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脱帽(脫帽)  拼音:tuō mào
1.表示降服。《后汉书。卷一九。耿弇传》:「安得惶恐,走出门,脱帽抱马足降。」
2.一种行礼方式。军警人员面见长官时的脱帽礼或行鞠躬礼前需先脱帽之礼。
《國語辭典》:镇压(鎮壓)  拼音:zhèn yā
1.以武力禁止暴乱,如:「镇压暴民」。《三国演义》第一三回:「帝与大臣议事于茅屋之下,诸将引兵于篱外镇压。」也作「压镇」。
2.叠压。《文选。班固。西都赋》:「禽相镇压,兽相枕藉。」
《國語辭典》:内战(內戰)  拼音:nèi zhàn
1.国内的战争。指一个国家内的不同势力或团体为了实现其政治主张或争取权力,所进行的武力冲突。如:「一个国家如果陷入长期内战,往往会造成经济崩溃,民不聊生。」
2.内心的挣扎。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外熏性易染,内战心难衄。」
《國語辭典》:白军(白軍)  拼音:bái jūn
西元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取得政权,建立红军,而效忠沙皇的旧有势力以及富农、地主和资产阶级等反对布尔什维克者所组织的军队,则称为白军,双方于一九一八年爆发内战,一九二二年白军为红军击溃。
《國語辭典》:肃反(肅反)  拼音:sù fǎn
大陆地区指肃清反革命。
《國語辭典》:镇反(鎮反)  拼音:zhèn fǎn
中共于民国三十八年后所进行的镇压反革命斗争。
《漢語大詞典》:五大运动(五大運動)
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肃清反革命、三反五反和思想改造等政治运动。 毛泽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因为过去是打仗,五大运动,三大改造,这样从容辩论的形式不能产生。”
《漢語大詞典》:现反(現反)
“现行反革命”的简称。称我国解放后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人。 丛维熙 《创作与生活·文学与生活的关系》:“在那‘四人帮’利用愚忠造神的年代,老头儿成了一名‘现反’。”《当代》1984年第2期:“听说 吴今义 成了‘现反’,外婆气得一病不起,卧床两年多。”
《國語辭典》:反革命  拼音:fǎn gé mìng
违反革命理念的意图或行为。在革命政权发展的过程中,「反革命」常成为指控政敌的罪名。
《國語辭典》:黑名单(黑名單)  拼音:hēi míng dān
应该被惩治或有嫌疑而被注意者的秘密名单。如:「他与地下组织来往密切,已被情治单位列入黑名单中,暗加监视。」也作「黑单」。
《國語辭典》:黑五类(黑五類)  拼音:hēi wǔ lèi
黑五类是中国共产党掌权者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对地主、富农、反革命分子、坏分子、右派分子等五类人的统称,合称地富反坏右,与「红五类」相对。在共产党统治中国的前三十年间(西元1949~1979),被认定为黑五类者,地位有如政治贱民,在公民权益、政治待遇、就学就业等各方面,都备受歧视,甚至丧命。黑五类是个笼统的认定,大抵曾有上千万人被划为黑五类,若加上他们的眷属,则有上亿人因为这个政治身分而受到牵连。参见「红五类」条。
《漢語大詞典》:白卫军
或称“白军”。1918-1920年苏俄国内战争时期的反革命武装。以沙俄反动军官为骨干,并得到外国武装干涉者支持,挑起内战。最后被红军消灭。
《漢語大詞典》:契卡
“(全 俄 )肃清反革命及怠工特设委员会”(1917-1922年)缩写的音译。有时也用来指该组织的工作人员。
《漢語大詞典》:清乡团(清鄉團)
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民党用于镇压农村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反革命武装。 郑启普 《扑不灭的火》:“昨晚来了清乡团,抓走了九个农民,一个忠厚老实的农民 李大利 被杀了。”
《漢語大詞典》:马日事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指使武汉国民政府管辖区的反动军官叛变革命。在第三十五军军长何键的策动下,该军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指挥全团千余人于21日晚在长沙发动反革命政变,突然袭击湖南省总工会、省农会及其他革命组织。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百余人,被捕三千余人。因这一天的电报代日韵目是“马”字,故称“马日事变”。这一事变成为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公开合流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