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953,分6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宝峰
秘宝
宝构
宝靥
宝函
宝慈
宝瓶
墨宝
地宝
宝车
宝筏
宝用
宝床
陈宝
僧宝
《骈字类编》:宝峰(宝峰)
元史宪宗纪冬十月壬午帝次宝峰癸未如利州观其城池并非深固以汪田哥能守蜀不敢犯赐卮酒奖谕之里明一统志宝峰山在弋阳县南三十五里广袤数百 白云吐吞瀑泉清响中有石亭高七十馀丈傍有石桥长五十馀丈在又宝峰寺在太原府静乐县城内东北
又宝峰阁 衡州府桂阳州治之西池
《國語辭典》:秘宝(祕寶)  拼音:mì bǎo
罕见的珍宝。南朝宋。颜延之〈赭白马赋〉:「秘宝盈于王府,文驷列乎华厩。」
《漢語大詞典》:宝构(寶構)
壮丽的建筑物。 宋 王安石 《上元从驾集禧观》诗:“宝构中开移玉座,华灯错出映垂绅。”
《漢語大詞典》:宝靥(寶靨)
花钿。古代妇女首饰。 唐 杜甫 《琴台》诗:“野花留宝靨,蔓草见罗裙。” 仇兆鳌 注:“ 赵 曰:宝靨,花鈿也…… 朱 注: 唐 时妇女多贴花鈿於面,谓之靨饰。” 唐 杨炯 《浮沤赋》:“细而察之,若美人临镜开宝靨;大而望也,若 冯夷 剖蚌列明珠。” 明 屠隆 《綵毫记·湘娥访道》:“生长在繁华庭院,香奩珠翠满。厌修眉蝉鬢,宝靨花鈿。”
《國語辭典》:宝函(寶函)  拼音:bǎo hán
1.盛放佛经典册及贵重首饰的匣子。《宋史。卷一三四。乐志九》:「有犹有言,顺承天则。聿崇号名,再扬典册。朱英宝函,左右翼翼。千秋万岁,保兹无极。」
2.华丽的枕头。唐。温庭筠菩萨蛮。宝函钿雀〉词:「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
《骈字类编》:宝慈(宝慈)
温公诗话元丰初宦者王绅效王建作宫词百首献之颇有意思其太皇太后生日诗云太皇生日最尊荣献寿宫中未五更天子捧觞仍再拜宝慈侍立到天明宝慈皇太后宫名也
《國語辭典》:宝瓶(寶瓶)  拼音:bǎo píng
1.旧时北方娶妻习俗中,在喜轿内放置一个装有五谷、百果、金银、珠饰等的瓶子,此瓶子即称为「宝瓶」。
2.装食物的罐子。下葬时和灵柩一起埋进墓穴。
3.佛教用语。盛佛具、法具的瓶子。《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当下乐止朝散。那二十四个驮宝瓶的象,不牵自走。」
《國語辭典》:墨宝(墨寶)  拼音:mò bǎo
宝贵的书法作品。宋。罗点《闻见录》:「王羲之临钟繇书,南唐墨宝堂石也。」
《漢語大詞典》:地宝(地寶)
(1).指大地所产的物品,如谷物等。大戴礼记·千乘:“理天之灾祥,地宝丰省,及民共饗其禄,共任其灾。” 孔广森 补注:“地宝,穀也。曰:‘稼穡维宝。’” 王聘珍 解诂:“地宝谓五地之物生。 陆氏 释文云:‘地以万物为宝也。’” 南朝 宋 谢庄 《和元日雪花应诏诗》:“玄化尽天秘,凝功毕地宝。” 宋 叶适 《上宁宗皇帝札子三》:“於是 蔡京 变茶盐法,括地宝,走商贾,所得五千万,内穷奢侈,外炽兵革。”
(2).特指地下的矿藏。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彼(泰西诸国)则出地宝,扩财源,而我任听其然。”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织布之器,颇便於民生;考矿之机,有裨於地宝。”
(3).谓耕种的宝贵时令。吕氏春秋·任地:“日至,苦菜死而资在,而树麻与菽,此告民地宝尽死。” 陈奇猷 校释:“ 夏瑋瑛 曰:‘地宝’,当作种地的宝贵时令解。《审时篇》説:‘凡农之道,候(原作厚)之为宝。’就是説时令是种地之宝。‘此告民地宝尽死’之‘死’当是‘矣’字之误,与下文‘此告民究也’是同样的句法。‘矣’‘死’古音相同,因而致误。 奇猷 案: 夏 説是。古音‘矣’‘死’虽分隶咍、脂部,但 秦 汉 以后二字之音多通。”
《漢語大詞典》:宝车(寶車)
(1).佛教语。用七宝装饰的车,喻一乘之法,谓可以载众生到达彼岸。《观佛三昧海经·观四威仪品之馀》:“尔时世尊,化五百宝车,佛处车中,分身五百。”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我有慧日明炬,如风宝车,济是沉舟,能升彼岸。”《法华经·譬喻品》:“以众宝物,造诸大车,有大白牛,肥壮多力,形体姝好,以驾宝车。”道教亦借用之。云笈七籤卷二三:“ 太上 遣宝车来迎,上登 太霄 ,游宴 紫极 。”
(2).泛指华贵的车。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经过七林书堂见寄之什》:“駟马宝车行锡礼,金章紫綬带天香。”
《國語辭典》:宝筏(寶筏)  拼音:bǎo fá
1.比喻引导众生渡过苦海到达彼岸的佛法。唐。李白〈春日归山寄孟浩然〉诗:「金绳开觉路,宝筏度迷川。」
2.泛指能解人迷惑的思想、学说或工具。如:「升平宝筏」。
《漢語大詞典》:宝用(寶用)
珍重使用。史记·平準书:“白金稍贱,民不宝用。”
分類:珍重
《漢語大詞典》:宝床(寶牀)
(1).贵重的坐具或卧具。常特指皇宫中御用或寺庙中陈设者。 宋 张先 《玉树后庭花·上元》词:“宝牀香重春眠觉,魫窗难晓。”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庚寅岁冬夕,忽梦游一道宫,金碧明焕,一巨殿,一宝牀,岿然於中,一金龙蟠蜛於牀之上。” 宋 苏辙 《千叶白莲花》诗:“蔫然落宝牀,应返梵天去。”宣和书谱·李白:“﹝ 李白 ﹞论世务,答蕃书,笔不停缀。帝嘉之,以宝牀赐食於前,手为和羹。”
(2).放御玺的大几。金史·礼志五:“太常博士引太尉奉册宝出,主节者持节前导,册牀在前,宝牀次之。”
《漢語大詞典》:陈宝(陳寶)
(1).陈列宝物。书·顾命:“ 越 玉五重,陈宝。” 孔 传:“又陈先王所宝之器物。”
(2).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史记·秦本纪:“﹝ 文公 ﹞十九年,得 陈宝 。” 司马贞 索隐:“按:汉书·郊祀志云:‘ 文公 获若石云,於 陈仓 北阪城 祠之,其神来,若雄雉,其声殷殷云,野鸡夜鸣,以一牢祠之,号曰 陈宝 。’”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宝鸡祠 在 岐州 陈仓县 东二十里故 陈仓城 中。《晋太康地志》云: 秦文公 时, 陈仓 人猎得兽,若彘,不知名,牵以献之。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媦,常在地中,食死人脑。’即欲杀之,拍捶其首。媦亦语曰:‘二童子名 陈宝 ,得雄者王,得雌者霸。’ 陈仓 人乃逐二童子,化为雉,雌上 陈仓 北阪,为石, 秦 祠之。搜神记云:其雄者飞至 南阳 ,其后 光武 起於 南阳 ,皆如其言也。” 汉 张衡 《西京赋》:“ 岐 、 梁 、 汧 、 雍 , 陈宝 鸣鸡在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一:“县有 陈仓山 ,山上有 陈宝 鷄鸣祠 。昔 秦文公 感 伯阳 之言,游猎於 陈仓 ,遇之於此坂,得若石焉,其色如肝,归而宝祠之,故曰‘陈宝’。其来也,自东南暉暉声若雷,野鸡皆鸣,故曰‘鸡鸣神’也。”
分類:陈列宝物
《漢語大詞典》:僧宝(僧寶)
佛教三宝之一。原指僧团,后泛指继承、宣扬佛教教义的僧众。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地灵步步雪山草,僧宝人人沧海珠。” 仇兆鳌 注:“《起信论》:一真如是觉性,名佛宝;二真如有执持义,名法宝,三真如有和合义,名僧宝。” 宋 惠洪 有禅林僧宝传,录禅门五宗八十一僧人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