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膺历(膺曆)
帝王承受国祚之称。《乐府诗集·齐南郊乐歌·武德宣烈乐》:“四灵晨炳,五纬宵明,膺历缔运,道茂前声。” 南朝 梁 江淹 《立学诏》:“朕自膺历受图,志阐经训。”
《漢語大詞典》:五命
(1). 周 代官爵分为九等,称九命。五命为子男。周礼·春官·典命:“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礼记·王制:“小国之君,不过五命。”
(2).五次命令。左传·襄公十三年:“ 楚子 疾,告大夫曰:‘不穀不德……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於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於禰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莫对。及五命,乃许。” 杨伯峻 注:“五次命令,大夫始许之。”
(3).谓古代帝王按五行相胜之理承受天命。《汉书·王莽传中》:“帝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协成五命,申以福应,然后能立巍巍之功。” 颜师古 注:“五命,谓五行之次,相承以受命也。”参见“ 五行 ”。
《國語辭典》:五行  拼音: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视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万物运行变化,形成各种现象。《礼记。礼运》:「播五行于四时。」唐。孔颖达。正义:「播谓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于春夏秋冬之时也。」《孔子家语。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2.旧时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运。后借指命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3.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杨倞。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漢語大詞典》:膺荐(膺薦)
承受荐举。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吾训导请俸:“训导 吾豫 , 景泰 中膺荐至京。” 清 袁枚 新齐谐·多官:“适兄膺荐入都,招 仲 偕往。”
分類:承受荐举
《国语辞典》:认了(认了)  拼音:rèn le
1.勉强承受。如:「吃多大的亏我都认了。」
2.承认。如:「好吧!我认了!事情的确是我计谋的。」
《国语辞典》:白受  拼音:bái shòu
平白无故的承受。《红楼梦》第四四回:「好好儿的,从那里说起,无缘无故白受了一场气。」
《漢語大詞典》:托重(託重)
(1).谓托付以辅弼重任;倚重。晋书·儒林传·徐邈:“帝嘉其谨密,方之於 金 霍 ,有託重之意,将进显位,未必行而帝暴崩。” 宋 陈傅良 《缴奏张子仁除节度使状》:“陛下方将召见闕庭,行采微、杕杜之礼。曾未及讲, 挺 復致仕。故尤以为传闻失实,屏申奏而不信。岂非託重於 挺 ,爱之欲其生乎?”
(2).承受重担。 明 杨涟 《劾史继偕疏》:“即有赤心急公二三相臣,为皇上分忧託重,已是整理费手。”
《漢語大詞典》:任受
承受,忍受。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序》:“吾自少至壮,徧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濒死累矣,而卒不死。”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三》:“然为 基督 宗徒,则身被此名,正如 中国 所谓叛道,人群共弃,艰于置身,非强怒善战豁达能思之士,不任受也。”
分類:承受忍受
《漢語大詞典》:衔训(銜訓)
承受教诲。 唐 韩愈 《沂国公先庙碑铭》:“ 弘 正衔训事嗣,朝夕不怠。”
《國語辭典》:禁不住  拼音:jīn bù zhù
1.承受不起。《红楼梦》第二八回:「宝玉道:『太太不知道,林妹妹是内症,先天生的弱,所以禁不住一点儿风寒。』」也作「禁不起」。
2.抑制不住。《红楼梦》第四九回:「黛玉听了,禁不住也笑起来。」《文明小史》第四三回:「众人至此,有几个禁不住格格的一笑。」
《國語辭典》:不耐烦(不耐煩)  拼音:bù nài fán
1.急躁而无耐心的样子。《宋书。卷五三。庾登之传》:「炳之为人,强急而不耐烦,宾客干诉非理者,忿詈形于辞色。」《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也作「不奈烦」。
2.不舒服。《红楼梦》第三五回:「迎春身上不耐烦,不吃饭。」
3.没完没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郑蕊珠负极叫喊:『救人!』怎当得上边人拿住徐达,你长我短,嚷得一个不耐烦。」
4.十分、不得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大家多说道:『好一个所在!只该聚饮一回。』公子见说,兴高得不耐烦。」
5.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西游记》第一五回:「行者道:『菩萨此时已到南海,不耐烦矣。』」也作「不耐心烦」。
《漢語大詞典》:禀化(稟化)
承受天地自然的化育。 晋 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出家》:“知生生由於稟化,不顺化以求宗。”
《國語辭典》:支当(支當)  拼音:zhī dāng
担当、承当。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一折:「自丧了亲爷撇下个娘,偏你敢不姓张?怎教咱辱门败户的妹子去支当?」《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五:「只许他穿著布衣服,打水做饭,一应粗使生活,要他一身支当。」
分類:承受承当
《國語辭典》:担承(擔承)  拼音:dān chéng
负起责任。如:「有什么问题我担承。」
《漢語大詞典》:任患
承受祸患,承担过失。左传·成公二年:“ 韩厥 献 丑父 、 郤献子 将戮之,呼曰:‘自今无有代其君任患者,有一於此,将为戮乎?’” 清 梅曾亮 《梅个园传》:“新进多文巧机利而玩法,乾没而不顾后,私小智,破大体,为之首者,缩蓄深闭,莫肯任患,而奏销始失期。”
《漢語大詞典》:折死
谓因享受过分而减损福寿。后亦用以表示承受不起。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小的若领了这项银子去养家口,一定折死小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挡住 曾思懿 不要她拜节]得,得,折死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