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变风(變風)  拼音:biàn fēng
《诗经》国风自〈邶风〉至〈豳风〉一百三十五篇,皆为周朝中衰后乱世所产生的作品,故称为「变风」。相对于治世所产生的正风而言。
《國語辭典》:正风(正風)  拼音:zhèng fēng
1.《诗经》国风周南、召南二十五篇为正风,邶、鄘以下为变风。
2.肃正不良风气。如:「正风专案」。
《漢語大詞典》:民讴(民謳)
民歌。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秦 汉 以还,採诗之官既废,天下俗謡民謳、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
分類:民歌
《國語辭典》:乡歌(鄉歌)  拼音:xiāng gē
韩国在没有创制文字之前,用汉字标音所记录的民歌、民谣等。
分類:民歌前蜀
《漢語大詞典》:小歌
(1).短歌。古代辞赋篇末总括全篇要旨的部分。荀子·赋:“与愚以疑,愿闻反辞。其小歌曰:‘念彼远方,谗人服矣。’” 杨倞 注:“此下一章,即其反辞,故谓之小歌,总论前意也。” 明 杨慎 《楚竹吟》:“《大招》自抽怨,小歌徒悲吟。”
(2).犹民歌。 明 张岱 陶庵梦忆·不系园:“ 章 侯 唱村落小歌,余取琴和之,牙牙如语。”
《漢語大詞典》:竹枝
(1).竹子的小枝。 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 刘沧 《题古寺》诗:“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
(2).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 巴渝 (今 四川 东部)一带民歌, 唐 诗人 刘禹锡 据以改作新词,歌咏 三峡 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诗:“盪桨 巴 童歌《竹枝》,连檣估客吹 羌 笛。” 宋 范成大 《夔门即事》诗:“《竹枝》旧曲元无调,麴米新篘但有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纪映淮:“ 金陵 纪青 ……女名 映淮 ,字 阿男 ,尝有《秦淮竹枝》云:‘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疎树几行。不与行人綰离别,赋成 谢 女雪飞香。’”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词律云:‘《竹枝》之音,起于 巴 蜀 唐 人所作,皆言 蜀 中风景。后人因效其体,于各地为之。’这时《竹枝》已成了一种叙述风土的诗体了。”
(3).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
《國語辭典》:渔歌(漁歌)  拼音:yú gē
渔民所唱的歌。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國語辭典》:龙舟(龍舟)  拼音:lóng zhōu
1.刻饰成龙形的船。多在端午节用来举行龙舟大赛。也称为「龙船」。
2.天子所乘坐的船。《隋书。卷三。炀帝纪上》:「御龙舟,幸江都。」
《漢語大詞典》:难问(難問)
(1).提出疑问;请教。 汉 王充 论衡·问孔:“以为圣贤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诸兄每读经传,輒下意难问。”
(2).民歌体裁的一种。有如谜语,两人合唱,以一问一答形式出现。如:(问)啥人数得清天上星?啥人数得清鳜鱼鳞?(答)太白金星数得清天上星, 姜太公 数得清鳜鱼鳞。我国东南各省如 江苏 、 广东 等地民间都很流行。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分类》:“谜有三种:一、事物谜,二、字谜,三、难问, 锺先生 《广州谜语序》称为‘诘难体’……我以为要恰切一点,把它称为‘谜歌’。”
《漢語大詞典》:吴歌
吴 地之歌。亦指 江 南民歌。晋书·乐志下:“ 吴 歌杂曲。并出 江 南。 东晋 以来,稍有增广。” 五代 刘兼 《莲塘霁望》诗:“採莲女散 吴 歌闋,拾翠人归 楚 雨晴。” 宋 曾巩 《南湖行》之一:“插花步步行看影,手中掉旗唱 吴 歌。” 周立波 《夏天的晚上》:“一个读过私塾的人给我们背诵了许多旧诗词,还背诵他所爱好的一首 吴 歌。”
分類:南民民歌
《國語辭典》:歌谣(歌謠)  拼音:gē yáo
1.可以唱的韵语。有乐曲伴奏的称「歌」,没有乐曲伴奏的称「谣」。《汉书。卷三○。艺文志》:「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哀吊》:「然履突鬼门,怪而不辞,驾龙乘云,仙而不哀;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彷佛乎汉武也。」
2.民间歌曲或通俗的歌曲。如:「乡土歌谣」。
《國語辭典》:风人(風人)  拼音:fēng rén
1.诗人。《晋书。卷九二。文苑传。李充传》:「风人司箴,敬贻君子。」唐。白居易〈与元九书〉:「虽义类不具,犹得风人之什二三焉。」
2.疯人。
《漢語大詞典》:风人体(風人體)
古代民歌的一种体裁。 清 翟灏 通俗编·识馀:“ 六朝 乐府《子夜》《读曲》等歌,语多双关借意, 唐 人谓之风人体,以本风俗之言也。”亦省称“ 风人 ”。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论杂体则有风人。” 郭绍虞 校释:“‘风人’云者,谓其体从民歌中来。”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八:“其词微而显,得风人之体。”
分類:民歌体裁
《國語辭典》:正风(正風)  拼音:zhèng fēng
1.《诗经》国风周南、召南二十五篇为正风,邶、鄘以下为变风。
2.肃正不良风气。如:「正风专案」。
《國語辭典》:采诗(采詩)  拼音:cǎi shī
周代官府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各地诗歌,以观民情风俗,作为施政的参考。《汉书。卷三○。艺文志》:「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漢語大詞典》:风诗(風詩)
诗经中的《国风》。亦泛指民歌。 南朝 陈 徐陵 《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流名《雅》《颂》,著美《风》诗。”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 吴 地民情奢侈,土俗浇漓,风诗絶无可採。”
分類:民歌
《漢語大詞典》:老山
深山。陕北民歌《刘志丹》:“十月里,天气寒, 杨猴小 队伍下了山,断的个老百姓钻老山,咱们的红军到来了,人人都喜欢。” 骆宾基 《山区收购站》:“看看我们老山林子的‘电气化’到什么程度啦。”
分類:深山民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