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26,分22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蚕室
崔卢
柳林
夹谷
任昉
雷泽
苏峻
嵎夷
鹊山
蓬莱阁
鲍照
梁丘
北宗
雪宫
崔浩
《國語辭典》:蚕室(蠶室)  拼音:cán shì
1.养蚕的温室。《礼记。祭义》:「古者天子诸侯,必有公桑蚕室。」《东观汉记。卷六。外戚列传。明德马皇后》:「太后置蚕室织室于濯龙中,数往来观视。」
2.执行宫刑的狱室。因受宫刑的人怕风,君王乃下令暗室蓄火,暖如养蚕之屋,以避风寒,故称为「蚕室」。《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秋九月甲辰,诏令死罪系囚皆一切募下蚕室,其女子宫。」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李陵既生降,隤其家声,而仆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
《國語辭典》:蚕茧(蠶繭)  拼音:cán jiǎn
蚕吐丝作成的茧。《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乐羊子妻传》:「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南朝梁。萧子显〈燕歌行〉:「明珠蚕茧勉登机,郁金香蘤特香衣。」
《漢語大詞典》:崔卢(崔盧)
自 魏 晋 至 唐 代, 山东 士族大姓有 崔 氏、 卢 氏,长期居高显之位。旧唐书·窦威传:“ 高祖 笑曰:‘比见 关东 人与 崔卢 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后因以 崔 卢 借指豪门大姓。 宋 苏轼 《陈季常所畜朱陈村嫁娶图》诗:“闻道一村唯两姓,不将门户买 崔 卢 。”参见“ 四姓 ”。
《國語辭典》:四姓  拼音:sì xìng
1.四个姓氏。我国历代常有以四个豪门贵族合称为「四姓」的现象。如东汉时有樊、郭、阴、马四姓;三国吴有朱、张、顾、陆四姓;晋代有雷、蒋、谷、鲁四姓;唐代有郑、卢、李、崔四姓。
2.南北朝时,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贵族,称为「四姓」。《南史。卷五六。列传。张弘策》:「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列传中。柳冲》:「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佰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
3.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长阿含经》卷一三:「世有四姓:刹利、婆罗门、居士、首陀罗。」
《漢語大詞典》:柳林
(1).柳树林。 唐 许浑 《泛五云溪》诗:“鱼倾荷叶露,蝉噪柳林风。” 宋 晁补之 《阎子常携琴入村》诗:“ 薛老村 西十里地,旱日燎原无柳林。”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一阵阵的热风吹来的柳林蝉鸣,荷塘蛙曲,都足以增加人们暴燥之感。”
(2).古地名。在今 北京市 通县 南。原为 元 代皇帝游畋之地,建有行宫。1358年 毛贵 领导的红巾军进迫 大都 ,与 刘哈喇不花 率领的 元 军大战于此。
(3).古地名。在今 山东省 临清县 南。 清 同治 二年(公元1863年), 宋景诗 领导的黑旗军曾在此打败地主武装柳林团。
《漢語大詞典》:夹谷(夾谷)
(1).古地名。 春秋 齐 地。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 齐侯 於 夹谷 。”其故址当在今 山东省 莱芜县 夹谷峪 。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夹谷春秋·定公十年:“夏,公会 齐侯 於 夹谷 。”其故址当在今 山东省 莱芜县 夹谷峪 。参阅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夹谷
(2).复姓。其先出 女真 加古部 。见金史·金国语解元史·夹谷之奇传
(3).犹峡谷。 艾青 《旷野》诗:“昨天黄昏时还听见过的那窄长的夹谷里的流水声,此刻已停止了。”
《国语辞典》:任昉  拼音:rén fǎng
人名。(西元460~508)字彦升,南朝梁博昌人(今山东省博兴县南)。武帝时为义兴、新安太守,有政声。见宫中内藏四部古籍篇卷纷杂,于是亲自校雠勘定。著有《杂传》、《地记》等书。卒谥敬。
《漢語大詞典》:雷泽(雷澤)
(1).古泽名。本名 雷夏泽 。在 河南省 范县 东南接 山东省 菏泽市 界。传说 舜帝 曾在此捕鱼。管子·版法:“ 舜 耕 歷山 ,陶 河 滨,渔 雷泽 ,不取其利,以教百姓。”史记·五帝本纪:“ 舜 耕 歷山 ,渔 雷泽 。”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 雷夏泽 在 濮州 雷泽县 郭外西北。”《汉书·地理志下》:“ 舜 渔 靁泽 。”
(2).借指 大舜 。 唐 张说 《帝在潞州祥瑞颂·大人迹》:“皇帝从 临 潞 州还京后,其宅内及州街并有大人跡,长二尺五寸,自东而西,布武相继。颂曰:百神从王,一举西适,众观空廨,连步云跡,躡似郊媒,痕同 雷泽 ,旷古奇事,存乎帝籍。”
(3).神话传说中雷神的居处。山海经·海内东经:“ 雷泽 中有雷神,龙首而人头,鼓其腹。在 吴 西。”晋书·陶侃传:“ 侃 少时渔於 雷泽 ,网得一织梭,以挂于壁。有顷雷雨,自化为龙而去。” 元 任士林 《蟠松赋》:“桎梏 禹 宫之梁,斲削 雷泽 之梭。”
(4).古县名。在今 山东省 鄄城县 境内。《元和郡县图志·濮州》:“ 雷泽县 ,本 汉 成阳县 ,古 郕伯国 、 周武王 封弟 季载 於 郕 , 汉 以为县,属 济阴郡 。 隋 开皇 六年,於此置 雷泽县 ,因县北 雷夏泽 为名也,属 濮州 。”
《国语辞典》:苏峻(苏峻)  拼音:sū jùn
人名。(西元?~328)字子高,晋长广掖人(今山东省掖县)。永嘉乱后,拥有锐卒万馀。成帝时为历阳内史,有异志,庾亮召为大司马,实欲夺其兵权,峻不应,举兵作乱,陷京师。后为温峤、陶侃等讨平。
《國語辭典》:嵎夷  拼音:yú yí
1.中国东方的边地。《书经。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
2.古称朝鲜。
《漢語大詞典》:鹊山(鵲山)
(1).古代传说中的山名。
(2).山名。在今 山东省 历城县 北 滦口镇 。魏书·地形志中:“﹝ 齐州 东魏郡 ﹞领县九…… 临邑 。”注:“ 刘骏 置, 魏 因之。有 刀环水 、 鹊山 、 隰阴城 。” 金 元好问 《济南杂诗》之四:“别有洞天君不见, 鹊山 寒食泰和年。” 清 刘富槐 《醉花阴》词:“羈怀草草匆匆极,过 鹊山 寒食,遮莫上高楼。目断平芜,不似 江 南碧。”
《漢語大詞典》:蓬莱阁(蓬萊閣)
(1).阁名。在 山东省 蓬莱县 北 丹崖山 上。 宋 嘉祐 年间建阁, 明 万历 年间增建了 吕祖殿 、 三清殿 等建筑。自古为文人学士雅集之地。 宋 孔平仲 《寄常文》诗:“ 蓬莱阁 下花多少, 清旷亭 前水浅深。”
(2).指秘书省或秘书监。 唐 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诗之三:“暂阻 蓬莱阁 ,终为江海人。”亦省作“ 蓬阁 ”。 唐 孟浩然 《初出关旅亭夜坐怀王大校书》:“永怀 蓬阁 友,寂寞滞 扬云 。” 唐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移官 蓬阁 后,穀贵殁潜夫。”参见“ 蓬莱 ”。
《國語辭典》:蓬莱(蓬萊)  拼音:péng lái
1.蓬蒿草莱。指草莽。《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边让传》:「举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莱。」
2.相传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列子。汤问》:「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舆』,二曰『员峤』,三曰『方壶』,四曰『瀛洲』,五曰『蓬莱』。」
3.唐代宫殿。参见「蓬莱宫」条。
4.县名。参见「蓬莱县」条。
《國語辭典》:鲍照(鮑照)  拼音:bào zhào
人名。(西元421~465?)字明远,南朝宋东海人。文词赡逸,词采华丽,常表现慷慨不平的思想情感,在刘宋一代的诗人中最为特出。曾为前军参军,世称为「鲍参军」。有鲍参军集行世。
《漢語大詞典》:梁丘
(1).古地名。 春秋 宋 邑。故址在今 山东省 成武县 境。春秋·庄公三十二年:“夏, 宋公 、 齐侯 遇于 梁丘 。”
(2).复姓。 春秋 齐 有 梁丘据 。见左传·昭公二十年
《國語辭典》:北宗  拼音:běi zōng
1.佛教、道教、画派皆分南、北二宗。参见「南北宗」条。
2.山水画家宗派之一。参见「北宗画法」条。
《漢語大詞典》:雪宫
(1). 战国 时 齐国 的离宫名。故址在今 山东省 淄博市 东北。《孟子·梁惠王下》:“ 齐宣王 见 孟子 於 雪宫 。” 赵岐 注:“ 雪宫 ,离宫之名也。宫中有苑囿臺池之饰,禽兽之饶。”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臣闻 雪宫 建於东国,雪山峙於西域。” 唐 罗邺 《览陈丕卷》诗:“ 雪宫 词客 燕 宫游,一轴烟花象外搜。”
(2).指明洁清雅的房屋。 唐 陆龟蒙 《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堪将乱蕊添云肆,若得千株便雪宫。” 宋 史达祖 《贺新郎·六月十五日夜西湖月下》词:“船向少陵佳处放,尘世必无知者。暑不到,雪宫风榭。”
《国语辞典》:崔浩  拼音:cuī hào
人名。(西元?~450)字伯渊,北魏东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博览经史,百家之书,官至侍中,特进抚军大将军,为人多智善谋,军国大计皆咨之而后行。后以修史直笔,为奸人所构陷,被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