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戢鳞潜翼(戢鳞潜翼)  拼音:jí lín qián yì
鱼静止不游,鸟收起翅膀不飞翔。比喻退隐不出仕。《晋书。卷一。宣帝纪》:「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国语辞典》:坚卧白门(坚卧白门)  拼音:jiān wò bái mén
隐居,不出仕。《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小弟坚卧白门,原无心于仕途,但蒙皇上特恩,不得不来一走。」
《国语辞典》: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拼音:yǒu dào zé xiàn,wú dào zé yǐn
政治清明的时候,就出仕为官;政治昏乱的时候,就归隐不仕。《论语。泰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国语辞典》:放京债(放京债)  拼音:fàng jīng zhài
旧时出仕京官,因上任前需送礼给上司,因此往往得借钱以应付开销,故称这种借银放债的为「放京债」。《醒世姻缘传》第一回:「那些放京债的人,每日不离门缠扰。」
《漢語大詞典》:丰屋蔀家(豐屋蔀家)
(1).易·丰:“上六,丰其屋,蔀其家,闚其户,闃其无人,三岁不覿,凶。” 王弼 注:“既丰其屋,又蔀其家,屋厚家覆,闇之甚也。虽窥其户,阒其无人,弃其所处,而自深藏也。处於明勋尚大之时,而深自幽隐,以高其行,大道既济,而犹不见,隐不为贤,更为反道,凶其宜也。”后以“丰屋蔀家”比喻深自隐藏,不肯出仕。晋书·文苑传·王沈:“ 聃 周 道师, 巢 由 德林,丰屋蔀家,著明箴。” 宋 张载 横渠易说:“丰屋蔀家,自蔽之甚,犹大明之世,而 夷 墨 其行,穷大而失居者也。”
(2).喻高官显宦豪富丰足。 三国 魏 嵇康 《重作四言诗》之一:“古人所惧,丰屋蔀家,人害其上,兽恶网罗,惟有贫贱,可以无他。”
《漢語大詞典》:卜官
(1).掌管占卜的官员。汉书·王莽传上:“置宗官、祝官、卜官、史官,虎賁三百人。”
(2).古人出仕前往往占卜吉凶,故称赴任做官为卜官。 华伟生 《开国奇冤·约叙》:“蓄深意,卜官 皖水 ,惨剧起仓皇。”
《漢語大詞典》:不宾之士(不賓之士)
不愿出仕的隐士。《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詔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 伯夷 、 叔齐 不食 周 粟, 太原 周党 不受朕禄,亦各有志焉’。”
《漢語大詞典》:操刀制锦(操刀製錦)
喻出仕从政。 唐 杨炯 《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实谓枢机八座,上下三阶,岂惟缚柱鞭丝,操刀製锦。” 宋 王安石 《贺知县启》:“操刀之能製锦,素显殊勛;弹琴之不下堂,行闻异政。” 明 皇甫汸 《过武城言子祠》诗:“谅乏操刀资,惧貽製锦羞。”参见“ 操刀伤锦 ”。
分類:出仕从政
《國語辭典》:操刀伤锦(操刀傷錦)  拼音:cāo dāo shāng jǐn
春秋时,郑国子皮想重用年轻、阅历少的尹何为邑大夫,使其学习治国法。但子产反对,以舍不得将美锦绸拿去学习裁缝,却舍得用才浅者去治理邑都,是轻百姓重锦绸的做法来劝谕子皮。典出《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后比喻将权力授予才能、经历薄弱者,必招致失败。北魏。温子升〈西河王谢太尉表〉:「常恐执辔轻轮,操刀伤锦。」
《國語辭典》:白驹空谷(白駒空谷)  拼音:bái jū kōng gǔ
白马已归去,正走在深谷里。比喻有才能的人不出仕,隐居于山林深谷之中。语本《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后亦反喻贤者因出仕而谷空。《文选。任昉。为萧扬州荐士表》:「白驹空谷,振鹭在庭。」
《國語辭典》:弹冠结绶(彈冠結綬)  拼音:tán guān jié shòu
弹冠、结绶,皆出仕之意。汉代王吉与贡禹为好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表示两人在官场上同进退。典出《汉书。卷七二。王吉传》。后代乃以弹冠结绶比喻朋友间在仕途上互相提携。《醉醒石》第一四回:「至于名相忌,利相倾,几个弹冠结绶。未遇一场考,巴不得肩头硬,荐头狠,顾不得同好同窗。」
《國語辭典》:弹冠振衣(彈冠振衣)  拼音:tán guān zhèn yī
拂除帽子上的灰尘,清洁服装。语本《楚辞。屈原。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后用以比喻准备出仕。《后汉书。卷六三。李固传》:「是以岩穴幽人,智术之士,弹冠振衣,乐欲为用,四海欣然,归服圣德。」
《國語辭典》:弹冠(彈冠)  拼音:tán guān
1.弹除帽子上的灰尘。《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晋。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结绶生缠牵,弹冠去埃尘。」
2.整理帽冠。语出《汉书。卷七二。王贡两龚鲍传。王吉》:「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比喻准备出仕做官。《三国志。卷二三。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杨俊》:「自初弹冠,所历垂化。」
《漢語大詞典》:出处语默(出處語默)
出仕和隐退,发言和沉默。语本《易·繫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一能之士,各贡所长,出处语默,勿彊相兼。” 唐 牛僧孺 《养生论》:“可而仕,否而退,是养生於出处语默之间者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有德:“君子之道,出处语默之不齐,命官取友之无党,高明沉潜之相济,中道之矩,神化之所以行也。”参见“ 出处 ”。
《國語辭典》:出处(出處)  拼音:chū chǔ
语本《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指去就进退,出仕和隐退。汉。蔡邕 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著,出处抱义,皦然不污。」唐。韩愈 送石处士序:「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
《國語辭典》:出处(出處)  拼音:chū chù
1.典故文词之类的来源、根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晋张望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
2.物品的出产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著实是个行家。」
《漢語大詞典》:出处殊涂(出處殊塗)
亦作“ 出处殊途 ”。 谓出仕与隐居的态度各不相同。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八:“出处殊涂,俯仰异容。瞻叹古烈,思迈高踪。”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虽出处殊涂,俯仰异体,至於兴治美俗,其揆一也。” 金 元好问 《论诗》之十四:“出处殊途听所安,出林何得贱衣冠。”参见“ 出处 ”。
《國語辭典》:出处(出處)  拼音:chū chǔ
语本《易经。系辞上》:「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指去就进退,出仕和隐退。汉。蔡邕 荐皇甫规表:「修身力行,忠亮阐著,出处抱义,皦然不污。」唐。韩愈 送石处士序:「凡去就出处何常?惟义之归,遂以为先生寿。」
《國語辭典》:出处(出處)  拼音:chū chù
1.典故文词之类的来源、根据。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晋张望诗曰:『愁来不可割。』,此割愁二字出处也。」《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宝玉见宝钗如此说,便拭汗道:『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
2.物品的出产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批评东西的毛病,说那东西的出处,著实是个行家。」
《漢語大詞典》:出处进退(出處進退)
出仕或隐退。 宋 王安石 《祭欧阳文忠公文》:“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功名成就,不居而去,其出处进退,又庶乎英魄灵气,不随异物腐散,而长在乎 箕山 之侧与 潁水 之湄。” 明 李时勉 《犁眉公集序》:“呜呼!公之出处进退比之 子房 ,岂不明白正大,伟然大丈夫之所为哉!”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惟一钱莫名,无所运动,出处进退,颇令此心难决耳!”
分類:出仕隐退
《國語辭典》:牛角之歌  拼音:niú jiǎo zhī gē
春秋时卫人宁戚欲求见齐桓公,因贫穷无资,遂替商旅驾车,终于到达齐国。夜晚露宿于城郭门外,值桓公往郊外迎客,夜开城门。宁戚正在车下喂牛,见状,便扣击牛角高歌。桓公听见以为不凡,便载他回去,后来果受重用。典出《吕氏春秋。离俗览。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