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化洽
(1).教化普沾。 汉 蔡邕 《司空文烈侯杨公碑》:“功成化洽,景命有倾。帝乃震慟,执书以泣。” 唐 刘商 《金井歌》:“文明化洽天地清,和气氤氲孕至精。”
(2).指使教化普沾。《三国志·魏志·苏则传》:“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2).指使教化普沾。《三国志·魏志·苏则传》:“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
《國語辭典》:化生 拼音:huà shēng
《國語辭典》:化身 拼音:huà shēn
1.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显现的生命形态;亦指人或事物所转化的种种形象。《西游记》第一七回:「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西游记》第二五回:「却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
2.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如:「他经常仗义执言,为民发声,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如有一个上帝,则一定有一个『势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罗都是『势力尊者』的化身。」
3.变换身形。如:「孙悟空拥有七十二种变化的法力,能化身为各种人物。」
2.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如:「他经常仗义执言,为民发声,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如有一个上帝,则一定有一个『势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罗都是『势力尊者』的化身。」
3.变换身形。如:「孙悟空拥有七十二种变化的法力,能化身为各种人物。」
《漢語大詞典》:化源
(1).教化的本源。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昭室化源,发扬大号。” 唐 李翱 《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其论释氏之害於人者,尚列为高等,冀感悟圣明,岂不欲发明化源,抑絶小道。”《旧唐书·李绛传》:“陛下思广天聪,亲览国史,垂意精颐,鉴於化源,实天下幸甚。”
(2).指掌教化之位。《旧唐书·李渤传》:“若言不行,计不从,顺奉身速退,不宜尸素於化源。”
(3).中医学指六气的生化之源。《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炙甘草汤方”集解引 张璐 曰:“津液枯槁之人,宜预防二便秘濇之虞,麦冬、生地溥滋膀胱之化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大人口破》“大人口破分虚实”注:“如口疮乾黄硬作渴者,宜服加减八味丸,以滋化源,俱禁水漱。”
(2).指掌教化之位。《旧唐书·李渤传》:“若言不行,计不从,顺奉身速退,不宜尸素於化源。”
(3).中医学指六气的生化之源。《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炙甘草汤方”集解引 张璐 曰:“津液枯槁之人,宜预防二便秘濇之虞,麦冬、生地溥滋膀胱之化源。”《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大人口破》“大人口破分虚实”注:“如口疮乾黄硬作渴者,宜服加减八味丸,以滋化源,俱禁水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