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66,分85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六奇
六变
六四
六三
六法
六位
六扇
六王
六行
六行
六相
六印
六钧
二六
六乐
《漢語大詞典》:六奇
指 汉 陈平 为 高祖 刘邦 所谋画的六奇计。史记·太史公自序:“六奇既用,诸侯宾从於 汉 。”后因以指出奇制胜的谋略。 三国 魏 嵇康 《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一:“鸟尽良弓藏,谋极身心危,吉凶虽在己,世路多嶮巇,安得反初服,抱玉宝六奇。” 唐 黄滔 《鄜畤李相公》诗:“计吐六奇谁敢敌,学穷三略不须论。” 明 张煌言 《王师北发草檄有感》诗之一:“丸中但説明三表,麾下寧忘试六奇。”参见“ 六出奇计 ”。
《國語辭典》:六出奇计(六出奇計)  拼音:liù chū qí jì
西汉陈平曾为汉高祖刘邦六次出奇谋以定天下。见《史记。卷五六。陈丞相世家》。后指出奇制胜的谋略。《初刻拍案惊奇》卷六:「既有此珠,我与你仗苏、张之舌,六出奇计,好歹设法来院中走走。」
《漢語大詞典》:六变(六變)
谓乐章改变六次。古代祭百神,乐章变六次祭典始成。 晋 陆云 《移书太常府荐张赡》:“广乐九奏,必登昊天之庭;《韶》《夏》六变,必饗上帝之祀矣。” 宋 欧阳修 《明堂庆成》诗:“九筵严太室,六变导和声。” 明 唐顺之 《冬至南郊》诗:“声容六变合,海岳百灵纷。”
《骈字类编》:六四
易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疏不造阳事无含章之美者六三以阴居阳位是造为阳事但不为事始待唱乃行是阳事犹在故云含章章即阳之美也今六四以阴处内无阳事是不造阳事无含章之美当括结否闭之时是贤人乃隐唯施谨慎则可非通泰之道也
苏轼 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仆嫌其地湫隘移书使迁之文登因古庙而新之杨竟不从不知定国何从见此书作诗称道不已仆不能记其云何也次韵答之诗 我今已括囊,象在六四坤。
《骈字类编》:六三
易坤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疏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者言六三为臣或顺从于王事故不敢为事之首主成于物故云无成唯上唱下和奉行其终故云有终 金丹诸真元奥六二六三兮三变成九九三夕阳兮成乾乾体盛明兮圆照东方甲六甲属兮乾当三五
《國語辭典》:六法  拼音:liù fǎ
1.宪、刑、民、商事法及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总称。
2.南朝齐。谢赫《古画品录》中,品评人物画的六项标准: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模移写。后来此六种法则广为应用于山水或花鸟等题材。后代评论家对于六法的先后次序,也有不同的主张,不论如何,六法已经成为中国画习惯性的代名词。
3.佛教称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等六念为「六法」。宋。沈遘〈章献皇太后忌日斋文〉:「伏愿往凭六法,超脱五门。」
《國語辭典》:六位  拼音:liù wèi
1.易经中每一卦里六爻的位置。《易经。乾卦》:「大明终始,六位时成。」唐。孔颖达。正义:「六爻之位,依时而成,若其不明终始之道,……六位不以时而成也。」
2.君、臣、父、子、夫、妇。《庄子。盗蹠》:「疏戚无伦,贵贱无义,长幼无序,五纪六位,将何以为别乎?」《南史。卷一。宋武帝本纪》:「桓玄肆僭,滔天泯夏,拔本塞源,颠蹶六位,庶僚俛眉,四方莫恤。」
《國語辭典》:六爻  拼音:liù yáo
《易经》六十四卦之一。易之卦画称为「爻」,阳爻画为⚊,阴爻画为⚋,每一重卦皆含有六画,故称为「六爻」。《易经。系辞上》:「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
《骈字类编》:六扇
唐 温庭筠 经旧游 屏倚故窗山六扇,柳垂寒砌露千条。
《漢語大詞典》:六王
(1).指 夏启 、 商汤 、 周武王 、 周成王 、 周康王 、 周穆王 。左传·昭公四年:“夫六王二公之事,皆所以示诸侯礼也。” 杜预 注:“六王, 啟 、 汤 、 武 、 成 、 康 、 穆 也。”
(2).指 周 之 文王 、 武王 、 成王 、 厉王 、 宣王 、 幽王 。诗·小大雅谱《小雅》《大雅》者, 周 室居西都 丰 镐 之时诗也” 唐 孔颖达 疏:“以此二雅,正有 文 、 武 、 成 ,变有 厉 、 宣 、 幽 ,六王皆居在 镐 丰 之地,故曰 丰镐 之时诗也。”
(3).指战国 齐 、 楚 、 燕 、 韩 、 魏 、 赵 六国之王。史记·秦始皇本纪:“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 唐 杜牧 《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
《漢語大詞典》:六行
(1).六个行列。《春秋·隐公五年》“初献六羽” 唐 孔颖达 疏:“六羽,谓六行之人秉羽舞也。”
(2).指 唐 代尚书省下属的吏、礼、户、工、刑、兵六部。泛指朝廷官吏。 唐 张籍 《寄梅处士》诗:“扰扰人间是与非,官闲自觉省心机;六行班里身常下,九列符中事亦稀。”
《漢語大詞典》:六行
(1).六种善行。周礼·地官·大司徒:“六行:孝、友、睦、婣、任、恤。” 晋 陆云 《晋故散骑常侍陆府君诔》:“六言六行,匪君不肃。” 唐 陈子昂 《申州司马王府君墓志》:“君三德允章,六行既穆。” 清 钱谦益 《刑科给事中薛大中父约赠徵仕郎刑科给事中制》:“敦六行以重任恤,既以仁厚起家。”
(2).谓水气运行。管子·幼官:“六行时节,君服黑色,味咸味,听徵声,治阴气,用六数。” 尹知章 注:“水成数六,水气行,君则顺时节而布政也。”
《漢語大詞典》:六相
(1).传说辅佐 黄帝 的六臣: 蚩尤 、 大常 、 奢龙 、 祝融 、 大封 、 后土 ,分掌天地四方。管子·五行:“昔者 黄帝 得 蚩尤 ,而明於天道;得 大常 ,而察於地利;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得 大封 ,而辩於西方;得 后土 ,而辩於北方。 黄帝 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 唐 张说 《祭崔侍郎文》:“故令名不离其身,方齐六相,助明三辰。” 清 钱谦益 《炼丹台》诗:“六相资辅弼,五贼收狂癲。”
(2).佛教语。指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见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清 黄宗羲 《苏州三峰汉月藏禅师塔铭》:“ 曹洞 、 潙仰 、 法眼 建立四禁、五位、六相、三昧等纲宗,以竭机语之欺伪。”
《漢語大詞典》:六印
(1).谓六国相印。史记·苏秦列传:“且使我有 雒阳 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六印磊落以佩,五都隐賑而封。” 唐 李白 《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诗:“ 洛阳 苏季子 ,剑戟森词锋。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金 元好问 《天门引》:“丈夫何意作 苏秦 ,六印才堪警儿女。”
(2).六将军印。史记·封禅书:“是时上方忧 河 决,而黄金不就,乃拜 大 ( 欒大 )为五利将军。居月餘,得四印,佩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印…… 大 见数月,佩六印,贵震天下。” 司马贞 索隐:“谓五利将军、天士将军、地士将军、大通将军为四也。更加乐通侯及天道将军印,为六印也。”
(3). 唐 时官马身上的六种印记。 唐 杜甫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众道三军遗路旁。”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二:“ 杜 《瘦马行》:‘细看六印带官字。’考唐六典:凡在牧马,以小官字印印右膊,以年辰印印右髀,以监名印印尾侧。二岁以飞字印印左髀膊。细马次马以龙形印印项左。送尚乘者,印三花及飞字印,外又有风字印。官马赐人者,以赐字印。配诸军及充传送驛者,以出字印。印凡八,此云六印,意赐、配者不在数耳。”
《漢語大詞典》:六钧(六鈞)
左传·定公八年:“士皆坐列,曰:‘ 颜高 之弓六钧。’皆取而传观之。” 杜预 注:“ 颜高 、 鲁 人。三十斤为钧,六钧百八十斤。古称重,故以为异强。”谓张满弓用力六钧,后因以指强弓。 汉 应玚 《驰射赋》:“顾摧 月支 ,须紆六钧,口弯七规。” 唐 张说 《将赴朔方军应制》诗:“幼志传三略,衰材谢六钧。”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得颍倅》之一:“贾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劳挽六钧。”
分類:张满满弓
《漢語大詞典》:二六
(1).即十二。 三国 魏 曹植 《驱车篇》诗:“周流二六候,閒置十二亭。”《文选·左思〈魏都赋〉》:“明珠兼寸,尺璧有盈,曜车二六,三倾五城。” 李善 注引《太史公书》曰:“尚有径寸之珠,照车前后十二乘者十枚。” 明 高道素 《上元赋》:“迎珠履之三千,列金釵之二六。”
(2).京剧西皮调名。详“ 二六板 ”。
《國語辭典》:二六板  拼音:èr liù bǎn
戏曲唱腔的一种板式。二拍子节奏较快,字多腔少,曲调流畅。宜于表现说理、写景及人物内心的情感。
《國語辭典》:六乐(六樂)  拼音:liù yuè
黄帝以下六代的古乐。包括云门(黄帝之乐)、咸池(尧乐)、大韶(舜乐)、大夏(禹乐)、大濩(汤乐)、大武(武王之乐)。《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六乐防万民之情,而教之和。」后泛指音乐。南朝宋。鲍照数名〉诗:「六乐陈广坐,组帐扬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