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40,分36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埋剑
脱剑
剑峰
快剑
赐剑
天剑
剑寒
丰城剑
剑芒
霜剑
剑栈
飞剑
班剑
剑石
遗剑
《漢語大詞典》:埋剑(埋劍)
晋书·张华传载, 张华 时见有紫气映射于斗牛二宿之间,邀 雷焕 共议,以为系宝剑之光上冲所致,当在 豫章 丰城 ,因命 雷 为 丰城 令访察其物。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馀,果得龙泉、太阿二宝剑。后以“埋剑”喻被埋没或不得彰显。 唐 沈佺期 《移禁司刑》诗:“埋剑谁当辨,偷金以自诬。” 唐 杜甫 《秦州见敕目除薛三璩毕四曜兼述索居》诗:“掘狱知埋剑,提刀见发硎。”分门集注引 梅尧臣 注:“喻 薛 毕 二子几年埋没,今始奋发。”
《漢語大詞典》:脱剑(脱劍)
(1).解下佩剑。比喻弃武修文。语出礼记·乐记:“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剑也。”説,通“ 脱 ”。《孔子家语·辩乐》作“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脱剑”。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忆昔皇运初,众宾俱龙驤;解巾佐幕府,脱剑升明堂。”
(2).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延陵季子 将西聘 晋 ,带寳剑以过 徐君 。 徐君 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 晋 ,故反,则 徐君 死于 楚 ……于是 季子 以剑带 徐君 墓树而去。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后以“脱剑”用为悼念亡友之典。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诗之二:“悲来欲脱剑,掛向何枝好?”
《骈字类编》:剑峰(剑峰)
唐 姚合 和门下李相饯西蜀相公 江晓流巴字,山晴耸剑峰。
《韵府拾遗 冬韵》:雍陶诗剑峰重叠雪云漫
《骈字类编》:快剑(快剑)
唐 杜甫 李潮八分小篆歌 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唐 韩愈 石鼓歌 年深岂免有缺画,快剑斫断生蛟鼍。
《漢語大詞典》:赐剑(賜劍)
(1).赐给宝剑。命自杀。 汉 王充 论衡·骨相:“大夫 种 不能去,称病不朝,赐剑而死。”《三国志·魏志·毛玠传》:“臣闻 萧生 縊死,困於 石显 ; 贾子 放外,谗在 絳灌 ; 白起 赐剑於 杜邮 ; 晁错 致诛於东市。” 晋 潘岳 《西征赋》:“未十里於迁路,寻赐剑以刎首。”
(2).赐给宝剑。代表皇帝施行专断之权。 唐 权德舆 《西岳庙祝谒》诗:“解龟罢金鼎,赐剑犹龙泉。”辽史·圣宗纪二:“復遣 东京 留守 邪律抹只 以军继进,赐剑专杀。” 清 邵长蘅 《侯方域传》:“愿破文法,以赐剑首诛一甲科令守。”
《韵府拾遗 艳韵》:天剑(天剑)
本草旋花名天剑草
《骈字类编》:剑寒(剑寒)
虞世南从军行剑寒花不落弓晓月逾明心刘长卿酬张夏诗剑寒空有气松老欲无
《漢語大詞典》:丰城剑(豐城劍)
晋书·张华传谓 吴 灭 晋 兴之际,天空斗牛之间常有紫气。 张华 闻 雷焕 妙达纬象,乃邀与共观天文。 焕 曰:“斗牛之间颇有异气”,是“寳剑之精,上彻于天耳”,并谓剑在 豫章 丰城 。 华 即补 焕 为 丰城 令,“ 焕 到县,掘狱屋基,入地四丈餘,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其夕斗牛间气不復见焉。”后世诗文用“丰城剑”赞美杰出人才,或谓杰出人才有待识者发现。 宋 叶适 《送孙伟夫》诗:“远寻 丰城 剑,虚负 歷山 月;发嫌梅柳催,到恨桃杏歇。” 元 柳贯 《送董侍御由江右赴南台》诗:“荧光下合 丰城 剑,紫气中悬执法星。” 清 孙枝蔚 《赠魏生》诗:“才华顺似 丰城 剑,和气当如春草轩。”亦省作“ 丰剑 ”。 唐 杜甫 《重送刘十弟判官》:“年事推兄忝,人才觉弟优;经过辨 丰 剑,意气逐 吴 鉤。”
《漢語大詞典》:剑芒(劍芒)
见“ 剑鋩 ”。
《漢語大詞典》:剑铓(劍鋩)
亦作“ 剑芒 ”。 剑锋。 唐 韩愈 《送汴州监军俱文珍序》:“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鋩寒。” 宋 梅尧臣 《猛虎行》:“掉尾为旗纛,磨牙为剑鋩。” 明 王世贞 《鸣凤记·林公避兵》:“方成睡梦,一伙强徒仗剑芒。”
分類:剑锋
《漢語大詞典》:霜剑(霜劍)
(1).白亮锐利的剑。 唐 骆宾王 《宿温城望军营》诗:“风旗翻翼影,霜剑转龙文。” 唐 孟郊 《上河阳李大夫》诗:“霜剑夺众景,夜星失长辉。”
(2).喻霜摧残草木的肃杀之性。亦喻指险恶的形势。《红楼梦》第二七回:“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毛琦 《悼念周恩来总理》诗:“ 梅园新村 松柏挺,扭断霜剑折冰刀。”
《骈字类编》:剑栈(剑栈)
《国语辞典》:飞剑(飞剑)  拼音:fēi jiàn
1.武器名。古时武术的暗器。
2.掷剑杀人。旧传精于剑术者能于数十里外杀人,称为「飞剑」。《三国演义》第六八回:「人能云游四海,藏身变形,飞剑掷刀,取人首级。」
《漢語大詞典》:班剑(班劍)
(1).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 斑 ”。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南史·张敬儿传:“﹝ 敬儿 ﹞既得开府,又望班剑。语人曰:‘我车边犹少班兰物。’”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 汉 朝服带剑,取五色班阑之义。《开元礼义纂》曰: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代之以木,谓之班剑, 宋 齐 谓之象剑。”
(2).指持班剑的武士。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以靖难之功,进爵为侯,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给班剑二十人。”旧唐书·魏徵传:“ 徵 薨,年六十四, 太宗 亲临慟哭……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参见“ 斑剑 ”。
《漢語大詞典》:斑剑(斑劍)
饰以虎皮之剑。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赠太尉……给节加羽葆鼓吹,增斑剑为六十人。” 李善 注引汉官仪曰:“斑剑者,以虎皮饰之。” 张铣 注:“羽葆、斑剑,并葬之仪卫,增於常仪,为六十人也。”参见“ 班剑 ”。
分類:虎皮
《骈字类编》:剑石(剑石)
唐 李益 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汉为一雪万世雠,我今抽刀勒剑石,告尔万世为唐休。
《漢語大詞典》:遗剑(遺劍)
亦作“ 遗劒 ”。
(1).谓遗失宝剑。后汉书·独行传·王烈:“后有老父遗剑於路,行道一人见而守之。”新唐书·张九龄传:“臣以谓始造簿书,备遗忘耳。今反求精於案牘,而忽於人才,是所谓遗剑中流,契舟以记者也。”
(2).指遗失的剑。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所谓刻舟以摸遗剑,参天而射五步。”
(3). 晋 张华 观天象,言 丰城 有剑,补 雷焕 为 丰城 令以寻剑。 雷 掘地得两剑,以一遗 华 。 华 以为剑当有二,他日终当合。后 华 死,剑失所在。 雷 死,子持剑过 延平津 ,剑忽跃入水,但见二龙各长数丈,光彩照水。见晋书·张华传。后遂以“遗剑”指此典实。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方外玄踪:“石室祕书愁摄电,星池遗剑已成龙。”
(4).指死者遗留下来的剑。 唐 张景毓 《大唐朝散大夫行润州句容县令岑君德政碑》:“抚遗劒而空存,想游冠而无及。” 宋 王圭 《冬节起居南京鸿庆宫等处神御殿表》之三:“奉容衣于别寝,悼遗劒于昔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