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副车不中
 
博浪力士
 
博浪金椎
 
博浪飞椎
 
报韩
 
奋一椎
 
子房椎
  
张良椎秦
 
击副车
 
击暴秦
 
椎飞博浪
 
沙中客
   
沧海金椎
 
祖龙一击
 
金槌击致
 
金锤报韩
 
惊博浪

相关人物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3~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简释

博浪飞椎:喻报仇雪恨。清朱彝尊《彭城道中咏古二首》之二:“博浪飞椎后,圯桥进履车。”


例句

金槌击政后,玉斗碎增前。 徐九皋 咏史

博浪飞椎后,圯桥进履车。 朱彝尊 彭城道中咏古二首之二

壮士挥金槌,报雠六国闻。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

宝剑思存楚,金锤许报韩。 骆宾王 咏怀

典故
一编圯下
 
一编书
 
一编书是帝王师
 
传书黄石
  
取履桥
 
圯上履
 
圯上书
 
圯桥履坠
 
圯桥进履
 
圯桥取履
 
圯桥屦
  
圯上一编
 
圯上一编书
 
圯上人
 
圯上家传
  
圯桥石杳
 
圯编
 
堕履
 
堕屦
 
失却老仙期
 
子房取鞋
 
帝王师
 
师黄石
  
桥下受书
 
桥下书曾受
 
桥边黄石
 
桥头遗书
 
为人取履
 
石公
 
谷城公
 
素书黄石
 
老人书一编
 
老人书编
 
老人桥上迹
 
老人遗履
 
谷城公
 
谷城文
    
黄公略
  
黄石三略
 
黄石传书
 
黄石履
 
黄石推贤
  
黄石策
  
黄石术

相关人物
张良
 
黄石公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4~
良尝閒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简释

取履:指尊老受教。宋陆游《霜天杂兴》:“毂城黄石今安在,取履犹思效子房。”


例句

黄石履看堕,洪崖肩可拍。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兵符今奉黄公略,书殿曾随翠凤翔。 刘禹锡 郡内书情献裴侍中留守

已通戎略逢黄石,仍占星文耀碧虚。 刘禹锡 酬郓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怀见寄兼呈乐天

师事黄公千战后,身骑白马万人中。 刘长卿 观校猎上淮西相公

石过桥下书曾受,星降人间梦已传。 司空曙 秋日趋府上张大夫

终待此身无系累,武陵山下等黄公。 崔郾 赠毛仙翁

已授文成履,空题武骑书。 张文琮 赋桥

昴星人杰当王佐,黄石仙翁识帝师。 徐夤 尚书荣拜恩命夤疾中辄课恶诗二首以申攀赞之一

紫泥方受命,黄石乃推贤。 徐知仁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此时谁念孤吟客,唯有黄公一帙书。 李九龄 宿张正字别业

降宫韬将略,黄石寝兵符。 李峤 安辑岭表事平罢归

方知决胜策,黄石受兵书。 李峤

乌鹊填应满,黄公去不归。 李峤

取履桥边啼鸟换,钓璜溪畔落花初。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镇扬州

白猿惭剑术,黄石借兵符。 李白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寻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

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 李白 扶风豪士歌

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

感激黄石老,经过沧海君。 李白 送张秀才诸高中丞

身为下邳客,家有圯桥书。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桥头长老相哀念,因遗戎韬一卷书。 李贺 南园十三首

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刘济愿跪履,田兴请建筹。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

授符黄石老,学剑白猿翁。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

神农极阙漏,黄石愧师长。 杜甫 八哀诗故著作郎贬台州司户荥阳郑公虔

兵法窥黄石,天官辨白榆。 权德舆 过隐者湖上所居

不读战国书,不览黄石经。 聂夷中 胡无人行

对雪夜穷黄石略,望云秋计黑山程。 许浑 伤虞将军

更探黄石略,重振黑山功。 许浑 登蒜山观发军

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当年故有期。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

战士青丝络,将军黄石符。 骆宾王 久戌边城有怀京邑

典故
借前筹
    
子房筹
 
张良借箸
 
张良箸
 
暂借良筹
 
箸筹
 
相关人物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0~
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杞。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其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
《汉书》卷四十〈张陈王周传·张良〉
郦生未行,良从外来谒汉王。汉王方食,曰:「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具以郦生计告良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良曰:「臣请借前箸以筹之。昔汤武伐桀纣封其后者,度能制其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死命乎?其不可一矣。武王入殷,表商容闾,式箕子门,封比干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矣。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财,以赐贫穷,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矣。殷事以毕,偃革为轩,倒载干戈,示不复用,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矣。休马华山之阳,示无所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矣。息牛桃林之塑,天下不复输积,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矣。且夫天下游士,离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者,但日夜望咫尺之地。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游士各归事其主,从亲戚,反故旧,陛下谁与取天下乎?其不可七矣。且楚唯毋彊,六国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矣。诚用此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乃公事!」令趣销印。

简释

借箸:喻指谋划。唐杜牧《河惶》:“元载相公曾惜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例句

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 杜牧 河湟

前筹自多暇,隐几接终朝。 杜甫 哭王彭州抡

穷途愧知己,暮齿借前筹。 杜甫 立秋雨院中有作

圜觚当分画,前箸此操持。 殷潜之 题筹笔驿

忠诚资上策,仁勇佐前筹。 王纬 喜陆侍御破石埭草寇东峰亭赋诗

出师暂放张良箸,得罪惟撑范蠡船。 贯休 绣州张相公见访

兹道诚可尚,谁能借前筹。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王二十补阙李十一拾遗李二十六员外翰林三学士

典故 
张子房
 
张良

相关人物
张良


《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6~
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馀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还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时时从汉王。汉三年,项羽急围汉王荥阳,汉王恐忧,与郦食其谋桡楚权。食其曰:「昔汤伐桀,封其后于。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今秦失德弃义,侵伐诸侯社稷,灭六国之后,使无立锥之地。陛下诚能复立六国后世,毕已受印,此其君臣百姓必皆戴陛下之德,莫不乡风慕义,愿为臣妾。德义已行,陛下南乡称霸,楚必敛衽而朝。」汉王曰:「善。趣刻印,先生因行佩之矣。」食其未行,张良从外来谒。汉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其以郦生语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谁为陛下画此计者?陛下事去矣。」汉王曰:「何哉?」张良对曰:「臣请藉前箸为大王筹之。」曰:「昔者汤伐桀而封其后于者,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纣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纣之头也。今陛下能得项籍之头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闾,释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三也。发钜桥之粟,散鹿台之钱,以赐贫穷。今陛下能散府库以赐贫穷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今陛下能偃武行文,不复用兵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五矣。休马华山之阳,示以无所为。今陛下能休马无所用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六矣。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今陛下能放牛不复输积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且天下游士离其亲戚,坟墓,去故旧,从陛下游者,徒欲日夜望咫尺之地。今复六国,立韩、魏、燕、赵、齐、楚之后,天下游士各归事其主,从其亲戚,反其故旧坟墓,陛下与谁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且夫楚唯无彊,六国立者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诚用客之谋,陛下事去矣。」汉王辍食吐哺,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令趣销印。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语在淮阴事中。其秋,汉王追楚至阳夏南,战不利而壁固陵,诸侯期不至。良说汉王,汉王用其计,诸侯皆至。语在项籍事中。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例句

心轻马融帐,谋夺子房帷。 元稹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积德韦丞相,通神张子房。 崔泰之 同光禄弟冬日述怀

累相承安世,深筹协子房。 徐坚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子房推道要,仲子讶风神。 李隆基 左丞相说右丞相璟太子少傅乾曜

我师嵇叔夜,世贤张子房。 杜甫 入衡州

似闻昨者赤松子,恐是汉代韩张良。 杜甫 寄韩谏议

关中既留萧丞相,幕下复用张子房。 杜甫 洗兵马

子房仙去孔明死,更有何人解指踪。 费冠卿 闲居即事

子房推庙略,汉主托兵权。 钱起 奉送户部李郎中充晋国副节度出塞

能为吉甫颂,善用子房筹。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

安石重携妓,子房空谢病。 魏万 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

不知谁肯降文阵,暗点旌旗敌子房。 齐己 谢贯微上人寄示古风今体四轴

《國語辭典》:子房  拼音:zǐ fáng
1.西汉初年大臣张良的字。参见「张良」条。
2.雌蕊花柱下部膨大处。由变形的大孢子叶向内包围而形成,内含胚珠,由一室而成的称为「单子房」,如桃、牡丹等。分为二室以上的称为「复子房」,如瞿麦等。
《國語辭典》:月子房  拼音:yuè zi fáng
明代有孕的宫人,临盆时所住的地方。清。王誉昌〈崇祯宫词〉一八六首之五七:「眉间喜气报新黄,隔月先铺月子房。」
《漢語大詞典》:印子房
印子铺。《金瓶梅词话》第五十回:“一家儿吃穿,全靠着奴身一个。到晚来印子房钱逼的是我。”
《国语辞典》:弹子房(弹子房)  拼音:dàn zi fáng
设置撞球供人游戏娱乐的场所。也称为「撞球场」。
《分类字锦》:不后子房(不后子房)
晋书载记张宾尝谓昆弟曰吾自信智算鉴识不后子房但不遇高祖耳
分类:
《国语辞典》:张良(张良)  拼音:zhāng liáng
人名。(?~西元前186)字子房。汉初名臣。本是韩国公子,秦灭韩,良欲为韩报仇,乃使人击始皇于博浪沙,不中,遂更姓名,隐于下邳,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后为高祖策画定天下,封留侯,晚好黄老,学辟谷之术。卒谥文成。
《漢語大詞典》:玉房
(1).玉饰的房屋。多指神仙的居处。《汉书·礼乐志》:“神之出,排玉房,周流杂,拔兰堂。” 明 何景明 《画鹤赋》:“疑照景於金阁,讶栖霞於玉房。”
(2).指华丽的房屋。 晋 陆机 《吊魏武帝文》:“陈法服於帷座,陪窈窕於玉房。” 唐 李端 《听筝》诗:“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宋 杨万里 《行路难》诗:“彻侯万户秩万石,珠户玉房贮倾国。”
(3).美称花的子房。 唐 沈佺期 《题椰子树》诗:“玉房九霄露,碧叶四时春。” 唐 白居易 《牡丹芳》诗:“牡丹芳,牡丹芳,黄金蕋绽红玉房。” 宋 苏轼 《减字木兰花》词:“玉房金蘂,宜在玉人纤手里。”
(4).特指莲房。 宋 杨万里 《食莲子》诗:“白玉蜂儿緑玉房,蜂房未绽已闻香。”
(5).道教语。称心。黄庭外景经·上部经:“玉房之中神门户。” 务成子 注:“玉房,一名洞房,一名紫房,一名絳宫,一名明堂,玉华之下金匱乡,神明门户,一之所从者哉。”
《漢語大詞典》:萸房
茱萸花的子房。 唐 李适 《奉和圣制九日侍宴应制》:“萸房颁綵笥,菊蕊荐香醪。” 唐 沈佺期 《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诗:“ 魏文 颁菊蕊, 汉武 赐萸房。”
分類:茱萸子房
《漢語大詞典》:跗萼
亦作“ 跗蕚 ”。
(1).花萼与子房。亦借指花朵。 北周 王褒 《送观宁侯葬》诗:“刑茅广裂地,跗蕚盛开繁。” 唐 刘禹锡 《武陵北亭记》:“庭芳万本,跗萼交映,如公之家肥炽而昌也。” 清 乐钧《耳食录·张碧云》:“阴阳者互结之根株,男女者同开之跗萼。”
(2).亦作“ 跗鄂 ”。《诗·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按,鄂为蕚的借字;不,通“ 拊 ”,亦作“ 跗 ”,蕚的底部。因用以比喻关系亲密的兄弟。北齐书·赵郡王琛清河王岳传论:“ 赵郡 以跗蕚之亲,当顾命之重,高揖则宗社易危,去恶则人神俱泰。” 唐 李峤 《洛州昭觉寺释迦牟尼佛金铜瑞像碑》:“欣跗萼之有序,庆宗社之弥隆。” 宋 曾巩 《喜二弟侍亲将至》:“鸿雁峨峨并羽仪,棠棣韡韡联跗鄂。”
《漢語大詞典》:连房(連房)
(1).连延的房屋。后汉书·梁冀传:“堂寝皆有阴阳奥室,连房洞户,柱壁雕鏤,加以铜漆。”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离亭合榭,因岸谷之高低;叠观连房,就冈峦之曲直。” 王闿运 《到广州与妇书》:“或连房比屋,如诸生斋舍之制;或联舟并舫,仿水师行营之法。”
(2).同房;同族。《金瓶梅词话》第十四回:“此是俺过世老公公连房大侄儿 花大 、 花三 、 花四 ,与俺家都是叔伯兄弟。”
(3).指植物二子房合生一花穗或一子房生二花穗。古以为吉祥之兆。 唐 韩愈 《奏汴州得嘉禾嘉瓜状》:“前件嘉禾等,或两根并植,一穗连房;或延蔓敷荣,异实共蔕。” 宋 刘攽 《瑞荷》诗:“浣纱女子红连房,背面照镜匀鲜粧。”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惟雁翅檜、珠紫柏连房玉蕊存焉。”
《國語辭典》:灌浆(灌漿)  拼音:guàn jiāng
将水泥浆灌入结构体中。
《漢語大詞典》:张良椎(張良椎)
指 张良 狙击 秦始皇 的铁椎。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在 秦 张良 椎,在 汉 苏武 节。”
《漢語大詞典》:沙椎
指 汉 张良 同刺客在 博浪沙 以铁椎狙击 秦始皇 之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清 黄景仁 《荆轲故里》诗:“市筑怜同伴, 沙 椎付后生。”
《漢語大詞典》:沧海君(滄海君)
秦 时一贤者之号。沧,也写作“仓”。史记·留侯世家:“ 良 尝学礼 淮阳 。东见 仓海君 。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汉书·张良传同。 颜师古 注:“ 晋灼 曰:‘海神也。’ 如淳 曰:‘ 东夷 君长也。’二説并非。盖当时贤者之号也。 良 既见之,因而求得力士。” 唐 李白 《送张秀才谒高中丞》诗:“感激 黄石老 ,经过 沧海君 。”一说,为假托的人名。见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史迁叙事意在言外
分類:贤者写作
《漢語大詞典》:取履
谓代人拾鞋。比喻屈己尊人。语本《史记·留侯世家》所载 张良 为一老父于圯下取履事。 宋 刘克庄 《水龙吟》词:“若论辈行,早陪 韩 柳 ,晚交 元 白 。老矣安能,为人取履,与人争屐。”
分類:代人屈己
《漢語大詞典》:圯上
桥上。史记·留侯世家载: 张良 尝从容步游 下邳 圯上,遇一老父,受《太公兵法》。后因以“圯上”指 张良 受《太公兵法》事。 南朝 宋 傅亮 《为宋公修张良庙教》:“交神圯上,道契 商 洛 。” 宋 苏轼 《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诗:“ 留侯 之孙书满腹,玉函宝方何用读。濠梁空復五车多,圯上从来一篇足。”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为总得居士寿》词:“ 隆中 三顾客,圯上一编书。”参见“ 圯桥 ”。
《國語辭典》:圯桥(圯橋)  拼音:yí qiáo
地名。位于江苏省邳县南,汉朝张良遇到黄石公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圯桥书(圯橋書)
亦称“ 圯上书 ”。亦称“ 圯下兵法 ”。 指 秦 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 张良 的《太公兵法》。事见《史记·留侯世家》。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身为 下邳 客,家有圯桥书。” 宋 曾巩 《孔教授张法曹以曾论荐特示长笺》:“緑髮朱颜两少年,出伦清誉每相先;壁中字为时人考,圯上书从老父传。” 宋 陈亮 《子房贾生孔明魏徵何以学异端》:“ 子房 为 高帝 谋臣,从容一发,动中机会,而尝超然於事物之外,此岂圯下兵法之所有哉!”
《漢語大詞典》:文成履
秦 末, 张良 在 下邳 圯(桥)上为 黄石 老人拾履着履的典故。 张良 谥 文成侯 ,故云。见《史记·留侯世家》。 唐 张文琮 《赋桥》诗:“已授 文成 履,空题 武骑 书。”
《漢語大詞典》:谷城翁(穀城翁)
指 黄石公 。 宋 王安石 《送郑叔熊归闽》诗:“疑师 穀城 翁,方略已自得。”按,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 , 穀城山 下黄石即我矣。”为此语所本。
《漢語大詞典》:跪履
《史记·留侯世家》载: 汉 张良 游 下邳 圯上,遇褐衣老父堕履圯下,命 良 取履,并长跪履之。老父曰:“孺子可教矣。”授以《太公兵法》。后以“跪履”表示向长者虚心求教。 唐 杜牧 《洛中送冀处士东游》诗:“ 刘济 愿跪履, 田兴 请建筹。” 唐 黄滔 《裴侍郎启》:“昨者面容跪履,亲俾窥天,仍如琢玉之品题,更启如金之然诺。” 宋 唐庚 《双榕》诗:“抠衣倘可亲,跪履安敢羞。”
《漢語大詞典》:黄公
(1). 中国 古代寓言中一个谦虚过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齐 有 黄公 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以其美也,常谦词毁之,以为丑恶。丑恶之名远布,年过而一国无聘者。”
(2). 汉 代术士。西京杂记卷三:“有 东海 人 黄公 ,少时为术,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气力羸惫,饮酒过度,不能復行其术。 秦 末,有白虎见於 东海 , 黄公 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遂为虎所杀。” 汉 张衡 《西京赋》:“ 东海 黄公 ,赤刀粤祝,冀厌白虎,卒不能救。”《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当初 黄公 有道术,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终为虎害。”
(3).指 东汉 太尉 黄琼 。 明 何良俊 《世说新语补·德行》:“ 徐孺子 尝事 江夏 黄公 ,后 黄公 亡殁, 孺子 往会葬,无资以自致,齎磨镜具自随,所在取直,然后得前。”参阅后汉书·徐稺传
(4).泛指卖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诗:“醉卧 黄公 肆,人知我是谁。” 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归舟中书事》:“水痕秋落蟹螯肥,闲过 黄公 酒舍归。”参见“ 黄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黄石公 。又称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张右丞书》:“ 黄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师之道者,岂以孺子而捨诸?”
(6).指 夏黄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诗:“ 苏武 元还 汉 , 黄公 岂事 秦 ?” 仇兆鳌 注:“ 黄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参阅史记·留侯世家
(7).鸟名。黄鹂。 宋 苏轼 《书普慈长老壁》诗:“久参白足知禪味,苦厌黄公聒昼眠。”自注:“鸟名。” 王文诰 辑注:“黄公,黄鸝也。”
《漢語大詞典》:黄公酒垆(黄公酒壚)
魏 晋 时 王戎 与 阮籍 、 嵇康 等竹林七贤会饮之处。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伤逝:‘﹝ 王濬冲 ﹞经 黄公 酒壚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饮於此壚。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来,便为时所羈紲。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后诗文常以“黄公酒壚”指朋友聚饮之所,抒发物是人非的感叹。 宋 梅尧臣 《正月二十七日江邻几等邀饮于定力院》诗:“似过 黄公 酒壚下, 嵇 阮 不见脩竹中。” 元 马谦斋《快活三过朝天子四边静·春》曲:“近 黄公 酒壚,诵 坡仙 乐府,直喫到月转垂杨树。” 清 余怀 板桥杂记·轶事:“ 钱虞山 题三老图诗,末句云:‘ 秦淮 烟月经游处,华表归来白鹤知。’不胜 黄公 酒壚之叹。”
《漢語大詞典》:黄石
(1).指 黄石公 。语出史记·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见我 济北 , 穀城山 下黄石即我矣。” 唐 陈去疾 《送韩将军之雁门》诗:“归来长揖功成后, 黄石 当年故有期。” 明张景《飞丸记·盟寻泉石》:“消息盈虚能早办,惟有 黄石 、 鴟夷 堪羡。” 清 查慎行 《洪武御碑歌》:“ 留侯 自伴 赤松 去, 穀城 空立 黄石 祠。”
(2).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黄石公三略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当断不断,《黄石》所戒。” 李贤 注:“黄石公三略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夫臣与主同者亡,此《黄石》之所忌也。” 胡三省 注:“《黄石》,即 张良 於 下邳 圯上所得之书也。” 清 袁于令 《西楼记·卫行》:“论兵法《黄石》深筹,夸剑术 白猿 高手。”
(3).古代少数民族名。后汉书·循吏传·任延:“ 延 到,选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赏罚,令将杂种 胡 骑 休屠 、 黄石 ,屯据要害。”后汉书·西南夷传·冉駹:“其西又有 三河 、 槃于 虏,北有 黄石 、 北地 、 卢水胡 ,其表乃为徼外。”
(4).方解石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二·方解石
(5).地名。 四川省 涪陵市 的 黄石滩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八月, 岑彭 破 公孙述 将 侯丹 於 黄石 。” 李贤 注:“即 黄石滩 也。水经注曰:‘ 江水 自 涪陵 东出百里而届于 黄石 。’在今 涪州 涪陵县 。”
(6).地名。 浙江省 临海市 的 黄石岭 。 清 吴伟业 《闻台州警》诗之一:“天际飞燕 黄石岭 ,云中犬吠 赤城楼 。”
(7).地名。 湖北省 黄石市 。
《漢語大詞典》:黄石书(黄石書)
指 黄石公 授与 张良 的兵书。世称黄石公三略。 明 陈子龙 《壮游行》:“或授 黄石 书,且遇採药翁。”
《漢語大詞典》:黄石老
即 黄石公 。 唐 李白 《赠饶阳张司户燧》诗:“愧非 黄石老 ,安识 子房 贤。” 唐 杜牧 《题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韵》:“授符 黄石老 ,学剑 白猿翁 。”参见“ 黄石公 ”。
分類:黄石公
《國語辭典》:黄石公(黃石公)  拼音:huáng shí gōng
秦时的隐士。曾于下邳圯上传太公兵法于张良,故也称为「圯上老人」。后借指熟谙兵法、识察人才的老人、仙人。
《漢語大詞典》:借箸(借筯)
见“ 借箸 ”。
《漢語大詞典》:借筹(借籌)
指为人谋划。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迎驾》:“他説受君恩爵封列侯,镇 江 淮 千里借筹;神京未收,似我辈滥功糜餉,建牙堪羞。”参见“ 借箸 ”。
《漢語大詞典》:借箸(借筯)
见“ 借箸 ”。
《國語辭典》:借箸  拼音:jiè zhù
比喻代人谋划设计。参见「藉箸代筹」条。《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与人设谋曰借箸。」唐。杜牧 河湟诗:「元载相公曾借箸,宪宗皇帝亦留神。」也作「藉箸」。
《漢語大詞典》:前筹(前籌)
(1).犹前箸。座前的筷子。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诗:“ 谢傅 旌旗控上游, 卢郎 罇俎借前筹。” 宋 杨万里 《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诗:“满盘山海眩芳珍,未借前筹已嚥津。”
(2).谓筹划。 唐 张说 《右羽林大将军王氏神道碑》:“每至入朝奏謁,升殿论边,山川险易,立成於聚米,攻守方略,一决於前筹。” 明 贺万祚 《周侍御行部》诗:“不独难危忧水旱,前筹更欲请长缨。”
《漢語大詞典》:筹帷(籌帷)
在军帐中谋划军机。 唐 陆龟蒙 《京口》诗:“可怜 宋 帝筹帷处,苍翠无言草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