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34,分16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云水
西江
岭南
三峡
三江
云门
朱明
南园
曹溪
江门
龙舟
牛女
阳山
南越
灵鹫
《國語辭典》:云水(雲水)  拼音:yún shuǐ
行云流水。比喻行脚僧或游方道士居无定所。唐。项斯 日东病僧诗:「云水绝归路,来时风送船。」《宋史。卷四六二。方技传下。莎衣道人传》:「帝岁命内侍即其居设千道斋,合云水之士,施予优普。」
《國語辭典》:西江  拼音:xī jiāng
河川名:(1)珠江上游三江中最长的河川。全长二千一百九十七公里,由郁、黔、桂三江汇流而成,入广东省始称「西江」。其干、支流都可通航,大轮船终年可至苍梧,小轮船夏季可到邕宁。(2)位于浙江省。源自黄岩县,流入永宁江,汇归东海。
《國語辭典》:岭南(嶺南)  拼音:lǐng nán
1.泛指五岭以南的地区。
2.广东。因其在五岭以南,故通称为「岭南」。
《國語辭典》:三峡(三峽)  拼音:sān xiá
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地当长江上游,介于四川、湖北两省之间,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绝无断处,滩多水急,舟行甚险。
《國語辭典》:三江  拼音:sān jiāng
1.江苏、江西、安徽三省的合称。
2.四川岷江、涪江、沱江的合称。
3.广西黔江、郁江、桂江的合称。
4.浙江吴江、钱塘江、浦阳江的合称。
《國語辭典》:云门(雲門)  拼音:yún mén
1.黄帝之乐,六乐之一。《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
2.闸门。《文选。左思。蜀都赋》:「指渠口以为云门,洒滮池而为陆泽。」
《漢語大詞典》:云门宗(雲門宗)
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 五代 文偃 (公元864-949年)创建于 韶州 云门山 (今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故名。在 北宋 与临济宗并盛,至 南宋 时衰落不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南宗大师云门宗创始人 文偃 作《北邙行》,不像 遗则 那样自称吾知之矣。”
《國語辭典》:朱明  拼音:zhū míng
1.夏季。《尔雅。释天》:「春为青阳,夏为朱明,秋为白藏,冬为玄英。」《汉书。卷二二。礼乐志》:「朱明感长,敷与万物,桐生茂豫,靡有所诎。」也称为「朱光」。
2.太阳。《楚辞。宋玉。招魂》:「朱明承夜兮,时不可以淹。」
3.明朝为朱氏所创建,故后世亦称明朝为「朱明」。
《漢語大詞典》:南园(南園)
(1).园名。在 广东 广州市 南。 明 洪武 初, 赵介 、 孙蕡 等五人在此结社,号 南园 五子。 嘉靖 时,又有 欧大任 梁有誉 等五人,于此结社,号 南园 后五子。参见“ 南园十先生 ”。
(2).泛指园圃。 晋 张协 《杂诗》之八:“借问此何时,胡蝶飞南园。” 唐 柳宗元 《冉溪》诗:“却学 寿张 樊敬侯 ,种漆南园待成器。”
《漢語大詞典》:南园十先生(南園十先生)
南园 即 抗风轩 ,在 广州 城东南 大忠祠 侧。 明 初, 孙蕡 、 王佐 、 黄哲 、 李德 、 赵介 结社唱酬于此,称 南园 五子。写诗力去 宋 元 风习,以上追三 唐 为旨归, 嘉靖 年间, 欧大任 、 梁有誉 、 黎民表 、 吴旦 、 李时行 又聚会 抗风轩 ,复振 南园 之风,称南园后五子。 清 光绪 年间, 张之洞 任 两广 总督,乃将前后五子合称 南园十先生 ,并建 南园十先生祠 。 明 葛徵奇 编有《南园五先生集》二卷; 清 陈文藻 等编有《南园后五子诗集》二十八卷。参阅《四库全书总目·集部总集类存目四》
《漢語大詞典》:曹溪
(1).水名。在 广东省 曲江县 东南 双峰山 下。 唐 杨炯 《送杨处士反初卜居曲江》诗:“ 萧 寺休为相, 曹溪 便寄家。” 宋 文天祥 《南华山》诗:“笑看 曹溪 水,门前坐松风。”参阅广东通志·曲江县·山川略四
(2).禅宗南宗别号。以六祖 慧能 在 曹溪 宝林寺 演法而得名。 唐 柳宗元 《曹溪大鉴禅师碑》:“凡言禪,皆本 曹溪 。” 唐 善生 《送玉禅师》诗:“洞了 曹溪 旨,寧输俗者机。”
《国语辞典》:江门(江门)  拼音:jiāng mén
地名。位于广东省新会县北。因西江流经此地而入海,故称为「江门」。清光绪二十八年(西元1902),中英条约中,开放作为商埠。民国二十年,新会县治移至此地。工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为广东省对外贸易港口之一。
《國語辭典》:龙舟(龍舟)  拼音:lóng zhōu
1.刻饰成龙形的船。多在端午节用来举行龙舟大赛。也称为「龙船」。
2.天子所乘坐的船。《隋书。卷三。炀帝纪上》:「御龙舟,幸江都。」
《國語辭典》:牛女  拼音:niú nǚ
牵牛与织女二星的合称。晋。潘岳〈西征赋〉:「仪景星于天汉,列牛女以双峙。」明。高濂《玉簪记》第一九出:「谁承望今宵牛女,银河咫尺间,巧一似穿针会,两下里青春浓桃艳李。」
《漢語大詞典》:阳山(陽山)
(1).山名。 秦 汉 时称 阴山 最西的一段为“ 阳山 ”。即今 内蒙古 乌拉特后旗 的 狼山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 ,据 阳山 ,逶蛇而北。”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 五原 西安 阳县 北有 阴山 。 阴山 在 河 南, 阳山 在 河 北。”参见“ 阴山 ”。
(2).古县名。在今 广东省 阳山县 东。 汉 置,属 桂阳郡 , 后汉 改为 阴山县 , 三国 吴 复置,历代因之。 唐 韩愈 《送区册序》:“ 阳山 ,天下之穷处也。”旧注:“ 阳山 ,县名,属 连州 。”
《國語辭典》:阴山(陰山)  拼音:yīn shān
山脉名。昆崙山的北支。起于河套西北,横亘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东北绵延为内兴安岭。自汉武帝伐匈奴得此山后,为中国历代北方的屏蔽。也称为「阴山山脉」。
《國語辭典》:南越  拼音:nán yuè
1.地名。古代百越之地,即今两广及越南北部。
2.国名。汉高祖刘邦曾立赵佗为南越王,据有今两广之地。后三传至王兴,丞相吕嘉与大臣作乱,别立建德为王。汉武帝元鼎五年,派遣路博德、杨仆讨伐吕嘉,翌年败之,吕嘉及建德被擒,南越亡,共九十三年。
《漢語大詞典》:灵鹫(靈鷲)
(1).山名。在古 印度 摩揭陀国 王舍城 之东北,梵名 耆闍崛 。山中多鹫,故名。或云山形像鹫头而得名。 如来 曾在此讲《法华》等经,故佛教以为圣地。又简称 灵山 或 鹫峰 。《古诗类苑》卷一○二引 晋 庐山 诸道人《游石门》诗序:“ 灵鷲 邈矣,荒途日隔。”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钦鹿野之华苑,羡 灵鷲 之名山。”自注:“ 灵鷲山 ,説《般若法华》处。” 唐 刘禹锡 《送义舟师却还黔南》诗:“常説 摩围 似 灵鷲 ,却将山屐上丹梯。” 清 谭嗣同 《怪石歌》:“不然 天竺 亡 灵鷲 ,月黑深林歗猨狖。”
(2).山名。即 浙江 杭州 西湖 的 飞来峰 。传说由 印度 飞来。 宋 苏轼 《祭柳子玉文》:“顷在 钱塘 ,惠然我覯,相从半岁,日饮醇酎,朝游 南屏 ,莫宿 灵鷲 。” 金 元好问 《云峡》诗:“飞堕不嫌 灵鷲 小,奇探已觉 太湖 空。” 清 厉鹗 《西林过满月精舍》诗:“秋蟾圆几夕, 灵鷲 约同登。”
(3).山名。在 广东 曲江 北。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溱水:“ 瀧水 又南歷 灵鷲山 。山本名 虎羣山 ,亦曰 虎市山 ,以虎多暴故也。 晋 义熙 中沙门释僧 律 葺宇巖阿,猛虎远跡,盖 律 仁感所致,因改曰 灵鷲山 。”
(4).山名。在 江西 上饶 东南。一名 灵山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江西三·广信府》:“ 灵山 ,府西北六十里,一名 灵鷲山 。道书第三十三福地,实郡之镇山也。”
(5).峰名。在 山西 五台山 中台 之东南,亦称 菩萨顶 。峰有 真容院 ,黄教喇嘛 札萨克 居此。 清 陈梦雷 《拟游五台山不果》诗:“势控 太行 蟠巨镇,派分 灵鷲 落曇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