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蒿莱(蒿萊)
(1).野草;杂草。《韩诗外传》卷一:“ 原宪 居 鲁 ,环堵之室,茨以蒿莱。”后汉书·独行传·向栩:“﹝ 向栩 ﹞及到官,略不视文书,舍中生蒿莱。” 唐 杜甫 《夏日叹》诗:“万人尚流冗,举目惟蒿莱。” 鲁迅 《集外集·〈无题〉诗》:“万家墨面没蒿莱,敢有歌吟动地哀。”
(2).草野。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一:“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 唐 岑参 《送杜佐下第归陆浑别业》诗:“还须及秋赋,莫即隐蒿莱。” 黄侃 《效庾子山〈咏怀〉》:“我本蒿莱人,焉能知治乱?”
《漢語大詞典》:草莱(草萊)
(1).犹草莽。杂生的草。南史·孔珪传:“门庭之内,草莱不翦。” 宋 叶适 《代人上书》:“夺农人牛具,犁伐之地,草莱随长。” 清 周亮工 《介寿以胡彦远见慰札子相示却寄》诗:“一亩田中尽草莱,旅堂经岁不曾开。”
(2).指荒芜之地。管子·七臣七主:“主好本,则民好垦草莱。”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凡草莱,初闢而为露田园池者,多连阡陌,虽不躬耕,得特专利五十年,期尽而鬻之,程以十年。”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四章:“只要两三年内 宛 洛 稍得安定,人民来归,草莱渐开,人怀保家之心,士无饥馁之忧,则中原大局可定, 宛 洛 一带也就固若金汤了。”
(3).犹草野。乡野;民间。汉书·蔡义传:“臣 山 东草莱之人,行能亡所比,容貌不及众。” 宋 范仲淹 《举张问孙复状》:“右臣伏覩赦书节文,应天下怀材抱器,或淹下位,或滞草莱,委逐处具事闻奏。” 清 李渔 《风筝误·议婚》:“苍天不负奇才,拔英雄自草莱。”
(4).布衣。平民。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草莱乐业,守屏称事。” 张铣 注:“草莱谓山野採樵之人也,守屏谓州牧也。” 唐 李商隐 《漫成》诗之四:“不妨常日饶轻薄,且喜临戎用草莱。” 清 孙枝蔚 《览古》诗之六:“用人限资格,何以服草莱?”
《漢語大詞典》:草庐(草廬)
(1).简陋的草屋。后汉书·周燮传:“有先人草庐结于冈畔,下有陂田,常肆勤以自给。”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 刘知常 ﹞乃於所居之傍,闢草庐以居,时人谓之‘草庵居士’。”元史·吴澄传:“ 澄 所居草屋数间, 程鉅夫 题曰‘草庐’,故学者称之为‘草庐先生’。”
(2).用以谦称自己的住处。 明 刘基 《次韵和王文明绝句》之十七:“草庐不枉达官车,长日惟消满架书。”
(3).犹草野。 晋 刘寔 《崇让论》:“在朝之士相让於上,草庐之人咸皆化之。”
《漢語大詞典》:草莽
(1).草丛。亦指草木丛生的荒原。左传·昭公十二年:“昔我先王 熊绎 辟在 荆山 ,篳路蓝缕以处草莽。” 宋 张端义 贵耳集卷上:“ 燕 、 赵 、 青 、 齐 之野皆成草莽。” 清 唐甄 潜书·恤孤:“婴儿之委於草莽者,不知其数矣。” 曹禺 《原野》第三幕:“隐约看出眼前昏雾里是多少年前磨场的废墟,小圆场生满半人高的白蒿,笨重的盘磨衰颓地睡在草莽上。”
(2).草野;民间。与“朝廷”、“廊庙”相对。孟子·万章下:“ 孟子 曰:‘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赵岐 注:“民会於市,故曰市井之臣;在野居之曰草莽之臣。” 宋 欧阳修 《新春有感寄常夷甫》诗:“岂若 常夫子 ,一瓢安陋巷。身虽草莽间,名在朝廷上。” 明 方孝孺 《后乐斋记》:“ 伊尹 在草莽而思致其君於 唐 虞 ,非为夸大之论也,道当尔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一章第四节:“不过,我所部将帅,都是出身草莽,我一离开,他们就会互相吞并,大业更无望了。”
(3).比喻平庸,轻贱。常用作谦辞。红楼梦第三三回:“那 琪官 现是 忠顺王爷 驾前承奉的人,你是何等草莽,无故引逗他出来,如今祸及於我!”
(4).指平庸、轻贱的人。 明 宋濂 《故资善大夫方公神道碑铭》:“臣一介草莽,亦安敢自絶於天地?”
《漢語大詞典》:草泽(草澤)
(1).低洼积水野草丛生的地带。亦指荒郊。战国策·秦策四:“首身分离,暴骨草泽,头颅僵仆,相望於境。” 汉 王充 论衡·言毒:“蝮蛇与鱼比,故生於草泽;蜂蠆与鸟同,故产於屋树。” 唐 高适 《封丘作》诗:“乍可狂歌草泽中,寧堪作吏风尘下。”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而父子兄弟,羸老孤幼,继踵而死,僵尸草泽,骸骨相枕藉。”
(2).草野;民间。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孔子 卒, 原宪 遂亡在草泽中。”旧唐书·玄宗纪下:“内外八品已下及草泽有博学文辞之士,各委本司本州闻荐。”明史·方伎传·盛寅:“初, 寅 晨直御医房,忽昏眩欲死,募人疗 寅 ,莫能应。一草泽医人应之,一服而愈。” 瞿秋白 《乱弹·吉诃德的时代》:“草泽的英雄,结果即使不是做皇帝,至多也不过劫富济贫罢了。”
(3).在野之士;平民。 唐 王昌龄 《放歌行》:“有詔徵草泽,微臣献谋猷。”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三年:“ 唐 草泽 邵棠 上言。” 胡三省 注:“布衣未有朝命者,谓之草泽。”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制科:“ 宋 初承 周显德 之制设三科,不限前资,见任职官、黄衣草泽,竝许应詔。”
《漢語大詞典》:草茅
亦作“ 草茆 ”。亦作“艸茅”。
(1).杂草。楚辞·卜居:“寧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唐 杜甫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诗:“枉沐旌麾出城府,草茅无径欲教锄。”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虽无不肖攘民之事,而视民若忘,等於草茅。”
(2).草野;民间。多与“朝廷”相对。仪礼·士相见礼:“凡自称於君,士大夫则曰下臣,宅者在邦则曰市井之臣,在野则曰草茅之臣。”梁书·张弘策传:“英雄今何在?为已富贵,为在草茅?” 宋 欧阳修 《上范司谏书》:“夫布衣韦带之士,穷居草茅,坐诵书史,常恨不见用。”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醒世姻缘传》第一回:“分明是草茆儿戏,到像 细柳 规模。”
(3).在野未出仕的人;平民。新唐书·马周传赞:“ 周 之遇 太宗 ,顾不异哉!由一介草茅言天下事。” 章炳麟 《秦政记》:“建国之主,非起于艸茅,必拔于搢绅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二章三:“﹝ 刘基 ﹞以 贾谊 、 屈原 自比,怨 元 朝政府不用草茅,不问采薇,自艾自叹。”
(4).比喻鄙陋微贱。 唐 陈子昂 《为宗舍人谢赠物表》之二:“自国之宠贵,未闻此荣。草茅孤臣,何以堪处!”
(5).比喻浅陋微贱的人。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閤下以旧相之重,元老之尊,而猥自抑损,加礼於草茆之中,孤煢之际。” 宋 曾巩 《福州谢到任表》:“草茆弱质,素依及物之仁;犬马微诚,终冀因心之恕。”
《漢語大詞典》:蒿蓬
(1).蒿和蓬。泛指杂草。 晋 陶潜 《咏贫士》之六:“ 仲蔚 爱穷居,遶宅生蒿蓬。” 明 刘基 《夏夜台州城中作》诗:“良田半作龟兆坼,秔稻日夕成蒿蓬。” 清 顾炎武 《劳山歌》:“古言 齐国 之富 临淄 次 即墨 ,何以满目皆蒿蓬。”
(2).草野。南史·梁武烈世子方等传:“生在蒿蓬,死葬沟壑,瓦棺石椁,何以异兹。” 金 元好问 《光武台》诗:“当年 赤帝 孙,提剑起蒿蓬。” 清 孙枝蔚 《旅兴》诗之三:“寓目增黽勉,慨焉念蒿蓬。”
分類:草野杂草
《漢語大詞典》:草昧
亦作“艸昧”。
(1).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蒙昧。《易·屯》:“天造草昧。” 王弼 注:“造物之始,始於冥昧,故曰草昧也。”梁书·武帝纪上:“自草昧以来,图牒所记,昏君暴后,未有若斯之甚者也。” 明 高攀龙 《祭顾泾阳先生》:“ 泰伯 来,而 梅里 片墟,闢东南之艸昧;先生出,而 涇皋 撮土,萃宇宙之文明。” 章炳麟 《文学说例》:“此犹 埃及 古文,以雌蠭表至尊,以牡牛表有力,以驼鸟之羽纤纬平滑,表性行愷直者,虽朔南夐鬲,草昧之始,其情一也。”
(2).犹创始;草创。 晋 荀勖 《食举乐东西厢歌·时邕》:“爰造草昧,应乾顺民。”隋书·高祖纪下:“﹝ 申明公 穆 等﹞登庸纳揆之时,草昧经纶之日,丹诚大节,心尽帝图,茂绩殊勋,力宣王府。” 宋 陈亮 《问答上》:“当草昧之时,欲以礼义律之,智勇齐之,而不能与天下共其利,则其势必分裂四出而不可收拾矣。”
(3).形容时世混乱黑暗。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草昧英雄起,謳歌历数归。” 仇兆鳌 注:“草而不齐,昧而不明,此言 隋 末之乱。” 宋 王巩 闻见近录:“﹝ 张元 ﹞将行,过 项羽 庙,乃竭囊沽酒,对 羽 极饮,酹酒泥像,又歌‘ 秦皇 草昧, 刘 项 起吞併’之词,悲歌累日,大慟而遁。” 明 唐寅 《刘秀才墓志》:“ 宋 德不竞,天下艸昧,家室播越,谱牒沦没。”
(4).草野;民间。 宋 梅尧臣 《读范桐庐述严先生祠堂碑》诗:“所遇在草昧,既贵不为起。” 明 李昌祺 《月夜弹琴记》:“ 宋 籙既讫, 元 运方兴。草昧英雄,空怜 文相 之勤王。”
《漢語大詞典》:泥土
(1).尘土;土壤。 汉 王褒 《责髯奴文》:“汗垢流离,污秽泥土。” 宋 苏轼 《次颜长道韵送傅倅》:“去岁云涛浮 汴 泗 ,与君泥土满衣缨。” 丁玲 《母亲》二:“风送来什么香味呀,是春的气息呀,是那带了露水的潮湿的泥土的气味呀。”
(2).借指草野;民间。 唐 李翱 《答韩侍郎书》:“然若使之有位於朝,或如兄儕得志於时,则天下当无屈人矣。如或万一有之,若 陆歙州 、 常简州 之比,犹奔走在泥土,则当引罪在己,若狂若颠。”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鱼饵·论坛·阵地〉》:“在办理移交之前,我还发了几篇从内地寄来的有着强烈泥土味的文章。”
《漢語大詞典》:蒿艾
(1).即艾蒿。一种野生的草。泛指野草。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序》:“城郭崩毁,宫室倾覆,寺观灰烬,庙塔丘墟,墙被蒿艾,巷罗荆棘。”南史·恩倖传·纪僧真:“ 僧真 梦蒿艾生满江,惊而白之。” 清 方文 《穷冬六咏·无薪》:“依人斩蒿艾,无处拾柴荆。”
(2).指草野。亦指草野之士。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採兰,并收蒿艾。是以 皋陶 振褐,不仁者远。” 唐 韩愈 《南山有高树行》:“汝落蒿艾间,几时復能飞。” 章炳麟 《秦献记》:“其穷而在蒿艾,与外吏无朝籍,烂然有文采论籑者,三川有 成公生 ,与 黄公 同时。”
《漢語大詞典》:薮泽(藪澤)
(1).指水草茂密的沼泽湖泊地带。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 宋 苏辙 《民政下·第三道》:“及行天下,览其山林藪泽之所生,与其民之所有,往往与古不类。” 明 刘基 《寄赠怀渭上人》诗:“我如野鸟贯藪泽,络以羈鞿知必踠。” 章炳麟 《訄书·原人》:“莙藻浮乎江湖,鱼浮乎藪泽。”
(2).犹渊薮。喻人或物荟聚之处。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风流薮泽:“ 长安 有 平康坊 ,妓女所居之地……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藪泽。” 明 袁宏道 《郑母节行始末》:“ 巴陵 ,贾藪泽也。”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 维扬 本鶯花藪泽。自昔 新城 司李,狎主词盟; 红桥 冶春,香艶如昨;浮湛宦辙,代有名流。”
(3).犹草野。后汉书·郎顗传:“若有德不报,有言不醻,来无所乐,进无所趋,则皆怀归藪泽;修其故志矣。” 晋 葛洪 抱朴子·穷达:“邈俗之士,不羣之人……或抑顿於藪泽,或立朝而斥退也。”
《漢語大詞典》:草菅
(1).草茅。比喻微贱。 汉 贾谊 新书·保傅:“故今日即位,明日射人,忠諫者谓之诽谤,深为之计者谓之妖言,其视杀人若艾草菅然。” 唐 皇甫湜 《狠石铭》:“穷珍总奇,力瘁财殫,驱逐而前,而刈草菅。” 清 唐孙华 《厮养儿》诗:“自悲生死草菅轻,不如作君堂下犬。”
(2).犹草野。指民间。 宋 陆游 《薏苡》诗:“呜呼奇材从古弃草菅,君试求之篱落间。”
《漢語大詞典》:蓬艾
(1).蓬蒿与艾草。亦泛指丛生的杂草。墨子·旗帜:“蓬艾有积。” 宋 苏舜钦 《猎狐篇》:“何暇正丘首,腥臊满蓬艾。” 清 顾炎武 《将远行作》诗:“收身蓬艾中,所至若穷途。”
(2).指草野;民间。《宋书·傅亮传》:“重明照蓬艾,万品同率由。” 清 侯方域 《陈其年诗序》:“ 吴 趋诸君即数十年来更变迭出,而犹存乎蓬艾之间。”
《漢語大詞典》:草孽
草野。 宋 张咏 《悼蜀诗》序:“上畏王师之剽掠,下畏草孽之强暴。”
分類:草野
《漢語大詞典》:蓬莱(蓬萊)
(1). 蓬莱山 。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史记·封禅书:“自 威 、 宣 、 燕昭 使人入海求 蓬莱 、 方丈 、 瀛洲 ,此三神山者,其傅在 勃海 中。” 宋 陈师道 《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 蓬莱 。” 明 王錂《春芜记·说剑》:“他本 蓬莱 仙种,偶然寄跡人间。”
(2).蓬蒿草莱。借指草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举英奇於仄陋,拔髦秀於蓬莱。”
(3).后汉书·窦章传:“是时学者称 东观 为 老氏 臧室,道家 蓬莱山 。”后因以指秘阁。 唐 杨炯 《登秘书省阁诗序》:“ 周王 羣玉 之山, 汉 帝 蓬莱 之室。” 宋 曾巩 《送郑州邵资政》诗:“雋游追幙府,高步集 蓬莱 。”
(4).指 蓬莱宫 。 唐 杜甫 《宿昔》诗:“宿昔 青门 里, 蓬莱 仗数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