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圜则(圜則)
犹天道。借指天。《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 朱熹 集注:“圜,谓天形之圆也。则,法也。九,阳数之极,所谓九天也。”
分類:天道
《漢語大詞典》:天轨(天軌)
犹天道。汉书·扬雄传上:“惟天轨之不辟兮,何纯絜而离纷。” 颜师古 注:“天轨,犹言天路。”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十三:“天轨,犹天道也。辟,明也。言天道不明,故使纯絜之人遭此难也。”
分類:天道
《漢語大詞典》:乾式
犹言天道。《宋书·礼志三》:“惟皇配极,惟帝祀天,故能上稽乾式,照临黔首。”
分類:天道
《漢語大詞典》:干式
犹言天道。
分類:天道
《漢語大詞典》:与天(與天)
谓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国语·越语下》“持盈者与天” 韦昭 注:“与天,法天也。”管子·形势:“持满者与天。” 尹知章 注:“能持满者,则与天合。”史记·越王句践世家:“持满者与天。” 司马贞 索隐:“与天,天与也。言持满不溢,与天同道,故天与之。”
《國語辭典》:天理  拼音:tiān lǐ
1.伦常的法则。《史记。卷一一一。卫将军传》:「匈奴逆天理,乱人伦,暴长虐老,以盗窃为务。」《西游记》第三○回:「你要杀就杀了我老沙,不可枉害平人,大亏天理。」
2.自然的道理。《庄子。养生主》:「方今之时,臣以神遇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國語辭典》:乾道  拼音:qián dào
1.刚健的道,即天道。《易经。乾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
2.宋时西夏惠宗的年号(西元1069~1070)。
3.宋孝宗的年号。(西元1165~1173)。
分類:天道阳刚
《國語辭典》:人天  拼音:rén tiān
1.人和天。《晋书。卷五四。陆云传》:「是以帝尧昭焕而道协人天,西伯质文而周隆二代。」
2.粮食。《旧唐书。卷三○。音乐志三》:「粒食伊始,农之所先。古今攸赖,是曰人天。」
3.国君。唐。刘禹锡〈砥石赋〉:「君为人天,安有执砺世之具,而患乎无贤欤。」
4.生死的代称。因生者在世,死者归天。如:「人天永隔」。
《國語辭典》:民天  拼音:mín tiān
语本《史记。卷九七。郦生传》:「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指粮食。《宋史。卷一三七。乐志十二》:「士爰稼穑,允协民天。」
分類:粮食
《國語辭典》:太清  拼音:tài qīng
1.天空。《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敖翔太清,纵意容冶。」唐。孟浩然 临洞庭上张丞相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也作「太虚」、「泰清」。
2.天理。《庄子。天运》:「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文选。班固。东都赋》:「今将语子以建武之治,永平之事,监于太清,以变子之惑志。」
3.道家三清之一,为道德天尊所居,其境在玉清、上清之上。泛指仙境。《抱朴子。内篇。杂应》:「上升四十里,名为太清,太清之中,其气甚刚,能胜人也。」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卷四。贬误》:「予察君神静有胆气,将烦君一夕之劳。或药成,相与期于太清也。」
4.南朝梁武帝的年号(西元547~549)。
《國語辭典》:天时(天時)  拼音:tiān shí
1.天地四时运转的法则。《书经。盘庚中》:「古我前后,罔不惟民之承,保后胥戚,鲜以不浮于天时。」《礼记。中庸》:「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2.自然有利的时机。《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
3.气候。宋。杨万里 夏日杂兴诗:「金陵六月晓犹寒,近北天时较少暄。」《儒林外史》第一回:「此时正是初夏,天时乍热。」
4.时候、时间。《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九回:「我见天时尚早,便到外面去閒步。」
《漢語大詞典》:无违(無違)
(1).没有违背;不要违背。书·多士:“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时惟天命,无违。”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宋 文天祥 《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 伯奇 令无违, 申生 恭不贰。”
(2).特指不要违反礼法、天道。论语·为政:“ 孟懿子 问孝,子曰:‘无违。’” 杨伯峻 注引 黄式三 《〈论语〉后案》:“古人凡背礼者谓之违。”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三:“至人秉元化,动静体无违。”
《漢語大詞典》:承天
(1).承奉天道。易·坤:“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后汉书·郎顗传:“夫求贤者上以承天,下以为人。”
(2). 唐 代乐舞名。新唐书·礼乐志十一:“舞者二十人。分四部:一景云舞,二庆善舞,三破阵无,四承天舞……承天乐,舞四人,进德冠、紫袍、白袴。”
(3). 唐 代宫城南中门叫 承天门 。旧唐书·睿宗纪:“兵部尚书 郭元振 从上御 承天门 楼,大赦天下。”
《漢語大詞典》:得天
(1).得天道。谓遵守永恒的运行规律。易·恒:“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
(2).谓得四时之正。逸周书·周月:“ 夏 数得天,百王所同。”汉书·律历志上:“﹝春秋《经》曰‘春王正月’,《传》曰 周 正月‘火出,於 夏 为三月, 商 为四月, 周 为五月。 夏 数得天’,得四时之正也。”
(3).谓得天助。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梦与 楚子 搏, 楚子 伏己而盬其脑,是以惧。 子犯 曰:‘吉。我得天, 楚 伏其罪,吾且柔之矣。’” 杜预 注:“ 晋侯 上向,故得天; 楚子 下向地,故伏其罪。”
(4).指具有的自然条件。 清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二章:“ 中国 文明,起於北方,其气候严寒,地味确瘠,得天较薄。”
《國語辭典》:天路  拼音:tiān lù
通天的道路。比喻十分遥远,可望而不可即。汉。无名氏〈兰若生春阳〉诗:「美人在云端,天路隔无期。」《文选。曹植。与吴季重书》:「天路高邈,良久无缘。」
《國語辭典》:天乐(天樂)  拼音:tiān lè
乐天之道。《庄子。天道》:「与人和者,谓之人乐;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分類:顺适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