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阴中(陰中)
暗害;中伤。《史记·秦始皇本纪》:“或言鹿者, 高 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羣臣皆畏 高 。” 宋 苏轼 《杭州召还乞郡状》:“窃谓人主之待臣子,不过公道以相知,党人之报怨嫌,必为巧发而阴中,臣岂敢恃二圣公道之知,而傲党人阴中之祸。”
(1).冥冥之中;阴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点情不能忘,所以阴中如此主张,了其心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只为不忘前盟,阴中完了自己姻缘,又替妹子连成婚事。”
(2).指农历七八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门,祭先肝” 汉 郑玄 注:“秋,阴气出,祀之於门,外阴也。祀之先祭肝者,秋为阴中,於臟直肝,肝为尊也。” 孔颖达 疏:“阴气始於五月,终於十月,其七月八月为阴之中,故云秋为阴中。”《汉书·律历志上》:“秋为阴中,万物以成。”《北堂书钞》卷一五四引 汉 马融 《西第颂》:“仲秋阴中节,胡桃已零落。”
(1).冥冥之中;阴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一点情不能忘,所以阴中如此主张,了其心愿。”《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只为不忘前盟,阴中完了自己姻缘,又替妹子连成婚事。”
(2).指农历七八月。《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门,祭先肝” 汉 郑玄 注:“秋,阴气出,祀之於门,外阴也。祀之先祭肝者,秋为阴中,於臟直肝,肝为尊也。” 孔颖达 疏:“阴气始於五月,终於十月,其七月八月为阴之中,故云秋为阴中。”《汉书·律历志上》:“秋为阴中,万物以成。”《北堂书钞》卷一五四引 汉 马融 《西第颂》:“仲秋阴中节,胡桃已零落。”
《國語辭典》:二八 拼音:èr bā
1.十六人。《左传。襄公十一年》:「凡兵车百乘,歌钟二肆,及其镈磬,女乐二八。」
2.少女十六岁。唐。白居易 〈秦中吟。议婚〉:「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
3.阴历每月十六日。南朝宋。鲍照 〈玩月城西门解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4.上古时期的干才,即八元、八恺的合称。参见「八元」、「八恺」条。《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幸二八之选虞兮,喜傅说之生殷。」《魏书。卷六○。列传。韩麒麟》:「显宗曰:『臣闻君不可以独治,故设百官以赞务。陛下齐踪尧舜,公卿宁非二八之俦。』」
5.佛教上指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故称为「二八」。唐。迦才〈净土论序〉:「然则二八弘规,盛乎西土。」
2.少女十六岁。唐。白居易 〈秦中吟。议婚〉:「见人不敛手,娇痴二八初。」《警世通言。卷一一。苏知县罗衫再合》:「老夫有一末堂幼女,年方二八。」
3.阴历每月十六日。南朝宋。鲍照 〈玩月城西门解中〉诗:「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
4.上古时期的干才,即八元、八恺的合称。参见「八元」、「八恺」条。《后汉书。卷五九。张衡列传》:「幸二八之选虞兮,喜傅说之生殷。」《魏书。卷六○。列传。韩麒麟》:「显宗曰:『臣闻君不可以独治,故设百官以赞务。陛下齐踪尧舜,公卿宁非二八之俦。』」
5.佛教上指密教以十六数表圆满无尽,故称为「二八」。唐。迦才〈净土论序〉:「然则二八弘规,盛乎西土。」
《漢語大詞典》:上春
孟春。指农历正月。《周礼·春官·天府》:“上春,衅宝镇及宝器。” 郑玄 注:“上春,孟春也。” 唐 杨师道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诗:“九重丽天邑,千门临上春。” 清 曹寅 《穀日西轩燕集》诗:“上春八日喜春晴,屋角梅枝照夜明。”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故乡黯黯锁玄云,遥夜迢迢隔上春。”
《國語辭典》:三阳(三陽) 拼音:sān yáng
1.易卦中,初九、九二、九三的合称。
2.正月,万象更新之时。参见「三阳开泰」条。
3.中医指太阳、少阳、阳明的合称。包括了手三阳与足三阳,共有六条经脉。可辨證在体表浅层或六腑有病否。
2.正月,万象更新之时。参见「三阳开泰」条。
3.中医指太阳、少阳、阳明的合称。包括了手三阳与足三阳,共有六条经脉。可辨證在体表浅层或六腑有病否。
《國語辭典》:七夕 拼音:qī xì
农历七月七日夜晚。相传天上牛郎织女于这晚相会,后世以此日为情人节。此日妇女往往会陈瓜果、穿七孔针在庭院中祭拜,以乞求巧艺。见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