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得 → 淂得”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逶迤
亦作“ 逶迆 ”。亦作“ 逶蛇 ”。
(1).曲折绵延貌。《淮南子·泰族训》:“河以逶蛇故能远,山以陵迟故能高。”文选·扬雄〈甘泉赋〉:“梁 弱水 之濎濙兮,躡 不周 之逶迆。” 李善 注:“迆,音移。” 吕向 注:“透迆,长曲貌。”迆,一本作“ 蛇 ”。 唐 卢纶 《与从弟瑾同下第后出关言别》诗:“杂花飞尽柳阴阴,官路逶迤緑草深。”《水浒传》第七二回:“逶迤按 吴 楚 之邦,延亘接 齐 鲁 之境。”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蛇山 逶迆东去。” 毛泽东 《长征》诗:“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 磅礴走泥丸。”
(2).曲折行进貌。楚辞·远游:“方螭虫象并出进兮,形蟉虬而逶蛇。”蛇,一本作“ 迤 ”。史记·蒙恬列传:“於是渡 河 ,据 阳山 ,逶蛇而北。” 宋 王安石 《阴山画虎图》诗:“逶迤一虎出马前,白羽横穿更人立。”红楼梦第二六回:“这里 贾芸 随着 坠儿 逶迤来至 怡红院 中。” 朱德 《寄东北诸将》诗:“南人北去自逶迤,远戍 辽阳 入岭陂。”
(3).游移徘徊貌,徐行貌。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俛仰遵贵之颜,逶迆势利之间。”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舟凝滞於水滨,车逶迤於山侧。”迤,一本作“ 迟 ”。 唐 卢照邻 《登封大酺歌》之三:“翠凤逶迤登介丘,仙鹤徘徊天上游。” 唐 徐凝 《浙东故孟尚书种柳》诗:“ 孟 家种柳东城去,临水逶迤思故人。”
(4).舒展自如貌。楚辞·远游:“驾八龙之婉婉兮,载云旗之逶蛇。” 王夫之 通释:“逶蛇,音威夷,曲折自如貌。”汉书·礼乐志:“票然逝,旗逶蛇。” 颜师古 注:“逶蛇,旗貌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九:“芳树垂緑叶,青云自逶迤。” 唐 杜甫 《九日寄岑参》诗:“君子强逶迤,小人困驰骤。”
(5).顺应自得之貌。隶释·汉费凤别碑:“ 汉安 二年, 吴郡 太守 东海 郭君 ,以君有逶虵之节,自公之操,年卅一举孝廉,拜郎中,除 陈国 新平 。”《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各装美貌逞逶迤,尽出玉颜夸艷态。” 唐 杜甫 《奉送魏六丈佑少府之交广》诗:“掌中琥珀钟,行酒双逶迤。” 仇兆鳌 注:“双逶迤,指送酒佳人。”参见“ 逶迤退食 ”。
(6).形容歌声婉转。 南朝 梁 范静 妻 沈氏 《当垆曲》:“逶迤飞尘唱,宛转遶梁声。”
(7).形容舞姿、体态优美。后汉书·文苑传下·边让:“振华袂以逶迤,若游龙之登云。” 三国 魏 曹丕 《临涡赋》:“鱼頡頏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
(8).指隐微曲折。后汉书·荀爽传论:“及后潜图 董氏 ,几振国命,所谓‘大直若屈’,道固逶迤也。” 李贤 注:“逶迤,曲也。”
(9).指曲折的情节。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篇:“然选事则新颖,行文则逶迤,固仍以传奇为骨者也。”
(10).指曲折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得志。 唐 白居易 《哭崔常侍晦叔》诗:“逶迤二十年,与世同浮沉。”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陈侗知陕州》:“世俗自无常, 徐公 故逶迤。” 宋 苏辙 《送陈侗同年知陕府》诗:“丈夫志四方,所遇常逶迤。”
(11).衰败貌。 唐 陈子昂 《修竹篇》诗序:“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頽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 唐 韩愈 《谢自然诗》:“逶迤不復振,后世恣欺谩。”
《漢語大詞典》:逶迤退食
谓从容谦退,公正廉洁。语本诗·召南·羔羊:“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郑玄 笺:“退食谓减膳也。自,从也。从於公谓正直顺於事也。委蛇,委曲自得之貌。节俭而顺心志定,故可自得也。”。后汉书·杨秉传:“ 秉 儒学侍讲,常在谦虚; 著 隐居行义,以退让为节。俱徵不至,诚违侧席之望,然逶迤退食,足抑苟进之风。”
分類:从容谦退
《韵府拾遗 支韵》:得之
王槃诗大元不杀文丞相君义臣忠两得之
分类:得之
《漢語大詞典》:无相(無相)
(1).无人扶助。左传·僖公十五年:“《归妹》《睽》,犹无相也。” 杜预 注:“《归妹》,女嫁之卦;《睽》,乖离之象,故曰无相。相,助也。” 陆德明 释文:“相,息亮反。”礼记·仲尼燕居:“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 孔颖达 疏:“相,谓扶相。”
(2).佛教语。与“有相”相对。指摆脱世俗之有相认识所得之真如实相。 南朝 梁 萧统 《和梁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诗》:“神心鉴无相,仁化育有为。” 唐 姚合 《过钦上人院》诗:“有相无相身,惟师説始真。”
(3).没有福相。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九:“父母无相,惟生六女,无有一男。”
《漢語大詞典》:犹然(猶然)
(1).舒迟貌。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君子犹然如将可及也,而不可及也。”逸周书·官人:“喜色犹然以出。” 朱右曾 校释:“犹然,舒和貌。”
(2).微笑自得之貌。庄子·逍遥游:“ 宋荣子 犹然笑之。” 陆德明 释文:“ 崔 李 云:‘犹,笑貌。’”
(3).尚且。史记·游侠列传:“此皆学士所谓有道仁人也,犹然遭此菑,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
(4).尚且如此。 清 方文 《胡母节寿诗》:“世变节义如轻尘,男子犹然况妇人。”
(5).仍然。《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只因小夫人生前甚有 张胜 的心,死后犹然相从。”儒林外史第四六回:“﹝一对料丝灯﹞今已六十餘年,犹然簇新。”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一:“至今四十多年了,这幅画景,犹然清清楚楚的摆在脑际。”
(6).仍然如此。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唐 世士人宴聚,盛行叶子格, 五代 、国初犹然,后渐废不传。”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关镇杂记·秦皇岛》:“﹝ 秦皇 ﹞下马拜,荆皆垂首向地,如顿伏状。至今犹然。”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明 季士大夫投刺率称某某拜,开国犹然,近人多易以‘顿首’二字。”
《漢語大詞典》:偏得
犹独得。谓得之最多。庄子·庚桑楚:“ 老聃 之役,有 庚桑楚 者,偏得 老聃 之道。” 成玄英 疏:“ 老君 大圣,弟子极多,门人之中, 庚桑楚 最胜,故称偏得也。”
分類:独得得之
《漢語大詞典》:道力
因修道而得之功力。 南朝 梁元帝 《香炉铭》:“苏合氤氲,非烟若云,时穠更薄,乍聚还分,火微难尽,风长易闻,孰云道力,慈悲所薰。” 唐 吕岩 《敲爻歌》:“得者须由道力人,道力人,真散汉。” 宋 惠洪 《二十日偶书》诗之二:“临事无疑知道力,读书有味觉身闲。” 清 洪升 《长生殿·觅魂》:“思重见,凭着咱道力无边,特地把神通显。”亦指一般的修养功夫。 梁启超 《新民说》十:“制之有节,行之有恒,实为人生品格第一大事,善观人者每於此覘道力焉。”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我的第一个师父》:“然而我的师父究竟道力高深,他不说戒律,不谈教理,只在当天大清早,叫了我的三师兄去。”
《漢語大詞典》:性天
(1).犹天性。谓人得之于自然的本性。语本《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隶续·汉冀州从事郭君碑:“资於父母,忠以事君,性天自然。”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序》:“闻见虽稍广,性天不灵,随即废忘。”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余观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戏者,此性天中之诗与乐也。”
(2).指人性和天命。为理学研讨的命题。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方辨论性天,剖析理欲,严词正色,如对圣贤。”
《漢語大詞典》:佛果
(1).佛教认为成佛是持久修行所得之果,故名之为“佛果”。 隋炀帝 《设斋愿疏》:“下度众生,上求佛果。” 明 李贽 《为黄安二上人》之三:“如是念佛,如是修行,如是持戒……如是自然登莲臺而证真乘,成佛果。”
(2).借指亡灵经超度而脱离地狱苦海。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 吴长文 不喜释氏,父卒,不召僧营佛果。”
《漢語大詞典》:天得
谓得之于天,天然具备。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宪集〉序》:“悬然天得,不谋成心。” 唐 韩愈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绍述 无所不学,於辞於声天得也。”
分類:得之天然
《漢語大詞典》:宝鸡(寶雞)
古传说中的神鸡。谓得之可成王霸之业。 陕西省 宝鸡县 之名本此。太平广记卷四六一引 晋 张华 《列异传·陈仓宝鸡》:“ 秦穆公 时, 陈仓 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猪非猪,牵以献 穆公 。道逢二童子曰:‘此为媪述,常在地中,食死人脑。若欲杀之,以柏插其首。’媪曰:‘此二童子名为鸡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 陈仓 人捨之,逐二童子。二童化为雉,飞入於林。 陈仓 人告 穆公 ,发徒大猎,果得其雌,又化为石,置之 汧 渭 之间。至 文公 立祠,名 陈宝 。” 晋 潘岳 《西征赋》:“宝鸡前鸣,甘泉后涌。”北齐书·文苑传·樊逊:“我 太祖 收宝鸡之瑞,握凤皇之书,体一德以匡朝,屈三分而事主,荡此妖寇,易如沃雪。”
《漢語大詞典》:登来(登來)
犹得来,得之。《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 何休 注:“登,读言得。得来之者, 齐 人语也。 齐 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 孔广森 通义:“登来之者,犹言得之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诸经:“《公》《穀》则……来曰登来。”
《漢語大詞典》:无上道(無上道)
佛教语。指如来所得之道,更无过上,故名。《法华经·方便品》:“正直捨方便,但説无上道。” 唐 刘禹锡 《乐天少傅五月长斋广延缁徒谢绝文友坐成睽间因以戏之》诗:“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 宋 苏轼 《书孙元忠所书〈华严经〉后》:“修无上道难,造种种福业易。”《西湖佳话·放生善迹》:“内中有一个御史 左宗郢 便问道:‘唸佛得悟道否?’ 莲池 道:‘怎么得不悟?反问问自性,性成无上道。’”
《漢語大詞典》:分量
(1).谓分为若干份时所当得之量。宋史·后妃传上·英宗高皇后:“后弟内殿崇班 士林 ,供奉久,帝欲迁其官,后谢曰:‘ 士林 获升朝籍,分量已过,岂宜援先后家比?’辞之。” 宋 岳飞 《辞例赐银绢札子》:“伏望圣慈,俯垂睿照,收还所赐银绢,庶使稍安分量,不至盈满,取进止。”
(2).犹重量。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骡夫説:‘一个人儿不行,你瞧不得那件头小,分量够一百多斤呢!’” 沈从文 《湘西·沅水上游几个县分》:“二十年前,乡下人上场决斗时,尚有手携着手,用分量同等的刀相砍的公平习惯。” 浩然 《艳阳天》第一章:“副队长 马同峰 捧着 马之悦 那封信反复地看着,好象在手上掂掂它有多少分量。”
(3).犹力量。《朱子全书》卷四:“若是大底功业便用大圣贤做,小底功业便用小底贤人做,各随他分量做出来,如何强得?” 老舍 《黑白李》:“彼此对看着,一齐微笑,神气和默默中的领悟,都比言语更有分量。”
(4).犹质量。 徐铸成 《报海旧闻·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 任公 ﹞写了几本如《清代学术思潮史》等有分量的书。”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五:“在编辑方针上,讲求生意经的老板总是希望刊物文章短一些,内容‘杂’一些;而编者则希望活泼之外,也应尽可能地登一些有分量的作品。”
(5).犹比重,比例。 邓小平 《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我们现在还不能让所有的高等院校普遍加重科研的分量,但是重点大学都要逐步加重科研的分量,逐步增加科研的任务。” 柯灵 《香雪海·阿波罗降临人世》:“大诗人 歌德 在人类文化宝库中,占有很重的分量。”
(6).犹轻重,深浅。 清 李渔 《玉搔头·误投》:“还亏他知分量,自称阿父。可知道论年纪儘堪生养。”红楼梦第一一五回:“ 甄寳玉 道:‘弟少时不知分量,自谓尚可琢磨;岂知家遭消索,数年来更比瓦砾犹贱。’”
(7).分别;差异。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上:“人之学问,皆可勉强,惟记性各有分量,必禀之天。”
《漢語大詞典》:口分
按人口分田。《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者,天下之中正也” 汉 何休 注:“圣人制井田之法而口分之:一夫一妇,受田百亩,以养父母妻子。”
(1).每口人应分得之田。新唐书·食货志一:“授田之制,丁及男年十八以上者,人一顷,其八十亩为口分,二十亩为永业;老及篤疾、废疾者,人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当户者增二十亩,皆以二十亩为永业,其餘为口分。”参见“ 口分田 ”。
(2).自己分内应得的食品。 宋 范成大 《腊月村田乐府》诗序:“二十五日煮赤豆作糜,暮夜闔家同饗,云能辟瘟气,虽远出未归者亦留贮口分。” 宋 杨万里 《花》诗:“蜂蝶行粮猿鹤饭,一生口分两无争。”《醒世姻缘传》第二五回:“母亲笑道:‘小家子丫头!你见与他些果子吃,嫌他夺了你的口分?’”
《漢語大詞典》:口分田
唐 代按人口授田。每口人所受者,皆包含永业田二十亩,其余为口分田。如男丁受田百亩,其中二十亩为永业田,八十亩为口分田。新唐书·食货志一:“凡庶人徙乡及贫无以葬者,得卖永业田。自狭乡而徙宽乡者,得并卖口分田。”《唐律疏议·户婚·卖口分田》:“诸卖口分田者,一亩笞十。二十亩加一等。罪止杖一百,地还本主,财没不追。”参见“ 口分 ”。
《漢語大詞典》:兆祥
(1).预示吉利。史记·孝武本纪:“神灵之休,祐福兆祥,宜因此地光域立 泰畤坛 以明应。”
(2).谓卜占所得之预兆。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论:“ 田乞 及 常 所以比犯二君,专 齐国 之政,非必事势之渐然也,盖若遵厌兆祥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