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助字
即虚字。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吾﹞立言状物,未尝求过人,亦不能明辨生之才致。但见生用助字,不当律令,唯以此奉答。” 金 王若虚 《史记辨惑一》:“《孔子世家》《楚狂接舆歌》曰:‘往者不可諫兮,来者犹可追也。’加两助字,不惟非其本语,抑亦乱其声韵矣。” 朱自清 《中国语的特征在那里》:“词就是虚字,又称‘助字’;词例是虚字的用法。”
分類:虚字
《國語辭典》:实字(實字)  拼音:shí zì
1.旧日词章家称有具体意义的名词为「实字」。
2.文句中表示实际意义、有事理可解的字词,如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也称为「实词」。
《國語辭典》:实词(實詞)  拼音:shí cí
文句中表示实际意义、有事理可解的字词,如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也称为「实字」。
《漢語大詞典》:语辞(語辭)
(1).诉讼之辞。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或有纵罪恶之吏,害告诉之人,断絶语辞,蔽藏其情。”
(2).文言虚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案诸字书,‘焉’者鸟名,或云语辞,皆音於愆反。”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论语称夫子‘便便言,唯谨尔’。‘唯’,语辞也。”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诗·大东篇‘睠言顾之’,荀子·宥坐篇作‘眷焉’,后汉书·刘陶传作‘睠然’,‘焉’与‘然’皆语辞,则‘言’亦语辞。”
《國語辭典》:语词(語詞)  拼音:yǔ cí
1.指语法中「述语」、「说明语」、「表语」或「谓语」。
2.词或词组的合称。可作为句子的结构成分。也作「语辞」。
《漢語大詞典》:语辞(語辭)
(1).诉讼之辞。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考黜》:“或有纵罪恶之吏,害告诉之人,断絶语辞,蔽藏其情。”
(2).文言虚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案诸字书,‘焉’者鸟名,或云语辞,皆音於愆反。” 金 王若虚 《谬误杂辨》:“论语称夫子‘便便言,唯谨尔’。‘唯’,语辞也。” 清 俞樾 群经平议·论语一:“诗·大东篇‘睠言顾之’,荀子·宥坐篇作‘眷焉’,后汉书·刘陶传作‘睠然’,‘焉’与‘然’皆语辞,则‘言’亦语辞。”
《国语辞典》:经传释词(经传释词)  拼音:jīng zhuàn shì cí
书名。清王引之撰,十卷。广泛蒐集经籍及周、秦、西汉书中的助词虚字共一百六十个,分字编次,详述意义及用法,是研究训诂、文法的重要著作。后清孙经世所著《经传释词补》与《再补》,吴昌莹著的《经词衍释》,均有补充说明。
《国语辞典》:虚字对(虚字对)  拼音:xū zì duì
一种以虚字相对的对仗方式。如唐。骆宾王〈代徐敬业讨武氏檄〉:「宋微子之兴悲,良有以也,袁君山之流涕,岂徒然哉?」其中「良有以也」与「岂徒然哉」便是一种虚字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