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郡国(郡國)
郡和国的并称。 汉 初,兼采封建及郡县之制,分天下为郡与国。郡直属中央,国分封诸王、侯,封王之国称王国,封侯之国称侯国。 南北朝 仍沿郡、国并置之制,至 隋 始废国存郡。后亦以“郡国”泛指地方行政区划。史记·酷吏列传:“上乃拜 成 为关都尉。岁餘, 关东 吏隶郡国出入关者,号曰‘寧见乳虎,无值 寧成 之怒。’”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 唐 元稹 《夏阳县令陆翰妻河南元氏墓志铭》:“当 乾元 、 广德 之间,郡国多事。” 清 刘逢源 《郭泰》诗:“博带雍容七尺身,遨游郡国擅人伦。”
《國語辭典》:敌国(敵國)  拼音:dí guó
1.仇敌之国。《战国策。秦策一》:「诎敌国,制海内。」《水浒传》第五四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戮剿除,他日养成贼势,甚于北边强虏敌国。」
2.势力相当的国家。《孟子。尽心下》:「征者上伐下也,敌国不相征也。」
3.相当于一国。如:「富可敌国」。《史记。卷八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4.能系大局轻重的人才。《后汉书。卷一八。吴盖陈臧列传。吴汉》:「吴公差彊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或制胜帷幄,或门人加亲,或与时抑扬,或隐若敌国。」
《國語辭典》:条约(條約)  拼音:tiáo yuē
1.约定的事项、规章。《新唐书。卷二二二。南蛮传中。南诏传》:「诏殿中监段文楚为经略使,数改条约,众不悦,以胡怀玉代之。」《里语徵实。卷中下》:「条约:昔箕子避地朝鲜,其国俗未有检束之教,乃施八条之约,使人知禁,后条约始此。」
2.国家与国家间所缔结的契约。如:「中日甲午战争以后,订立马关条约。」
《國語辭典》:政体(政體)  拼音:zhèng tǐ
1.施政的要领、方针。《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故本纪以述皇王,列传以总侯伯,八书以铺政体,十表以谱年爵,虽殊古式,而得事序焉。」
2.国家的政治形态,即国家运用政权所表现的形式。如:「民主政体」、「专制政体」。
《漢語大詞典》:汉祚(漢祚)
指 汉 朝的皇位和国统。 汉 班固 《东都赋》:“往者 王莽 作逆, 汉 祚中缺。” 三国 魏 钟会 《檄蜀文》:“往者 汉 祚衰微,率土分崩,生民之命,几於泯灭。”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文武四充, 汉 祚克广。”
《國語辭典》:蝥贼(蝥賊)  拼音:máo zé
专吃禾稼的害虫。比喻败类、祸害的意思。《左传。成公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剪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蝥贼以来,荡摇我边疆。」也作「蟊贼」。
《漢語大詞典》:府院
(1).犹府第。《三国演义》第一○六回:“ 爽 每日与 何晏 等饮酒作乐……佳人美女,充满府院。”
(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总统府和国务院的并称。 陶菊隐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二四章第一节:“关于府院权限问题, 段 坚持总统不应列席国务会议。”
《國語辭典》:内战(內戰)  拼音:nèi zhàn
1.国内的战争。指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势力或团体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或争取权力,所进行的武力冲突。如:「一个国家如果陷入长期内战,往往会造成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2.内心的挣扎。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外熏性易染,内战心难衄。」
《漢語大詞典》:致胙
(1).古时天子祭祀后,将祭肉赏赐诸侯,以示礼遇。国语·齐语:“ 葵丘 之会,天子使 宰孔 致胙於 桓公 ,曰:‘余一人之命,有事於 文 武 ,使 孔 致胙。’” 韦昭 注:“胙,祭肉也。”史记·商君列传:“居五年, 秦 人富强,天子致胙於 孝公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奉 汉帝 为 山阳公 ……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於太庙,致胙。”
(2).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国语·鲁语上“尝、禘、蒸、享之所致君胙者有数矣” 韦昭 注引 贾 唐 二君曰:“臣祭,致肉於君,谓之致胙。”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 唐 贾公彦 疏:“今彼虽据诸侯礼,王之臣致胙亦然。故云‘归胙於王’也。”参见“ 致福 ”。
《漢語大詞典》:致福
(1).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周礼·天官·膳夫:“凡祭祀之致福者,受而膳之。” 郑玄 注:“致福,谓诸臣祭祀,进其餘肉,归胙于王。”周礼·春官·都宗人:“掌都祭祀之礼。凡都祭祀致福于国,正都礼与其服。”《穀梁传·僖公十年》:“世子祠。已祠,致福於君。” 锺文烝 补注:“福,胙肉。”
(2).代人主持祭祀,将祭馀之肉奉献给主人,也称致福。礼记·少仪:“为人祭曰致福。” 陈澔 集说:“为人祭,摄主也,其归胙将命之辞言致福,谓致其祭祀之福也。”
(3).得福;求福。易·震:“象曰‘震来虩虩’,恐致福也。” 高亨 注:“言面临鉅雷,畏恐则得福也。”史记·秦始皇本纪:“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漢語大詞典》:关金(關金)
(1).北洋军阀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海关税收的计算单位。
(2).“关金券”的简称。
《國語辭典》:检疫(檢疫)  拼音:jiǎn yì
为预防传染病蔓延,而施行船舶、汽车、货物、旅客等的检查及消毒。也称为「验疫」。
《漢語大詞典》:保安队(保安隊)
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统治时期具有警察性质的武装部队。亦统称为保安部队。
《國語辭典》:引水权(引水權)  拼音:yǐn shuǐ quán
一国对于进入本国领域内的他国船只,有强行引导其出入港口的权力,称为「引水权」。
《漢語大詞典》:众人国士(衆人國士)
指一般人和国中杰出的人才。语本战国策·赵策一:“ 豫让 曰:‘臣事 范 中行氏 , 范 中行氏 以众人遇臣,臣故众人报之; 知伯 以国士遇臣,臣故国士报之。’”《三国演义》第二五回:“ 辽 ( 张辽 )曰:‘岂不闻 豫让 “众人国士”之论乎? 刘玄德 待 云长 不过恩厚耳。’” 明 方兆曾 《国士叹》诗:“人臣死义不死恩,众人国士何当论。”
《国语辞典》:与国同休(与国同休)  拼音:yǔ guó tóng xiū
到国家灭亡时才停止,意即和国家命运同生共死。《通俗常言疏證。朝署。与国同休》引《巧团圆》剧:「你的恩官,止做得一代;我的世袭,还是与国同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