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966,分132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杨得意
五裤得歌
虎穴得子
鸡虫得失
江山得助
经旨得欧阳学
留得一钱看
杵臼得梁鸿
鱼得水
膺门得孔融
马得一鸣
料得怜宋玉
马上得天下
梦得身捷
梦得文章
典故
君王问相如
 
投赋
 
杨得意
 
杨意
 
无人荐子虚
  
狗监揄扬
 
狗监荐才子
 
狗监说相如
 
献子虚
 
献甘泉
  
献长杨
 
相如才调
 
相如投赋
 
荐相如
 
荐相如
 
荐长卿
 
赋因杨意
 
逢杨意
 
遭逢狗监

相关人物
刘彻(汉武帝)
 
司马相如
 
扬雄
 
杨得意


《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列传》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侍上。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汉书》卷八十七下《扬雄传下》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先是时,蜀有司马相如,作赋甚弘丽温雅,雄心壮之,每作赋,常拟之以为式。……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畤、汾阴后土,以求继嗣,召雄待诏承明之庭。正月,从上甘泉,还奏《甘泉赋》以风……雄以为临川羡鱼不如归而结罔,还,上《河东赋》以劝,……其十二月羽猎,雄从。以为昔在二帝三王,宫馆台榭沼池苑囿林麓薮泽财足以奉郊庙,御宾客,充庖厨而已,不夺百姓膏腴谷土桑柘之地。………又恐后世复修前好,不折中以泉台,故聊因校猎赋以风。……雄从至射熊馆,还,上《长杨赋》,聊因笔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为主人,子墨为客卿以风。

例句

孟阳题剑阁,子云献甘泉。 储光羲 酬李处士山中见赠

再入龙楼称绮季,应缘狗监说相如。 刘禹锡 酬宣州崔大夫见寄

都城献赋者,不得共趋朝。 包佶 元日观百僚朝会

欲随平子去,犹未献甘泉。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

莫讶相如献赋迟,锦书谁道泪沾衣。 彭伉 寄妻

入京当献赋,封事更闻天。 李嘉祐 送独孤拾遗先辈先赴上都

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 李白 古风之八

西游因献长杨赋,北阙青云不可期。 李白 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李白 东武吟

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 李白 温泉侍从归逢故人

既逢杨得意,非复久闲居。 杜淹 召拜御史大夫赠袁天纲

汉囿猎稀慵献赋,楚山耕早任移文。 杜牧 出关

已作相如投赋计,还凭殷浩寄书回。 杜牧 江上逢友人

回首知音青琐闼,何时一为荐相如。 武元衡 春暮郊居寄朱舍人

何事不如杨得意,解搜贤哲荐明君。 汪遵 升仙桥

臣忝承明召,多惭献赋雄。 沈佺期 扈从出长安应制

承明未荐相如赋,故国犹惭季子贫。 潘唐 下第归宜春酬黄颇饯别

汉庭狗监深知己,有日前驱负弩归。 王初 送叶秀才

同作金门献赋人,二年悲见故园春。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

此日小臣徒献赋,汉家谁复重扬雄。 卢象 驾幸温泉

沧江一身客,献赋空十年。 祖咏 送丘为下第

献赋未为龙化去,除书犹喜凤衔来。 秦韬玉 送友人罢举授南陵令

作诗通小雅,献赋掩长杨。 窦蒙 题弟暨述书赋后

献赋十年犹未遇,羞将白发对华簪。 钱起 赠阙下裴舍人

甘泉未献扬雄赋,吏道何劳贾谊才。 钱起 送严维尉河南

应须杨得意,更诵长卿辞。 钱起 送万兵曹赴广陵

同时献赋客,尚在东陵傍。 陶翰 赠郑员外

鸿胪陌上归耕晚,金马门前献赋迟。 韦庄 宿泊孟津寄三堂友人

昔岁逢杨意,观光贵楚材。 骆宾王 幽絷书情通简知己

典故
一襦五裤
 
五裤得歌
 
五裤换破衣
  
五裤瑶
     
来和暮
 
叔度歌
  
楚瑶襦裤
 
歌五裤
 
歌来暮
 
歌叔度
  
歌裤襦
 
歌襦裤
 
民五裤
 
民有裤襦
 
民谣岂敢裤
  
裤襦恩
  
襦温裤暖
  
襦裤歌咏
 
颂襦裤

相关人物
廉范


《后汉书》卷三十一《廉范传》
廉范字叔度,京兆杜陵人,赵将廉颇之后也。……建初中,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厉以淳厚,不受偷薄之说。成都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范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在蜀数年,坐法免归乡里。范世在边,广田地,积财粟,悉以赈宗族朋友。

例句

五裤有前闻,斯言我非诈。 元稹 茅舍

遥想庐陵郡,还听叔度歌。 刘长卿 送梁郎中赴吉州

太守新临郡,还逢五裤歌。 李端 送张少府赴夏县

虽微五裤咏,幸免兆人诅。 白居易 和三月三十日四十韵

路喧歌五裤,军醉感单醪。 白居易 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

水寒不见双鱼信,风便唯闻五裤讴。 罗隐 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

惭愧苍生还有意,解歌襦裤至如今。 罗隐 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

典故
相关人物
班超


《后汉书》卷四十七《班超传》
官属皆曰:「今在危亡之地,死生从司马。」超曰:「不入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震怖,可殄尽也。灭此虏,则鄯善破胆,功成事立矣。」

例句

虎穴得子人皆惊,行尽三湘不逢敌。 刘禹锡 观棋歌送儇师西游

典故
鸡虫影里
 

《全唐诗》卷二百二十一〈缚鸡行〉
小奴缚鸡向市卖,鸡被缚急相喧争。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虫鸡与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缚。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
典故
江山得助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张说列传〉~440~
说敦气节,立然许,喜推藉后进,于君臣朋友大义甚笃。帝在东宫,所与秘谋密计甚众,后卒为宗臣。朝廷大述作多出其手,帝好文辞,有所为必使视草。善用人之长,多引天下知名士,以佐佑王化,粉泽典章,成一王法。天子尊尚经术,开馆置学士,脩太宗之政,皆说倡之。为文属思精壮,长于碑志,世所不逮。既谪岳州,而诗益悽婉,人谓得江山助云。常典集贤图书之任,间虽致仕一岁,亦脩史于家。
典故
经旨得欧阳学


《欧阳修全集·附录》卷二〈欧阳文忠公神盗碑〉
公于六经,长于《易》、《诗》、《春秋》,其所发明,多古人所未见。尝奉诏撰《唐本纪》、《表》、《志》,《五代史》二书。《本纪》法严而词约,多取《春秋》遗意。……凡为《易童子问》三卷、《诗本义》十四卷。
典故
一钱何足看
 
一钱留
 
一钱羞涩
 
井冻衣寒
 
囊中一钱看
 
囊中有几钱
 
囊空羞涩
 
囊频涩
 
留得一钱看
 
看囊
 
空囊涩
 
空囊羞涩
 
羞囊
 

《韵府群玉·阳韵》
阮孚持一皂囊,游会稽。客问:「囊中何物?」曰:「但有一钱看囊,恐其羞涩。」

例句

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 杜甫 空囊

典故
事伯鸾
 
伯通隐
  
伯鸾去国
 
伯鸾寄食
 
伯鸾志
 
伯鸾携德耀
 
伯鸾舂
 
南适梁叟
  
孟光意
 
孟光案
 
孟光眉
 
孟光举案
 
孟光贤
 
庑下舂
 
操舂举案
 
杵臼得梁鸿
     
梁鸿隐
    
避地梁鸿
  
鸿舂
 
齐眉食

相关人物
孟光
 
梁鸿

参考典故
齐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梁鸿〉~2765~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埶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荅。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东观汉记》卷十八〈梁鸿传〉
梁鸿乡里孟氏女,容貌丑而有节操,多求之,不肯。父母问其所欲,曰:「得贤女如梁鸿者。」鸿闻之,乃求之。梁鸿妻椎髻,著布衣,操作具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梁鸿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异之,曰:「彼佣赁能使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简释

鸿舂:指生活清贫。唐贾岛《送令狐绹相公》:“鸿舂乖汉爵,祯病卧漳滨。”


例句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储光羲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元淑命不达,伯鸾吟可叹。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元稹 望驿台

张翰鲈鱼因醉忆,孟光书信近春稀。 刘兼 偶闻官吏举请辄有一篇寄从弟舍人

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 刘兼 江楼望乡寄内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 刘长卿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孟浩然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试逐伯鸾去,还作灵均行。 孟郊 下第东南行

郢曲怜公子,吴州忆伯鸾。 张南史 送朱大游塞

伯鸾甘寄食,元淑苦无钱。 张籍 赠殷山人

颜氏岂嫌瓢里饮,孟光非取镜中妍。 徐夤 人事

绿鬓先生自出林,孟光同乐野云深。 徐夤 绿鬓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居与古人齐。 李白 口号赠徵君鸿

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不堪风雨夜,转枕忆鸿妻。 权德舆 中书夜直寄赠

不厌梁鸿贫,常讥伯宗直。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 段成式 嘲元中丞

寂寞梁鸿病,谁人代夜舂。 温庭筠 雪二首之二

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王绩 山中叙志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白居易 冬至夜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白居易 赠内

唯我到来居上馆,不知何道胜梁鸿。 皮日休 皋桥

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

伯鸾常去国,安道惜离群。 萧颖士 越江秋曙

鸿舂乖汉爵,桢病卧漳滨。 贾岛 送令狐绹相公

他日诏书下,梁鸿安可追。 钱起 送张五员外东归楚州

今来未必非梁孟,却是无人断伯通。 陆龟蒙 和袭美咏皋桥

梁鸿夫妇欲双飞,细雨轻寒拂雉衣。 陆龟蒙 闻袭美有亲迎之期因以寄贺

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顾况 洛阳行送洛阳韦七明府

徒怀伯通隐,多谢买臣归。 骆宾王 夕次旧吴

登高北望嗤梁叟,凭轼西征想潘掾。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君臣鱼水
 
诸葛三分汉
 
鱼得水

相关人物
诸葛亮(字孔明)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诸葛亮传〉~92~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闇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冑,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脩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典故
孔融修刺
 
膺门得孔融

相关人物
孔融
 
李膺


《后汉书》卷七十《孔融传》
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不得白。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聃)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

例句

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 刘禹锡 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定知洛下声名士,共说膺门得孔融。 许浑 送张厚浙东谒丁常侍(一作送张厚浙东修谒)

典故
一鸣斥
  
仗下马
 
仗马鸣
  
马以鸣当斥
 
马得一鸣
 

《新唐书》卷二百二十三上〈奸臣列传上·李林甫〉~6347~
林甫居相位凡十九年,固宠市权,蔽欺天子耳目,谏官皆持禄养资,无敢正言者。补阙杜琎再上书言政事,斥为下邽令。因以语动其馀曰:「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谏争路绝。

简释

仗下马:喻指谏官无法进谏而成为摆设。宋陆游《长饥》:“早年羞学仗下马。末路幸似泥中珍”

典故
料得怜宋玉

相关人物
宋玉


《全唐诗》卷五百三十九〈席上作〉
淡云轻雨拂高唐,玉殿秋来夜正长。料得也应怜宋玉,一生惟事楚襄王【整首一云:淡烟微雨恣高唐,一曲清尘绕画梁。料得也应怜宋玉,只因无奈楚襄王】。
典故
相关人物
刘邦(汉高祖)
 
陆贾


《史记》卷九十七〈郦生陆贾列传·陆贾〉~2699~
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高帝骂之曰:「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生曰;「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乡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高帝不怿而有惭色,乃谓陆生曰:「试为我著秦所以失天下,吾所以得之者何,及古成败之国。」陆生乃粗述存亡之徵,凡著十二篇。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号其书曰「新语」。

例句

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 林宽 歌风台

典故
梦得身捷

相关人物
刘禹锡


《全唐诗》卷三百五十四〈抛球乐词〉
五䌽绣团圆,登君玳瑁筵。最宜红烛下,偏称落花前。上客如先起,应须赠一船。
典故
梦得文章

相关人物
刘禹锡


《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刘禹锡列传〉~420~
刘禹锡字梦得,彭城人。祖云,父溆,仕历州县令佐,世以儒学称。禹锡贞元九年擢进士第,又登宏辞科。禹锡精于古文,善五言诗,今体文章复多才丽。从事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典记室,尤加礼异。从佑入朝,为监察御史。与吏部郎中韦执谊相善。……大和中,度在中书,欲令知制诰,执政又闻诗序,滋不悦,累转礼部郎中、集贤院学士。度罢知政事,禹锡求分司东都。终以恃才褊心,不得久处朝列。六月,授苏州刺史,就赐金紫。
《國語辭典》:狗监(狗監)  拼音:gǒu jiàn
职官名。汉代掌管天子猎犬的官。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有狗监杨得意奏曰:『此人乃臣郡人也,见在临邛市上卖酒。』」
《漢語大詞典》:献赋(獻賦)
作赋献给皇帝,用以颂扬或讽谏。西京杂记卷三:“ 相如 将献赋,未知所为。梦一黄花翁,谓之曰:‘可为《大人赋》。’” 唐 钱起 《秋馆言怀》诗:“蹉跎献赋客,叹息此良时。” 金 元好问 《寒食灵泉宴集序》:“ 扬雄 献赋,自诧雕虫之工。” 清 孙枝蔚 《春日游徐幼长园林有赠》诗:“献赋终投阁,全身漫凿山。”
《漢語大詞典》:五裤歌
指五袴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君独一麾去,欲賡五袴歌。” 清 赵翼 《擢授贵西兵备道纪恩述怀》诗:“长途但拟单车赴,遗爱惭无五袴歌。”
《漢語大詞典》:五裤咏(五袴詠)
指五袴谣。 宋 王禹偁 《对雪感怀呈翟使君冯中允同年》诗:“深闻五袴咏,略减贰车愁。”
《漢語大詞典》:五裤谣(五袴謡)
称颂地方官吏善政的歌谣。 唐 白居易 《西楼喜雪命宴》诗:“歌乐虽盈耳,惭无五袴謡。” 明 高启 《送长洲周丞陞吴县令》:“寂寞 长洲 路,空闻五袴謡。”参见“ 五絝 ”。
《漢語大詞典》:五绔(五絝)
亦作“ 五裤 ”。 后汉书·廉范传:“﹝ 范 ﹞ 建初 中,迁 蜀郡 太守……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絝。’”后以“五絝”作为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储光羲 《晚次东亭献郑州宋使君文》:“籍籍歌五袴,祁祁颂千箱。”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郑厚卿赵衡州》词:“莫信君门万里,但使民歌五袴,归詔凤凰啣。”《金瓶梅词话》第六六回:“又久仰贵任荣修德政,举民有五袴之曲,境有三留之誉。” 清 钱谦益 《户部江西清吏司员外郎廉第授奉直大夫制》:“尔之字人可以庶,尔之祥刑可以教……〈无衣〉五袴之謡岂遂逊於前烈乎?”
《漢語大詞典》:五裤讴(五袴謳)
指五袴谣。 唐 罗隐 《秋日有寄姑苏曹使君》诗:“水寒不见双鱼信,风便唯闻五袴謳。”
《漢語大詞典》:来何暮(來何暮)
本为 东汉 蜀郡 百姓对太守 廉范 的颂辞,后用为赞扬地方官德政之典。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使邹君》诗:“老郎来何暮,高唱久乃和。”详“ 来暮 ”。
《漢語大詞典》:来暮(來暮)
后汉书·廉范传:“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 叔度 , 廉范 字。后遂以“来暮”为称颂地方官德政之辞。 唐 王勃 《上绛州上官司马书》:“藩维克振,既参来暮之歌;邦国不空,自有康沂之相。” 宋 柳永 《永遇乐》词:“拥朱旛,喜色欢声,处处竞歌来暮。” 何启 胡礼垣 《曾论书復》:“《卿云》之歌,金天之颂,来暮之嘆,去思之碑,无当亦无谓也。”
《漢語大詞典》:廉公裤
见“ 廉袴 ”。
《漢語大詞典》:廉裤
后汉书·廉范传载, 廉范 ,字 叔度 , 建初 中为 蜀郡 太守,废除禁止百姓点灯夜作的旧制。百姓称便,作《五袴歌》以颂其功德。后遂以“廉袴”作为民众称颂地方官吏施行善政之词。 唐 李商隐 《为裴懿无私祭薛郎中衮文》:“ 汉 滎 出牧, 晋 议州兵, 廉 袴歌送, 刘 钱 赠行。”亦作“ 廉公袴 ”。 清 赵翼 《前守韦缘事罢官诗以送别》:“民犹争诵 廉公 袴,我敢相矜 范叔 袍。”参见“ 五絝 ”。
《漢語大詞典》:歌裤
后汉书·廉范传载: 廉范 字 叔度 ,为 蜀郡 太守时,“ 成都 民物丰盛,邑宇逼侧,旧制禁民夜作,以防火灾,而更相隐蔽,烧者日属。 范 乃毁削先令,但严使储水而已。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歌袴”为歌颂官吏德政之典。 宋 梅尧臣 《送阎中孚郎中知磁州》诗:“持麾邦寄重,歌袴民欣早。”
《漢語大詞典》:裤襦
(1).后汉书·廉范传:“迁 蜀郡 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 竺 乾 之道与 尼聃 鼎。”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今年蚕市数州禁,中有遗民怀袴襦。” 清 赵翼 《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岂有袴襦留 叔度 ,空传尸祝到 庚桑 。”
(2).衣裤。 宋 陆游 《贫甚戏作绝句》:“数种袴襦秋未赎,羡他邻巷捣衣声。”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叶若谷》:“方初见时,著粉青衫,水红袴襦,既久未尝易衣,然常如新。”
《漢語大詞典》:裤襦歌
对地方官吏善政的称颂。 宋 杨万里 《辛卯五月送邱宗卿太傅出守秀州》诗:“身达当难免,能称未要多。但无田里嘆,不必袴襦歌。” 宋 王禹偁 《戏题二章述滁州官况寄翰林旧同院》诗之一:“小郡既无衣袄使,丰年兼有袴襦歌。”参见“ 袴襦 ”。
《漢語大詞典》:裤襦
(1).后汉书·廉范传:“迁 蜀郡 太守……百姓为便,乃歌之曰:‘ 廉叔度 ,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袴。’”后遂以“袴襦”指地方官吏的善政。 唐 黄滔 《泉州开元寺佛殿碑记》:“初,僕射 太原公 ,以 子房 之帷幄布 泉 城,以 叔度 之袴襦纊 泉 民,而谓 竺 乾 之道与 尼聃 鼎。” 宋 苏轼 《庆源宣义王丈求红带》诗:“今年蚕市数州禁,中有遗民怀袴襦。” 清 赵翼 《偕孙渊如汪春田两观察游牛首山》诗:“岂有袴襦留 叔度 ,空传尸祝到 庚桑 。”
(2).衣裤。 宋 陆游 《贫甚戏作绝句》:“数种袴襦秋未赎,羡他邻巷捣衣声。”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叶若谷》:“方初见时,著粉青衫,水红袴襦,既久未尝易衣,然常如新。”
《國語辭典》:襦裤(襦褲)  拼音:rú kù
衣裤。《礼记。内则》:「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
分類:短衣衣服
《國語辭典》:襦裤歌(襦褲歌)  拼音:rú kù gē
汉代廉范任蜀郡太守时,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裕,因此人们作「襦裤歌」颂扬他。典出《后汉书。卷三一。廉范传》。后用以表彰政治清廉,百姓富庶。
《漢語大詞典》:虎穴得子
比喻诗文贴切中肯,且深得其要旨。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诗文二·佛顶菊:“ 元 人 谢伯理 居 淞 之 泖湖 ,富而好礼,搆 光渌亭 ,为宴乐之所。九日,会友於其间。有园丁以佛顶菊花方开,献之筵间求诗,众为赋之。时 銕笛道人 杨廉夫 在座,走笔云:‘莲社 渊明 手自栽,头颅终不惹尘埃。东篱若为摩挲看,西域亲曾受记来。妙色尽从枝上发,慧香直奔脑门开。明年九月重阳节,再托 摩耶圣母 胎。’座客 顾仲瑛 奉觴称曰:‘先生之作,诚可谓虎穴得子矣!’”
《國語辭典》:鸡虫得失(雞蟲得失)  拼音:jī chóng dé shī
鸡啄虫,人食鸡。本指事情得失难以比较。唐。杜甫 缚鸡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后比喻得失循环而无定论,无关紧要。宋。周紫芝〈渔家傲。遇坎乘流随分了〉词:「遇坎乘流随分了,鸡虫得失能多少?」
《漢語大詞典》:阮囊
(1).见“ 阮囊羞涩 ”。
(2).绳床的别称。宋史·外国传五·勃泥:“王坐绳床,若出,即大布单坐其上,众舁之,名曰阮囊。”
《國語辭典》:阮囊羞涩(阮囊羞澀)  拼音:ruǎn náng xiū sè
晋阮孚家贫,曾携一黑色囊游会稽山,客问囊中何物,阮曰:「但有一钱守囊,恐其羞涩。」典出宋。阴时夫《韵府群玉。十阳韵》。后用以称自己贫困窘乏,一无所有。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上》:「阮囊羞涩,行止两难。」
《漢語大詞典》:伯鸾(伯鸞)
(1). 汉 梁鸿 的字。 鸿 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 孟光 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 伯鸾 ”借指隐逸不仕之人。 唐 孟郊 《下第东南行》诗:“试逐 伯鸞 去,还作 灵均 行。”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二:“非无 伯鸞 志,独有 子云 悲。” 王十朋 集注:“‘非无 伯鸞 志’,以言 王子立 有与妻共隐之意。”
(2).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唐 刘长卿 《送子壻崔真父归长城》诗:“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 伯鸞 。” 明许自昌《水浒记·联姻》:“念伊少年,影形弔处,相依有 伯鸞 。”
《國語辭典》:孟光  拼音:mèng guāng
人名。生卒年不详,字德曜,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东汉贤女,梁鸿的妻子。貌丑而黑,举案齐眉以事夫,夫妇因相敬如宾。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后比喻贤妻。
《漢語大詞典》:梁叟
吕氏春秋·疑似载, 梁 北 黎丘 有奇鬼,善效人之子姪昆弟状。一人之市醉归,鬼效其子,扶而道苦之。归家酒醒,责其子不敬,子泣辩,乃悟为奇鬼所为。明旦又之市而醉,其真子恐父不能返,往迎之,其人望见,误奇鬼又来,拔剑刺死其子。后以“梁叟”为不察疑似之迹而铸成大错的典型人物。 唐 骆宾王 《畴昔篇》:“登高北望嗤 梁 叟,凭軾西征想 潘 掾。”
《國語辭典》:梁孟  拼音:liáng mèng
原指东汉梁鸿与孟光夫妻二人守贫高义,相敬如宾。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梁鸿》。今用为称美人夫妇之词。如:「他们夫妇二人感情之笃,梁孟无以过之。」唐。李商隐 重祭外舅司徒文:「纻衣缟带,雅贶或比于侨、吴;荆钗布裙,高义每符于梁孟。」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漢語大詞典》:梁氏夫妻
指恩爱夫妻。 唐 刘禹锡 《赴苏州酬别乐天》诗:“‘二南’风化承遗爱,‘八咏’声名躡后尘。” 梁 氏夫妻为奇客, 陆 家兄弟是州民。参见“ 梁鸿案 ”。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國語辭典》:梁鸿(梁鴻)  拼音:liáng hóng
人名。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生卒年不详。东汉隐士。家贫,好学,耿介有节操。以世道混乱,不愿事权贵,与妻子孟光隐居霸陵山。后改姓运期,改名耀,字侯光,居齐、鲁间,为人佣工舂米,卒于吴。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國語辭典》:举案齐眉(舉案齊眉)  拼音:jǔ àn qí méi
东汉孟光送饭食给丈夫梁鸿时,总是将木盘高举,与眉平齐,夫妻互敬互爱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后比喻夫妻相敬如宾。《儒林外史》第一○回:「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也作「孟光举案」、「齐眉举案」。
《漢語大詞典》:赁庑(賃廡)
租借房屋。亦指租借的房屋。 清 沈秉钰 《〈香畹楼忆语〉跋》:“迁寿母以同居,桥边赁廡。” 潘飞声 《移居横浜桥》诗之一:“一椽虽赁廡,岂曰非吾庐。”
分類:租借房屋
《漢語大詞典》:赁舂(賃舂)
受雇为人舂米。东观汉记·吴祐传:“ 公沙穆 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 祐 赁舂。” 宋 欧阳修 《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县民 王明 与其同母兄 李通 争产,累岁, 明 不能自理,至贫为人赁舂。”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九:“亦欲赁舂资德曜,扊扅初谱上鯤弦。”
《漢語大詞典》:鸿妻(鴻妻)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 梁鸿 之妻 孟光 ,有贤德, 鸿 食, 光 举案齐眉。后以“鸿妻”借指贤德之妻。文选·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既称 莱 妇,亦曰 鸿 妻。” 张铣 注:“ 老莱子 妇, 梁鸿 妻,并古之贤妇人也。言夫人復有善德,一与二妇人齐德也。” 唐 权德舆 《中书夜直寄赠》诗:“不堪风雨夜,转枕忆 鸿 妻。” 清 厉鹗 《声声慢·题符幼鲁风雪归舟图》词:“正 鸿 妻,相候柴门,待岁晚,酌椒花,全未是贫。”
《漢語大詞典》:三品料
三品蒭豆。 宋 陆游 《夜雨有感》诗:“病马敢希三品料,惊禽聊借一枝巢。”参见“三品蒭豆。”
《國語辭典》:立仗马(立仗馬)  拼音:lì zhàng mǎ
排立在宫门前的仪仗马。比喻畏祸而不敢直谏的臣子。《新唐书。卷二二三。奸臣列传上。李林甫》:「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漢語大詞典》:马慵立仗(馬慵立仗)
新唐书·奸臣传上·李林甫载, 李 专权阻塞言路,“补闕 杜璡 再上书言政事,斥为 下邽令 。”因以语动其餘曰:“‘明主在上,羣臣将顺不暇,亦何所论?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飫三品芻豆;一鸣,则黜之矣。后虽欲不鸣,得乎?’由是諫争路絶。”后因以“马慵立仗”为贪恋禄位、不敢直言之典。 宋 陆游 《感昔》诗:“马慵立仗寧辞斥,兰偶当门敢怨锄。”
《漢語大詞典》:马上得天下(馬上得天下)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陆生 时时前説称。 高帝 駡之曰:‘迺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 陆生 曰:‘居马上得之,寧可以马上治之乎?且 汤 武 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后因以“马上得天下”为武功建国之典。 唐 林宽 《歌风台》诗:“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 元 萨都剌 《登歌风台》诗:“五年马上得天下,富贵乐在归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