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化生 拼音:huà shēng
《國語辭典》:化身 拼音:huà shēn
1.佛、菩萨为教化众生而显现的生命形态;亦指人或事物所转化的种种形象。《西游记》第一七回:「尔时菩萨乃以广大慈悲,无边法力,亿万化身,以心会意,以意会身,恍惚之间,变作凌虚仙子。」《西游记》第二五回:「却又打我的化身,所以我真身打噤。」
2.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如:「他经常仗义执言,为民发声,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如有一个上帝,则一定有一个『势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罗都是『势力尊者』的化身。」
3.变换身形。如:「孙悟空拥有七十二种变化的法力,能化身为各种人物。」
2.抽象观念的具体形象。如:「他经常仗义执言,为民发声,可以说是正义的化身。」《老残游记》第一一回:「如有一个上帝,则一定有一个『势力尊者』,要知道上帝同阿修罗都是『势力尊者』的化身。」
3.变换身形。如:「孙悟空拥有七十二种变化的法力,能化身为各种人物。」
《國語辭典》:无著(無著) 拼音:wú zhuó
1.没有著落。如:「事情无著」。唐。韦庄〈出关〉诗:「危时祇合身无著,白日那堪事有涯。」
2.人名。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创立者之一。生于印度三、四世纪间(西元2903~360?)。曾在那烂陀寺住过十二年,后卒于王舍城。无著综合印度三世纪前的大乘教法,成立唯识无境的理论及菩萨道的修行方法。其教法深刻的影响印度、中国、西藏的佛教思想和修行。
3.对世间的苦乐和不苦不乐的经验都没有贪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
4.佛教四果之一。指證悟无我,不再随入生死轮回的圣者境界。《出三藏记集》卷一:「旧经无著果,新经阿罗汉。」
2.人名。大乘佛教瑜伽行派的创立者之一。生于印度三、四世纪间(西元2903~360?)。曾在那烂陀寺住过十二年,后卒于王舍城。无著综合印度三世纪前的大乘教法,成立唯识无境的理论及菩萨道的修行方法。其教法深刻的影响印度、中国、西藏的佛教思想和修行。
3.对世间的苦乐和不苦不乐的经验都没有贪恋。《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著、不起诳妄。」
4.佛教四果之一。指證悟无我,不再随入生死轮回的圣者境界。《出三藏记集》卷一:「旧经无著果,新经阿罗汉。」
《國語辭典》:假托 拼音:jiǎ tuō
1.虚拟、虚构。《隋书。卷七八。艺术传。序》:「或变乱阴阳,曲成君欲,或假托神怪,荧惑民心。」《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七:「天下的事,才有假,便有真。那神仙鬼怪,固然有假托的,也原自有真实的,未可执了一个见识,道总是虚妄的事。」也作「假托」。
2.假冒、伪托。如:「这件事分明是别人做的,却假托张小姐的名义,使她蒙上不白之冤。」
3.凭借、依托。如:「寓言通常假托故事来说明做人处事的道理。」
4.藉口、托词。《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质物值钱者,才足了年数,就假托变卖过了,不准赎取。如此刻剥贫户,以致肥饶。」
2.假冒、伪托。如:「这件事分明是别人做的,却假托张小姐的名义,使她蒙上不白之冤。」
3.凭借、依托。如:「寓言通常假托故事来说明做人处事的道理。」
4.藉口、托词。《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凡质物值钱者,才足了年数,就假托变卖过了,不准赎取。如此刻剥贫户,以致肥饶。」
分類:假托
《漢語大詞典》:良因
(1).佛教语。好因缘。 南朝 齐 王融 《净行诗》之六:“令名且云重,岂若树良因。”参见“ 因缘 ”。
(2).可靠的依托。 唐 刘长卿 《题灵佑上人法华院木兰花》诗:“高柯儻为檝,渡海有良因。”
(3).好机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鹿幘人﹞谓 少霞 曰:‘召君书此,贺遇良因。’”
(2).可靠的依托。 唐 刘长卿 《题灵佑上人法华院木兰花》诗:“高柯儻为檝,渡海有良因。”
(3).好机会。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鹿幘人﹞谓 少霞 曰:‘召君书此,贺遇良因。’”
《國語辭典》:因缘(因緣) 拼音:yīn yuán
1.机会。《史记。卷一○四。田叔传》:「少孤贫困,为人将车之长安,留,求事为小吏,未有因缘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就是因缘了,时辰未到,要早一日,也不能够。」
2.缘分。如称夫妻婚姻结合为「因缘」。
3.佛教根本理论之一。指构成一切现象的原因。因指主因,缘谓助缘。佛教以此说明事物赖以存在的各种因果关系。《中论》卷一:「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4.依此、据此。《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著也。」
2.缘分。如称夫妻婚姻结合为「因缘」。
3.佛教根本理论之一。指构成一切现象的原因。因指主因,缘谓助缘。佛教以此说明事物赖以存在的各种因果关系。《中论》卷一:「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
4.依此、据此。《汉书。卷二二。礼乐志》:「今幸有前圣遗制之威仪,诚可法象而补备之,经纪可因缘而存著也。」
《國語辭典》:结托(結托) 拼音:jié tuō
攀附、巴结。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你今日不相识的故意为相识,你可便不亲的结托为亲戚。」
《國語辭典》:推托 拼音:tuī tuō
藉故推辞拒绝。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楔子》:「此人无投托,数次来谒小官。我则常是推托,不与他相见。」《官话指南。卷四。官话问答》:「实在是因有货样不符的缘故,并非是藉词推托。」也作「推托」。
分類:推托
《漢語大詞典》:凭城(憑城)
(1).据城以守。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督抚·李尚书中丞父子》:“乃子中丞 见罗 材 ,时上公车在围城中。单骑出励将卒士民固守,发漕司金,明赏格,又劝富家助械助餉,昼夜凭城。”
(2).指狐狸依托城窟。比喻仗势作恶。 明 吴骐 《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营窟谋初遂,凭城气转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杂记》:“物之妖以夜,而人之妖则昼。胁肩諂笑,假虎凭城,翠眉红裙,朱衣白面,斯人无非妖也。”参见“ 城狐社鼠 ”。
(2).指狐狸依托城窟。比喻仗势作恶。 明 吴骐 《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营窟谋初遂,凭城气转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杂记》:“物之妖以夜,而人之妖则昼。胁肩諂笑,假虎凭城,翠眉红裙,朱衣白面,斯人无非妖也。”参见“ 城狐社鼠 ”。