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禁不得  拼音:jīn bù de
承受不起。《红楼梦》第四五回:「众人都体谅他病中,且素日形体太弱,禁不得一些委屈。」《文明小史》第五二回:「黄参赞置诸不理,禁不得饶鸿生催了几遍,黄参赞只得起身。」
《國語辭典》:平衡  拼音:píng héng
1.一种仪礼。将上身与腰折成直角,使头与腰齐平。《荀子。大略》:「平衡曰拜,下衡曰稽首。」
2.各方面的数量或质量相互抵消,成为一种静止状态。
3.衡器两端承受的重量相等。《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权与物均而生衡,衡运生规,规圜生矩,矩方生绳,绳直生准,准正则平衡而钩权矣。」
《國語辭典》:负德(負德)  拼音:fù dé
于恩德有所亏负。汉。李陵〈重报苏武书〉:「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一五。姑妄听之一》:「此辈无良,是其本分,吾望其感德已大误,汝责其负德不又误乎!」
《漢語大詞典》:答扬(答揚)
对扬,承受而称扬之。 宋 曾巩 《节相制》:“答扬祖宗之训,予冀为众得人;夹辅邦家之基,尔尚为时宣力。”
分類:承受称扬
《漢語大詞典》:传受(傳受)
(1).传述与承受。谓教与学两方。汉书·儒林传序:“及 秦 禁学,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受者不絶也。” 三国 魏 何晏 《〈论语集解〉叙》:“前世传受师説,虽有异同,不为训解。” 邢昺 疏:“上教下曰‘传’,下承上曰‘受’。”
(2).谓向他人学习。《后汉书·朱穆传》:“ 穆 每事不逮,所好唯学,传受於师,时有可试。”隋书·万宝常传:“ 苏威 因詰 宝常 :所为何所传受?”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李白的道教迷信及其觉醒》:“离开了 长安 以后,他索性认真地传受了《道箓》。”
(3).指教授他人。 唐 郑綮 开天传信记:“ 罗公远 多祕术,最善隐形,上就, 公远 虽传受,不肯尽其要。”
《國語辭典》:共患  拼音:gòng huàn
共同度过难关。《文选。陆机。辩亡论》:「及其危也,则兆庶与之共患。」
《國語辭典》:受罪  拼音:shòu zuì
1.接受罪责。《史记。卷五。秦本纪》:「西周君走来自归,顿首受罪。」
2.忍受痛苦。《文明小史》第五○回:「不过这样大冷天气,在家里躲著几多暖和,跑出去简直是受罪了。」
《漢語大詞典》:孤掌
(1).指承露盘。 汉武帝 时作铜露盘,象仙人以手掌擎盘承受甘露之状,故名承露盘。见《汉书·郊祀志上》。 唐杜牧《早雁》诗有“仙掌月明孤影过”句,故后又以“孤掌”为吟咏明月之典。 清 吴伟业 《揖山楼》诗:“暝靄忽而合,明月出孤掌。弹琴坐其中,万籟避清响。”
(2).谓孤掌难鸣。 明 张煌言 《愁心》诗:“ 平原 一旅真孤掌,可有天戈 灵武 间。”
《國語辭典》:重点(重點)  拼音:zhòng diǎn
1.要紧的一点,重心的所在。如:「说话要能说出重点。」
2.重要的或具有影响力的所在。如:「重点辅导」。
《國語辭典》:地基  拼音:dì jī
承受上层建筑重量的基础,通常都往地底挖深填石,以增加其承受力。《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当初淮与我时,多是些败落房子,荒芜地基。」《儒林外史》第一二回:「晚生所以今日先来面禀二位老爷,求将先太保大人墓道地基开示明白。」也称为「地脚」。
《國語辭典》:忍受  拼音:rěn shòu
忍耐承受。《敦煌变文集新书。卷二。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如此辛勤能忍受,不生退屈有何缘?」《宋史。卷三三五。列传。种世衡》:「师中叹曰:『逗挠,兵家大戮也。吾结发从军,今老矣,忍受此为罪乎!』」
《漢語大詞典》:耐苦
承受得住艰苦。 鲁迅 《二心集·〈进化和退化〉小引》:“沙漠之逐渐南徙,营养之已难支持,都是 中国 人极重要,极切身的问题,倘不解决,所得的将是一个灭亡的结局。可以解 中国 古史难以探索的原因,可以破 中国 人最能耐苦的谬说。”
分類:承受艰苦
《漢語大詞典》:膺箓(膺籙)
谓帝王承受符命。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 后唐 膺籙,赤文候日。” 李善 注引《春秋命历引》:“五德之运徵符合,膺籙次相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太祖 以圣武膺籙, 世祖 以睿文纂业。”旧唐书·窦建德传:“有 宗城 人献玄珪一枚, 景城 丞 孔德绍 曰:‘昔 夏禹 膺籙,天锡玄珪。今瑞与 禹 同,宜称 夏国 。’ 建德 从之。”
《国语辞典》:荷重  拼音:hè zhòng
物体所能承受的重量。如:「建筑物的荷重」、「车辆的荷重」。
分类:承受重量
《漢語大詞典》:甘当(甘當)
(1).心甘情愿。 宋 张孝祥 《虞美人》词:“倩人传语更商量,只得千金一笑也甘当。” 元 李致远 《还牢末》第三折:“愿哥哥做主张,暂宽我片时光,便今生死甘当,来世里把恩偿。”
(2).愿意承受。《水浒传》第十六回:“小人情愿便委领状,倘有疏失,甘当重罪。”
(3).情愿充当。 毛泽东 《〈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