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织女(織女) 拼音:zhī nǚ
1.从事纺织的女子。三国吴。杨泉〈织机赋〉:「织女扬翚,美乎如芒,丽姿研雅,动有令光。」
2.中国古代传说是天帝的女儿。汉代传说与牵牛郎为夫妇,婚后废织,被天帝分隔于银河两岸,遥遥相对,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方能相会。也称为「天女」。
3.星官名。由三颗星组成,属牛宿。《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织女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宝也。王者至孝,神祇咸喜,则织女星俱明,天下和平。大星怒角,布帛贵。」文中所指大星,为织女三星中最亮的一颗星,即俗称的织女星。参见「织女星」条。
2.中国古代传说是天帝的女儿。汉代传说与牵牛郎为夫妇,婚后废织,被天帝分隔于银河两岸,遥遥相对,每年农历七月七日方能相会。也称为「天女」。
3.星官名。由三颗星组成,属牛宿。《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织女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主果蓏丝帛珍宝也。王者至孝,神祇咸喜,则织女星俱明,天下和平。大星怒角,布帛贵。」文中所指大星,为织女三星中最亮的一颗星,即俗称的织女星。参见「织女星」条。
《國語辭典》:四等 拼音:sì děng
1.四种等级。如:「成绩考核等第,可分为:甲、乙、丙、丁四等。」《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流外官,以行能功过为四等:清谨勤公为上,执事无私为中,不勤其职为下,贪浊有状为下下。」
2.声韵学名词:(1)指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2)指等韵韵图上所分的四等。一、二等为洪音,三、四等为细音。四等界限说法不一,根据黄侃的说法,一、四等源自古音,二、三等为今变音。
2.声韵学名词:(1)指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呼。(2)指等韵韵图上所分的四等。一、二等为洪音,三、四等为细音。四等界限说法不一,根据黄侃的说法,一、四等源自古音,二、三等为今变音。
《國語辭典》:四姓 拼音:sì xìng
1.四个姓氏。我国历代常有以四个豪门贵族合称为「四姓」的现象。如东汉时有樊、郭、阴、马四姓;三国吴有朱、张、顾、陆四姓;晋代有雷、蒋、谷、鲁四姓;唐代有郑、卢、李、崔四姓。
2.南北朝时,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贵族,称为「四姓」。《南史。卷五六。列传。张弘策》:「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列传中。柳冲》:「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佰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
3.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长阿含经》卷一三:「世有四姓:刹利、婆罗门、居士、首陀罗。」
2.南北朝时,以郡望或官位分为甲、乙、丙、丁四等贵族,称为「四姓」。《南史。卷五六。列传。张弘策》:「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冠士子听者常数百人。」《新唐书。卷一九九。儒学列传中。柳冲》:「尚书、领、护而上者为『甲姓』,九卿若方佰者为『乙姓』,散骑常侍、太中大夫者为『丙姓』,吏部正员郎为『丁姓』。凡得入者,谓之『四姓』。」
3.印度社会的四种阶级。《长阿含经》卷一三:「世有四姓:刹利、婆罗门、居士、首陀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