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4,分37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大旨
仲父
神尧
师长
贺老
贵公
天师
世雄
农父
宝山
天尊
神相
师臣
圣教
仁皇
《國語辭典》:大旨  拼音:dà zhǐ
主要的意思。《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欲循观其大旨,作日者列传。」《红楼梦》第一回:「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也作「大旨」、「大指」。
《國語辭典》:仲父  拼音:zhòng fǔ
1.称谓。古称父亲的大弟。
2.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故称为「仲父」。
3.齐桓公对管仲的尊称。《荀子。仲尼》:「倓然见管仲之能足以托国也……遂立以为仲父。」
4.秦始皇对吕不韦的尊称。《史记。卷八五。吕不韦传》:「庄襄王即位三年,薨,太子政立为王,尊吕不韦为相国,号称仲父。」
5.晋人对王导的尊称。《晋书。卷六五。王导传》:「时荆扬晏安,户口殷实,导为政务在清静,每劝克己励节……朝野倾心,号为仲父。」
《漢語大詞典》:神尧(神堯)
唐 代对 唐高祖 李渊 的尊称。 唐 杜甫 《别李义》诗:“ 神尧 十八子,十七王其门。” 仇兆鳌 注:“《通鑑》 天寳 十三载二月,上 高祖 諡曰 神尧大圣光孝皇帝 。”
《國語辭典》:师长(師長)  拼音:shī zhǎng
1.众官之长。《书经。盘庚下》:「邦伯师长,百执事之人,尚皆隐哉!」《旧唐书。卷一四○。卢群传》:「但得百僚师长肝胆,不用三军罗绮金银。」
2.对老师的尊称。《周礼。地官。师氏》:「三曰顺行,以事师长。」《韩非子。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
3.现行军制,统率陆军一师的军官称为「师长」。
《漢語大詞典》:贺老(賀老)
(1).指 唐 贺怀智 。 唐 天宝 末乐工,善弹琵琶,世称 贺老 。 唐 元稹 《连昌宫词》:“夜半月高絃索鸣, 贺老 琵琶定场屋。” 清 吴伟业 《虎丘夜集作图纪胜因赋长句》:“ 贺老 一歌常月下, 泰孃 双桨即门前。”
(2). 唐 代诗人 贺知章 的尊称。 唐 张祜 《偶题》诗:“唯恨世间无 贺老 , 謫仙 长在没人知。”
《漢語大詞典》:贵公(貴公)
(1).王公贵人。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家本 秦 川,贵公子孙,遭乱流寓,自伤情多。” 元 戴表元 《送郑若晦游建业序》:“自其始游,臺闥之贵公,方岳之名卿,闻其才,多礼致之。” 明 袁宏道 《京洛篇》:“叠身事贵公,习諛苦不早。”
(2).对居上公贵位者的尊称。晋书·张重华传:“若今便以贵公为王者,设贵公以 河 右之众,南平 巴 蜀 ,东扫 赵 魏 ,修復旧都,以迎天子,天子復以何爵何位可以加赏?”
(3).特指 三国 魏 高贵乡公 曹髦 。晋书·职官志序:“ 宣王 既诛 曹爽 ,政由己出,网罗英俊,以备天官,及 兰卿 受羈, 贵公 显戮,虽復策名 魏 氏,而乃心 皇晋 。”
《國語辭典》:天师(天師)  拼音:tiān shī
1.天子的军队。《文选。陈琳。檄吴将校部曲文》:「故大举天师百万之众,与匈奴南单于呼完厨……霆奋席卷,自寿春而南。」
2.东汉张道陵传五斗米教,其门徒尊称为「天师」。其后世子孙受元世祖之封,世代以天师为名号,世称「张天师」。
《漢語大詞典》:世雄
(1).佛陀的尊称。《无量寿经》卷上:“今日世雄,住佛所住。” 慧远 义疏:“世雄,佛之异名。佛於世间,最为雄猛,故曰世雄。”
(2).世代称雄。周书·泉企传:“ 泉企 字 思道 , 上洛 丰阳 人也。世雄 商 洛 。”
《漢語大詞典》:农父(農父)
(1).古官名。司徒的尊称。书·酒诰:“薄违农父,若保宏父。” 孔 传:“农父,司徒。” 孔颖达 疏:“父者,尊之词,以司徒教民五土之艺,故言农父也。”
(2).农夫。 元 冯子振 《鹦鹉曲·农夫渴雨》曲:“近日最懊恼杀农父,稻苗肥恰待抽花,渴煞青天雷雨。”参见“ 农夫 ”。
《國語辭典》:农夫(農夫)  拼音:nóng fū
以耕种农作物为业的人。《诗经。豳风。七月》:「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儒林外史》第一回:「却是起动头翁,上覆县老爷,说王冕乃一介农夫。」也称为「农人」。
《國語辭典》:宝山(寶山)  拼音:bǎo shān
1.尊称他人的土地或庄院。《西游记》第三六回:「三藏称谢道:『老院主,打搅宝山了。』」
2.累积珍宝的山。《心地观经。卷六。离世间品。第六》:「如人无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后泛指藏有珍宝的地方。如:「进他的书房,如入宝山,岂有空手而回的道理!」
3.县名。位于江苏省上海之北。
《國語辭典》:天尊  拼音:tiān zūn
道教对所信奉天神中最高贵者的泛称。如元始天尊、灵宝天尊等。《西游记》第三回:「通明殿外,有东海龙王敖广进表,听天尊宣诏。」
《漢語大詞典》:神相
对善于相术者之尊称。 明 陶宗仪 辍耕录·相术:“国初有 李国用 者…… 登州 人,尝为卒,遇神仙,教以观日之法,能洞见肺腑,世称神相。”
《漢語大詞典》:师臣(師臣)
对居师保之位或加有太师官号的执政大臣的尊称。 唐 颜真卿 《广平文贞公宋公神道碑铭》:“方崇乞言之典,以极师臣之敬。” 宋 梅尧臣 《太师杜公挽词》:“国佐三公进,师臣一品归。”宋史·奸臣传·贾似道:“ 理宗 崩, 度宗 又其所立,每朝必答拜,称之曰师臣而不名。” 元 张宪 《咸淳师相》诗:“十年国势尽倾摧,犹谓师臣堪付託。”
《漢語大詞典》:圣教(聖教)
(1).旧称 尧 、 舜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的教导。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孔 门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故圣教废毁,则聪慧之人并造奇音。”新唐书·柳浑传:“﹝ 柳浑 ﹞早孤,方十餘岁,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为浮屠道可缓死。’诸父欲从其言, 浑 曰:‘去圣教,为异术,不若速死。’”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经学理学:“ 东吴 之 惠氏 、 东浙 之 万氏 ,经学皆宗 汉 ,而未尝悖圣教也。”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今 中国 之人,号称奉圣教,而农工商贾,终身未登夫子庙堂,不知圣教为何物。”
(2).宗教信徒对各自宗教的尊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时诸大圣莫不悲感,即召集诸苾芻,依毘奈耶訶责制止,削除谬法,宣明圣教。” 唐 卢士衡 《寄天台道友》诗:“且住人閒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
《漢語大詞典》:仁皇
对当朝皇帝的尊称。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仁皇一朝人才之盛,如 文正公 、 文忠公 、 师鲁 ,皆第一流人。” 宋 龚颐正 芥隐笔记·东坡宸奎阁碑铭:“巍巍仁皇,体合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