「当远行寻师,剋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见。时年八十一。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

简释

肘后方:喻指医方地喻指仙道。唐韦庄《王道者》:“五云遥指海中央,金鼎曾传肘后方。”


例句

壶中药物梯霞诀,肘后方书缩地功。 令狐楚 赠毛仙翁

枕中经妙谁传与,肘后方新自写将。 周渭 赠龙兴观主吴崇岳

腹中书籍幽时晒,肘后医方静处看。 严武 寄题杜拾遗锦江野亭

愿值壶中客,亲传肘后方。 尚颜 宿寿安甘棠馆

眼前人世阅沧海,肘后药成辞月宫。 张仲方 赠毛仙翁

肘后符应验,囊中药未陈。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天上玉郎骑白鹤,肘后金壶盛妙药。 杨嗣复 赠毛仙翁

玄石采盈担,神方秘其肘。 王季友 渭中赠崔高士瑾

恐入壶中住,须传肘后方。 秦系 送王道士

五云遥指海中央,金鼎曾传肘后方。 韦庄 王道者

典故
一囊贫
  
侏儒饱
 
方朔米
 
方朔饿
 
曼倩饥
 
东方米
 
减粟
 
异饥饱
 
笑方朔
  
索米长安
 
长安米
 
长安粲
 
长安索
 
长身奉米
 
长饥方朔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东方朔


《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列传〉
「朔文辞不逊,高自称誉,上伟之,令待诏公车,奉禄薄,未得省见。久之,朔绐驺朱儒,曰:「上以若曹无益于县官,耕田力作固不及人,临众处官不能治民,从军击虏不任兵事,无益于国用,徒索衣食,今欲尽杀若曹。」朱儒大恐,啼泣。朔教曰:「上即过,叩头请罪。」居有顷,闻上过,朱儒皆号泣顿首。上问:「何为?」对曰:「东方朔言上欲尽诛臣等。」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朱儒为?」对曰:「臣朔生亦言,死亦言。朱儒长三尺馀,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朔长九尺馀,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朔饥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长安米。」上大笑,因使待诏金马门,稍得亲近。唐·颜师古注:「朱儒,短人也。」

简释

侏儒饱:喻小人得志而贤才受屈。元朱旭《杂诗》之二:“长身素米侏儒饱,飞将无功妄尉侯。”

曼倩饥:咏人生活清贫。唐许浑《早秋三首》之二:“老信相如渴,贫忧曼倩饥。”

索米长安:指求取俸禄。宋杨亿《汉武》:“待诏先生齿编贝,那教索米向长安?”


例句

奸声入耳佞入心,侏儒饱饭夷齐饿。 元稹 立部伎

只取侏儒饱,不怜方朔饿。 寒山 诗三百三首

侏儒应共饱,渔父忌偏醒。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侏儒饱笑东方朔,薏苡谗忧马伏波。 白居易 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典故
子方行矣乘骢马


《东轩笔录》卷七~79~
张尧佐以进士擢第,累官至屯田员外郎、知开州。会其侄女有宠于仁宗,册为修媛,尧佐遂骤迁擢,一日中除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是时御史唐介上疏,引天宝杨国忠为戒,不报。又与谏官包拯、吴奎等七人论列殿上,既而御史中丞留百官班,欲以庭争。卒夺尧佐宣徽、景灵两使,特加介一品,以旌敢言。未几,尧佐复除宣徽使,知河阳。唐谓同列曰:「是欲与宣徽,而假河阳为名耳。我曹岂可中已耶?」同列依违不前,唐遂独争之,不能夺。仁宗谕曰:「差除自是中书。」介遂极言宰相文彦博以灯笼锦媚贵妃,而致位宰相,今又以宣徽使结尧佐,请逐彦博而相富弼。又言谏官观望挟奸,而言涉宫掖,语甚切直。仁宗怒,趍召两府,以疏示之。介犹诤不已,枢密副使梁适叱介,使下殿,介诤愈切。仁宗大怒,玉音甚厉,众恐祸出不测。是时,蔡襄修起居注,立殿陛,即进曰:「介诚狂直,然纳谏容言,人主之美德,必望全贷。」遂贬春州别驾。翌日,御史中丞王举正救解之,改为英州别驾。始,大怒未已,两府窃议曰:「必重贬介,则彦博不安。彦博去,则吾属递迁矣。」既而果如其料。当是时,梅尧臣作书窜诗曰:「皇祐辛卯冬,十月十九日。御史唐子方,危言初造膝。曰朝有巨奸,臣介所愤疾。愿条一二事,臣职敢妄率。臣奸宰相博,邪行世莫匹。曩时守成都,委曲媚贵昵。银铛插左貂,穷使驰驿。邦媛将誇侈,中金十镒。为我寄使君,奇纹织纤密。遂倾西蜀巧,日夜急鞭抶。红经纬金缕,排科斗八七。比比双莲花,篝灯戴心出。几日成一端,持行如鬼疾。明年观上元,被服稳称质。璨然惊上目,遽尔有薄诘。既闻所从来,佞对似未失。且云奉至尊,于妾岂能必。遂回天子颜,百事容丐乞。臣今得粗陈,狡猾彼非一。偷威与卖利,次第推甲乙。是惟阴猾雄,仁断宜勇黜。必欲致太平,在列无如弼。弼亦昧平生,亲臣不阿屈!臣言天下公,奚以身自恤?君傍有侧媚,喑哑横诋叱。指言为罔上,废汝还蓬荜。是时白此心,尚不避斧锧。虽令禦魑魅,甘且同饴蜜。既知弗可惧,复以强词窒。帝声亦大厉,论奏不容毕。介也容甚闲,猛士胆为慄。立贬岭外春,速欲为异物。内外官恟恟,陛下何未悉?即敢救者谁?襄执左史笔。谓此傥不容,盛美有所咈。平明中执法,怀疏又坚述。介言或似狂,百岂无一实。恐伤四海和,幸勿苦仓卒。亟许迁英州,衢路犹嗟咄。翌日宣白麻,称快口盈溢。阿附连谏官,去若怀絮虱。其间阴获利,窃笑等蚌虫矞。英州五千里,瘦马行马失马失。毒蛇喷晓雾,昼与岚气没。妻孥不同涂,风浪过蛟窟。存亡未可知,旅馆愁伤骨。饥仆时后先,随猿拾橡栗。越林多蔽天,黄甘杂丹橘。万室通酿酤,抚远无禁律。醉去不须钱,醒来弄鸣瑟。山水仍奇,已可消忧。莫作楚大夫,怀沙自汩。西汉梅子真,出为吴市卒。市卒且不惭,况兹别秉秩。」始尧臣作此诗,不敢示人。及欧阳文忠公为编其集,时有嫌避,又削去此诗,是以人少知者,故今尽录焉。
《國語辭典》:四方  拼音:sì fāng
1.东、南、西、北。泛指四处各地。《论语。子路》:「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三国演义》第八回:「招贤纳士,屈己待人,四方豪杰,渐渐投之。」
2.四境的诸侯国。《诗经。大雅。下武》:「受天之祜,四方来贺。」《论语。子路》:「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3.呈正方形或正方体的。《西游记》第一四回:「有块四方大石,石上贴著一封皮。」《儿女英雄传》第一五回:「劣兄在此地住了冒冒的七十年了,也没见过那豪杰,是四方脑袋,八楞儿脑袋。」
《國語辭典》:一方  拼音:yī fāng
1.某一地区。《诗经。小雅。角弓》:「民之无良,相怨一方。」《喻世明言。卷一三。张道陵七试赵升》:「若一年缺祭,必然大兴风雨,毁苗杀稼,殃及六畜。所以一方惧怕,每年用重价购求一人,赤身绑缚,送至庙中。」
2.一边、一旁。《诗经。秦风。蒹葭》:「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三国魏。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3.整体事物的一部分或一方面。《周礼。冬官考工记。鲍人》:「信之而直,则取材正也,信之而枉,则是一方缓、一方急也。」《宋史。卷一二八。乐志三》:「君总万化,不可执以一方;事通万务,不可滞于一隅。」
4.一种办法。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养气》:「虽非胎息之迈术,斯亦卫气之一方也。」
5.计量名词:(1)计算土地面积,纵横一丈称为「一方」,为「一方丈」的简称。(2)方形物品一块称为「一方」。如:「一方豆腐」。《红楼梦》第九回:「尚未去时,从脑后飕的一声,早见一方砚瓦飞来。」
《漢語大詞典》:一干一方
一千一万的隐语。“干”与“千”、“方”与“万”字形相近。 明 陈洪谟 继世纪闻卷二:“逆 瑾 ( 刘瑾 )用事,贿赂公行。凡有干謁者,云馈一干,即一千之谓;云一方,即一万之谓。后渐增至几干几方。”
《國語辭典》:东方(東方)  拼音:dōng fāng
1.东边的方向。《孟子。告子上》:「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
2.亚洲的泛称。
3.复姓。如西汉文学家东方朔。
《國語辭典》:上方  拼音:shàng fāng
1.位置较高的地方。如:「他在书桌上方挂了一幅字画。」
2.天界。元。郑廷玉《忍字记。楔子》:「有上方贪狼星,乃是第十三尊罗汉,不听我佛讲经说法。」《金瓶梅》第六七回:「此物出于西域,非人间可有。沃肺融心,实上方之佳味。」
3.阴阳五行家以为北方和东方,为阳气所萌生之处,故称为「上方」。《汉书。卷七五。翼奉传》:「上方之情,乐也;乐行奸邪,辰未主之。」
4.天子所御用的东西。《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下至贤家僮仆皆受上赐,及武库禁兵,上方珍宝。」
《漢語大詞典》:上方剑(上方劍)
(1).即尚方剑。尚方署特制的皇帝御用的宝剑。古代天子派大臣处理重大案件时,常赐以上方剑,表示授予全权,可以先斩后奏。 宋 陆游 《书志》诗:“铸为上方剑,衅以佞臣血。”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公馆言情》:“新授上方剑,么魔谁敢纵!”明史·蒋钦传:“臣昨再疏受杖,血肉淋灕,仗枕狱中,终难自默,愿借上方剑斩之。”
(2).现多称“上方宝剑”。用以比喻来自上级的口头指示或书面文件。 达理 《路障》六:“ 秦越 终于拿到一把上方宝剑了。他指示市委印刷厂印了几千份,分发给各有关单位。”
《国语辞典》:方知  拼音:fāng zhī
方才知道。如:「养儿方知父母恩。」宋。陆游〈读史〉诗二首之一:「人间著脚尽危机,睡觉方知梦境非。」《三国演义》第五回:「用箭射之,方知是计,遂向前取了赤帻。」
《漢語大詞典》:以筳撞钟(以筳撞鍾)
见“ 以莛撞鐘 ”。
《國語辭典》:以莛撞钟(以莛撞鐘)  拼音:yǐ tíng zhuàng zhōng
用草茎去敲钟是绝对发不出声音的。比喻自不量力,徒劳无功。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也作「以莛叩钟」。
《國語辭典》:肘后方(肘後方)  拼音:zhǒu hòu fāng
书名。晋葛洪撰,分五十三类,八卷。是一部验方集成。书中所记药材皆普遍价廉,如在肘后般易得,故称为「肘后方」。
《漢語大詞典》:侏儒米
见“ 侏儒粟 ”。
《漢語大詞典》:侏儒粟
亦作“ 侏儒米 ”。 语出汉书·东方朔传:“朱儒长三尺餘,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臣 朔 长九尺餘,亦奉一囊粟,钱二百四十。朱儒饱欲死,臣 朔 飢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 长安 米。”后以“侏儒粟”或“侏儒米”借指给对国家贡献甚小的人的俸禄。 宋 陆游 《晓出城东》:“包羞强索侏儒米,豪举何人记少年。” 清 唐孙华 《赠商州丞》诗之二:“终年未饱侏儒粟,昏夜频麾 伯起 金。”
《漢語大詞典》:索米
(1).求取米粮。吕氏春秋·任数:“ 孔子 穷乎 陈 蔡 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 颜回 索米,得而爨之。”
(2).汉书·东方朔传:“臣 朔 飢欲死。臣言可用,幸异其礼;不可用,罢之,无令但索 长安 米也。”后因以“索米”称谋生。 唐 李贺 《勉爱行二首送小季之庐山》之二:“辞家三载今如此,索米王门一事无。” 宋 杨万里 《得小儿寿俊家书》诗:“汝翁在官缘索米,吾儿在家勉经史。”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内阁中书外补:“劳苦已满考,且索米 长安 ,冀增薄禄餬口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