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4,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著者
辞章
波罗
立人
北游
绪言
只尺
提纲
嶰谷
卖文
裁剪
秃笔
并肩
应制
就擒
《國語辭典》:著者  拼音:zhù zhě
作者。如:「这本书的著者,早已不在人间了!」
《國語辭典》:辞章(辭章)  拼音:cí zhāng
诗、词、曲、文章等的总称。《后汉书。卷六○下。蔡邕传》:「少博学,师事太傅胡广。好辞章、数术、天文,妙操音律。」《儒林外史》第一六回:「士先器识而后辞章。果然内行克敦,文辞都是末艺。」也作「词章」。
《國語辭典》:波罗(波羅)  拼音:bō luó
凤梨科「凤梨」的别名。参见「凤梨」条。
《國語辭典》:波罗蜜(波羅蜜)  拼音:bō luó mì
1.从生死轮回的苦海至解脱的彼岸。为梵语的Pāramitā音译。晋。支遁〈大小品对比要钞序〉:「夫般若波罗蜜者,众妙之渊府、群智之玄宗、神王之所由、如来之照功。」也译作「波罗蜜多」。
2.植物名。桑科波罗蜜属,常绿乔木。树皮灰褐色,树干具有白色黏质乳液。叶互生,椭圆或倒卵形。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穗状,雌花序球形或椭圆形,花被几乎全部陷入于肉质花序轴中。果实为聚合果,也称为「波罗蜜」,长椭圆形,大如冬瓜,肉似凤梨而味甜,可食。也称为「菠萝蜜」、「婆那娑」。
《國語辭典》:凤梨(鳳梨)  拼音:fèng lí
植物名。凤梨科凤梨属,多年生草木。叶大,边缘呈锯齿状,花小,淡紫色,果实也称为「凤梨」,形如松毬,呈椭圆形,味酸甜芳香。也称为「波罗」、「枫梨」。
《國語辭典》:立人  拼音:lì rén
1.为人、做人。如:「谦和是处世之本,忍让为立人之基。」《易经。说卦》:「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一七。廉耻》:「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2.辅助别人使之自立。如:「己立立人,己达达人。」《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列传。西南夷》:「西南之徼,尤为劣焉。故关守永昌,肇自远离,启土立人,至今成都焉。」
3.指当偏旁的人字。如:「『信』字的偏旁是立人。」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丙编。卷五。苏黄迁谪》:「当时有术士曰:『儋』字,从立人,子瞻其尚能北归乎!」《水浒传》第二回:「后来发迹,便将气毬那字去了毛傍,添作立人,便改作姓高名俅。」
《漢語大詞典》:北游
往北方游历。游,也写作“游”。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家贫,假贷无所得,迺北游 燕 、 赵 、 中山 ,皆莫能厚遇,为客甚困。”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苗君胄书》:“閒者北游,喜欢无量,登 芒 济 河 ,旷若发蒙。” 晋 陆机 《苦寒行》:“北游 幽 朔 城,凉野多险难。”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庞居士:“ 元和 六年,北游 襄 汉 ,随处而安。”
《國語辭典》:绪言(緒言)  拼音:xù yán
书籍或论文的导言文字。也作「导言」、「绪论」。
《漢語大詞典》:只尺
亦写作“只赤”。 咫尺。形容距离短。 唐 钱起 《江行无题》之六九:“只尺愁风雨, 匡庐 不可登。” 清 方文 《宿义津桥不及访姚休那先生寄此》诗之一:“只尺南村路,依依有梦亲。” 邓溥 《诸岩开朗者以风洞为最》诗:“天工肯落他山后,土著翻令只赤疑。”
分類:写作距离
《國語辭典》:提纲(提綱)  拼音:tí gāng
1.举网。唐。杜甫〈又观打鱼〉诗:「苍江鱼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
2.唐宋委官运送货物及赋税于京师,称为「纲」,如茶纲、马纲、花石纲之类。管领其事称为「提纲」。唐。方干 送婺州许录事诗:「曙星没尽提纲去,暝角吹残锁印归。」
3.提举内容纲要。如:「提纲挈领」。
4.文章或说话内容的大要。如:「讨论提纲」。
《國語辭典》:嶰谷  拼音:xiè gǔ
昆崙山的北谷。也作「解谷」、「澥谷」。
《國語辭典》:卖文(賣文)  拼音:mài wén
写文章卖钱。宋。杨万里 送郭才举序:「吾友人郭克明之子才举,书生也,以卖文授徒为生产作业。」
《國語辭典》:裁剪  拼音:cái jiǎn
按一定的尺寸把纸张或布料裁开。常指缝制衣服。《红楼梦》第二八回:「妹妹越发能干了,连裁剪都会了。」
《國語辭典》:秃笔(禿筆)  拼音:tū bǐ
本指已秃脱而不堪使用的毛笔。后被文人引为自谦之语,谓己才疏学浅,文思钝拙。唐。杜甫〈题壁画马歌〉:「戏拈秃笔扫骅骝,歘见骐驎出东壁。」宋。释惠洪 次韵道林会规方外诗:「我诗如石田,疏理终无用。朝来强锄垦,秃笔时呵冻。」
《國語辭典》:并肩(並肩)  拼音:bìng jiān
1.肩挨著肩,并排。《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内中有两个女子,双鬟高髻,并肩而立。」《儒林外史》第五三回:「冲了水,递与四老爷,和他并肩而坐。」
2.比喻地位、阶级、才能或势力相等。《红楼梦》第四六回:「过了一年半载,生下个一男半女,你就和我并肩了。」
3.比喻行动一致,共同努力。如:「并肩作战」、「并肩奋斗」。
《國語辭典》:应制(應制)  拼音:yìng zhì
1.应诏,奉皇帝的诏命。明。屠隆《䌽毫记》第六出:「小人们闻皇上爷今日便殿开宴,召诸学士应制赋诗,小人们在此伺候供应。」也作「应诏」。
2.应皇帝之命而作的诗文。如唐王维的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元张翥的西内应制即事诗等。
《國語辭典》:就擒  拼音:jiù qín
被捉。如:「束手就擒」。《新唐书。卷一五二。列传。李绛》:「今孽竖就擒,方收威柄。」《五代史平话。唐史。卷下》:「段凝非将帅材,彼闻王彦章已就擒,则破胆矣。安保其能为陛下尽节乎?」
分類: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