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91,分87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郎君
弃捐
士女
闺门
后天
桂枝
佩环
内则
复作
香雪
铅华
金粉
风韵
含香
官家
《國語辭典》:郎君  拼音:láng jūn
1.称谓:(1)对男子的尊称。《三国志。卷四三。蜀书。王平传》:「自非郎君进忠言于太傅,谁复有尽言者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四○:「某隐居在西岳,甚荷郎君相邀之意,有故明旦先径往城中,不得奉陪也。」(2)古代对贵公子的称呼。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连往诣恪,恪不与相见。后于张辅吴坐中相遇,别驾唤恪:『咄咄郎君。』」也作「郎子」。(3)本指太守之子,后为对他人子弟的敬称。《醒世恒言。卷二四。隋炀帝逸游召谴》:「杨素归谓家人曰:『小儿子吾已提起教作大家郎,不知能了当否?』素恃己有功,于帝多呼为郎君。」(4)妻子对丈夫的称呼。《二刻拍案惊奇》卷三○:「郎君将此儿归闽中,又在何处另结良缘?不知且从黄易两家之言,成了亲事。」
2.嫖客。元。秦𥳑夫《东堂老》第四折:「我劝你两个风流子弟,可也别寻一个合死的郎君。」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三折:「老儿。别的郎君子弟,经商客旅,都不打紧,我有两个人,都是仓官。」
《國語辭典》:弃捐(棄捐)  拼音:qì juān
1.弃置不用。《淮南子。览冥》:「弃捐五帝之恩刑,推蹶三王之法籍。」唐。高适 行路难二首之一:「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2.文士不得于时,或妇女为丈夫所弃。汉。刘向 战国策书录:「孟子孙卿儒学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文选。班倢妤。怨歌行》:「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3.人死的代辞。《史记。卷一○五。扁鹊仓公传》:「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
《國語辭典》:士女  拼音:shì nǚ
1.泛指男女。《诗经。小雅。甫田》:「以介我稷黍,以谷我士女。」《楚辞。宋玉。招魂》:「吴歈蔡讴,奏大吕些;士女杂坐,乱而不分些。」
2.以古代贵族妇女或美女为题材的国画。宋。苏轼 题张子野诗集后:「昔周昉画人物,皆入神品,而世俗但知有周昉士女,皆所谓『未见好德如好色者』欤!」也作「仕女」。
《國語辭典》:闺门(閨門)  拼音:guī mén
1.内室的门。《礼记。乐记》:「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儒林外史》第四八回:「一个妇人家不出闺门,岂有个叫了船在这河内游荡之理?」
2.城门。《左传。昭公元年》:「私盟于闺门之外,实薰隧。」晋。杜预。注:「闺门,郑城门。」
《國語辭典》:后天(後天)  拼音:hòu tiān
1.人出生后对身体的养护,及因环境、教养等而形成的性质。相对于先天而言。《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只是她天生的那好动不好静的性儿,仗著后天这片心,怎生扭得过先天的性儿去。」
2.明日的次日。如:「她后天会来吗?」也作「后日」、「后儿」。
3.后于天时而行事。《易经。乾卦》:「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汉。王充《论衡。初禀》:「如必须天有命,乃以从事,安得先天而后天乎?」
《漢語大詞典》:三天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宋书·律历志序:“《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纷然莫辨。”详“ 宣夜 ”。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汉武帝内传:“是三天上元之官,统领十万。”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
(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王琦 注:“三天,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 明 何景明 《咏天宁寺塔》诗:“镜现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4).泛指天空。《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见夜间那火,光腾万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见了。’”
(5).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清园 ,诸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 皇帝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
《國語辭典》:桂枝  拼音:guì zhī
1.桂木的树枝。汉。刘安〈招隐士〉:「猿狖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
2.牡桂的枝,可入药。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三四。木部。桂》。
3.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用桂枝指月。唐。太宗〈辽城望月〉诗:「魄满桂枝圆,轮亏镜彩缺。」
《國語辭典》:桂林一枝  拼音:guì lín yī zhī
桂林,月中的桂树。桂林一枝比喻才能优异、出类拔萃。《晋书。卷五二。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國語辭典》:佩环(佩環)  拼音:pèi huán
古代妇女挂在身上的玉器,走动时会发出声响。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兰麝香仍在,佩环声渐远。」
《漢語大詞典》:内则(内則)
(1).礼记篇名。内容为妇女在家庭内必须遵守的规范和准则。礼记·内则题注 孔颖达 疏:“ 郑玄 目録云:‘名曰《内则》者,以其记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此于《别録》属子法。’以闺门之内,轨仪可则,故曰内则。”
(2).借指妇职、妇道。后汉书·皇后纪序:“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闺房肃雍,险謁不行也。” 唐 皮日休 《九夏歌·王夏》之四:“出有嘉谋,入有内则。” 明 李东阳 《封恭人黄氏墓志铭》:“嘉其世受文行,又美其内则之懿。”
《漢語大詞典》:复作(復作)
(1). 汉 刑律名。亦指按其刑服劳役的妇女。犯者不服刑具,刑期一年。史记·孝武本纪:“其赦天下,如乙卯赦令。行所过毋有復作。事在二年前,皆勿听治。”汉书·宣帝纪:“怜曾孙之亡辜,使女徒復作 淮阳 赵徵卿 、 渭城 胡组 更乳养,私给衣食,视遇甚有恩。”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復作者,女徒也。谓轻罪,男子守边一岁,女子輭弱不任守,復令作于官,亦一岁,故谓之復作徒也。”又引 孟康 曰:“復音服,谓弛刑徒也,有赦令詔书去其钳釱赭衣。更犯事,不从徒加,与民为例,故当復为官作,满其本罪年月日,律名为復作也。” 王先谦 补注引 周寿昌 曰:“案此復作女徒或传其家姓,或传其夫姓,故《纪》《传》有异同也。”
(2).再来写。 汉 王充 论衡·书解:“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可观读以正说,可采掇以示后人,后人復作犹前人之造也。”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音律》:“既有此书,即‘三百篇’之风人復作,亦当俯就范围。”
(3).复发,再发。如:旧病复作。
《漢語大詞典》:香雪
(1).指白色的花。 唐 韩偓 《和吴子华侍郎令狐昭化舍人叹白菊衰谢之绝次用本韵》:“正怜香雪披千片,忽讶残霞覆一丛。” 宋 苏轼 《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诗:“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金 李好复 《雨中与客饮》诗:“暖风落絮飘香雪,小雨沾花湿梦云。”
(2).指梅花。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轩左种老梅一树,花时香雪霏拂几榻。” 清 厉荃 事物异名录·花卉·梅:“《湖壖杂记》: 湖墅 有三胜地, 西溪 之梅名曰香雪。” 清 龚自珍 《虞美人·陆丈秀农杜绝人事移居城东之一粟庵暇日以绿绡梅花帐额索书因题词其上》词:“笛声叫起倦魂时,飞过濛濛香雪一千枝。”
(3).比喻妇女用的花粉。 前蜀 韦庄 《闺怨》诗:“啼粧晓不乾,素面凝香雪。”
《國語辭典》:铅华(鉛華)  拼音:qiān huá
1.形容人或物外在的光鲜亮丽。如:「洗尽铅华」、「褪尽铅华」。
2.古代女子化妆用的铅粉。唐。权德舆 玉台体诗一二首之一一:「铅华不可弃,莫是稿砧归。」宋。辛弃疾 西江月。宫粉厌涂娇额词:「杏腮桃脸费铅华,终惯秋蟾影下。」
《國語辭典》:金粉  拼音:jīn fěn
1.妇女妆饰用的铅粉。清。吴梅〈桂枝香。凭高岸帻〉词:「笛中唱到渔歌子,剩无多金粉堪惜。」
2.黄金的粉末。唐。景审 题所书黄庭经后诗:「金粉为书重莫过,黄庭旧许右军多。」
3.花蕊上的黄色粉末。唐。李白〈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唐。温庭筠 牡丹诗二首之二:「水漾晴红压叠波,晓来金粉覆庭莎。」
4.黄色的菊花。宋。欧阳修〈渔家傲。九日霜秋秋已尽〉词:「遗金粉,人家帘幕重阳近。」
《國語辭典》:风韵(風韻)  拼音:fēng yùn
1.优美的容貌姿态。唐。李白〈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诗:「风韵逸江左,文章动海隅。」《大宋宣和遗事。亨集》:「饮多时也,天子带酒观师师之貌,越越的风韵。」
2.优雅的韵味。唐。无名氏〈李谟〉:「想其风韵,尤敬人神。」
《漢語大詞典》:含香
(1).带着香气。 南朝 梁 江淹 《待罪江南思北归赋》:“桂含香兮作叶,藕生莲兮吐丝。” 唐 李百药 《笙赋》:“柳佩翠而辞寒,梅含香而受日。”
(2).古代妇女衔香于口以增芬芳之气。 唐 张鷟 《游仙窟》:“艳色浮粧粉,含香乱口脂。” 宋 辛弃疾 《瑞鹤仙·赋梅》词:“溪奩照梳掠。想含香弄粉,艳粧难学。”
(3).谓含服香药。香,指春药。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助情花:“ 明皇 正宠妃子,不视朝政……﹝ 安禄山 ﹞因进助情花香百粒,大小如粳米而色红。每当寝处之际,则含香一粒助情发兴,筋力不倦。”
(4).古代尚书郎奏事答对时,口含鸡舌香以去秽,故常用指侍奉君王。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尚书郎含鸡舌香伏其下奏事。”通典·职官四:“尚书郎口含鷄舌香,以其奏事答对,欲使气息芬芳也。” 唐 王维 《重酬苑郎中》诗:“何幸含香奉至尊,多惭未报主人恩。” 明 屠隆 《綵毫记·仙翁指教》:“你且去近侍君王,准被着簪笔彤墀,含香画省,起草 明光 。”
《國語辭典》:官家  拼音:guān jiā
1.皇帝。《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官家作戏,忒没道理。」也称为「官里」。
2.公家。宋。苏轼 初到黄州诗:「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3.做官人家。如:「官家千金」、「官家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