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分数(分數)  拼音:fēn shù
1.成绩。
2.不足单位的数。如2/3引申为:分子除以分母,商数未算清者。
3.部分,一定的比例数。
《國語辭典》:任天  拼音:rèn tiān
听任天命。《宋书。卷八一。顾觊之传》:「若藉数任天,则放情荡思。」
分類:从天天命
《國語辭典》:革命  拼音:gé mìng
1.古时因天子受命于天,故朝代更替,君主易姓,皆称为「革命」。《易经。革卦》:「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2.人类发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剧烈变化,可形容于任何方面。如:工业革命、技术革命、绿色革命。
3.专指政治权力或体制结构的根本性改变,通常采用武力或战争等方式推翻既有政权,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如: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國語辭典》:敕命  拼音:chì mìng
1.命令、诏令。汉。刘熙《释名。释书契》:「符,付也。书所敕命于上,付使传行之也。」《三国演义》第一八○回:「且说太仆蒋显到剑阁,入见姜维,传后主敕命,言归降之事。」
2.明清时授六品以下官位的命令,称为「敕命」。《正字通。攴部》:「敕,明制,差遣诸臣予敕,行事备载职守,申以勉词。凡褒嘉责让丛用敕,词皆散文,六品以下官赠封称敕命,始用四六。」
《國語辭典》:景命  拼音:jǐng mìng
大命,上天受予帝王之位的伟大使命。《诗经。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景命有仆。」唐。魏徵〈论时政疏〉:「凡百元首,承天景命。」
《國語辭典》:定数(定數)  拼音:dìng shù
1.运命为天所定,不能改易。《文选。刘孝标。辩命论》:「将荣悴有定数,天命有至极。」《三国演义》第一○四回:「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
2.制定一遵循标准。《续汉书志。第一。律历志上》:「竹声不可以度调,故作准以定数。」
3.一定的数目。如:「在军队中,行伍有一定数,不可太多太少,才符合标准编制。」
《國語辭典》:佐命  拼音:zuǒ mìng
辅助天子创业。《文选。李陵。答苏武书》:「其馀佐命立功之士,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文选。班固。西都赋》:「佐命则垂统,辅翼则成化。」
《國語辭典》:天定  拼音:tiān dìng
天意的安排。《史记。卷六六。伍子胥列传》:「吾闻之,人众者胜天,天定亦能破人。」《儿女英雄传》第二二回:「万事都有天定,这如何是人力防得来的?」
《漢語大詞典》:关天(關天)
(1).与天命有关。 唐 李白 《中山孺子妾歌》:“一贵復一贱,关天岂由身。” 宋 苏轼 《和子由除夜元日省宿致斋》之一:“江湖流落岂关天,禁省相望亦偶然。” 宋 陆游 《闲中富贵》诗:“要信人生各有缘,闲中富贵亦关天。”
(2).关系重大。 元 孟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 王姑娘 ,你见的是一位皇帝,一位单于,一步一语,你可得特别小心哪,出了差错,性命关天。”
分類:天命重大
《漢語大詞典》:诞膺(誕膺)
承受(天命或帝位)。书·武成:“我文考 文王 ,克成厥勋,诞膺天命,以抚方夏。” 孔 传:“大当天命。” 唐 陆贽 《请许台省长官举荐属吏状》:“陛下诞膺宝歷,思致理平。” 明 归有光 《封朝鲜国王妃朴氏诰文》:“制曰:‘我祖宗诞膺天命,统御万方。’”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天貺大东,数千年前,早开楛矢信义之俗,以待我祖宗诞膺景命,混一神洲。”
《漢語大詞典》:帝图(帝圖)
(1).帝王治国的谋略。 南朝 宋 颜延之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有 宋 函 夏 ,帝图弘远, 高祖 以圣武定鼎,规同造物。”北齐书·儒林传赞:“帝图杂霸,儒风未纯。”
(2).引申为帝业。 唐 李白 《大庭库》诗:“帝图终冥没,叹息满山川。”旧唐书·敬晖传:“属以帝图伊始,务静狴牢,所以久以含容,未能暴诸遐邇。”
(3).指帝王应天命的图箓。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平等寺:“天命至重,历数匪轻,自非德协之才,功济四海,无以入选帝图,允当师锡。”元史·世祖纪四:“握乾符而起朔土,以神武而膺帝图。”
(4).犹帝位。旧唐书·外戚传·武延基:“ 则天皇后 临御帝图,明目达聪,躬亲庶绩。”
《國語辭典》:非命  拼音:fēi mìng
1.非寿终正寝。一般指因意外而死亡。《北史。卷一○○。序传》:「痛父非命,终身不食酒肉。」《文选。潘安。马汧督诔》:「然则忠孝义烈之流,慷慨非命而死者。」
2.否定宿命的说法。《汉书。卷三○。艺文志》:「墨家者流,……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
《國語辭典》:大运(大運)  拼音:dà yùn
1.天命。《后汉书。卷二。显宗孝明帝纪》:「朕承大运,继体守丈。」
2.术数用语。星命家以十年一改的命运为「大运」。
《漢語大詞典》:体天(體天)
依据天命。 唐 黄滔 《省试王者之道如龙首赋》:“王者以御彼万国,居于九重,既体天而立制,遂如首以犹龙。” 清 李渔 《蜃中楼·乘龙》:“二位的姻缘乃前生註定,小仙不过体天行道,何恩之有!”
分類:依据天命
《漢語大詞典》:性天
(1).犹天性。谓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语本《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隶续·汉冀州从事郭君碑》:“资於父母,忠以事君,性天自然。”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闻见虽稍广,性天不灵,随即废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此性天中之诗与乐也。”
(2).指人性和天命。为理学研讨的命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方辨论性天,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