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皋比  拼音:gāo pí
1.虎皮。《左传。庄公十年》:「自雩门窃出,蒙皋比而先犯之。」晋。杜预。注:「皋比,虎皮。」
2.虎皮的座席。后指教师的讲席。唐。戴叔伦 寄禅师寺华上人次韵:「猊坐翻萧瑟,皋比喜接连。」
3.武将的座席。明。刘基〈卖柑者言〉:「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
《漢語大詞典》:鬣般
虎皮。语本文选·张衡〈西京赋〉:“於是 蚩尤 秉鉞,奋鬣被般。” 李善 注:“ 毛萇 曰:‘虎皮也。’《上林赋》曰:‘被班文。’般与班古字通。”
分類:虎皮
《國語辭典》:虎帐(虎帳)  拼音:hǔ zhàng
军营。唐。王建〈寄汴州令狐相公〉诗:「三军江口拥双旌,虎帐长开自教兵。」
《國語辭典》:虎变(虎變)  拼音:hǔ biàn
老虎身上花纹的变化。用以比喻日新其德,文采可观。《易经。革卦》:「九五,大人虎变,未占有孚。」唐。李白〈梁甫吟〉:「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
《漢語大詞典》:文茵
亦作“ 文鞇 ”。 车中的虎皮坐褥。《诗·秦风·小戎》:“文茵畅轂,驾我騏馵。” 毛 传:“文茵,虎皮也。”释名·释车:“文鞇,车中所坐者也,用虎皮,有文采。” 晋 陶潜 《闲情赋》:“悲文茵之代御,方经年而见求。”亦泛称有花纹的褥席。 晋 张华 《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诗》之三:“朱幕云覆,列坐文茵。” 唐 元稹 《酬乐天游西湖》诗:“水面波疑縠,山腰虹似巾,柳条黄大带,茭葑緑文茵。”《初刻拍案惊奇》卷二:“明窗静几,锦帐文茵。”
《國語辭典》:文虎  拼音:wén hǔ
1.有文采装饰的虎形饰物。《续汉书志。卷二九。舆服志上》:「文虎伏轼,龙首衔轭。」
2.灯谜的别名。参见「灯谜」条。
《漢語大詞典》:班剑(班劍)
(1).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 斑 ”。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南史·张敬儿传:“﹝ 敬儿 ﹞既得开府,又望班剑。语人曰:‘我车边犹少班兰物。’”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 汉 朝服带剑,取五色班阑之义。《开元礼义纂》曰: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代之以木,谓之班剑, 宋 齐 谓之象剑。”
(2).指持班剑的武士。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以靖难之功,进爵为侯,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给班剑二十人。”旧唐书·魏徵传:“ 徵 薨,年六十四, 太宗 亲临慟哭……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参见“ 斑剑 ”。
《漢語大詞典》:斑剑(斑劍)
饰以虎皮之剑。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赠太尉……给节加羽葆鼓吹,增斑剑为六十人。” 李善 注引汉官仪曰:“斑剑者,以虎皮饰之。” 张铣 注:“羽葆、斑剑,并葬之仪卫,增於常仪,为六十人也。”参见“ 班剑 ”。
分類:虎皮
《漢語大詞典》:虎韔
虎皮制的弓袋。《诗·秦风·小戎》:“虎韔鏤膺,交韔二弓。” 毛 传:“虎,虎皮也。韔,弓室也。” 元 王逢 《扬子舟中望鹅鼻山时闻黔南消息》诗:“ 黔阳 百粤 地,黄雾吹虎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凤:“次日, 莫三郎 果至,鏤膺虎韔,僕从甚赫。”
分類:虎皮弓袋
《漢語大詞典》:虎侯
边缘以虎皮为饰的箭靶。 周 代供王大射时用。周礼·天官·司裘:“王大射,则共虎侯、熊侯、豹侯,设其鵠。” 郑玄 注:“侯者,其所射也。以虎、熊、豹、麋之皮饰其侧……王之大射,虎侯,王所自射也;熊侯,诸侯所射;豹侯,卿大夫以下所射。”
《國語辭典》:皮轩(皮軒)  拼音:pí xuān
虎皮装饰的车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前皮轩,后道游。」《文选。张衡。东京赋》:「鸾旗皮轩,通帛綪旆。」
《漢語大詞典》:包虎
谓包以虎皮。语本礼记·乐记:“ 武王 克 殷 反 商 ……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 郑玄 注:“包干戈以虎皮,明能以武服兵也。” 唐 李白 《发白马》诗:“一扫清大漠,包虎戢金戈。”参见“ 包戈 ”。
分類:虎皮
《漢語大詞典》:包戈
把武器裹扎起来。谓偃武修文。语本礼记·乐记下:“ 武王 克 殷 返 商 ……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 孔颖达 疏:“或以虎皮有文,欲以见文止武也。” 宋 欧阳修 《东阁雨中》诗:“瑶图新嗣圣,玉塞久包戈。” 宋 司马光 《辞免馆件札子》:“况圣朝包戈,专以文德怀抚北夷。”
《漢語大詞典》:斑剑(斑劍)
饰以虎皮之剑。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追赠太尉……给节加羽葆鼓吹,增斑剑为六十人。” 李善 注引汉官仪曰:“斑剑者,以虎皮饰之。” 张铣 注:“羽葆、斑剑,并葬之仪卫,增於常仪,为六十人也。”参见“ 班剑 ”。
分類:虎皮
《漢語大詞典》:班剑(班劍)
(1).有纹饰的剑。或曰以虎皮饰之。班,通“ 斑 ”。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易以木,谓之班剑,取装饰灿烂之义。后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南史·张敬儿传:“﹝ 敬儿 ﹞既得开府,又望班剑。语人曰:‘我车边犹少班兰物。’” 唐 李白 《天长节使韦公德政碑》:“罗衣蛾眉,立乎玳筵之上;班剑虎士,森乎翠幕之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旗旐采章·班剑:“本 汉 朝服带剑,取五色班阑之义。《开元礼义纂》曰: 汉 制,朝服带剑, 晋 代之以木,谓之班剑, 宋 齐 谓之象剑。”
(2).指持班剑的武士。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以靖难之功,进爵为侯,兼授尚书令、中军将军,给班剑二十人。”旧唐书·魏徵传:“ 徵 薨,年六十四, 太宗 亲临慟哭……给羽葆鼓吹、班剑四十人。”参见“ 斑剑 ”。
《国语辞典》:驴蒙虎皮(驴蒙虎皮)  拼音:lǘ méng hǔ pí
实为驴子,却披上虎皮。比喻倚仗他人的权势来吓唬人或欺压人。如:「驴蒙虎皮,仗势欺人,是最要不得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