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皇极(皇極) 拼音:huáng jí
1.皇帝所建立的准则、规范。《晋书。卷三。武帝纪》:「应受上帝之命,协皇极之中。」
2.帝位或王室之位。《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名器崇于周公,权制严于伊尹。至于世祖,遂享皇极。」
2.帝位或王室之位。《文选。干宝。晋纪总论》:「名器崇于周公,权制严于伊尹。至于世祖,遂享皇极。」
《漢語大詞典》:皇极殿(皇極殿)
明 宫殿名。本名 奉天殿 , 清 改名 太和殿 ,为皇帝视朝之所。在今 北京市 故宫 内。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大内规制纪略》:“ 皇极殿 ,即 奉天殿 也,金砖玉瓦。” 清 黄宗羲 《明司马澹若张公传》:“ 皇极殿 工已抵八九,止用银壹百伍拾万两。”《日下旧闻考·宫室·明一》:“上曰 皇极殿 ,中曰 中极殿 ,后曰 建极殿 ,所谓三大殿也。”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六章:“ 崇祯 十五年二月十八日晚上,月亮刚升上 皇极殿 的琉璃觚棱。”
《漢語大詞典》:一理
(1).同一准则。《吕氏春秋·审分》:“夫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也。” 高诱 注:“身治则国治,故曰一理之术也。”《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然则八代之制,几可以一理贯。” 刘良 注:“一理谓合典则也。”《二程遗书》卷十八:“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须有一理。” 明 胡居仁 《居业录·心性》:“天地人物,分虽不同,同此一理。”
(2).一个道理。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验。” 宋 真德秀 《问格物致知》:“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宣和遗事》前集:“看破治乱两途,不出阴阳一理。”
(3).同一地理区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 吴 与 越 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 吴 侵伐,大过五也。”
(4).温习一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2).一个道理。 南朝 梁 刘孝标 《辨命论》:“非可以一理徵,非可以一途验。” 宋 真德秀 《问格物致知》:“万物各具一理,万理同出一原。”《宣和遗事》前集:“看破治乱两途,不出阴阳一理。”
(3).同一地理区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夫差内传》:“且 吴 与 越 同音共律,上合星宿,下共一理,而 吴 侵伐,大过五也。”
(4).温习一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於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
《漢語大詞典》:无德(無德)
(1).谓言行不合社会的准则和规范;没有德行。《左传·闵公二年》:“无德而禄,殃也。”《国语·晋语九》:“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哀无宠。”《史记·龟策列传》:“渔者利其肉,寡者贪其力,下为不仁,上为无德。”
(2).指无德行之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
(3).不用感恩。《管子·明法解》:“以法诛罪,则民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则民受赏而无德也。”
(4).见“ 无德而称 ”。
(5).见“ 无得 ”。
(2).指无德行之人。《后汉书·光武帝纪下》:“鬼神不顺无德,灾殃将及吏人,朕甚惧焉!”
(3).不用感恩。《管子·明法解》:“以法诛罪,则民就死而不怨;以法量功,则民受赏而无德也。”
(4).见“ 无德而称 ”。
(5).见“ 无得 ”。
《國語辭典》:武德 拼音:wǔ dé
1.用兵所应遵守的准则。《尉缭子。兵教上》:「此之谓兵教,所以开封疆,守社稷,除患害,成武德也。」《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皇帝哀众,遂发讨师,奋扬武德。」
2.军人必须具备的品德。即《孙子兵法。始计》所说的「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期望军人能「智者不惑、信者不贰、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严者不私」。
3.汉雅舞名。
4.唐高祖的年号。(西元618~626)
2.军人必须具备的品德。即《孙子兵法。始计》所说的「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期望军人能「智者不惑、信者不贰、仁者不忧、勇者不惧、严者不私」。
3.汉雅舞名。
4.唐高祖的年号。(西元618~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