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祖意
(1).祖师的心意。 唐 李山甫 《赋得寒月寄齐己》:“高谢万缘消祖意,朗吟千首亦师心。” 宋 范成大 《仲行再示新句复次韵述怀》:“神仙懒学古, 浮丘 祖意慵。”
(2).指仿效他人诗文的含意。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六《〈沈园〉诗祖意》,谓 宋 陆游 《沈园》诗仿 唐 妓 徐月英 《送人》诗意。《光明日报》1982.7.11:“笔者以为‘何瓦琴句’的上联,祖意于 三国 虞翻 的一段话。”
《漢語大詞典》:含思
(1).犹含情。 南朝 宋 鲍照 《中兴歌》之四:“美人掩轻扇,含思歌春风。” 宋 苏轼 《九日湖上寻周李二君》诗:“湖上野芙蓉,含思愁脉脉。”
(2).犹含意。 宋 苏轼 《陌上花三首》引言:“ 吴 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
《漢語大詞典》:深意
深刻的含意;深微的用意。后汉书·儒林传下·李育:“尝读《左氏传》,虽乐文采,然谓不得圣人深意。” 唐 元稹 《苦乐相倚曲》:“转将深意諭旁人,缉缀疵瑕遣潜説。”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三·阁臣进御笔:“当时揆地诸公,或自有深意,乃藿食之见则如此。” 巴金 《复仇·初恋》:“‘这是我的初恋,也就是我的最终的恋爱吧。’他用一种含有深意的调子说。”
《漢語大詞典》:寓意
(1).寄托或蕴含意旨。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颂赞:“及 三閭 《橘颂》,情采芬芳,比类寓意,又覃及细物矣。” 宋 苏轼 《宝绘堂记》:“君子可以寓意於物,而不可以留意於物。”《花月痕》第五回:“ 痴珠 自此入 益门 ,度 大散关 ,寓意山水,日纪一诗,转也摆脱一切。”
(2).寄托或隐含的意思。 宋 沈作哲 寓简卷一:“诗之作也,其寓意深远,后之人莫能知其意之所在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杂觚·张忠烈公辞故里诗:“先生落句,其寓意深矣。” 姚雪垠 《长夜》四二:“那时候他对这篇小说的寓意还完全不懂,如今仿佛悟解了一点儿。”
《漢語大詞典》:机锋(機鋒)
(1).佛教禅宗用语。指问答迅捷锐利、不落迹象、含意深刻的语句。 宋 苏轼 《金山妙高台》诗:“机锋不可触,千偈如翻水。”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二出:“俺禪家自有个哑谜相参、机锋对敌的妙法。”红楼梦第八七回:“ 寳玉 巴不得这一声,好解释前头的话,忽又想道:‘或是 妙玉 的机锋?’”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禅学斗机锋是一种技术……是要学习如何发问,如何作答,务必说得不着两边使问答双方都毫无所得。”
(2).泛指机警锋利的语句。明史·宦官传二·张彝宪:“给事中 傅朝佑 言 坤 妄干弹劾之权,且其文词练达,机锋挑激,必有阴邪险人主之。”
(3).指机敏的才思。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房舍》:“若夫文人运腕,每至得意疾书之际,机锋一阻,则断不可续。”
(4).机牙和箭锋。泛指兵器。 清 李渔 《风筝误·败象》:“象猛人豪,机锋阵上交。”
《漢語大詞典》:绵邈(綿邈)
亦作“緜邈”。
(1).辽远。文选·左思〈吴都赋〉:“岛屿绵邈,洲渚冯隆。” 刘逵 注:“绵邈,广远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窣禄勤那国:“家国绵邈,山川辽夐。”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但山川緜邈,二孱弱女子,何以能来?”
(2).长久;悠远。 晋 陆机 《感时赋》:“夜绵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开闢草昧,岁纪緜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唐 李华 《咏史》之三:“緜邈数千祀,丘中谁隐沦。” 清 周亮工 《觉庵兄六十序》:“加以世代绵邈,水火兵燹,以后虽復同处一域,不知为谁何氏之族者矣。”
(3).形容含意深远或情意深长。 晋 陆机 《文赋》:“函緜邈於尺素,吐滂沛乎寸心。”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玉田 以《春水》一词得名,用冠词集之首。此词深情绵邈,意餘於言,自是佳作。”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其以文词著者,则 阳湖 张氏 、 长洲 宋氏 ,均工绵邈之文,其音则哀而多思,其词则丽而能则。”
《漢語大詞典》:含意
(1).所怀的心意。《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齐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九章:“ 静子 闻余言,若喜若忧,垂额至余肩际,方含意欲申。”
(2).所包含的意义。 宋 曾巩 《祭欧阳少师文》:“辞穷卷尽,含意未卒。”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二章:“捉摸无数公式的实用价值,推求许多原理的深奥含意。”
《漢語大詞典》:得俊
(1).俘获敌方的猛将勇士。谓得胜。左传·庄公十一年:“大崩曰败绩,得儁曰克。” 孔颖达 疏:“战胜其师,获得其军内之雄儁者,故云得儁曰克。” 唐 刘知几 史通·申左:“ 鲁侯 御 宋 ,得雋 乘丘 。”一本作“ 得儁 ”。
(2).谓及第。 唐 元稹 《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牓后相贺》诗:“竞走墙前希得儁,高县日下表无私。” 宋 欧阳修 《送徐生之渑池》:“名高场屋已得儁,世有龙门今復登。”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二·现任大官子弟登第:“ 南京 兵部尚书 李遂 子 材 ,亦以是科得雋。” 清 刘銮 《五石瓠·建德相公》:“诸生高才,万一得雋,岂不似私?”
(3).谓喜获大鱼。 唐 韩愈 《叉鱼》:“竞多心转细,得雋语时嚣。” 宋 苏轼 《江西》:“何人得儁窥鱼矼,举叉絶叫尺鲤双。”
(4).谓含意隽永。 唐 白居易 《与刘苏州书》:“然得儁之句,警策之篇,多因彼唱此和中得之,他人未尝能发也。”一本作“ 得雋 ”。
《漢語大詞典》:妙偈
佛教语。含意深远的偈语。 宋 苏轼 《次韵子由浴罢》:“《楞严》在牀头,妙偈时仰读。” 明 唐顺之 《同孟中丞游龙泉寺》诗之一:“方欣窥妙偈,遽拟谢尘踪。” 清 周亮工 《屴崱峰示永觉和尚》诗:“欲涤尘襟参妙偈,泉声未许静中闻。”参见“偈2语”。
《漢語大詞典》:活句
(1).佛教禅宗指含意深刻,非从言外之意深参而不能了悟的语句。五灯会元·云门偃禅师法嗣·德山缘密禅师:“但参活句,莫参死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四七:“一任拣机参活句,莫将文字换狂禪!”
(2). 宋 人论诗时亦用以指含蓄生动而有深意的句子。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法:“须参活句,勿参死句。”
《漢語大詞典》:词意(詞意)
(1).文辞的含意。 唐 萧颖士 《江有归舟》诗序:“学也者,非云徵辨説,摭文字,以扇夫谈端,輮厥词意。” 清 龚自珍 《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因有寄》诗:“託君千万词,词意不可了。” 侯宝林 《普通话与方言》:“可是,儿化韵虽然丰富多采,要是用得不恰当,意思就变啦,因为它能区别词意嘛。”
(2).文词和含意。 唐 韦应物 《答崔都水》诗:“览君陈迹游,词意俱悽妍。”
《漢語大詞典》:复意(複意)
重旨,指字面以外的又一层含意。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隐秀:“是以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工,秀以卓絶为巧。”
《漢語大詞典》:隐辞(隱辭)
亦作“ 隐词 ”。 指含意不明显或深奥难明的词句。 唐 杨于陵 《和权载之离合诗》:“昼游有嘉话,书法无隐辞。” 刘师培 《古书疑义举例补》:“幼读 德清 俞氏 书,至古书疑义举例,叹为絶作,以为载籍之中,奥言隐词,解者纷歧,惟约举其例,以治羣书,庶疑文冰释。”
《漢語大詞典》:言约旨远(言約旨遠)
言辞简练,含意深远。太平御览卷六一七引 晋 郭澄之 《郭子》:“言各有隔而不通处, 张 忽遥於末坐判之,言约旨远,便足以畅彼我之怀。”《诗刊》1978年第4期:“全信言约旨远,博大精深,像一盏灿烂的明灯,照亮了诗歌和整个文艺创作发展的道路。”
《漢語大詞典》:字指
文字的含意。三国志·魏志·刘劭传“散骑常侍 陈留 苏林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林 字 孝友 ,博学,多通古今字指,凡诸书传文閒危疑, 林 皆释之。”
分類:文字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