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掌心  拼音:zhǎng xīn
1.手心。
2.比喻能力控制的范围。如:「孙悟空终究是逃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漢語大詞典》:手掌心
(1).手心,手掌的中心部分。 巴金 《家》九:“﹝ 觉慧 ﹞把小枝上白花摘下来放在手掌心上然后用力一捏,把花瓣捏成了润湿的一小团。”
(2).比喻所控制的范围。 鲁迅 《南腔北调集·真假堂吉呵德》:“国际的财神爷扼住了 中国 的喉咙,连气也透不出,甚么‘国货’都跳不出这些财神的手掌心。” 茅盾 《多角关系》一:“她知道这个虽然颇为荒唐然而并不滑头的 唐少爷 ,逃不出她的手掌心的。”
《國語辭典》:掌心雷  拼音:zhǎng xīn léi
1.道教指有道者能随手发雷击物的法术。
2.武器名:(1)一种可随手发射,两头尖锐的小形铁针,为旧时武人常用的暗器。(2)一种小型手鎗。
《国语辞典》:逃不出手掌心  拼音:táo bù chū shǒu zhǎng xīn
无法脱离他人的控制。如:「你逃不出手掌心的,不要妄想逃走。」
《國語辭典》:明堂  拼音:míng táng
1.古代天子举行大典的地方。《礼记。明堂位》:「昔者周公朝诸侯于明堂之位,天子负斧依南乡而立。」《文选。曹植。七启》:「赞典礼于辟雍,讲文德于明堂。」也作「翼室」。
2.打晒粮食的场地、院子。
3.堪舆家称墓前聚水的地方。
4.墓前的祭台。《后汉书。卷八一。范冉传》:「其明堂之奠,干饭寒水,饮食之物,勿有所下。」唐。章怀太子。注:「此言明堂,亦神明之堂,谓圹中也。」
《漢語大詞典》:券台(券臺)
(1).堪与家术语。指墓前地气聚合之处。朱子语类卷九七:“今人呼墓地前为明堂,尝见《伊川集》中书为券臺,不晓所以……后见 唐 人文字,言某朝詔改为券臺。”
(2).墓前的祭台。 宋 陶谷 清异录·丧葬:“菴墓前甃石若甎表之面,方长,高不登三尺,号曰券臺。”
《國語辭典》:反手  拼音:fǎn shǒu
1.翻转手掌。如:「他一反手,就将歹徒给擒拿住了!」
2.比喻事情的容易。如:「易如反手」。也作「反掌」。
3.乒乓球技术中,掌心向内,反侧向外挥拍的攻击动作。
《國語辭典》:握拳  拼音:wò quán
手指向掌心弯曲抓紧。如:「跑步时双手握拳,放在腰际,前后摆动。」
《國語辭典》:合手  拼音:hé shǒu
1.一种佛教仪式。两手相合,表示尊敬。也作「合掌」、「合十」。
2.同心协力。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五。滦阳消夏录五》:「乃多借鸟铳。待其至,合手击之。」
3.适合使用。如:「这件工具用起来很合手。」
《國語辭典》:合掌  拼音:hé zhǎng
1.一种佛教仪式,两掌相合以表示尊敬。《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和尚合掌道:『居士到成都寻著了尊大人,定必寄个信与贫僧。』」《红楼梦》第三四回:「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也作「合十」、「合手」。
2.诗文中对偶意义相同的词句。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耿湋赠田家翁诗:『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閒。』此写出村居景象。但上句语拙,『朝』、『昼』二字合掌。」
《国语辞典》:回腕(回腕)  拼音:huí wàn
执笔方法。悬时,伸臂曲回在前,掌心向内,五指回抱笔杆,腕竖锋正,行笔多向内回转。
《国语辞典》:掌力  拼音:zhǎng lì
武术中掌心所吐出的内劲。如:「练武的人可凭掌力打碎砖头。」
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
【俗语佛源】
「如来佛」即佛,「如来」是佛的十种尊号之一。神话小说《西游记》描写孙悟空神通广大,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但却无论如何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掌。此俗语比喻不管有多大本事,用尽解数,也摆脱不了某种力量的控制。如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六章:「果不出所料,眼前这一套全是美国顾问处的设计,可是不管严醉有天大本事,还是跳不出如来佛的掌心!」(李明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