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内战(內戰)  拼音:nèi zhàn
1.国内的战争。指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势力或团体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或争取权力,所进行的武力冲突。如:「一个国家如果陷入长期内战,往往会造成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2.内心的挣扎。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外熏性易染,内战心难衄。」
《國語辭典》:志愿军(志願軍)  拼音:zhì yuàn jūn
一国或数国人民,因自愿参加另一国家的对外战争或国内战争所组成的军队。
《国语辞典》:南北战争(南北战争)  拼音:nán běi zhàn zhēng
十九世纪发生于美国的内战。美国因南北经济结构的差异,故对黑奴的主张不同。西元一八六一年,美国总统林肯下令释放黑奴,南部诸州不服,遂退出联邦,自组美利坚邦联,南北因此分裂,发生内战,历时四年。一八六五年,南方投降,美国终告统一。
《国语辞典》:荣民节(荣民节)  拼音:róng mín jié
荣民,今多指曾参与抗日战争或国共内战,战后随政府迁台的大陆地区省籍退伍军人。「荣民节」于民国六十八年八月由行政院核定,以十月三十一日蒋中正总统诞辰纪念日为节日日期,目的在使国军退除役官兵永怀蒋公德泽,益励忠贞,团结奋斗,报效国家。
《漢語大詞典》: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
1947年5月,上海、南京、北平等地学生举行以反内战、争民主为内容的五四纪念活动。上海学生在上街宣传时遭国民党军警殴打和拘捕。20日,北平、天津、上海、南京等地学生在南京组成请愿团,进行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大游行,遭到镇压,学生一百余人被打伤,二十多人被捕,造成“五二○血案”。血案发生后,在全国掀起了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群众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漢語大詞典》:察里津保卫战
苏俄国内战争期间保卫察里津的战斗。1918-1919年,南线红军在斯大林等指挥下,连续三次击退白军对察里津的围攻,从而保证了对中央地区的粮食供应。
《漢語大詞典》:白卫军
或称“白军”。1918-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反革命武装。以沙俄反动军官为骨干,并得到外国武装干涉者支持,挑起内战。最后被红军消灭。
《國語辭典》:第五纵队(第五縱隊)  拼音:dì wǔ zōng duì
fifth column
现泛指隐藏在内部,与敌方里应外合,进行破坏且尚未曝光的敌方间谍。源自西元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西班牙国民军(Nationalist)将军Emilio Mola告诉记者,将带领四个纵队包围马德里,另外的第五纵队将在马德里内部作内应。此后,第五纵队被广泛用来指称各种间谍组织,并成为一般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