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5,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阃外
家门
小康
家计
家业
门第
宜家
破家
家具
家财
家道
家属
处家
家常
家产
《漢語大詞典》:阃外(閫外)
(1).指京城或朝廷以外,亦指外任将吏驻守管辖的地域,与朝中、朝廷相对。晋书·陶侃传:“閫外多事,千緖万端,罔有遗漏。” 唐 白居易 《近见慕巢尚书诗中屡有叹老思退之意因以长句戏而谕之》:“近见诗中叹白鬚,遥知閫外忆 东都 。” 明 单本《蕉帕记·闹婚》:“朝中天子三宣,閫外将军一令。” 梁启超 《中国积弱溯源论》第四节:“盈庭昏庸衰谬之臣,既已心灰胆落,失所凭藉,惟依閫外诸将帅以为重。”
(2).指国境之外。 唐 苏鹗 苏氏演义卷下:“出使之臣,节盛於碧油囊,令启路者双持於马上,天子之命,节制於閫外也。” 明 刘基 《春秋明经·齐仲孙来齐高子来盟》:“与其取 鲁 而失天下之心,孰若安 鲁 以昭吾君之令德哉。於是制其閫外之命, 鲁 未有君,我是以定 公子申 之位。”
(3).指外任的将吏。《南宫词纪·八声甘州·咏马嵬事》:“ 唐王 心懊恼,赐 贵妃 刑宪,忍落霜毫,欲传恩赦,怎奈閫外军条。” 明 无名氏 《霞笺记·求美结欢》:“閫外威权深重,军门体统尊严。”
(4).指家庭之外。《孔子家语·本命》:“﹝妇女﹞教令不出於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閫外之非仪也。”
《國語辭典》:家门(家門)  拼音:jiā mén
1.家族。《陈书。卷二一。萧允传》:「吾家再世为始兴郡,遗爱在民,正可南行以存家门耳。」
2.古称卿大夫之家。《左传。昭公三年》:「政在家门,民无所依。」
3.称自己的家庭。《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4.住家的大门。《儒林外史》第四十四回:「他家就在余家巷。进了家门,他同胞的兄弟出来接著。」
5.门第、家声。《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六。捉季布传文》:「本来事主誇忠赤,变为不孝辱家门。」
6.传奇戏的开场白。内容说明戏情大意或戏中人物家世。
《國語辭典》:小康  拼音:xiǎo kāng
1.国家社会渐告安定,人民生活安乐,但尚未达到天下太平的大同阶段,称为「小康」。语出《礼记。礼运》:「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
2.形容略有资产而足以自给的家境。《儒林外史》第一五回:「先生得这『银母』,家道自此也可小康了。」
《國語辭典》:家计(家計)  拼音:jiā jì
家庭的生计。《晋书。卷七○。甘卓传》:「吾家计急,不得不尔。」《红楼梦》第四回:「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國語辭典》:家业(家業)  拼音:jiā yè
1.一家的产业与门望。《后汉书。卷四六。郭躬传》:「镇字桓钟,少修家业。」《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融以父官不通,弱年便欲绍兴家业。」
2.家产。《西游记》第三○回:「原来有这些好处,许大的家业,又有这多的小猴伏侍!」
《國語辭典》:门第(門第)  拼音:mén dì
家族的社会地位及声望。《西游记》第二七回:「生了奴奴,欲扳门第,配嫁他人。」《红楼梦》第二五回:「你瞧瞧,人物儿、门第配不上?根基配不上?家私配不上?」也作「门楣」、「门阀」。
《國語辭典》:宜家  拼音:yí jiā
和顺其家庭。《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其下畏而爱之,故能守其官职,保族宜家。」唐。王维〈工部杨尚书夫人赠太原郡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天生淑德,实俾宜家。」
《國語辭典》:破家  拼音:pò jiā
1.破毁家园。《后汉书。卷一五。李王邓来列传。李通》:「破家为国,忘身奉主。」
2.耗尽家产。如:「破家败业」。
《國語辭典》:家具  拼音:jiā jù
家中所用的器具。如沙发、桌椅、橱匮等类。也作「家什」、「傢俱」。
《國語辭典》:家财(家財)  拼音:jiā cái
家庭所有的财产。《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有个庄主唤做马评事,家财巨万。」《三国演义》第五回:「卫弘尽出家财,置办衣甲旗幡。」也作「家产」、「家资」。
《國語辭典》:家道  拼音:jiā dào
1.家庭赖以维持的规范。《易经。家人》:「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妇妇,而家道正。」
2.家产、家业。《南史。卷六二。徐摛传》:「家道壁立,所生母患,欲粳米为粥,不能常办。」《文明小史》第三五回:「因他家道殷富,父母钟爱,把他纵容得志气极高。」也作「家道儿」。
3.家庭运道。《红楼梦》第六回:「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
《國語辭典》:家属(家屬)  拼音:jiā shǔ
家人,多指家长以外的亲属。《史记。卷五九。五宗世家》:「有司请废王后脩,徙王勃以家属处房陵,上许之。」《三国演义》第三回:「绍复令军士分头来杀十常侍家属,不分大小,尽皆诛绝。」
《漢語大詞典》:处家(處家)
(1).居家;在家里。晋书·谢安传:“﹝ 谢安 ﹞自然有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
(2).持家。 郭沫若 《海涛集·我是中国人》:“ 安娜 处家是俭约的,到了 日本 后,家政一直是她自己在操持。”
(3).成立家庭。墨子·节用上:“昔者圣王为法曰:‘丈夫年二十,毋敢不处家,女子年十五,毋敢不事人。’”
《國語辭典》:家常  拼音:jiā cháng
1.家中日常的事务。宋。张元干 浣溪沙。棐几明窗词:「棐几明窗乐未央,熏炉茗碗是家常。」
2.寻常。《红楼梦》第三七回:「家常送东西的傢伙也多,巴巴的拿这个去。」《文明小史》第三二回:「家常吃的总不过是高粱窝窝、小米尖饼之类。」
《國語辭典》:家产(家產)  拼音:jiā chǎn
家庭所有的财产。《史记。卷一二二。酷吏传。张汤传》:「家产直不过五百金,皆所得奉赐,无他业。」《红楼梦》第六四回:「不料遭了官司,败落了家产。」也作「家资」、「家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