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46,分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合掌
分教
碑碣
真谛
钩深
妙意
深广
文意
誓师
含意
外意
翻译
通用
花语
虚词
《國語辭典》:合掌  拼音:hé zhǎng
1.一种佛教仪式,两掌相合以表示尊敬。《儒林外史》第三八回:「老和尚合掌道:『居士到成都寻著了尊大人,定必寄个信与贫僧。』」《红楼梦》第三四回:「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陀佛!』」也作「合十」、「合手」。
2.诗文中对偶意义相同的词句。明。谢榛《四溟诗话》卷一:「耿湋赠田家翁诗:『蚕屋朝寒闭,田家昼雨閒。』此写出村居景象。但上句语拙,『朝』、『昼』二字合掌。」
《国语辞典》:分教  拼音:fēn jiào
古典小说的套语。多为警惕或教示意义的提称语。《儒林外史》第二○回:「只因这一番,有分教:立心做名士,有志者事竟成;无意整家园,创业者成难守。」
《國語辭典》:碑碣  拼音:bēi jié
碑刻的统称。方者为碑,圆者为碣,后多混用。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诔碑》:「自后汉以来,碑碣云起,才锋所断,莫高蔡邕。」《水浒传》第一回:「照那碑碣上时,前面都是龙章凤篆,天书符箓,人皆不识。」
《國語辭典》:真谛(真諦)  拼音:zhēn dì
1.真实的意义。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三六出:「想浮生矇昧,谁辨雄雌,问前生,难解红莲真谛。」
2.人名。南朝梁陈间高僧,本是西天竺优襌尼国人,应梁武帝的邀请,在大同元年(西元546年)到达中国,后在广州刺史欧阳頠父子的支持下专心译经,译有《大乘唯识论》一卷、《摄大乘论》三卷、《中边分别论》二卷、《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二卷等,其中尤以《摄大乘论》影响最大,是南朝摄论学的依据,也是较有系统的介绍大乘瑜伽行派到中国的译经家。
3.佛教用语。二谛之一。意为最究竟的真实。但佛教四派对此有不同的定义:一、毗婆沙宗说,事物虽已破灭或经理智分析后,心识依旧认为它是存在的,是为真谛;二、经部说,不待概念的赋予,其本身就已存在,而且经得起理智观察的事物,是为真谛;三、唯识宗说,观察实质的智慧所能觉察的对象,是为真谛;四、中观宗说,在经验世界中主客二元对立的状态已经不存在,在这状况下,直接现量所觉察的对象,是为真谛,也就是空性。《阿毗达磨俱舍释论》卷一六:「若破无彼智,由智除馀尔,俗谛如瓶水,异此名真谛。」也称为「第一义谛」。
《漢語大詞典》:钩深(鉤深)
探索深奥的意义。 晋 潘岳 《杨仲武诔》:“鉤深探賾,味道研机。”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虑必鉤深,退而藏密。”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卢鸿:“鉤深诣微,确乎自高。”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近日之评 杜 者,鉤深抉异,以鬼窟为活计。”
《漢語大詞典》:妙意
灵妙的意想,灵感。 明 高启 《青丘子歌》:“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深奥的意义。妙,通“ 眇 ”,深远。《关尹子·九药》:“非言非意在彼微言妙意之上。”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悼此江之独西,叹妙意之不陈。”
《國語辭典》:深广(深廣)  拼音:shēn guǎng
程度既深,范围又广。如:「修改法令,影响深广,岂可不谨慎将事?」
《漢語大詞典》:文意
文辞的意义;文章的意境。《汉书·王莽传下》:“ 宗 属为皇孙,爵为上公,知 宽 等叛逆族类,而与交通,刻铜印三,文意甚害,不知厌足,窥欲非望。”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宗经:“通乎尔雅,则文意晓然。”元史·韩性传:“作大义,操笔立就,文意苍古。” 鲁迅 《二心集·关于〈唐三藏取经诗话〉的版本》:“也不仅据文意的华朴巧拙定时代,因为作者是文人还是市人,于作品是大有分别的。”
《國語辭典》:誓师(誓師)  拼音:shì shī
军队出征前,召集将士予以训示告诫,表示坚决的战斗意志。《北史。卷一二。隋炀帝本纪》:「况乎甘野誓师,夏开承大禹之业。」
《國語辭典》:含意  拼音:hán yì
包含的意思。《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漢語大詞典》:外意
(1).贰心;异志。三国志·蜀志·刘璋传:“今州中诸将 庞羲 、 李异 等,皆恃功骄豪,欲有外意,不得 豫州 ,则敌攻其外,民攻其内,必败之道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五:“ 望子 忽生外意,神便絶往来。”《水浒传》第一一一回:“ 吕枢密 道:‘你两个来到,恐有他意。’ 穆弘 道:‘小人父子一片孝顺之心,怎敢怀半点外意。’”
(2).文字描绘的表面意义。与内意相对。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张天觉》:“ 苕溪渔隐 曰: 圣俞 金针诗格云:‘﹝诗﹞有内外意,内意欲尽其理,外意欲尽其象,内外含蓄,方入诗格。’”
《國語辭典》:翻译(繙譯)  拼音:fān yì
将某种语言文字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也作「翻译」。
《國語辭典》:翻译(翻譯)  拼音:fān yì
1.将某种语言文字用另外一种语言文字表达。《文明小史》第二回:「亏得柳知府能言惯道,不用翻译,老老实实的用中国话攀谈了几句。」也作「翻译」。
2.把代表语言文字的符号或数码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如:「这组密码我翻译不出来。」
3.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文明小史》第一三回:「洋务局里的翻译是现成的,立刻拿铅笔画了封外国字的差人送去。」
《國語辭典》:通用  拼音:tōng yòng
没有时、地、人的限制,可以共同使用。《续汉书志。第三。律历志下》:「天难谌斯,是以五、三迄于来今,各有改作,不通用。」《文明小史》第六○回:「那些军机大臣连报都不看的,见了『目的』、『方针』那种通用字眼,比三代以上的文字都还难解,只得含含糊糊奏覆了。」
《国语辞典》:花语(花语)  拼音:huā yǔ
将各种花朵赋予一定的象徵意义,称为「花语」。如玫瑰代表爱情,梅花象徵高洁。
《國語辭典》:虚词(虛詞)  拼音:xū cí
1.誇张不实的文辞。《商君书。慎法》:「民释实事而诵虚词,则力少而非多。」
2.语法学上指无具体意义,只能做句法结构的工具词,且不能单独成句的词。有副词、介词、连接词、助词、叹词等。
《國語辭典》:虚字(虛字)  拼音:xū zì
1.无用的赘字。南朝梁。钟嵘诗品序〉:「尔来作者寖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
2.语法学上指无具体意义的字,如介词、连接词、助词、叹词等。也称为「虚字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