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回向(迴向)  拼音:huí xiàng
一种佛教的修行法门。修行者完成任何善行时,思惟以此善行的功德,使其达成某一崇高的理想。南朝齐。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十方诸众生,所行微善业,仁孝及谦敬,慈爱柔和等,忠正修礼智,矜逮赈孤穷,如是世俗善,悉回向佛道。」
《分类字锦》:宣仁
曹植汉二祖优劣论宣仁以和众迈德以来远故窦融闻声而景附马援一见而叹息
分类:功德
《國語辭典》:种植(種植)  拼音:zhòng zhí
栽种培植。三国魏。曹植〈藉田论〉:「昔者神农氏始尝百草,教民种植。」唐。白居易〈步东坡〉诗:「种植当岁初,滋荣及春暮。」
《漢語大詞典》:登三
(1).谓功德登于三王之上。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方将增 泰山 之封,加 梁父 之事,鸣和鸞,扬乐颂,上减五,下登三。” 李善 注引 李奇 曰:“五帝之德, 汉 比为减;三王之德, 汉 出其上。”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上咸五,下登三。” 裴駰 集解引 韦昭 曰:“咸同於五帝,登三王之上。”《南齐书·王融传》:“习 呼韩 之旧仪,拜鑾舆之巡幸,然后天移云动,勒封 岱宗 ,咸五登三,追踪七十。” 唐 王勃 《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 高祖 以援疑拨乱,伏紫气而登三; 太宗 以端拱继明,自黄离而用九。”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约史徇名,勉附青云之士,实偶登三之盛,获从旅百之先。”
(2).谓帝王与道、天、地三者并尊。 唐 李商隐 《贺相国汝南公启》:“圣上初九潜泉,登三佩契。” 冯浩 笺注:“此所谓登三者,谓帝王与道、天、地三者并尊也。”《旧唐书·音乐志三》:“穆穆我后,道应千龄。登三处大,得一居贞。”
《漢語大詞典》:颂德(頌德)
歌颂功德。汉书·郊祀志上:“而遂除车道,上自 泰山 阳。至颠,立石颂德,明其得封也。” 唐 李峤 《奉和天枢成宴夷夏群僚应制》:“何如万方会,颂德九门前。”
《漢語大詞典》:资粮(資糧)
亦作“ 资粮 ”。
(1).粮食。泛指钱粮。左传·僖公四年:“若出于 陈 郑 之间,共其资粮屝履,其可也。” 杨伯峻 注:“资粮,同义连绵词,资亦粮也。” 晋 刘琨 《扶风歌》:“资粮既之尽,薇蕨安可食。”粮,一本作“ 粮 ”。 郭沫若 《文艺论集续集·孤鸿--致成仿吾的一封信》:“但是研究者自身的生活的保障,至低限度的糊口的资粮,这求之于国外,比在国内是还要困难的了。”
(2).按规定发给的米粮。旧唐书·裴胄传:“收其资粮,分为月进, 胄 至,奏其本末,罢之。”
(3).粮食为人生存之本,故佛教用以比喻善根功德。 南朝 齐 萧子良 《净住子净行法门·大忍恶对门》:“是故发大乘者,多来此土,以救苦为资粮,以拔恼为要行。”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诺皋记上:“按者亦以死论,僧求假七日,令持念为将来资粮, 郑公 哀而许之。”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实二:“藏经中有《俱舍论》,载颂曰:‘欲往前路无资粮,来往中间无所止。’ 东莱先生 吕居仁 临终诗云:‘病知前路资粮少,老觉平生事业非。’盖用前语。”
《國語辭典》:天枢(天樞)  拼音:tiān shū
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一颗,在西方为大熊座α星。《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北斗七星在太微北,……又魁第一星曰天枢,二曰琁,三曰玑,四曰权,五曰玉衡,六曰开阳,七曰摇光;一至四为魁,五至七为杓。」
《國語辭典》:符命  拼音:fú mìng
1.古代帝王受天命的象徵。古人认为天降祥瑞于国君,使其有凭證治理国家。《魏书。卷一八。太武五王传。临淮王谭传》:「光武又无世及之德,皆身受符命,不由父祖。」
2.文体名。叙述天降祥瑞,歌颂君主。《文选》据司马相如的〈封禅文〉、扬雄的〈剧秦美新〉、班固的〈典引〉等相继撰文,遂别立符命一类为文体。
《漢語大詞典》:土德
(1).五德之一。古以五行相生相克附会王朝命运,谓土胜者为得土德。史记·五帝本纪:“﹝ 轩辕 ﹞有土德之瑞,故号 黄帝 。” 司马贞 索隐:“ 炎帝 火, 黄帝 以土代之。”汉书·张苍传:“ 苍 为丞相十餘年, 鲁 人 公孙臣 上书,陈终始五德,言 汉 土德时,其符黄龙见,当改正朔,易服色。” 唐 张说 《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 轩皇 ;而今表圣,土德以昌。”
(2).大地的功德。 清 金农 《客来自覃怀见饷地黄奉酬十韵》:“灵品彰土德,流膏藴精腴。”
(3).用称帝后的功德。 明 徐渭 《五色鹦鹉黄鹦鹉并是圣母所驯》诗之三:“饮啄定应歌帝力,生成何幸稟中央,千秋万岁欢无极,土德坤舆本肇祥。”
《漢語大詞典》:坤载(坤載)
(1).谓大地能负载万物。易·坤:“坤厚载物,德合无疆。” 孔颖达 疏:“以其广厚,故能载物。” 宋 袁褧 《枫窗小牍》卷下:“夫结而为山,融而为谷,设险阻於地理,资守距於国都,足以表坤载之无疆,示神州之大壮者也。”
(2).谓帝后功德博厚,如地之载育万物。 宋 王安石 《慰太皇太后表》:“伏惟太皇太后功在帝图,德齐坤载。” 宋 秦观 《代贺太后生辰表》:“恭以皇太后德符坤载,位正母仪。”参见“ 坤 ”。
《國語辭典》:法藏  拼音:fǎ zàng
1.佛教用语。梵语dharma-kośa的意译。指佛陀教法的汇集。唐。王维 苑舍人能书梵字兼达梵音皆曲尽其妙戏为之赠诗:「莲花法藏心悬悟,贝叶经文手自书。」
2.唐代一位高僧的法号。康居国人,至祖父始迁居长安,故以康为姓。为华严宗三祖。十七岁入太白山学佛,后从智俨听讲《华严经》,深受智俨赞赏,二十八岁出家为沙弥。上元元年,奉诏在太原寺讲《华严经》。后诏京师十大德为授具足戒,并赐号贤首。从此以后经常参加翻译、讲经、著述。先后和地婆诃罗、提云般若、实叉难陀、菩提流志等共译事,特别对《华严经》的翻译贡献最大;亦于《华严经》研究最深,前后讲说《华严经》三十馀次。将智俨所创的教相和观行作了详尽的发挥,成为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世称「贤首国师」。弟子以宏观、文超、智光、宗一、慧苑、慧英等最有名。著有《华严探玄记》二十卷、《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华严经问答》二卷、《华严金狮子章》一卷等行世。
《漢語大詞典》:佳传(佳傳)
指为传主宣扬功德的传记。晋书·陈寿传:“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北齐书·魏收传:“无以谢德,当为卿作佳传。”
《漢語大詞典》:重规(重規)
(1).指日月俱圆。 晋 成公绥 《天地赋》:“星辰焕列,日月重规。”后用以喻指两代帝王功德相继。《晋书·乐志上》:“今我圣皇,焜耀前暉,奕世重规,明照九畿。” 南朝 梁 何逊 《九日侍宴乐游苑》诗:“皇德无餘让,重规袭帝勋。”
(2).谓前后相合;重复。参见“ 重规叠矩 ”。
《國語辭典》:重规叠矩(重規疊矩)  拼音:chóng guī dié jǔ
1.规、矩各相重叠。比喻情事相同。三国魏。明帝〈改元景初以建丑月为正月诏〉:「此历数之序,乃上与先圣合符同契,重规叠矩者。」也作「重规袭矩」。
2.比喻因袭重覆。如:「不好的制度就应该改革,不要重规叠矩,毫无进步。」
《漢語大詞典》:庙碑(廟碑)
宗庙、祠庙中立的石碑。亦指刻于庙碑上的记述死者功德的文字。 唐 韩愈 《答魏博田仆射书》:“顷者,又蒙不以文字鄙薄,令譔庙碑。” 明 唐顺之 《常州新建关侯祠记》:“ 赵公 请於朝,立庙於 嘉兴 以祀矦,事具公所自为庙碑中。”
《漢語大詞典》:大美
(1).谓大功德,大功业。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陆德明 释文:“大美,谓覆载之美也。”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利及万物不言所利。” 三国 魏 杨修 《答临淄侯笺》:“若乃不忘经国之大美,流千载之英声。”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盖古之圣贤以芻蕘之谈而成大美者多矣,岂俟某引而质之。”
(2).指才德、品质上的优异。吕氏春秋·举难:“以人之小恶,亡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已。”汉书·陈汤传:“论大功者不録小过,举大美者不疵细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