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归安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官池州知府。有《九华山志》。
维基
顾元镜(?—1650年),字初七,号明静先生,明朝末年官员,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归安县乌镇人。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丙午科浙江乡试举人,四十七年(1619年),顾元镜中己未科二甲第六名进士。崇祯年间官至池州府知府、徽池太兵备副使、山东左布政使。1646年,他和苏观生在广州拥立唐王朱聿𨮁即皇帝位,年号绍武,顾元镜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清军南下,攻克广州,绍武政权灭亡,顾元镜降清。1650年,卒于韶州。妻杨氏,两子顾澹初、顾鸿雯。
《漢語大詞典》:弦朔
(1).指农历每月的初七、八,廿二、三日(弦日)和初一日(朔日)。黄庭遁甲缘身经·心藏图:“常以四月、五月、六月弦朔清旦,南面端坐。”
(2).指岁月。 明 袁宏道 《德州舟中清明》诗:“俯仰一小笼,焉知弦朔易。空里跃红粧,始觉清明至。”
(3).喻彼此间隔,难通音信。《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读曲歌三八》:“音信阔弦朔,方悟千里遥,朝霜语白日,知我为欢消。”
《漢語大詞典》:七月七
农历七月初七日。是夜为七夕。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七月七日 长生殿 ,夜半无人私语时。” 宋 王禹偁 《七夕·商州作》诗:“去年七月七,直庐开独坐。”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你若是到七月七,那其间乞巧的将你做一家儿燕喜,你可便显神通百事依随。”参见“ 七夕 ”。
《國語辭典》:七夕  拼音:qī xì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相传天上牛郎织女于这晚相会,后世以此日为情人节。此日妇女往往会陈瓜果、穿七孔针在庭院中祭拜,以乞求巧艺。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
《漢語大詞典》:鹊填桥(鵲填橋)
俗传农历七月初七,清晨乌鹊飞鸣较迟,谓之填桥去。比喻撮合男女婚事。 清 李渔 《蜃中楼·训女》:“你休得要怨波涛,却不道时来自有鹊填桥。”
《漢語大詞典》:踏碛(踏磧)
亦作“蹋磧”。 旧时人日(农历正月初七日)到郊野溪滨宴乐,谓之踏碛。 宋 陆游 《蹋碛》:“ 鬼门关 外逢人日,蹋磧千家万家出。” 钱仲联 注引 王象之 《舆地纪胜》:“ 夔州路 大寧监 :岁在人日,郡守宴於溪滨,人从守出游,簪花歌舞,团聚而饮,日暮乃归,谓之踏磧。”
《漢語大詞典》:双七(雙七)
(1).十四。 南朝 宋 谢灵运 《撰征赋》:“荷庆云之优渥,周双七於此年。” 顾绍柏 注:“周双七,即十四年。”
(2).指农历七月初七日。 明 黎遂球 《素馨赋》:“於是重五之昼,双七之宵,或张翠幄於龙舫,或方兰舟为鹊桥。”参见“ 双星 ”。
《國語辭典》:双星(雙星)  拼音:shuāng xīng
1.牵牛、织女二星。比喻夫妇二人。元。李俊民 七夕诗:「云汉双星聚散频,一年一度事还新。」元。马祖常 拟唐宫。银河七夕度双星词:「银河七夕度双星,桐树逢秋叶未零。」
2.两颗恒星因重力吸引而环绕其共同质心运动,称为「双星」。
《漢語大詞典》:七宝羹(七寶羹)
旧俗,农历正月初七日采七种菜蔬拌和米粉作羹,称“七宝羹”。 清 黄景仁 《人日集翁学士覃溪诗境斋》诗:“艳以三阳节,分来七宝羹。”
《漢語大詞典》:三阳节(三陽節)
谓农历正月初七。即人日。 清 黄景仁 《人日登黑窑厂》诗:“艳以三阳节,分来七宝羹。”
《國語辭典》:魔合罗(魔合羅)  拼音:mó hé luó
1.用泥、木、象牙或蜡制的娃娃。为梵语mahākala的音译。于七夕时乞巧或供做珍玩用。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一折:「有个婆婆,每年家赶这七月七入城来卖一担魔合罗。」也作「摩诃罗」、「摩合罗」、「摩孩罗」、「摩侯罗」、「摩喉罗」、「摩睺罗」、「磨喝乐」、「磨合罗」。
2.比喻受人喜爱的人物。元。马致远《任风子》第三折:「将来魔合罗孩儿,知他谁是谁。」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二折:「花朵般浑家不能勾恋,魔合罗孩儿不能勾见。」也作「摩诃罗」、「摩合罗」、「摩孩罗」、「摩侯罗」、「摩喉罗」、「摩睺罗」、「磨喝乐」、「磨合罗」、「魔侯罗」。
《國語辭典》:摩睺罗(摩睺羅)  拼音:mó hóu luó
1.以泥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偶人,于七夕日供养;或珍藏装饰之用。也作「魔合罗」。
2.受人喜爱的人物。也作「魔合罗」。
《漢語大詞典》:镂人(鏤人)
用金箔刻成的人形装饰品。 南朝 时流行于人日(正月初七), 唐 时流行于三月三日。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三:“ 唐 岁时节物……三月三日,则有鏤人。”
《漢語大詞典》:灵鹊填河(靈鵲填河)
民间传说天上的 织女 每年七月初七之夕渡银河与 牛郎 相会,喜鹊飞来搭桥。因用以比喻夫妻或情人团聚。 清 蒋士铨 《空谷香·护兰》:“灵鹊填河,犹无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