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代袭(代襲)
谓子孙以先人功勋而承袭其官爵。 宋 王禹偁 《拟长孙无忌让代袭刺史表》:“伏奉詔旨,许臣等子代袭刺史者,恩覃延世,代袭专城,命虽已行,事则非次,苟无言而冒宠,则后嗣以罹殃。”
《漢語大詞典》:安素
安于白身。素,谓无官爵。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论:“然则荣名功业非为不善也,千载一遇,处智之地难也。若夫安素守隐,其於人间之懽,故以易而无累矣。”
分類:无官官爵
《漢語大詞典》:显服(顯服)
官服。借指官爵。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畴咨羣后,改授显服,屯骑是抚,雍容皇甸。” 宋 王安石 《朝奉郎守殿中丞前知兴元府成固县杨公墓志铭》:“王以家朝,相随内属,有子有姓,尚多显服。”
分類:官服官爵
《漢語大詞典》:位秩
官爵和俸禄。北齐书·张琼传:“凡人官爵,莫若处中, 忻 位秩太高,深为忧虑。”北史·薛孝通传:“然犹致疑忌,不加位秩,但引为坐客,时访文典大事而已。”
分類:官爵俸禄
《漢語大詞典》:非服
(1).谓非分取得的官爵、职位。后汉书·桓荣丁鸿传论:“至夫 邓彪 、 刘愷 ,让其弟以取义,使弟受非服而己厚其名,於义不亦薄乎?” 李贤 注:“弟不当袭爵,故言非服。” 南朝 宋 宗炳 《明佛论》:“不以尊豪轻絶物命,不使不肖窃假非服。”
(2).用为不称职的谦词。 晋 庾亮 《上疏乞骸骨》:“阶缘戚属,累忝非服。”
《漢語大詞典》:宠授(寵授)
指皇帝授予官爵。三国志·吴志·孙策传“ 曹公 表 策 为讨逆将军,封为 吴侯 ”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曰:“夫悬赏俟功,惟勤是与,故便宠授,承袭前邑,重以大郡,荣耀兼至。”南史·刘怀敬传:“帝以旧恩, 怀敬 累见宠授,至 会稽 太守。” 北周 庾信 《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公频烦宠授,朝野为荣。三年,都督 成州 诸军事、 成州 刺史。寻加侍中。”
《漢語大詞典》:七命
(1). 周代 官爵的第七级,赐国侯伯。周礼·春官·大宗伯:“以九仪之命,正邦国之位。壹命受职,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赐则,六命赐官,七命赐国。” 郑玄 注:“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者。 郑司农 云:‘出就侯伯之国。’” 贾公彦 疏:“此 后郑 先郑 所云,皆据典命而言。以其王之卿六命,出封加一等即七命,是侯伯之国者也。”
(2).借指封疆大吏。明史·蔡子英传:“自惟身本韦布,智识浅陋,过蒙主将知荐,仕至七命,跃马食肉十有五年,愧无尺寸以报国士之遇。”
(3).犹言七名。史记·天官书:“兔七命,曰小正、辰星、天欃、安周星、细爽、能星、鉤星。” 司马贞 索隐:“谓星凡有七名。命者,名也。”
《漢語大詞典》:班位
(1).职官爵位;朝班位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公孙挥 能知四国之为,而辨於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晋书·李雄载记:“ 雄 时建国草创,素无法式,诸将恃恩,各争班位。”新唐书·百官志二:“内謁者十二人,从八品下。掌诸亲命妇朝集班位,分涖诸门。”
(2).并立。韩非子·存韩:“﹝ 韩 ﹞所以得与诸侯班位於天下,君臣相保者,以世世相教事 秦 之力也。”
《漢語大詞典》:章绂(章紱)
标志官品等级的彩色绶带等饰物。亦借指官爵。 唐 杜甫 《客堂》诗:“居然綰章紱,受性本幽独。” 仇兆鳌 注:“章紱,谓所服緋鱼。”旧唐书·张九龄传:“清流高品,未沐殊恩;胥吏末班,先加章紱。” 宋 王辟之 《渑水燕谈录·歌咏》:“ 并 土儿童君再见, 会稽 章紱我偏荣。” 明 宋濂 《章氏三子制字说》:“其章紱之蝉联,勋业之煇煌,溢於史册而播於士大夫之口者,先后相属也。”
《漢語大詞典》:庶长(庶長)
(1).妾所生之长子。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适长称伯, 伯禽 是也;庶长称孟, 鲁 大夫 孟氏 是也。”左传·隐公元年“ 惠公 元妃 孟子 ” 唐 孔颖达 疏:“《礼纬》云:‘庶长称孟。’然则适妻之子长者称伯,妾子长於妻子则称为孟,所以别适庶也。”
(2).官爵名。 春秋 时 秦 国设置,掌握军政大权,相当于卿。 商鞅 变法,制定二十级爵,从第十级到第十八级,属于庶长一等。 汉 袭 秦 制,也置庶长。左传·襄公十一年:“ 秦 庶长 鲍 、庶长 武 帅师伐 晋 以救 郑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七,駟车庶长;十八,大庶长。” 颜师古 注:“庶长,言为众列之长也。”参阅《后汉书·百官志》“关内侯” 刘昭 注引 汉 刘劭 《爵制》
(3).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漢語大詞典》:父荫(父蔭)
谓因父辈之官爵而得官职。荫,庇荫。隋书·柳述传:“﹝ 柳述 ﹞少以父荫,为太子亲卫。” 宋 欧阳修 《湖州长史苏君墓志铭》:“君少以父荫,补太庙斋郎。”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徵梦·仪铭袁宗皋:“﹝ 仪铭 ﹞以父荫授礼科给事中。”
《國語辭典》:殊效  拼音:shū xiào
1.特殊的功效。
2.特殊的功劳。《宋书。卷八五。王景文传》:「吾虽寡于行己,庶不负心,既愧殊效,誓不上欺明主。」
《漢語大詞典》:五命
(1). 周 代官爵分为九等,称九命。五命为子男。周礼·春官·典命:“子男五命,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五为节。”礼记·王制:“小国之君,不过五命。”
(2).五次命令。左传·襄公十三年:“ 楚子 疾,告大夫曰:‘不穀不德……若以大夫之灵,获保首领以殁於地,唯是春秋窀穸之事、所以从先君於禰庙者,请为灵若厉。大夫择焉。’莫对。及五命,乃许。” 杨伯峻 注:“五次命令,大夫始许之。”
(3).谓古代帝王按五行相胜之理承受天命。《汉书·王莽传中》:“帝王受命,必有德祥之符瑞,协成五命,申以福应,然后能立巍巍之功。” 颜师古 注:“五命,谓五行之次,相承以受命也。”参见“ 五行 ”。
《國語辭典》:五行  拼音:wǔ xíng
1.水、火、木、金、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视为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五者相生相剋,使宇宙万物运行变化,形成各种现象。《礼记。礼运》:「播五行于四时。」唐。孔颖达。正义:「播谓播散五行金、木、水、火、土之气于春夏秋冬之时也。」《孔子家语。卷六。五帝》:「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
2.旧时以人的八字配合五行生剋推算命运。后借指命运。明。刘兑《金童玉女娇红记》:「也是我五行注定,八字安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谁不愿黄金屋?谁不愿千钟粟?算五行不是这般题目。」
3.仁、义、礼、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唐。杨倞。注:「五行,五常,仁、义、礼、智、信是也。」
《国语辞典》:封官  拼音:fēng guān
君王封赠的官爵。如:「他如此年轻有为,封官发财,指日可待。」
《漢語大詞典》:入赀(入貲)
纳钱财以赎罪或取得官爵功名。 南朝 梁武帝 《更开赎刑诏》:“ 尧 舜 以来,便开赎刑,中年依古,许罪身入貲。”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季兴:“ 季兴 少为 汴州 富人 李让 家僮。 梁太祖 初镇 宣武 , 让 以入貲得幸,养为子,易其姓名曰 朱友让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纳粟民生高第:“惟 成化 丙午, 罗文肃 累试有司不録,遂以俊秀入貲,举 顺天 解元,次年登进士,为遮常。”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 汉 卜式 、 司马相如 皆入貲为郎,则知古者鬻爵之制,其来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